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放飛自我」辭職換工作已經成了普遍現象,換工作尋求更好的發展,其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待業的同時,也會面臨另一個難題,那就是社保斷繳。
對社保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非常清楚,我國每年都會對社保進行相關的改善,隨著社保體系逐漸完善,現在社保發揮出來的作用也越來越大,給居民的生活也帶來了很多方便,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現在繳納社保的人群為7.6億,如果因為斷繳社保給自己埋下一些「隱患」也是得不償失。
之前一名網友就提到,自己工作了10年,突然就選擇了離職,而且在離職之後又想先休息2個月再找工作,或者考慮去外地工作,那麼他這樣的情況必然就會面臨社保斷繳。我們也都知道,社保中不僅有醫療,還包含養老金,那麼社保斷繳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什麼影響呢?主要是以下三點。
首先,絕大部分地區都是在社保斷繳之後的第二個月開始無法使用醫保,那麼在這期間,所有的醫療費用都無法報銷只能自己承擔,當然留在社保卡中的錢還是能夠正常使用,當然也有地區能夠在社保斷繳三個月之內能夠報銷醫療保險,但那只是極少地區。
第二就是每年報銷的「上限」會降低,醫保報銷的上限,其實和社保「連續繳納」的時間有很大關係,一般沒有「中斷」過的社保報銷的金額上限會很高,如果突然斷繳超過三個月,之前的繳納年限會「清零」,可以放心的是,帳戶餘額不會清零,但會從下一次繳納社保後「重新」計算年限。以我國的深圳為例,連續繳納6年社保,最高報銷金額是100萬元,如果只連續繳納半年則最高報銷為10萬元。
第三就是提高了商業醫療保險保費,現在市面上有兩種醫療險,第一就是符合社保人員購買的,這種價格便宜,另一種就是適合沒社保人購買的,這種價格貴,一般商業醫療保險都是會等社保報銷完之後,多餘的再進行補齊,所以很多時候能達到100%,但是社保斷繳之後,基本就很難達到做個比例,所以社保還是不要輕易斷繳。
有些地區還有買房、買車的「落戶」限制,如果社保斷繳之後,所有的繳納年限全部清零,這樣就給自己帶來了麻煩。
我國近幾年來也迎來了退休的高峰期,因此社保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是一項福利保障,那麼社保的斷繳之後怎麼處理,可以繼續補繳嗎?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如果是個人參保人員,未參保或者斷繳的人群是無法再進行補繳,但如果是在工作期間,因為公司問題導致你的個人社保沒能繳納,是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訴,然後讓原單位給補繳齊。
就好比有些人會選擇創業,那麼他可能在30歲之前繳納社保有中斷過,這時候就無法補繳社保,但是如果他後來在一家單位上班,那麼由單位繼續繳納社保就沒有什麼問題。
另外如果從單位辭職之後,想自己繳納社保,就可以選擇「靈活就業人員身份」進行繳納,這樣在正常年齡退休之後也一樣能夠領取到養老金,但就是需要個人去承擔所有的繳費。
社保斷繳對個人還是有不少影響,如果不是特殊情況,最好還是不要讓社保斷繳,在辭職換工作之前還是要多注意。
本文由新業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