這是金老晚年最用心的一部作品了。從張衛健、陳小春版開始。之後每一次翻牌都充滿了期待。我只能說。國產拍金庸題材的確實比不過TVB,無論是黃曉明也好、韓棟也罷。中規中矩,毫無亮點。
一直認為張一山是韋小寶的不二人選。官宣之後直到今日開播。充滿了各種期待。誰知毫無節奏的劇情、韋小寶誇張無度的演技、臺詞說得也有點油了,老搭著腔說臺詞,整個形體,表情都帶著很重的表演痕跡。鹿鼎記中韋小寶的氣,應該是壞裡透著賊。張一山這演的給我的感覺就是邪了門的騷,硬是撐啷噹調演的跟個猴似的,看這版電視完全忘了這是在演繹經典。不然電視名字叫《猴鼎記》可好?
小桂子是金老爺子筆下一個相對特殊的人物,他既不是俠、也不是士。他是一個市井無賴,他貪財好色、油嘴滑舌、膽小市儈,但同時他身上又有很多讓人敬佩的特質,比如孝道、義氣、氣節等等。他做事的方法雖然不走尋常路,但結果基本上都是「好的」,所以其實他是一個真實的底層小人物,而這樣一個人物真的就很難演,那個度非常不好把握,要麼,演員的性格跟他極度相似,要麼演技高超到讓人看不出破綻,否則,稍有偏差都會覺得很彆扭……
而張一山的版本看著就讓人非常「彆扭」甚至「討厭」。因為怎麼說呢?韋小寶的「潑皮無賴市儈」是不會讓觀眾反感的,相反觀眾還會覺得他滑稽可笑,並且把這種在主角身上本該是「缺點」的特質轉換成「優點」…而張一山童鞋演出來的「潑皮無賴市儈」,是讓人看著就真的很「潑皮無賴市儈」,這個表演方向一開始就錯了,所以無論劇情、服化道如何都補救不了,因為《鹿鼎記》小桂子這個人物個性就是靈魂……
以往看的《鹿鼎記》剛開始韋小寶都是以10歲的時候出現的,而張一山版本的《鹿鼎記》一出場就是30歲的張一山去演青年時期的韋小寶,看起來就會過於突兀和用力。
私以為剛開始如果找一個10歲的孩子來演青年時期的韋小寶和小玄子的接觸和打鬧切磋會更加合適,也讓觀眾接受得更加自然一些。而張一山這樣一過去也不交待兩者的年齡就會感覺韋小寶跟皇上相遇是在成年期了。當然這部劇的皇上看起來也是毫無帝王之氣,也難怪劇中的韋小寶看不出來這是皇上了,真的是太低調了!
衣服也只是穿的一個黃色的「太監服」而已,龍袍不都應該是那種非常有細節,至少做工方面也能夠明顯看出來不同的吧。這麼薄薄的一層黃色內衫,還這麼容易起褶皺……這個皇帝也著實是貧窮皇帝了!感覺這個衣服質量還不如太監服呢。至於劇情方面,很多說是因為刪減了15集,所以才會讓人感覺劇情進展太快。而刪減則是據曝因為質量太差。而刪減了這麼多集的劇情,仍然逃不了一個「爛」字!
或許多用些心思在劇情邏輯和服化道上會讓觀眾感受到一些誠意,而不是在拍完了之後才來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