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汽時代》及其頭兩個DLC當中,我們領略了極端環境下的人們「就算餓死也要罷工」、「就算凍死也要躺平」的魔幻景象。如今,新發售的最終資料片「帝國的邊界」呈現了更具諷刺意義的狀況:地球上最後倖存的人類剛剛熬過史上最致命的災害,就開始琢磨著如何內訌和分裂……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從不吸取任何教訓」。
如果說「最後的秋天」聚焦於末日降臨前的最後掙扎,那麼「帝國的邊界」則把目光放到了遊戲本體的主線故事之後。此時新倫敦剛挨過零下150度的終極暴風雪,為了重建城市並獲取額外資源,便外派了一批人到城市外圍的某個軍事倉庫建立前哨站。作為前哨站的指揮官,你一方面需要完成定期向母城輸送資源的本職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儘可能爭取到更多的福利、維護前哨站居民的利益。
運營「分基地」的體驗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前哨站沒有城市中央的大火爐,建築清單和科技樹也只相當於新倫敦的閹割版。你由於需要服從來自母城的法令,因此在遊戲初期無權自己制定法律。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在於資源結構——前哨站雖然盛產鋼鐵和蒸汽核心這類貴重資源,但是卻完全無法產出食物。為了解決居民的吃飯問題,你在遊戲前期只能依賴於跟母城之間的資源交易。這種交易本來就不公平,隨著時間流逝,能夠換取的食物還會越來越少——直到前哨站居民牴觸情緒的全面爆發。
為了養活人民、反抗剝削,到了一定時間節點後你可能不得不宣布獨立。這將徹底斷絕繼續從新倫敦獲得支援的可能,但是也讓你能夠自己的情況制定法律,也可以跟世界上的其他人類據點進行公平交易。考慮到前哨站本身資源結構的不平衡,貿易和外交也就成為了這個DLC的重中之重。
除了母城新倫敦之外,遊戲中還有其他三個人類聚居點,跟它們展開合作恰好能夠形成良好的互補關係。在這個過程中,你將向這些聚居點派駐工程隊,提供它們各自稀缺的資源,並在沿途搭建安全的貿易路線。作為回報,你除了能夠獲得食物、木材或者煤炭之外,也可以改善和這些據點的關係,形成共同對抗新倫敦的統一戰線。
不過三個貿易點的重要程度則是完全不同的。由於前哨站本身沒有任何食物產出,提供食物的貿易點毫無疑問是需要首先確保的。本地雖然有木材資源,但是要到中後期才會耗盡——因此可以在確保食物安全後再聚焦於木材交易。而煤炭貿易點則是最最雞肋的一個,因為前哨站本身就有一個完全可以自給自足的大型煤礦。這樣的設計導致玩家處理三個貿易點的方式存在非常明確的「最優解」,自由發揮的空間以及重複遊玩價值也就相對更差。
「帝國的邊界」在敘事方面一如既往保持了高水準。一方面,遊戲講述的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其中涉及的所有矛盾、焦點都是可以在玩法層面上讓你切身體會的,因此始終扣人心弦。另一方面,在處理外貿關係的時候,你也能通過做出大量不同的選擇來塑造屬於自己的獨特故事。比如你可以選擇在某個貿易點建立醫療站,以確保外派人員的健康;但是由於當地人迷信,這麼做也會大幅惡化跟該貿易站的關係。反之,不建醫療站則會把外派人員置於危險之中,但是卻能在外交場上獲得更多的好處。所有這類抉擇及其導致的後果都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好壞之分——如何做出抉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你的偏好、以及對形勢的判斷。
跟遊戲本體以及「最後的秋天」的劇本不同,這個DLC沒有任何道德拷問——不論你走向哪種結局,遊戲都會在最終的評語中肯定你的所作所為。「帝國的邊界」因此在氣質上顯得圓滑了許多,也能杜絕不少爭議。這一方面是因為它本來就沒有「目的」這一整條法令樹,玩家無法制定真正意義上泯滅人性的變態法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個DLC聚焦的主題是「反壓迫」,這樣的行為本來也沒太大的爭議空間。
「帝國的邊界」資料片體面地給《冰汽時代》畫上了句號。雖然基本玩法依然跟遊戲本體一脈相承,但是更加聚焦於貿易的機制、以及剝削與反剝削的全新主題,讓它在體驗上具備了足夠的差異性,也能讓我在遊玩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感。但不可忽略的是,跟前一個資料片「最後的秋天」相比,這個DLC的體量更小,重複遊玩價值也相對更低——作為《冰汽時代》的終點,或多或少讓我有些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