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陽聚焦:勝利莊與張夢鯉
文/韓玉政
萊陽歲數大點的人,提起張夢鯉都知道「天神送夢鯉」的故事。
張夢鯉是明朝嘉靖年間的官,官做的好,成為沒有汙點劣跡的好官。據記載,張夢鯉,別名張青天。1533年生於登州府萊陽縣雙山村,現屬萊西市。1556年中進士。1561年,嘉靖四十年授戶部主事,歷任開封府知府、江西按察使、山西右布政使,河北、甘肅兩省巡撫,大理寺卿。至49歲辭官。
他去世後,陵墓選在旌旗山前南八裡地的地方,這裡有三座小山,形狀像太師椅,中間山高,東西兩山微低,叫東斜理塂西斜理塂,也稱東文山西武山,斜理諧音協力。背後大靠旌旗山。東面文山外形是泥土山圓秀,西面武山是石頭山,利牙利齒。張夢鯉的陵墓就選在中間這座山前。陵園長約300米,寬150米,四周有圍子牆,墓道旁有石人石羊石馬,石望柱兩根。墓葬用青磚塊砌築,葬頂為拱形,有上鎖的兩扇大石門,石門有一尺半厚,其上刻有花紋。陵園中有三座大墳,其中最高大的一座是張夢鯉的墓。上個世紀中期開墳,有墓志銘在棺槨頭前平放在地上,其上刻有張夢鯉生平,官職記載。用散文韻文讚揚、悼念張夢鯉的文字。這個墓志銘有張家後人壘入地堰保存。
過去搞建築有講究,民房門朝東南,朝陽稱陽宅。陵園門朝西南,稱陰宅。門正南正北是廟宇。
陵園內有松樹柏樹,柞樹,柞樹也叫橡子樹,也有白楊樹,因白楊樹葉在風中譁啦啦響,土名叫刮大楊樹。園中樹木只栽不伐,堪稱古樹參天,都是一抱多粗的橡子樹和柏樹也叫片松,有幾百年的歷史。三座墳墓前有高大的石碑,碑前有祭臺和香簍。
陵園南門是大牌坊。牌坊門外有一棵迎客松,遮的蔭涼很大,能容300人樹下乘涼。
陵園東有張家家廟,也叫祠堂,正房三間,東西廂房,前院後院。每年過大年張家36個村的後人都選派人員到張家塋祠堂來祭祀,都做十斤面的大餑餑上供。
勝利莊村現在有100多戶,多數劉姓。過去這村名叫張家塋村,是佃戶村,租種張家土地300年。張夢鯉後人居住在36個村,萊陽有大山後,張家庵等。縣門前張,也是張家一支人。張家塋有2000畝祭田山嵐,有外人來在周邊開地的,收租。年景不好免租,現在有外村老人還傳著張家的仁慈。有被分派看塋的人家,給土地種不收租。
張家後人分住在36個村莊,有劉姓人家看塋,老村安在陵園南面,過去的陵園地,現在都建成新村莊了。多年前,在文山東修一座水庫,把文山的泥土挖去墊了壩基,露出石頭成了武山。西面武山的石頭壘了壩基,武山變成文山了。花草樹木風景優雅,小路彎轉,大理石臺階通到山頂,山頂上有個小水庫,水庫西南修建一座遊泳館,一個棚裡的,一個露天的。噢!深山有妙處。旌旗胸前有風景。
勝利莊真是塊風水寶地,走在村後的山中,分明感覺到進入了一種遼闊明亮莊嚴的氛圍裡。站在水庫壩基上,北望旌旗山主峰高聳,萊山夼村在旌旗山寬闊的前懷中亮麗,眼前水庫的水是從旌旗山前飲馬灣流下來的,是一條小河。沒有修水庫以前,水從飲馬灣流下來,從村東轉到村前,向西流出村,村西南不遠處有座小山將水擋回,水向東又彎轉南流到亭山方向。這才叫前有水後有靠。蒼松黃柞,風景如畫。
張夢鯉的名字,傳說是他媽生他的那個晚上,他爹做了一個夢,夢見天神挑著兩個鯉魚,送到他家一條。天神送夢鯉的傳說在萊陽和萊西一帶流傳至今。
明朝時,萊陽城裡縣衙前,有一姓張的老頭兒,是個窮主兒。他每天早晨撅著提簍子拾糞。這一天,他走到東城門外,哎!一個人躺在道上,他向前用手在心口窩摸摸還喘氣,他就趕緊把這個人拉起來,一隻手含著鐵鍁,拐著提簍子,一隻手背著他家去了。
老頭一進門就張羅老伴:「你趕快燒點薑湯給他喝喝,這位老哥還沒死。」老伴急呼呼地燒了薑湯給他灌上了。
一會兒,他才醒過來,可還不能動彈。老婆就飯呀湯呀侍候了四十多天,他才好了。他感激地說:「大哥,這麼樣,我真是感恩不盡,你待我簡直是沒說的了,我的病也好了,今兒瞎黑我待走啊。」
老頭說:「兄弟,你等明天再走吧。」「不,我有要緊的營生,非走不行啊!」老頭問:「你是哪的人?」他不說,問他「姓什麼?」他也不說,就這麼掙扒著走了。
老頭說:「嗨!這號人,我伺候他一場,臨走連名姓地址也不留,我還用他哪麼致謝啊?」老頭心裡就怪不願意的。這個人,家去了,他一進家門,老婆一見就:「啊呀!你這一氣在哪來?」
歸其,他是個跑郵差的。他是得急病倒在那個道上。他喘口粗氣:「啊也,就差點和你娘們不見了。」「你到底在哪來?」他就說在哪在哪,一病四十多天,人家怎麼伺候,今天才能回來。
「啊呀,這人情哪麼報答?」老婆說:「你打算哪麼辦?」「唉!不能說。」「你只管說,咱是老兩口了,有什麼話你還說不出來。」
「好,我說說,我的意思,張老頭都年近六十了,沒兒沒女……」「沒兒沒女怎麼辦?」「我的意思啊,咱的閨女也十九了,就給他做個媳婦去吧,也好給他張家留下條後代。」
「這哪能行!他六十歲個老頭了,咱閨女才十九歲……」他閨女從裡間出來了,「爹,應當他!我去,以徳報恩蒙。」「嫚啊,真嘞?」「真嘞!」「要是真嘞,今瞎黑拾掇拾掇就走。」
「好,」他閨女上裡間梳梳頭,出來,「走,爹啊,我跟你走。」他心裡也不是滋味,閨女這點歲數,要不去,這個恩沒發補報。
爺兩個就這樣往張家走,來到張家門口,又打張老頭的門:「大哥開門。」
「你看,你這個人,你上哪去來?你半宿又回來了。」
「嗨,我有幾句話和你說說,」他就指山賣磨的瞎扯。
道上,他就和他閨女說,等張老頭一開門,你就從他胳膊腕底下拱他家去。我和他說個三言兩語的就走,你別告訴他,你約摸我走出個三裡二裡地,你再說話。
張老頭開開門:「兄弟進來吧,進來等著,沒吃飯,我弄飯吃。吃完飯睡覺,明日你再走。」
「唉,不不不,我那個地場有個要緊的營生。」說著就走了。
「噙,這個老夥計,真他媽不夠意思!這弄些什麼營生。」喘口粗氣,道他老伴:「拉上門吧,睡覺。」
一進正間門裡,「啊呀,我的媽母啊!哪來個大閨女在這兒!你是個人是個鬼?啊!你不說我待招呼人了。」她說:「我是個人啊。」
「昂?你是個人?姑娘你哪麼上俺家來了?」她不放聲,她恐怕她爹爹沒走遠,老頭攆上去。停歇,她約摸不大離了,她爹走出有二三裡地了,就說:「我是個人,你不用害怕。我問你是不是俺爹在你這裡住了四十多天?沒法補報你這個恩情,俺爹家去說,你沒兒沒女,我就來,碰撞以後能給你生兒育女,好接續你這個門戶……」
老頭一聽:「他媽的,你爹這是個什麼熊玩意兒,這弄些什麼熊景!這麼樣吧,嫚呀,你已經來了,我也沒兒沒女,不好我認你個幹閨女?」
這閨女能不願意?就撲通跪下磕頭,叫:「爹爹。」「起來,起來,孩子,起來。」
說也巧,就這年,老婆懷孕。就在添她這個兄弟的瞎黑,老頭做了個夢,一個金甲將軍挑著一對活蹦亂跳的紅鯉魚,來到自己的門口就敲門:「你是某人家嗎?」他說:「吭,我是。」「你出來,出來。」他出去了。
「老天爺打發我來,把這兩個魚送起你。」老頭說:「無功不受祿,我對上帝沒有貢獻,我不能吃這兩個魚。」
「咹?不行!我不知,我是當差跑腿的,你不受也得受。」
老頭說:「這哪麼弄?這麼吧,不就我收著這條小的吧。」
「也好,我再把這個大的送給某人。」
老頭一覺醒來,孩子出世了。老頭就給兒子起名叫張夢鯉,字魚化。後來,做過山西巡撫,至大理寺卿。
傳說,張老頭夢見老天爺給他送來兩個鯉魚,小的就是張夢鯉的化身,大的就是同日降生的一個姑娘,也就是後來張夢鯉的夫人。張老頭以前雖窮,但他行善辦好事,後來留下世代美名。
【作者簡介:韓玉政,萊陽某企業經理,愛好文學,現為萊陽市作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民俗學會會員,有多篇文學作品發表報刊、網絡。】
【萊陽聚焦,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登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