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這個道理,你的人際交往能力會很弱,早知道早受益!

2020-12-24 萬家慧

據心理學專家長期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你如果不明白這樣一個道理,你的人際交往能力註定會很弱,早知道早受益!這樣一個道理,指的就是——即便關係再好,也不能口不擇言!

01

口不擇言出自《北史·魏艾陵伯子華傳》:「性甚褊急,當其急也,口不擇言,手自捶擊。」也就是形容一個人情急時說話不能用正確的詞語表達,而後又指說話隨便。

口不擇言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心直口快的人無意說出的不合時宜、讓人尷尬的話,這屬於無意為之;還有一種就是被激怒、生氣時故意說一些挑剔、傷害他人的話,這屬於有意為之。

心直口快的人一般都比較直率、坦誠,因此就算說錯了什麼話,朋友們也都能諒解。但並不是你標榜自己是個心直口快的人,就可以說話不考慮場合、不考慮他人感受,不加修飾、不經過大腦思想就把話蹦出來的。口不擇言的人,在給他人帶來傷害的同時,往往自己也深受其害。人與人相處都有個度,每個人對他人無意的傷害都有個諒解的度,一旦你越過了臨界點,你的無心之過也會造成你與他人之間的分歧或爭執。養成這種說話不加思考的習慣,長久下去你的人際關係將會惡化,這種心直口快的美德就會演化成口不擇言的惡習。因此,即使關係再好,也要講究說話的藝術,不能口不擇言,凡事還得三思而後言。

02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慾擺酒席請自己的四個朋友前來聚餐,四個朋友先到了三個,還有一個朋友遲遲沒到。這個請客的人等得十分焦急,於是就自言自語道:「哎,該來的還沒來。」其中一個朋友聽了,心中十分不快,質問著說:「你的意思是,我就是不該來的來了?」於是,起身就走了。主人這下更著急了,衝著走的那個朋友背影喊道:「你誤會了,唉,不該走的又走了。」另一個朋友一聽,也不高興了:「難道我就是那該走又賴著不走的?」這一不高興,站起身也走了。主人拍拍自己的嘴巴,苦笑著對剩下的一位客人說:「哎,他們誤會了,其實我不是說他們……」話未完,最後一個朋友也走了。

說話是一門藝術活,說出話來簡單,三歲小孩就能,可是要懂得說話的技巧,要把話說得既真實又讓他人滿意,可不是那麼簡單的。從這個請客的主人身上,我們就能感受到:這話可不是隨便就能說出口的。人就是這樣的奇怪,我們既喜歡性格耿直的人,但是又討厭其直來直去的說話方式。所以,人與人交往,我們需要的是心直,而不是口快,說話要三思而後語,多思而慎言。

如果我們說話時不加檢點,就可能傷人敗興,引起誤解。所以,我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尤其要注意,說話要注意場合、對象、氣氛,不要口不擇言。就好比餐廳服務行業人人皆知的一個笑話,一位服務員走向一位客人,禮貌地問:「先生,你要飯嗎?」儘管這位服務員很是禮貌,但是仍然招來客人不滿地回答:「女士,我是來消費的,不是來要飯的。」說話的藝術對於服務行業和崗位來說,顯得更加重要,要求也更高,口不擇言會造成的影響和後果也是不可估算的。

03

另一方面,有意為之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與你比較親近的人身上,比如朋友、戀人、夫妻、父母等等,由於一時的情緒激動、憤怒,而在親近的人身上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害對方的話,這種現象已經司空見慣。

你敢說你沒有因為生氣而刻意說一些傷害戀人的狠話?你敢說你沒有用惡毒的語言去中傷你的婚姻伴侶?你敢說你在生氣的時候沒有罵過你的孩子差勁和無能?你敢說你和朋友爭執的時候沒有揪出他的痛處和短處?

人往往容易在生氣的時候口不擇言,所以有句話一直被當成一把戒尺,時刻警戒我們「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做決定,不要在生氣的時候說話。」我們在生氣的時候所說的話往往具有攻擊性,同時也具有殺傷力,那些你親近的人很有可能因為你一次又一次地口不擇言而對你失望,放棄對你的感情,尤其是夫妻和情侶之間,口不擇言帶來的傷害就是離婚和分手。

心理專家提醒我們,當夫妻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就算吵得再火爆,也不要用一些帶有挖苦性的語言,否則你們日後的關係肯定會僵硬,非常影響夫妻感情。「越是親密的人,傷害你越深」,就是因為親密,才更加在意你的評價和想法,你洩憤一次,就是傷害他一次,你暢快了,但是你們的感情就鬱結難舒了。

前車之鑑,他人的故事給我們一個警告:即使關係再好,也不要口不擇言。

04

那麼,當我們特別生氣,欲洩之而後快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當我們想要說狠話的時候,我們先深呼吸靜止10秒。在這10秒中的過程中,我們要想我們說出來的話,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對親近的人會造成什麼傷害?

其次,如果10秒後你仍然心緒不平,那麼你再給自己10秒鐘,在這10秒裡面,你要想想怎樣轉變自己的語言,把刻薄的話轉變成不具有損傷尊嚴,不具有挖苦打擊的責怪。

最後,如果此刻你還是無法控制你那憤怒的心,那麼請你保持沉默,出門去大街上溜達一圈,這時候,你想大吼、想購物、想吃東西、想跺腳,都隨便你,但是記得及時回去與對方溝通。

相關焦點

  •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也很重要,早明白早受益
    俗語:「餵狗別餵飽」,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早明白早受益!坊間時常能夠聽到一些長者對孩子們說:「吃飯別吃得太飽了,吃七八分飽就行了。」聽到這裡不禁愕然,這是為什麼呢?可是,大家知道「餵狗別餵飽」這句俗語嗎?它的告訴大家:餵狗的時候千萬別餵得太飽。因為很多地方的農村,物質條件相對較差,人們在豢養狗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餵它們吃剩飯、剩菜。既然是剩飯、剩菜與其扔掉,還不如全部給狗吃。這樣一來,難免會導致狗兒吃得太飽而終日昏昏欲睡,對看家護院也變得不敏感了。
  • 聰明的人不會和這兩種人交往,早知道早受益
    古話說得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是什麼樣的人,那麼你結交的朋友就是什麼樣的人。一個真正聰明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他們也知道哪些朋友該交,哪些朋友不該交,因為朋友交對了,將是你一生的財富,如果朋友交錯了,那將是你一生的災難,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
  • 自己想要有所提升,多去認識這3種人,早交早受益
    自己想要有所提升,多去認識這3種人,早交早受益一個人的生活是否過得好,就要看這個人的社交是不是良好,跟什麼樣的人玩在一起,那他就會是那樣的人,常言道: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在交友方面和處理關係方面有一手,所以自己與他交心,可以從他身上學到一些與人相處的辦法和一些結交的辦法,可以讓自己在人際交往方面做得很好,可以讓自己做得如何利用別人的長處替自己解決問題。總結:自己想要提升自我,就去認識一些比自己優秀的人,與他們相處,從他們身上吸取自己沒有的優勢,以此來彌補自己短處,讓自己過得好一點。
  • 職場小白,要明白這3句話,對你很重要,早知早受益
    職場小白,要明白這3句話,對你很重要,早知早受益身為剛入職場小白的你,是不是感覺自己前途一片迷茫,自己進來都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發生這樣的情況,就是自己什麼都不知道,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導致自己在自己進來前沒有任何的目標,才會很迷茫。
  • 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太弱」,該怎麼辦?6個步驟,幫你提升
    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因為人要在社會上生存一輩子,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接觸、打交道。這時候,人際交往能力強弱的差距就拉開了。人際交往能力強的人,往往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和要求,能得到更多的認可和讚賞,從而能更輕易地獲得幸福感。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好心情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好心情效應」01在美國電影裡,當有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們經常會從這個人的嘴裡聽到一句話:「leave me alone」(別理我/讓我單獨呆一會兒)。同事們不相信,仍舊追問道:「身體不舒服不要硬撐著,你看你這一陣在工作上老出紕漏,還經常一個人發呆。」看著同事們關心的眼神,汪昆只好說出了自己的難言之隱:「唉,我女朋友最近跟我鬧分手,你們也知道,我在公司幹了好幾年了,可薪水一直不見漲,再這樣下去,我什麼時候才能攢夠買房子的首付呢?」「原來你為這事兒操心啊!
  • 怎樣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合作鍛鍊的5種方法建議收藏
    社會交往能力弱,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孩子怕生、害羞。中國父母的家庭教育中,通常認為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決定著他是否敢於表達自己。例如,能夠自如和不熟悉的孩子相處,不需要父母耳提面命式的督促合群。心理學上把人際交往中,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對一個人的印象,稱為第一印象,產生的心理影響被稱為「首因效應」。就像我們看到滿背紋身的人,會刻意遠離,潛意識認為那不是什麼好人,甚至會自主地判斷,沒有什么正當工作。
  • 在人際交往中你悟出過什麼道理?
    在人際交往中你悟出過什麼道理?1.如果你樂於幫助別人,但別人依然對你不友好。很可能是你既好說話,又好欺負。2.遠離那些經常佔你小便宜的人。小便宜本身沒啥損失,損失的是他讓你產生了壞情緒。3.切勿交淺言深,80%的概率會後悔。4.壞話和好話都會傳千裡,只不過速度不同。背後多說好話,其實他早晚也能知道。
  • 早看懂早受益,鬼谷子:成大事者,往往比較在意兩個細節
    在當今社會之中,人與人的交往變得越來越複雜,很多人想要利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來為自己謀取一些利益,用來成就一番事業。正是因為這樣的一種趨勢,人們更多地去涉獵了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也帶動了一些類似於《FBI讀心術》這樣之類的書的銷量。
  • 在人際交往中你都悟出了什麼道理?
    信任無價,信任易失而難得,惟有以誠相待,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取得他人的信任,進而建立良好的關係。第二,學會尊重對方。尊重對方是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前提。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先尊重別人。假如目空一切、唯我為大,甚至嫉妒對方,那麼朋友會感到不舒服,最終會影響感情的持續發展。第三,懂得感恩。
  • 可能是不注重這3個方面,早知道早受益
    可能是不注重這3個方面,早知道早受益 要說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當然要說到「窮人」和「富人」了,貧富之間的大差距總能引出不少的話題,在討論量上也是讓人非常的咋舌。可以說,基本上只要有關馬雲、王健林等富豪的新聞,在閱讀和討論上就不會差,就跟流量明星一樣,簡直自帶熱度。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因為你不懂「六度分離」理論 ,絕對沒有聯繫的A與B是不存在的。 顯然,隨著聯繫方式和聯繫能力的不同,實現個人期望的機遇將產生明顯的區別。 2001年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開始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了這個實驗。
  • 別不好意思,早知道早受益
    現在的年輕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事業,或者是能夠長久的擁有兩人甜蜜的二人世界,所以都不懼急於一時的要孩子。但是父母卻不這麼想,他們覺得生孩子結婚都是人生大事,對此,有的老人就比較懊惱。所以他們經常催促年輕人:趕緊要個孩子吧,其實等孩子長大了,你們也可以甜蜜地過自己的小日子。已經有了一個三歲孫子的李阿姨,馬上就要50歲了。
  • 人際交往的意義(豆瓜)
    人際交往的意義即使是眾星捧月級的人物,如果你真誠地對他們感興趣,也會引起他們的關注,贏得他們的合作。每一封信上都有大約150位學生的籤名,他們在信中說道,他們知道這些作家很忙——太忙了沒時間來給創作班做講座。
  • 適合內向女生做的工作,雖然辛苦點,能賺錢,早知早受益
    適合內向女生做的工作,雖然辛苦點,能賺錢,早知早受益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何找到一個令自己和家長都滿意的工作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事。特別在剛剛高考完的時候。對於很多家長而言這就相當於自己要經歷一個高考一樣。當自己的孩子辛辛苦苦讀完自己的12年教育時間段的,要填報志願的時候,就是家長們苦惱的時候。
  • 老祖宗告誡後人「奸者不離三」,不妨引以為戒,早明白早止損
    老祖宗用一種非常微妙的方式總結了小人的特徵:「奸者不離三。」。如果平時遇到有這三個特點的人,不妨以此為戒,早明白早止損。要想避免這種風險,就要學會認識人,學會看小人的本事。第一、背恩忘義,翻臉不認人知恩報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人云:「受人點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每個人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道理,你早該知道的
    ;他們也會努力經營好家庭,因為他們知道:家和萬事興。那些沒有錢的道理,其實我們都懂。如何才能有錢的道理,要理了才通。因此,在打理房間的背後,富人希望窮人學會的,是打理工作、生活、未來的能力。「財富,是打理出來的!」這就是富人想要教給窮人的財富秘密!「財富,是打理出來的。」
  • 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早知道早受益!
    真正拉開人與人距離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選擇,早知道早受益!正所謂「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很多人一生平平,並非不夠努力,並非缺乏能力,而是選擇不對。人為「萬物之靈」,「靈」就「靈」在人有別於其他生命——人具有自由選擇的莫大潛能。1、選擇決定成敗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 《度心術》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
    人謀智慧《度心術》,讀懂的人嘆為「天書」,沒讀懂的人罵為「廢紙」,短短三句話,講透「馭人之道」的三重境界,早懂早受益!書有好壞之分嗎?其實講人性的書不是壞書,因為只要我們經歷過職場或者社會,就知道人性複雜難測,很多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經常會傷害別人,而我們只有掌握了這些人的手段,我們才能保護自己!
  • 被領導排擠,情商高的人會用這3招反擊,早知早受益!
    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不用說就知道自己肯定是哪裡做得不到位,得罪了上司,才落得如此下場。尤其是對於那些能力比較突出的人,通常會受到領導的忌憚有意無意地回去排期那些有能力的人藉此來維持自己的地位。被領導排擠,情商高的人會用這3招反擊,早知早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