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請各小組討論你心目中的白雪公主和白馬王子的標準,也請男生女生互相給對方一些建議,因為男生比女生更了解男生,女生也比男生更了解女生。」授課教師喬莉正在組織學生們自由討論。
朱強同學眼中理想的她是,長相漂亮大方,內心溫柔體貼,有共同愛好,比如喜歡體育,不粘人,會做飯。
趙曉菲同學眼中的白馬王子的形象是,有責任感,有擔當,有愛心……
「這門課的主旨是在大學教育中通過對大學生戀愛婚姻觀的教育,讓青年人懂得愛的莊嚴和責任,具備戀愛和婚姻的健康心態。」喬莉說。
「我在戀愛方面還像個孩子,很不成熟。」工程管理專業的小莫是個有些羞澀的男生,他坦言,已經大二的他很渴望談一場戀愛,但並不清楚該如何平衡戀愛和學業的關係;親眼見到很多師哥師姐畢業了就分手了,自己到底要不要輕易開始,這些問題讓他很困惑。「理論來源於實踐又高於實踐,先學習基礎理論,很有意義,很有意思,這門課讓我收穫很多。」
法學專業的大三學生韓明玉上學期選修了這門課程,感觸很深。「大一時就想談戀愛,家人也是鼓勵的。但是之前對愛情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像,把愛情想得太簡單,忽略了地域、家庭等因素。通過老師的指導,自己慢慢有了一些成熟的想法。」
上學期也選修了這門課的大三學生馮吉浩說:「戀愛幾乎是每一個大學生繞不過的話題,但什麼是正確的戀愛觀、如何選擇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戀人,這方面的理論指導無從獲得,這門課就像人生中的及時雨,讓我的愛情觀、人生觀都更加積極理性。比如我現在堅定的一個想法是,要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去開始一段戀愛,而不能為了戀愛而去戀愛。」
一不小心開了十年
令喬莉欣慰的是,現在還有十年前學過這門課程的學生和自己交流,走入婚姻之後,他們真正感受到大學時代的這一課是多麼重要。
「我自己都沒有想到這門課堅持了10年。」喬莉說,十年前,惋惜於很多大學生不會談戀愛,破壞了寶貴的感情,也浪費了大學時期的寶貴時光,本著一名教師的責任感,她大膽提議開設了這門公選課《戀愛與婚姻》。那時,大學生思想相對保守,開設這門課還很新潮。10年來,這門課越來越受到學生們的歡迎和信任,幾乎是一門沒有人會逃課的公選課。拿這學期來說,每周共八節課,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從之前的一個班150名學生到如今的80名學生,幾乎場場爆滿。
「大學時代談戀愛,這是一個父母不太教、學校也少有關注,卻又幾乎是每一個大學生最關心、最感同身受的話題。」喬莉說,「我的課程共涉及戀愛觀、擇偶、組織家庭、婚姻生活等十多個話題,其中也不避諱性愛。」
「比如,大學生處於青春期後期,觀念不成熟,易衝動,戀愛中偶爾會出現極端行為,我給同學們講什麼是正確的戀愛觀——戀愛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並非全部的意義,戀愛可以成功也允許失敗,對每個人都是成長的過程。如果你愛對方,就給對方幸福,如果給不了,也要懂得成就彼此的幸福。」
為了消除尷尬,喬莉會給學生播放講述性愛的科普視頻,讓學生觀看講解性愛的漫畫,在一種輕鬆的環境中詮釋性愛。
校方認為開設「愛情課」很有必要
「十八九歲的孩子,對愛情的需求比較強烈,生理也發展到一定階段,屬於正常反應。來做戀愛心理諮詢的學生幾乎和學業、人際交流方面的一樣多。情感問題又有其特殊性,帶有更多隱秘色彩,對很多大學生更重要。大學生希望得到更多有遠見的技巧和智慧的可操作的建議,收穫真正幸福的愛情,而在各種校園戀愛悲劇頻發的當下,開設這樣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課程更加具有現實意義。」中國海洋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主任王萍教授表示,現在大學裡的一些必修課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也有涉及戀愛觀、婚姻觀的內容,但比較有限,開設更加系統細緻的「戀愛課」很有必要,有些內容對學生的一生都很有用。
據王萍介紹,在她所接待的關於戀愛方面的諮詢中,學生面臨的問題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一是選擇困惑(感情取捨),在個人價值觀多元的今天,多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一直在被動地接受上學、升學的人生道路,對自我缺乏正確的認知,不知道究竟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己。二是不會正確地平衡愛情與學業的關係。很多大學生沒有戀愛時,很寂寞很鬱悶,有了愛情,生活又被弄得顛三倒四,比如不再和同學朋友打交道,兩個人每天廝守在一起,荒廢了學業,還有的情侶大手大腳地為對方花錢,讓經濟狀況陷於被動。三是性困擾。20多歲的大學生正是性能量比較強的時候,尤其是有的男生與異性交往少,又缺乏性衝動的宣洩渠道,可能會出現性壓抑,以至於在戀愛中出現同居等並不理性的行為。第四,一些大學生談戀愛就是為了打發寂寞的時光,這樣的戀愛可以消除短暫的寂寞,但必然帶來生活中更多的困擾。因為難以相信,連一個快樂的單身漢都無法做到的人能真正承擔起生活的重擔。還有一些學生在戀愛中不注重舉止的文明,比如那種在公開場合大膽示愛的行為,就對他人和公共空間帶來了幹擾。
據了解,早在2011年,北京市教委就公布了北京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大綱(徵求意見稿),增添了教大學生談戀愛的內容。全國也已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開設了大學生心理戀愛方面的課程,都受到大學生的熱捧。目前島城的很多院校都在《大學生心理健康》、《心理學》等課程中會涉及戀愛觀的教育,但專業開設《戀愛與婚姻》這樣的課程的還較少。
老師眼中——
十年來的大學生觀點變化
講了十年的愛情課,喬莉感觸頗深的變化是——
現在的大學生多出生在1990年以後,他們好像什麼都懂、什麼都不在乎,但其實離真正的幸福很遠。一些學生缺乏對他人的尊重,沒有自己正確的價值觀,思想上有很多非主流的負面的觀念滲入。這和整個社會婚姻道德觀念的多元化以及網絡消極信息的傳播都有關係。
比如大學生未婚同居,10年前基本沒有這個概念,大家對這種行為也是一致地譴責,但現在,一些大學生對此習以為常,以一種輕率的心理很隨意地行動,甚至把本能的滿足視作理所當然,缺乏道德的約束。他們把未婚同居視為「試婚」——鞋子合不合適要試一下,婚姻也一樣。我對學生們說,兩個人就像兩張紙,「試婚」之後如果分手了,雖然還是兩張紙,但已不像以前一樣完整了,對雙方都會帶來極大的傷害。
90後大學生在家庭背景和經濟條件方面差異很大,這是社會發展不平衡的一個表現。這種社會地位的不平衡帶來了一些學生心理的不平衡。有的學生一心想通過婚姻改變自己的處境,這樣的戀愛帶有很強的功利性。此外,現在有很多學生高中就談戀愛,因為沒有機會在同一個城市讀大學,異地戀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帶來很多問題。
老師的建議——
遇到了,就接受;沒遇到,就等待
那麼,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如何真正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王萍老師建議:
第一,一定要有客觀的自我認知,一個連明確的自我同一性都沒有確定的人將無法真正和別人建立起健康的可持續的親密關係。大學生要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以及真正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第二,愛情本身不是可以預先設定的,強求不得,如果你遇到怦然心動的人,大膽地追求並最終走在一起,這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只是一味盲從,甚至談戀愛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打發寂寞時光,是非常不理性的戀愛觀,或許也會失去真正屬於你的愛情。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