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和同行們聊起前幾年影視行業的瘋狂,總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雖然才過去兩年,但已經難以想像那時候,為什麼有人一上來就敢把論億算的大製作押寶在偶像身上,讓他們當一番挑大梁。
偶像的粉絲原始積累來自舞臺和外表,那種盡情釋放個人魅力的表現方式和躲在角色後面演戲完全背道而馳,事實證明揠苗助長根本行不通,太著急反而暴露短板,現在大潮退去,回想曾經的流量們轉型演戲,大多只留下數不盡的群嘲名場面。
作為第一代偶像中的top代表人物,鹿晗也曾經在風潮中凌亂過,演過事後證明並不那麼適合他的大男主玄幻古偶和小甜劇 —— 很明顯,他的長板並不在性吸引力上。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他最近上的幾部作品,又讓人看到一些章法,也許可以成為一個同類明星中的研究樣本。
回到時間線的最初,會發現鹿晗一開始就是少有的第一步邁得比較謹慎的人,剛開始接戲的時候,沒有追求一步登天當男主,反而接了幾個配角,而且選角色也是走穩妥路線,演的都是和他本人形象甚至職業有相關性的角色,給自己降低了入門的門檻,比如處女作《重返20歲》裡,他是在路邊彈吉他唱歌的弟弟:
《擺渡人》片子本身雖然爭議聲巨大,但他在其中的客串戲份卻讓人記憶深刻。出場的那個場景其實很傑克蘇,穿一身黑色鉚釘皮衣在雨中唱歌,要麼就是騎機車在鄉間小路奔馳,不由替他捏一把汗,但他的清爽讓這個片段成了為數不多的亮點。
前段時間我們寫過的網劇《穿越火線》,對鹿晗來說也是本色出演路線的升級:他在裡面演一個愛打遊戲的少年,不過進化在戲份多了,人設的層次也更豐富了,不僅有意氣風發的熱血和搞笑橋段,還有落寞時刻,比如想做這一行沒人理解,只好退出賽場去當文員,和一堆大爺朝夕相處。又或者是被困在遊戲裡十幾年,再出來時連微信都不會用了。
這些情節就像是現代版的武俠小說男主,讓直男們天然共情,所以這部劇在虎撲反響很好,前段時間他們選最喜愛的新生代男演員,奪冠的正是鹿晗。
不過話說回來,本色出演的角色意味著競爭大、壁壘低,影視圈最不缺的就是更年輕、更帥氣的陽光boy,同樣的人設不能吃一輩子,對進入3字頭的鹿晗來說,再次轉型升級還是迫在眉睫。
不知道是不是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他又走出了第二步:顛覆過去的既定印象,在迷霧劇場第四部作品《在劫難逃》裡演了最大的反派。這又是一個參考性很高、性價比無敵的選擇,為何這麼說,後文會分析。
這部劇目前豆瓣已經開分了:8分,在觀眾期待被前幾部劇拔到無限高的前提下,是個不錯的分數,並且我觀察了一天,數字暫時穩定,如果是被粉絲刷出來的高分,會短時間大跳水的。
它海報上的英文名叫西西弗斯,劇情一開場出現一個修手錶的店叫五指山,其實都是用符號化的信息在暗示主線:一個時間循環的故事。
故事發生地是個虛構的綠藤市,拍攝地在潮溼的重慶。
王千源飾演頹廢中年刑警張海峰,鹿晗是他的對手,殺人犯趙彬彬。
劇情第一集就很高能,進度條僅僅走了30分鐘左右,趙彬彬就把包括張海峰、他前妻(吳越演)和自己的幾個仇家在內的主角團全乾掉了,一個不留。
這劇集還怎麼演下去?
緊接著,張海峰突然驚醒,發現時間線又重來了,第二次輪迴開啟,他憑著前一次的經驗以為自己救下了所有人,在運送趙彬彬的救護車上問他,這次你還能殺了我嗎?
趙彬彬陰惻惻一笑,整輛車瞬間爆炸了……
第三次醒來,時間線直接倒退回2017年,張海峰帶著前兩次循環的記憶,遇到兩年前的趙彬彬。
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進入時間循環,也不知道此時的趙彬彬認不認識他,只知道趙彬彬將來會殺人,兩個人由此開始時間競賽,一個要儘快找出對方背後的故事,另一個要在刑警緊盯著自己的情況下完成殺人計劃。
趙彬彬對鹿晗來說是個討巧的角色,首先體現在初亮相時就有和王千源在警局審訊室對峙、在大廈天台上綁架吳越這樣的情感爆發戲份。比起那種生活感強的角色,這樣大張大合的極端反派對演員來說更容易找到情緒的支點,同時觀眾接收到的衝擊力也很大,一上來就能讓人忘記演員本人,記住角色。
審訊對峙發生在一開場,有人死了,鹿晗的角色自稱叫付吉亮,來自首。
交代著交代著,在一個時間點又突然反水,變出可憐好人的面孔,說自己是被真正的兇手脅迫來的,兇手和他說過了12點就說真話,並且還透露還有人會死。
警察順著他的「真話」去追查,果然發現有新的死者,可這死者就叫付吉亮,等反應過來被耍了,再回頭找警局裡那個,他卻已經遁了:在警局喝水後口吐白沫,被送到醫院,從急救室跑了。
這段戲中間有幾次人格和情緒的反轉,鹿晗的表現略有些生澀,不過好在根據劇情,他怎麼往誇張裡演都不顯得過分。
天台綁架吳越的戲也是這樣,情緒濃度強烈。
而且王千源和吳越戲都太好了,無論鏡頭什麼時候帶到他們,表情和狀態都在角色該有的情緒裡,幫鹿晗做了質感的錨點。
導演五百在花絮裡說,不希望把反派殺手演得太誇張,不過這類角色為了增加懸疑效果,總是會設計一些外化的符號,比如說黑色風衣配馬丁靴的裝束,以及每次殺完人,都要在現場燒掉一隻紙鶴這樣的標誌性動作。
一跳一跳的火光映照著鹿晗的臉,我大白天在電腦面前都覺得不寒而慄。這些形式感都能為表演提供不小的助力。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趙彬彬這個角色只要咆哮和冷臉隨機穿插就能演下來。
時間線進入2017年後,張海峰和趙彬彬之間開始有了很微妙的心理層面的互相試探和較量,張海峰要在假裝不知道趙彬彬的兇手的同時收集證據,還得試探他是不是也有前兩次時間線的記憶。趙彬彬明知道張海峰在查他,還要假裝自己是懵懂的白蓮花。
這部分不知道是在什麼階段拍的,能感覺到鹿晗明顯入戲了,經得起大特寫拍細微的表情變化,和王千源對戲也並不覺得拉胯,和前面列舉的戲份相比,又是另外一重層次。
除了嚇人之外,在2017年,趙彬彬的社會身份是實習醫生,在面對自己的病人的時候,他又回到了我們最熟悉的溫暖形象,柔聲細語,病人需要做手術,他自己掏錢。
種種線索預示著趙彬彬並不是一個單純的變態殺人狂,而是要引導我們去關注被他殺的那些人,表面看起來毫無關聯,但似乎又在幾十年前有千絲萬縷的交集。至於到底趙彬彬的秘密是什麼,他又怎麼做到操控時間循環的,目前還一點線索都沒有,只有追劇下去才能知道,幸好這部劇只有12集,下周尊貴的會員我就能得到解答。到時趙彬彬應該又會因為立體的人設而再刷一波存在感。
花絮裡鹿晗舉了個王千源給他講戲的例子,說有一場他們的對話戲,王千源和他說眼神從始至終要盯著對手,這樣也是在傳遞信息。鹿晗說這讓他學習到了演戲的新的方法。
比起在偶像劇裡吃老本,這樣和前輩學習的經驗,才能成為事業上可持續的上升動力。比起這些,番位、戲份又算什麼?這才是最值得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