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秋天,羅時慧應邀為唐遵之所集《傅抱石手札十四通冊》題跋,想及與丈夫傅抱石數十年來的風風雨雨,深情地寫道:「餘何人斯?抱石之磨墨婦也。」夫妻之間琴瑟相融之情躍然紙上!
1930 年 3 月 24 日,即庚午二月廿五日,傅抱石與羅時慧結婚,先後育有傅小石、傅二石、傅益珊、傅益璇、傅益瑤、傅益玉等二子四女。1928 年,羅時慧求學江西省立第一中學時,傅抱石是她的藝術老師。有關他們之間委婉動人的愛情故事,沈左堯以文學化的語言在《傅抱石的青少年時代》中有著許多聲情並茂的生動描繪,令人羨慕不已。幾十年之後,傅抱石、羅時慧愛情故事又被纂入《百年婚戀》第六輯,打動了無數讀者的心。
俗話說:「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中國人一直津津樂道於「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的幸福婚姻,「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至今仍然是許多人的家庭夢想。傅抱石與羅時慧共同生活了 35 年,夫妻感情深厚。羅時慧出身大家閨秀,極富文才,對傅抱石的藝術最為理解,相互鼓勵,輔佐著傅抱石的事業。在艱苦的日子裡,她養兒育女,操持家務,歷經憂患,默默支持著傅抱石的生活。
從南昌,到南京,後抵武漢,輾轉至重慶,再回到南京,他們攜手共進,一路走來,即使生活十分清苦,始終坦然微笑。所以,傅二石就十分感嘆:「母親不僅是父親事業上的最好的助手,還是父親作品的真正的知音。」 可以說,傅抱石的藝術成就,其中就有羅時慧的巨大功勞。因此,文學傳記作家們常以「磨墨婦」和「試金石」比喻羅時慧在傅抱石一生藝術事業中的地位。
偉人是世俗之人
名人也是世俗之人
都有最為平凡的婚姻家庭生活
也都免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之虞
在婚姻中一切歸為普通,在家庭中一切趨於平淡,傅抱石也是如此。從早年的平常,到晚年的輝煌,作為丈夫的傅抱石始終柔情體貼,而羅時慧則視傅抱石為依靠,「無論是在災難的歲月還是遭遇艱危處境時,只要有他在身邊,就感到安全有靠」。1948 年,傅抱石售畫集資,傾歷年所得在傅厚崗購置地產,建築新房,取名「慧園」,更是寄託著他對愛妻的無限深情。
晚年的傅抱石几乎每逢羅時慧生日都要為她作畫慶祝。1962 年 6 月 17 日,傅抱石繪成扇《湘君》,題云:「時慧今日命寫一扇,憶十七年前曾為作《仕女》小幅,蓋明日即五旬晉二誕辰也。光陰如是之快,足令深思。一生甘苦與共,愧餘不德,惶恐奚似。幸兒女將相繼成立,能盡勞苦以服務社會,我二人雖無甚貢獻,然亦足慰矣!一九六二年,歲次壬寅五月十六日南京並記,傅抱石。」扇背行草書郭沫若今譯《湘君》全文,末云:「餘既為時慧寫湘君,復命書郭老譯文。小暑後一日,抱石記於金陵玄武湖側寓齋。」
潺潺溪流
無比溫情
無比真摯
「琴瑟知音,相濡以沫」
莫過於此
無疑,傅抱石以純美的《湘君圖》抒發著對羅時慧的執著愛情,與 1945 年 6 月所作《柳蔭仕女圖》完成了一前一後的時空呼應。湘君亭亭玉立於碧淨無波的沙渚上,側目回望,眼神明淨,清風吹過,裙帶飄舞,嫋娜脫俗。傅抱石用淡墨勾畫湘君的五官與臉部輪廓,以濃墨勾染髮髻與領袖裙帶,而衣紋則用淡墨做遊絲描,稍施彩暈染,筆意簡遠,瀟灑入神。這裡,堅毅、透徹的目光,似乎傳遞出傅抱石的娓娓深情。
1963 年 7 月 7 日,傅抱石作《壽桃圖》,題云:「今日時慧誕辰,諸兒女將奉母小餐為壽,尚餘片刻時間,塗此紀念,拜祝千秋。一九六三年七月七日,癸卯五月十六日。抱石金陵記。」次日再作成扇《二老觀瀑圖》遣興,題云:「昨日,時慧生日,率諸兒女與時寧全家在福昌飯店小宴,藉申祝賀。今年,餘正六十,長時慧七歲也。癸卯五月十八日,南京記,抱石。」
1964 年 6 月 23 日,傅抱石畫團扇《湘君》,題云:「甲辰五月十四日,時慧曰:越二日行年五十四矣,君能為我寫此箑乎?長男次女聞而不響,於是降一心志:作《湘君》一像。蓋餘所有筆墨唯此稍荷許可,然又未必副其高意耳!午飯前,抱石記。」三天後行書毛澤東《七律·答友人》扇背,末云:「今日為時慧夫人誕辰,為敬寫毛主席答友人一首。一九六四年六月廿六日,抱石並記。」這裡,寥寥數語,字字湧動,既平淡又熱烈、既樸素又深刻、既高雅又溫柔、既率直又微妙,生動地呈現出傅抱石作為人夫的冰心世界。面對其畫其字,閱者無不羨慕他和夫人的相親相愛,感動於文字間的深情。(摘編)
文章來源:《收藏家》
202009期《磨墨婦和試金石
— 傅抱石與羅時慧夫妻情深》
作者:萬新華
責任編輯: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