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群搖滾老炮帶來的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在這兩年來頗受歡迎,這些樂隊用他們的表演和吶喊向觀眾們傾瀉著自己對搖滾的熱愛。運作了國內商業化最成功的草莓音樂節的製作人沈黎暉曾經這樣說過:搖滾這東西根本不值得維護,它只是唱片上的一個牌坊,如果你對世界充滿感激,那你睜眼看見的全都是搖滾,如果你根本不愛生活,那麼去他大爺的搖滾,你也順便去死吧。很多人說搖滾已經逐漸變得不受歡迎,也有人說搖滾已經慢慢死去。搖滾的確是時代的產物,但無論何時也都一直有人舉著搖滾的旗幟,向新一代人宣揚著搖滾的口號。今天我們要說的《曲途》就是這樣一款以搖滾為主題的音樂冒險遊戲,它有詭異的角色畫風設計,豪華動感的音樂節奏和頗具趣味的戰鬥玩法,在玩這款遊戲時,你也會陷入到它營造出的氛圍中,來感受這用音樂戰勝敵人的搖滾《曲途》。
Rock VS EDM
在《曲途》的故事中,我們將扮演梅蝶(MayDay)和佐克(Zuke)兩位搖滾樂手,他們組成了一支名為Bunk Bed Junction的地下獨立搖滾樂隊,梅蝶擔任吉他手,而佐克則是鼓手。儘管他們在內心深處都將搖滾視為最神聖的音樂力量,但他們所生活的黑膠城卻是個由電子舞曲(EDM)驅動的城市,在這裡音樂可以轉化為電能,而電子舞曲則是黑膠城人民最喜歡的音樂類型,同時也是城市的主要能源。在黑膠城裡,所有的電能都被一個名叫No straight Roads(以下簡稱NSR)的精英音樂組織控制著。在目睹了一次全市停電而備用電能只供給幾位NSR精英之後,梅蝶和佐克下定決心打倒NSR控制的EDM帝國,讓電力重新歸於黑膠城的每位居民,一場音樂革命就此展開。
NSR組織中共有六位音樂家,他們分別統治者黑膠城中的一片區域,就像我們的音樂革命冒險一樣,《曲途》也不止是一個推翻暴政專權的故事,它同樣影射了很多現實社會的問題。比如第二個Boss,NSR中的精英——虛擬偶像美人魚莎玉,在虛擬偶像的背後有為其配音的中之人,設計形象的藝術家,完成動作的動捕演員和打造整個程序的程式設計師,四個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只在虛擬皮套的背後發揮著才能,卻不願以真實樣貌示人。而第三位NSR精英伊努是個年僅九歲的鋼琴神童,但實際上她的一切成功都被籠罩在了其母親的掌控之下,為了能讓女兒成功,母親完全忽視了女兒真實的喜好和生活。接下來第四位NSR精英是由五個機器人組成的男團組合1010,他們頂著嚴格按照女生的喜好打造的外表,跳著整齊劃一的舞步。這一切就如現在資本掌控下的娛樂圈一樣,流水線生產出來的明星成了絕佳的圈錢工具,讓粉絲陷入癲狂,心甘情願掏錢買單。
搖滾強調的是自由,搖滾樂的節奏和旋律充斥著奔放、狂野,宛如任意馳騁的野獸。這場《曲途》的冒險之旅就仿佛是一記掄向現實社會之牆的大錘,以搖滾之名,《曲途》在獻上一款試聽華麗的音樂遊戲的同時,更是用這充滿搖滾精神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場真正的搖滾革命,《曲途》的革命之路並未止於音樂,而是將它做成了一種態度和人生觀念。
音樂 VS 動作
儘管是一款音樂動作冒險遊戲,但《曲途》並沒有完全做成以來節奏完成動作的節奏音遊,而是用了一種巧妙的方式將戰鬥和音樂融合了起來:像動作遊戲一樣攻擊敵人,同時基於音樂節奏適時躲避攻擊。單人模式中我們可以在梅蝶和佐克兩位角色間互相切換,梅蝶以吉他為主要攻擊手段,擁有較強的攻擊力,但速度較慢。而佐克則會用鼓槌攻擊,攻擊力較低但可以打出連擊,而且兩位角色在音樂轉化上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這兩個角色設計得特點十足,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戰鬥和自己偏好的風格來切換,當一個角色體力較低時,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另一個角色救場。
在實際遊戲中我們的四個按鍵分別代表著攻擊、跳躍、閃避和使用音樂進行轉化。在戰鬥過程中我們可以依靠良好的節奏感通過跳躍或者閃避來躲開敵人即將發起的攻擊,由於敵人的攻擊節奏會和背景音樂保持一致,所以我們得在恰當的時機按下跳躍或者閃避。不過和其他節奏遊戲不同的是,就算我們錯失了閃避機會也不會受到額外懲罰,音樂更多是作為戰鬥節奏指導而存在的,即使你對音樂節奏一竅不通也完全可以靠著自身的動作遊戲經驗,觀察敵人的戰鬥規律來戰勝強敵。
為了讓戰鬥系統更加豐富,《曲途》也在戰鬥中添加了很多輔助元素,首先就是前面提到的使用音樂進行轉化。在本作中有很多場景道具需要我們用音樂轉化才能現出真面目,在一些戰鬥場景中它們是地圖的轉場工具,而在和Boss對決時這些道具則可以轉化成為我們提供火力支援的強力輸出,轉化可以說是戰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輔助手段。另外本作還加入了微量的射擊元素,在我們擊殺小怪或者在Boss戰中閃避掉Boss的攻擊時,場景內會掉落音符道具,撿起這些音符,我們就可以向一些特定場景中的敵人發動射擊,絕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普通攻擊都夠不到這些敵人,只能通過音符射擊命中。此外就是格擋系統,在本作中我們可以用普通攻擊在恰當時機格擋所有紫色攻擊,一旦格擋成功就會對敵人造成傷害,而且在通關後還提供了專門的格擋模式玩法,格擋模式難度更高,更考驗我們把握時機的能力。除了上述元素之外,我們還可以為梅蝶和佐克搭配不同的戰鬥技能選擇不同的技能進化路線,無論是強勁的攻擊還是穩妥的回覆,恰當的技能搭配都可以讓我們的戰鬥事半功倍。而本作中最強力的技能無疑就是梅蝶和佐克共同發動的聯袂演出,用搖滾的方式Bunka Shakalaka BAM!解決一切。在Switch版《曲途》中還特別追加了Switch獨享的第三人玩法,我們可以操控佐克飼養的小鱷魚來幫助梅蝶和佐克共同戰鬥,但是畫面中並不會出現這隻鱷魚的身影。這種獨特的設計也讓《曲途》成了Switch上少有的支持三人同屏但不支持四人同屏的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曲途》刻意弱化了與小怪的戰鬥,把更多筆墨放在了Boss戰的刻畫上,所以在整個遊戲流程中我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和各路Boss對決,是一環接著一環,一浪高過一浪。不過這樣的設計也間接縮短了遊戲的整體流程長度,一周目通關時間基本在8-10個小時之間,在通關後我們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各個Boss以及前面提到的格擋模式,不過對不少玩家來說可能總通關時間還是會更長一些,因為遊戲中每個Boss的攻擊特點不同,加上應對提示也並不明顯,想要一次通關並非易事,往往要通過多次試驗才能找到擊敗Boss的竅門。此外比較讓人崩潰的就是一旦我們在戰鬥中失敗就會前功盡棄,遊戲會直接從這場戰鬥的開始再重新來過,考慮到Boss戰動輒就要十幾二十分鐘,這種設計難免會讓不少玩家抓狂。
卡通 VS 曲風
儘管《曲途》的戰鬥十分緊湊,但我們也仍然有喘息的空間,在Boss戰之間有充足的中場休息時間,這時候我們可以在下水道區域提升梅蝶和佐克的能力,或者瀏覽收集到的物品。儘管黑膠城整體的可探索區域並不大,但由於不同區域由不同的NSR成員管理,所以每個區域也都有不同的風貌。在黑膠城中我們可以收集電池能量幫助城鎮恢復能源,每次收集完能源都會提升我們的粉絲數量——粉絲數量可以用來提升梅蝶和佐克的能力。從一個區域奔波到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區域欣賞色彩斑斕頗具卡通風味的城市,還真的別有一番感覺。
不過在Switch平臺上,顯然《曲途》的優化做得並不算出色。在主機模式下,當我們在黑膠城裡跑路時就會遇到明顯的卡頓甚至掉幀,整體遊戲表現並不算流暢,畫質表現稱不上完美,一些場景建模也經不起仔細推敲。而在掌機模式下,本作的畫面表現則更顯糟糕,整體畫質進一步縮水,一些場景鋸齒感明顯到可以用有點糊來形容,不過好在這五顏六色的畫面還是把玩家的注意力引向了別的地方,在實際遊戲中的畫質感知並不會那麼明顯。
當然,作為一款音樂冒險遊戲,《曲途》整體的音樂表現更是重中之重。《曲途》為每場Boss戰鬥設計了風格獨特的電子音樂舞曲,比如莎玉的VOCALOID風、伊努的新古典主義電子樂曲,1010的Funky House風格等等,此外本作還特別為大家準備了一位說唱達人DK韋斯特,他那洗腦的說唱「DK韋斯特之歌」更是魔性抓耳餘音繞梁。據統計《曲途》中的純享版音樂總長達到了5個小時,完全可以說是一場令人陶醉的華麗音樂盛典。而且這些音樂背後的製作陣容更是豪華,包括了為《怪物獵人3》《戰國BASARA》《街頭霸王》以及《JoJo的奇妙冒險》作曲的青木徵洋;參與了《最終幻想XIII》與《王國之心HD 1.5混音》和《王國之心HD 2.5混音》配樂的Falk Au Yeong;為《Cytus II》配樂的Funk Fiction以及電子遊戲管弦樂隊(Video Game Orchestra)的加盟,共同為我們獻上了這名為《曲途》的饕餮盛宴。而除了配樂之外,本作的聲優陣容也同樣頗為用心,梅蝶由佐倉綾音獻聲,而佐克的CV則是福山潤。
打開方式
可以說,《曲途》是一款讓人感到驚喜的遊戲,它並沒有因為是一款節奏音樂遊戲而落入俗套,而是將動作和音樂合二為一,奉上了一場華麗又不失內涵的精彩演出。此外在目前的遊戲市場中,這種風格獨特的遊戲也是頗為罕見,如果錯過了《曲途》再想玩到類似的作品也並不容易,不過對Switch玩家來說,機能限制下欠優的遊戲體驗仍然是個沒法繞開的問題。
畫面感受:7.5分
遊戲劇情:8分
遊戲可玩性:9分
價格合理性:7.5分
Switch契合度:7分
總分:7.8分
>>「Switch九月購買指南」國行健身環發售,艦娘及年貨NBA登陸
>>WiiU的遺產究竟還有多少?Switch上的WiiU遊戲盤點及潛在猜想
>>《方根膠捲》評測6.5分:仿佛讀完了一本不太有趣的懸疑小說
>>《聖女戰旗》評測7.8分:如果歷史如此發展
>>《陷陣之志》評測8.7分:8x8戰場上的方程式,你會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