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六塵,六識的關係

2020-12-23 小草蔥蔥

六根

六根,是指生理學的全部範圍。佛教看宇宙人生,既不是唯物論者,也不是唯心論者,更不是唯神論者,乃是主張因緣和合的緣生論者。

從六根接觸六塵而產生的判別力與記憶力上說,稱為六識。如果沒有六識而僅有六根與六塵,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屍,所以,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觸六塵的工具。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指眼睛能夠看見的就是色。同理,耳朵能聽到的就是聲,鼻子能聞到的就是香,舌頭能嘗到的就是味,身體能夠感知的就是觸,意識能感受到就是法,這是六根對六塵。六塵是外在的,六根在我們身上,六識就是六根所感受到的一個數據。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內六賊)六根妄逐塵境,如賊劫財。「內六賊」就是指六根的貪慾。

據《雜阿含經》記載:「內有六賊,隨逐伺汝,得便當殺,汝當防護。」就是說在修行佛法的過程中,六根的貪慾最為危險,一定要防住,不然難成佛果。

六根清淨

因為六根是六識的工具,作善作惡,是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卻是在於六根的作用。人流轉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就是六根不清淨,自從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均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貪色、耳根貪聲、鼻根貪香、舌根貪味、身根貪細滑、意根貪樂境;有貪,也必有嗔,貪與嗔,是由無明——煩惱而來,合起來,就是『貪、嗔、痴』的三毒交加,惡多善少,永無出離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脫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學,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與定,所以修持的入門工夫,應從身心的兩方面著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頭修理掉,稱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禪定;把不好的行為修理掉,稱為修身,修身也可稱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護根門,守衛保護住六根的大門,不讓壞事從六個根門之中溜進我們的心田,以致種下生死流轉的禍苗。

一個凡夫,妄想是有的,妄想是促成六根造業的導火線,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與六根之間的保險絲或滅火器,在戒律的防衛之下,六根才能漸漸地清淨,一旦到了六根清淨的程度,超凡入聖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外面的境界不能走心,不能著相,修行戒律很重要!

六塵

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外六賊)

六塵是以眼,耳,鼻,舌,身,意為媒介,劫掠「法財」,損害修行人的善心,善行。

1,眼,眼有視覺,眼根所見的顏色和形色。眼睛所看見的色(外在物質界)。色,眼睛所看見的色(外在物質)。顏色紅黃綠藍青紫,好看的衣服,電視電影,等等。

2,耳,耳有聽覺,喜聽的聲音。聲,耳朵所聽見的聲。好聽的音樂,車水馬龍的汽車聲,大都市有人來人往的嘈雜聲等等。

3,鼻,鼻有嗅覺,鼻根所嗅的香臭。香,鼻子所聞到的香,臭,刺鼻等等

4,舌,舌有味覺,舌根所嘗的味道。味,舌頭所嘗到的味。酸甜苦辣鹹。

5,身,身有感觸,身根所觸的粗細冷熱與溼滑等。身體所感受的觸。身體穿衣服,穿鞋子,戴帽子都要很舒服,坐凳子要坐得很舒服,床要睡得很舒服,我們擊掌,擁抱,握手都是觸。

6,意,是心與物的媒介,意根思想的稱為『法』,就是法,法就是講法,要讓人們開心。六根是什麼呢?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防備六賊

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防備六賊。學佛人要放下起心動念,放下分別執著,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妄想,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往心裡去。不著相,這是智慧。

如果相反,六道輪迴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妄想造成的六道輪迴。

如果不執著,六道就不見了,六道輪迴沒有了。

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佛,是四聖法界,四聖法界裡有分別;如果沒有分別,四聖法界就沒有了,就超越十法界了。

生實報莊嚴土;實報土裡面,實報土裡頭起心動念沒有,就是法身菩薩了。就成佛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六根,六塵,六識,五蘊,十八
    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五志、七情、六欲、六根、六塵、六識、五行、五勞
    上面所說的六根是屬於生理學,加上六塵的物理學及六識的心理學,便是一個人的總和,六根、六塵、六識的形成,稱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類,構成鼎足之勢,相互為用,缺了一類,其他的二類也就不能存在。因為六塵與六識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塵與六根要靠六識的判別才有價值,六根與六識要有六塵的反映才有功效。
  •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的內在關係
    六根與六識的見分有什麼內在的關係?阿賴耶識見分與六根有什麼內在的關係?1.根者,通常法義理解為「清淨四大」或「清淨色」。此處「功能」義,說明根是無形相的;「發」字,恰恰值得深思,激發?引發?就此不得不思考根的究竟義到底是色法還是心法。當然,色法可以談「功能」,但對色法的定義中並沒有直接定義為「功能」,所以根的「功能為義」與談色法有功能性是要區分開來的。談「發」識,是一種勢能與動態,顯示為活脫脫的妙用,這肯定不是色法所能為。結合《楞嚴經》義,「根」的究竟義當屬心法無疑。
  • 五陰,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指哪些?跟我們修行有何關係?
    六入。「諸界毒蛇想」,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講的三界。這裡的「諸界」指十八界。這十八界呢,六根、六塵、六識。色、受、想、行、識,財、色、名、食、睡,等等。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毒蛇,是不是毒蛇?不敢吭聲。我每天看得舒服、想得清楚、想得還美、感覺還美,你說都是毒蛇?
  • 六根對六塵不染,六識也不起作用了,就證初果.(紹雲老和尚)
    所謂的根塵識心,六根,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般是對外面的六塵,眼觀色,耳聞聲,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中間產生了六識,什麼叫六識呢?你看到紅的,這紅的好看不好看,這就是識在分別,沒有識,你看到紅的就是紅的,還不曉得這叫什麼紅,好看不好看,他不知道。
  • 六識虛妄煩惱滅
    見者,眼根對色塵而生眼識,因眼識而有見;聞者,耳根對聲塵而生耳識,因耳識而有聞;覺者,鼻舌身根對香味觸塵而生鼻識舌識身識,因鼻舌身識而有覺;知者,意根對法塵而生意識,因意識而有知。見聞覺知自六識而有,六識自六根對六塵而有。欲明我人生命活動根源,當明六識;欲明六識,當明六根六塵。 根塵相接時,何以有六識生起?對境何以生心?
  • 究竟無證: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
    入是十二入,外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內六門: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塵、六門、六識是也。自性能含萬法,名含藏識;若起思量,即是轉識。生六識,出六門,見六塵,如是一十八界,皆從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含惡用即眾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
  • 佛教常說六根清淨,但你可能連哪「六根」都不知道!
    佛學的六根,並不是所謂的虛無縹緲的東西,而是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六根是建立在六塵和六識上面,是有很多的理論基礎,分別建立在物理和心理上面,這就是科學效應。所以,六根,不是憑空想像和憑空捏造出來的,而是經過理論推理所得出的。六根是六塵和六識的基礎,那什麼識六塵和六識?
  • 《止觀前行》第二課·收攝六根的4點法要!
    收攝六根不會被湧起的念想淹沒。波旬(念想)在佛教裡是幹擾修行者修行的象徵,他會現出種種的欲望和外境來誘惑修行者。他可能現出一個人、動物或境界來幹擾你修行。當你很用功的時候,很容易掉入他的陷阱。收攝六根不會掉入任何欲望之境。如果你收攝六根,不管外境的欲望如何來引誘你,都無法侵入你的心。
  • 六根清淨,是哪六根呢?
    兩隻鷹,指的是你的雙手,非禮勿動,不要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一條蟲,就是你的嘴,不要說不該說的話,非禮勿言。大熊就是你的心,不要自私固執。我說的病人,是指你的身體,不要讓身體陷入罪惡。明白了我說的這些,並且能夠看管好它們,你一定會有所成!「眼睛是我們的第一器官,我們總會看到別人的過錯。
  • 《琉璃》司鳳明知道璇璣沒有六識,為什麼認為璇璣喜歡六師兄?
    《琉璃》司鳳明知道璇璣沒有六識,為什麼認為璇璣喜歡六師兄?袁冰妍與成毅主演的琉璃美人煞這部電視劇,因為平臺超前點播的原因,要知道全部點播看完,要120塊大洋,這無疑讓小編這樣囊中羞澀的人放棄點播了。主要還是因為璇璣當時親口說出自己喜歡六師兄,讓司鳳傷心欲絕,這件事情真是個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