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究竟是不是多動症?育兒專家:首先要滿足這5點!

2020-12-23 騰訊網

朋友家孩子今年剛滿4歲,跟同齡孩子相比他顯得異常活躍,在家的時候,只要稍微一放鬆,不是把杯子打碎了,就是把飯菜往垃圾桶裡倒,稍不留神還會偷偷溜出家門。

看著別人家孩子都乖巧伶俐,自己家孩子卻像上了發條般多動,朋友隱隱擔心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還沒去醫院,內心就開始憂慮起來。

於是我寬慰朋友不必太過著急,可以先用以下方法,先自己判斷一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多動症?

多動症又稱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是一種常見的兒童行為異常問題。這類患兒的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學習、行為及情緒方面有缺陷,主要表現為與年齡和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廣度縮小、注意時間短暫,不分場合的活動過多、情緒易衝動等,並常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

那麼多動症的孩子有哪些較為具體的特徵?

一、注意力障礙:

一般多動症患兒注意力集中困難或者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暫,例如與同齡的孩子相比,多動症患兒上課,寫作業,參加活動,做事情都不能專心一致,並且容易出錯,經常會因為外界的事情而注意力分散。常常是一件事情沒做完,就轉移到另外的事情上去了,因而多動症患兒的成績很差。

二、過度活動:

多動症患兒往往好動,好玩,調皮搗蛋,安靜不下來。在安靜的地方,常常也是動來動去的。例如,多動症患兒經常在課堂上做小動作,擾亂課堂秩序。與同學相處,往往一言不合,就發生矛盾糾紛。並且經常不顧危險,踩高爬低,導致事故的發生。

三、學習困難:

由於好玩,好動,注意力集中難,因而經常導致多動症患兒無法在課堂上安靜的呆到45分鐘,下課之後更是無法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導致孩子學習成績差。部分孩子在讀寫。理解,計算等出現思維性的偏差。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四、行為偏差:

多動症患兒往往情緒起伏較大,易衝動,任性,做事情經常不計較後果,行事莽撞。因而多動症患兒經常被視為不愛學習的孩子,常常受到疏遠,許多同齡的孩子不願與之親近,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以及往後成長人格和心理上的變化。常常出現自卑,內向,膽怯的心理。

五、情緒不穩定:

對於普通孩子,在他們提出要求之後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雖然偶爾也會哭鬧,但是在父母的嚴肅教育下,一般都能夠止住,對得不到的東西也不會有太大執念。

但是多動症的孩子不同。他們往往在要求無法及時得到滿足之後,除了哭鬧不停,還會在地上邊哭鬧邊打滾,或者不停用力跳,以此來大力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而父母在這種情況下也常常容易妥協。

如果孩子以上的情況都滿足,那麼家長要儘快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看是否真正存在多動症,並謹遵醫囑進行相應的幹預治療。

相關焦點

  • 孩子過於好動究竟是不是多動症惹的禍?5大方法幫你判斷
    於是我寬慰姐姐不必太過著急,可以先用以下方法,先自己判斷一下孩子是否有多動症的可能。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一下到底什麼是多動症多動症大部分是由神經系統的缺陷引起的,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多動症的因素有許多,父母遺傳、環境因素等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多動症的情況。
  • 孩子好動!是不是患有多動症?
    「孩子活潑、調皮、好動,常常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讓家長和老師都非常頭痛,孩子為什麼這麼好動?一會兒也坐不住?總是閒不下來?是不是得了多動症呢!!!也就是說父母有好動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患有多動症的原因。2、家庭因素:父母關係不和,家庭破裂,教養方式不當,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抑鬱症,父親有衝動、反社會行為或物質成癮,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童年與父母分離、受虐待,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為發病誘因或症狀持續存在的原因。
  • 寶寶好動是多動症嗎 可能是小小探索家
    其實,好動是不少寶寶的天性,新手寶爸寶媽們難免會有誤會,直接將好動與多動症或者注意力差劃等號。它們還真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兒!一、好動=注意力不集中,這是一個誤區!一方面年紀較小的寶寶活潑好動是天性;另一方面中國式的家長總是會擔心寶貝兒輸在了起跑線上,從而忽視了寶寶正常的認知發展的過程與特點,本來就愛動的小孩因為無法長時間保持安靜地坐著的狀態,就被懷疑是多動症了。三、好動萌寶,更可能是小小探索家!
  • 調皮好動是多動症嗎?
    調皮好動≠多動症簡單來說,調皮好動是孩子的天性,是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多動症則是到達了疾病狀態。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劃個重點:不同年齡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不同的。如2-3歲的孩子能夠集中注意的時間約為5分鐘,4歲約10分鐘,5-6歲約15分鐘,7-10歲約20分鐘。因此,如果孩子年齡還小,我們不能夠要求他/她有很長的注意力持續時間哦。美國兒科學會建議4歲以上再進行多動症的診斷。那麼,調皮好動和多動症有哪些區別呢?
  • 孩子好動調皮就是多動症嗎?
    多動注意力不集中現在小學生比較常見的困擾,那麼孩子好動就是多動症嗎?如果不是有如何鑑別呢?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先來看兩個案例:陽陽,一個五歲的小男孩,讀幼兒園中班。我從媽媽那裡了解到,這孩子在幼兒園,完全坐不住,別的孩子坐在小凳子上聽老師講故事,他就在教室裡到處串來串去,還時不時發出聲音吸引其他人去關注他;對老師的批評特別敏感,老師稍微嚴厲地說他,他就發脾氣,哭鬧。在家裡的情況也一樣,對他媽媽已經無計可施,便帶來了醫院。另一個孩子叫天天,6歲了,小學一年級,看上去很乖巧,說話聲音比較輕,怯生生的感覺。
  • 婦幼健康科普 | 寶寶好動,當心是多動症!
    豆你開心 很多寶寶家長認為,孩子性格活潑,調皮好動,是年紀小的緣故,長大了就會好一些的,甚至認為小時候越調皮,長大就越聰明,殊不知調皮好動有可能是一種病
  • 成都兒童醫院看多動症,小孩子一直清嗓子是不是多動症
    成都兒童醫院看多動症哪裡好 時間:2020-12-22 10:50成都中童兒童康復醫院 多動症是我們比較常聽到的一個多發於小孩的疾病,我們看到小孩子那麼好動,常常會想:孩子是不是患了多動症啊?怎麼會那麼好動呢?
  • 好動不等於多動症,可能是孩子太調皮!
    當孩子貪玩好動,或者性格很外向,表現得有些調皮,就很容易被貼上「多動症」這樣的標籤。但也有很多佛系媽媽保持著無所謂的態度,會覺得好動不就是孩子的天性嗎,何必擔心那麼多呢? 其實好動和多動症有著本質的區別。多動症,在醫學上稱之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期最常見的行為障礙之一。
  • 兒童好動很正常!不是什麼多動症!好動的兒童學習能力更強!
    許多的老師以及家長,特別是老師,看到學生在課堂上動作不斷,就以為孩子有了多動症,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看法。甚至一些父母以為孩子就是多動症,不惜一切代價去給孩子治病。其實,不妨多學習一些兒童心理以及發展方面的知識。
  • 孩子特別好動怎麼辦?
    有的孩子雖然好動,但是可以靜下心來做作業的,這就說明了孩子並不是多動症,只不過是家長不太了解,給孩子貼上了好動、 注意力不集中的標籤。經過深度的交流,發現孩子好動,主要是因為家庭教養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 孩子有這些表現,家長有注意到嗎?小心是多動症!|多動症|注意力|...
    ,天天跑來跑去的管不了,上網的時候看到一些關於多動症的消息,懷疑孩子是不是多動症?說起多動症,近些年來多動症兒童的患病率在逐年增長,家長們也逐漸對孩子多動症引起重視,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長對多動症不了解,容易把孩子單純的好動和多動症混淆,今天就跟大家講講多動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希望以後家長們可以正確區分孩子是不是多動症
  • 「健康解碼」我的孩子究竟是活潑還是多動?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適當的運動也能夠幫助孩子生長發育。但有些孩子卻會在日常生活中顯得格外「活躍」,在生活中和課堂上也顯得容易分心,無法專注於某一件事。此時有些家長就不免懷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患上了多動症?本期節目首都醫科大學三博腦科醫院主任醫師關宇光就來和大家一起聊聊,我們應該如何鑑別孩子究竟是活潑還是「多動」。
  • 寶寶好動不聽話就是多動症?多動症:看文章,解開爸媽對我的誤會
    不管是男寶寶還是女寶寶,患上多動症後,還會表現出別的症狀,比如很難和兄弟姐妹或其他小盆友相處,這點就比較有麻痺性,會讓爸媽覺得"我家寶寶內向/還小/不懂怎麼和人相處……"這裡不多展開,爸媽心裡有個數先。
  • 孩子太好動?培養自控力是關鍵,但這些調皮信號家長要警惕
    聽朋友說完以後,我下意識地就想這個孩子可能患有多動症吧?因為多動症的孩子就是坐不住,活動過多,不能安靜地坐下來好好學習。注意力不集中,多動的孩子真的讓人頭疼。老師要帶著40、50個孩子一起上課,真的很不容易,如果孩子突然在上課的時候跑開,真的會中斷整個教學過程,沒法教下去。這個孩子究竟是好動,還是患有多動症呢?
  • 孩子特調皮,注意力不集中,就是多動症嗎?
    聽到電話裡孩子媽媽激動的一聲聲感謝,高亮主任感到由衷的欣慰,記憶猶如打開的閘水,又回到了半年前的一天。據高亮主任回憶,那天孩子媽媽是帶著孩子和一大摞診斷報告來科室的。神色倉促,滿臉焦急。「孩子在班裡特別好動,上課注意力也不集中,經常跟班裡的小朋友打架。老師經常給我打電話告狀,並建議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是否是多動症。」
  •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底是不是多動症?
    10歲的可可上小學四年級,這一學期,老師發現,可可上課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總是開小差,不是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就是玩弄自己的小玩具,或者與前後同學說話、作小動作打擾其他同學。在家寫作業的時候,即使媽媽在旁督促,也總是邊寫邊玩,馬馬虎虎。媽媽跟他講道理,他也理解,可上課的時候還是禁不住如此。媽媽懷疑可可得了兒童多動症。
  • 寶寶發呆就是有問題,愛動就是多動症?媽媽科學育兒,不要玻璃心
    但是專家卻認為,也許孩子的這些表現只是適應性比較低而已。也就是說,孩子的「慢」,並不能代表他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因為「慢孩子」可能只是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
  • 寶寶太活潑,到底是多動還是好動?兒科主任教你如何分辨
    最近,有位家長向我諮詢兒童多動症的問題:由於疫情,孩子只能在家上網課,但最近發現自家的寶寶上課老是走神開小差,調皮好動的很,問我是不是多動症?對於上述問題,相信不少家長都有此疑問?寶寶多動好動,老是傻傻分不清楚。因此,今天就教大家如何分辨?
  • 「不好動」可能也是多動症 最容易被忽視
    多動症已成兒科常見病 就診率卻不足20%「不好動」可能也是多動症 最容易被忽視孩子上課坐不住、愛走神兒、小動作多、寫作業困難……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因孩子過於「好動」而困擾不已。
  • 【育兒在線】晚上這個點睡,孩子才會更聰明!媽媽一定要看
    ——馬克·維斯布朗孩子要睡多久合適?專家一致建議,晚上九點睡覺,孩子才最聰明!為啥?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發育離不開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分泌的越多,孩子長得越快!而生長激素的分泌和時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