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的不僅僅是周杰倫的歌,更懷念當初聽歌的自己,和曾經陪在身邊的人,還有回不去的過去。
最近,娛樂圈發生了件大事。就在上周閒著也是閒著的周末,原本微博超話排名百名開外的周杰倫,竟在短短時間內,超過了頂級流量蔡徐坤,成功登頂並穩坐榜首,超話影響力更是成功破億。
不過好笑的是,周杰倫連微博帳戶都沒有,這個第一還是粉絲「被迫營業」得來的。事情的起因,還得從幾天前流傳的一張截圖說起。有位網友在豆瓣上真誠發問: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
官宣代言轉贊評都沒破萬,超話排名更是百名以外。周杰倫,不是早就「糊」了嘛。這有些無腦的提問,成功把周杰倫的粉絲給氣笑了,當年的偶像竟然被質疑沒粉絲沒流量,這誰忍得了。
「老虎不發威,被人當成病貓,我們得讓那些小孩子見識一下。」「是時候讓只知道注水的小朋友們見識一下什麼是頂級大咖了。」
於是,一群中年人組成了夕陽紅戰隊,放下工作,孩子,保溫杯,拿起手機開始沒日沒夜的學習怎麼打榜,誓要打贏這一場關於偶像榮譽的保衛戰。儘管之前他們連什麼是「超話」都不知道,儘管做數據複雜得令人禿頭。但粉絲們依然拉下老臉從零開始,又是出教程,又是水評論,玩得不亦樂乎,整個超話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沙雕氣息。
在老阿姨老叔叔的不懈努力下,周杰倫超話排名一點點往上升,速度迅猛,從35名到第4名只花了不到三天的時間。這時,蔡徐坤的粉絲開始著急了。
「一定要守住,讓所謂的前輩家看看誰才是真正的流量。」「一個過氣歌手和當紅新人比拼想想都笑話他們異想天開。」
iKun們傾巢出動,奔相走告,勢必要守住第一名。想必大家都知道,蔡徐坤的粉絲是出了名的刷數據牛逼,當初一億的轉發就是iKun們幹的,還曾被人民日報當眾「點名」,連頂流的朱一龍都撼動不了其第一的位置。看看她們往日的「戰績」,也難怪會如此的目中無人,囂張得令人髮指。就在iKun們死死壓制周杰倫超話10萬影響力的時候,路人緣超好的周杰倫迎來了外援,五月天、孫燕姿,陳奕迅的粉絲紛紛助陣。就連不少明星、大v和官網,也為衝榜助了一臂之力。
在眾人的努力下,2019年7月21日0:30分,周杰倫成功登頂,跟蔡徐坤的差距也越拉越大。至此,這場8090後與00後之間的battle,最終以中年人完勝告終,並成功給年輕小粉絲上了一課。
不得不說,周杰倫的粉絲雖然年紀大,但戰鬥力還真不容小噓,好歹當年也是熬過夜偷過菜萌過非主流的一群人。當然,玩笑歸玩笑,熱鬧歸熱鬧,這次打榜事件按知乎網友所說,不過是一場網友們調侃式的自我娛樂,也是大眾對現如今造星方式戲謔式的不認同。至於周杰倫是否需要這個第一,其實並不重要,但粉絲都覺得他配得上所有的第一。畢竟,他是周杰倫啊,名副其實的亞洲天王。出道以來,51次入圍金曲獎,獲得其中15座,位列華語歌手第一名,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歌曲,風格獨樹一幟,至今無人能敵。
2000年11月6日,是個裡程碑的日子,這天21歲的周杰倫憑藉專輯《JAY》橫空出世。其主打歌曲《星晴》,就獲得第24屆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2003年,專輯《葉惠美》中的主打歌《以父之名》,創下了全亞洲50家電臺同步首播,超八億人在線收聽的歌壇神話。7月16日這天也成為了「周杰倫日」。
2005年,《人物》雜誌評選「世界十大鬼才音樂人」,亞洲有且只有周杰倫上榜。2006年,周杰倫帶著中國風的專輯《依然範特西》回歸,其與費玉清合唱的歌曲《千裡之外》更是廣為人知,拿獎到手軟。2008年,中國風歌曲《青花瓷》獲得第19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以及最佳年度歌曲獎。同年,《青花瓷》的歌詞出現在山東、江蘇兩省的高考試題中。2011年,美國《時代》周刊評出2011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100強,周杰倫排名第二 。2016年,《周杰倫的床邊故事》專輯中,他自稱旋律最簡單的《告白氣球》成為年度點播榜首,飄遍了大街小巷,甚至唱到了春晚舞臺。2018年,周杰倫39歲生日當天,發布新歌《等你下課》,瞬間刷爆各大榜單和朋友圈。如今,距離他上次發專輯,已經過去三年了,但他依然穩坐QQ音樂巔峰熱歌榜。
就連周杰倫自己都說:「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很少聽別人的歌,因為我16年前寫的歌,到現在還在流行。」這是他的實力和底氣,而且他的每一首歌都被賦予了不一樣的意義。不管是批判、諷刺、警醒,還是美好、傳承與和平,都比那些無病呻吟的口水歌好不止一星半點。說真的,周杰倫的出現給華語樂壇和粉絲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他的影響力也從來都沒消失過。時隔過年,依然是當初的「神話」,而且未來,他還有無限的可能。
其實,此次夕陽紅大型團建現場,不是為了證明粉絲有多厲害,而是想告訴大家:出道20年了,依然有人願意幫他拿超話第一,這才是真正的牛逼。只要有這群人在,周杰倫就不可能過氣。周杰倫也曾說過:「只要有一個歌迷還在聽,我就會繼續唱下去。我的時代不會過去。」這是偶像與粉絲之間,最美的默契和約定。
當然,登頂超話榜首,除了周杰倫自身牛逼以外,也少不了背後的那份情懷。8090後,誰的青春裡沒有一首周杰倫呢。有位傑迷說得好:「這不僅僅是捍衛實力派,不僅僅是捍衛偶像,更重要的是捍衛我們的青春。」儘管這麼多年過去了,很多粉絲的青春已經不在,但熱血依然尚存,只要還能動,就絕對不容許任何人質疑自己的偶像。就像格十三在文中說的:「這一代人,過得越來越佛系,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失去的了,生活已經妥協,但青春的信仰不可以被嘲笑。」
對於很多人而言,周杰倫不僅僅是偶像,更是回不去的青春,包含著不可複製的叛逆、自由與爭取。他的每一首歌,都是關於青春的悸動,一開口就能把你唱回18歲。從前,從前有個人愛你很久。——《晴天》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一起躲過雨的屋簷。——《不能說的秘密》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稻香》 雖然當年聽歌的人已不再年輕,但好在我們還可以聽歌緬懷。當旋律一響,歌聲便帶著回憶撲面而來,儘管早已歷經滄桑,刀槍不入,依然會猛地鼻子一酸。或許我們喜歡的不僅僅是歌,更懷念當初聽歌的自己,和曾經陪在身邊的人,還有回不去的過去吧。
曾有位傑迷說:偶像的意義是什麼?是他的作品歷久彌新,陪著你度過了不同的人生階段。是他在你常感人生疲憊、世事無奈的時候,歌聲一響起,依舊可以想起那個未經滄桑、鬥志滿滿的自己。我們雖然年華漸老,但情懷依然,感動仍在。他雖然不能完全激勵著你功成名就,但我們卻能從他身上學到要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偶爾迷茫,偶爾萎靡,但只要緊抱希望,絕望和無奈總會遠走高飛。偶像也會老去,我們也終究長大,可是他在我們最寶貴的青春裡是熱血的存在,是成長後很難再有的熱血。好想謝謝以前的自己,這麼明智地選擇了這位特別厲害的偶像。
「周杰倫」三個字,早就不再是個簡單的名字,而是一個時代的符號,他的歌承載了兩代人將近二三十年的記憶。陪伴了無數少男少女從懵懂走向成熟,這期間有人丟掉了太多東西,但只要音樂一響起,依舊能找回曾經是少年的鬥志和感動。只能說,8090後是幸運的,能夠在朝氣蓬勃,風華正茂的年紀遇到周杰倫。然後在經年之後,再次體驗一把熱血沸騰。
此外,中年叔叔阿姨們之所以奮起做數據,也是想告訴那些小年輕,真正的頂流,根本就不屑於所謂的榜首,流量和數據也不代表一切,作品和實力才是硬道理。這場戲謔的battle,他們也憑實力證明了對做數據的嗤之以鼻。畢竟作為全民偶像,周杰倫的歌壓根就不用打榜,照樣有很多人聽,而有些人就算長期霸佔榜單,除了粉絲也沒人知道他唱了啥,這就是區別。只因在實力面前,數據流量不過是泡沫。任何圈子裡,能留到最後的人,永遠是靠實力說話。
可在如今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形成的飯圈文化,早已將數據視為唯一。粉絲們已經習慣用自己做出來的數據,來營造自己偶像很火的「假象」。在她們眼中,一個明星有沒有實力,有沒有實績並不重要,有top1的數據就夠了。而這種不自覺的「唯數據論」,也帶來了深遠的惡果;一是瘋狂的數據造假;二是給飯圈的年輕人帶來了錯誤的價值觀:哪怕數據造假,只要最後贏了就行;三是蒙蔽了大眾的雙眼,讓00後、10後輕易被虛假的數據所誤導,把看到的都當成了「真」。
正如有網友所說:「真的不是什麼代溝,而是我們這一代有的人誤導了下一代,我們見過真實,卻靠虛假賺錢,而他們看慣了虛假,以為那才是真實!」如此看來,也難怪那位豆瓣網友,會提出在很多人看來有些莫名其妙,甚至不可思議的問題,想想還真有點可悲。不可否認,漂亮的數據確實能給明星帶來不少福利,但這些都與路人無關,一切不過是粉絲們內部的自嗨,而一旦自嗨過了頭,開始「德不配位」,流量便會反噬。從粉絲捧,到全民黑,真的只是一瞬之間。
如果你們不想看著年輕的偶像,被自己做的數據「捧殺」,就趕緊停止誇張的流量造假,少給被自己的捧在心尖上的偶像作妖。督促其提升實力,打磨唱功,磨練演技,比一味的吹彩虹屁,做數據更重要。不然,你們真心實意,花大量時間,甚至金錢守護的第一,可能分分鐘被真正有實力的業餘玩票選手輕鬆打碎,還要遭受群嘲。這就有點慘了,可又能怪得了誰?誰讓你家哥哥,除了數據,一無所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