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娜 微信公眾號:閒時花開(ID:xsha369)
筆 尖 開 花 · 文 心 淌 情
本期插畫作者:李自健
那個陪父母最久的孩子,
才是最值得兄妹尊敬的。
父親生病了。
要不是我妹站在縣醫院的走廊裡,帶著哭腔給我打來電話,我壓根兒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就在前一天,我給父親打電話,他還在一如既往地鼓勵我好好上班,安心寫文,不要太累。
他沒有告訴我的是,自5月上旬,他就感覺身體不舒服,夜間發燒,口苦鼻幹,渾身乏力,肋骨疼痛,雖然在鄉裡看了醫生,但病情一直在加重。
一周前,在外地當月嫂的我妹,考慮到家裡要夏收了,就辭工回去。
一進家門,她就看出了父親的異樣。二話沒說,她就拉上他去了縣醫院。
做完一系列檢查,醫生初診為肺炎,但因拖得太久,病情嚴重,需要住院。
「幸虧你妹回來了,再拖幾天,肺炎也可能引發肺氣腫、敗血病、感染性休克。」我的醫生朋友說。
看著我妹為父親看病樓上樓下跑來跑去的瘦弱身影,回想起20年前為減輕父母負擔她倔強地放棄學業的往事,又想到15年前為讓我安心到報社上班,她斷然否定我回老家教書的決定(畢業當年,為讓她重返校園,我一度和老家縣城一所高中簽約,前提是我妹可以到那裡讀高中,後遭我妹的拒絕),我忽然覺得:
對於父母來說,那個沒有出息的孩子的孩子,或許更值得感謝。
因為,她雖然沒有更為體面的職業和人生,但她因距離父母更近而洞察父母更深,因陪伴父母更久而體察父母更細。
而這,往往能救父母一命。
3年前,剛過完春節,我哥就給我打來電話:他感覺父親可能患上了大病。
春節放假前後的一個多月裡,我哥回到老家,守在父母身邊,發現父親身體有恙。
他帶父親來到我生活的這座城市問診,我們為父親申請做了三次活檢。
報告最終顯示:父親直腸上的腫瘤是高級別腺瘤,屬於癌前病變,尚未發展到癌症。
「幸虧來得及時。如果再拖一年半載,可能就癌變了。是否癌變,決定了我們的手術方案,也決定了是否保留肛門。」來自省城的專家說。
醫生的「幸虧」二字,讓我羞愧不已。
那年春節我回去,坐在臥室裡和父親聊天。我們說了很久的話,也提到他和母親的身體,他一直安慰我說「挺好的,沒什麼大毛病」。
他沒有告訴我的是,他大便不正常已經好幾年了。他根據我買給他的醫學書,也初步自診為直腸腫瘤。
「你工作那麼忙,好容易放假回來幾天,我不想給你添亂。」做完手術後,他躺在病床上,這樣解釋當初向我隱瞞的緣由。
那場手術,父親先後兩次住院的一個多月。每天晚上,我哥都睡在醫院走廊或病房過道。
他不願讓我替班,理由是:「你身子本來就弱,白天還要照顧孩子,寫稿子。」
父親出院後,母親又生了病,連續多天高燒,誤診半個月,才確診甲狀腺腫大。
我急匆匆趕回去,後因單位有事兒又急匆匆趕回來。
還是我哥,在醫院租一張小床,每晚睡在母親身邊,直到她康復出院。
看著我哥沉默寡言行色匆匆的樣子,想到他16歲就出去打工被人騙被人欺的那些過往,又想到父母生病都是他第一時間察覺到異樣,及時求醫避免更大不幸,我不禁感慨:
對於家庭來說,病患是一場愛的教育。
它以突如其來的態勢,讓分散各地的家人團聚在病榻前,抱團取暖,相互陪伴。
這個過程中,對父母付出最多的,往往是那個看似沒有出息的孩子。
他因為沒有固定工作或緊急事務,便成了患病父母的陪護人,也成了兄弟姊妹的搭救者。
他或許卑微,但他值得尊敬。
上周,我負責的情感專欄,收到這樣一封信件。
來信人是一位在省直部門上班的公務員。信件中他用平實而真誠的文字,寫了他家三姐的故事。
「三姐比我大8歲。在她出生之前,母親已經生了兩女一男。在那個貧困悲苦的年代,孩子意味著口糧,也意味著負擔。
母親哭著把不滿月的三姐抱給了鄰鄉的表嬸。後來,家庭經濟條件好轉,三姐才回家和我們相認同住。那年,她已經12歲。
後來,二姐和我讀了大學,大姐讀了中專,哥讀了師範,唯獨三姐沒有考上學。
父母年邁後,我們兄妹都在鄭州工作,就把父母從老家接來。2006年,母親癱瘓,臥床不起,我們都在上班,商量著請個保姆。
三姐不同意,從老家趕來,主動擔負起照顧母親的擔子,無微不至,周全周到,讓臥床十年的母親沒有生過一回褥瘡。
2015年,母親去世後,父親又患上膀胱癌。還是三姐,承擔起照顧父親的重負,讓我們安心工作,有序生活。
父親病危前,曾把我喊到床前說『你三姐雖沒啥文化,但她是咱家的功臣。沒有她,我和你媽活不了這麼多年,你們姊妹幾個也不可能進步這麼快。今後,你要多幫幫她。」
信件的最後,這位讀者說:
沒有出息的三姐,才是兄妹中真正的佼佼者,也是父母最感謝的人。
在父母病倒後的晦暗日子裡,她就像一束光,讓一對老人在最後時光有尊嚴地老去,也讓一個家族在父母病患中有秩序地生活。
她給予父母的陪伴,她給予兄妹的成全,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我原來所住的社區診所不遠處,有個因為跛腳一生未婚的大哥,也是那個居民點最窮的人。
大哥靠賣豆芽豆腐為生,家中有位生病癱瘓十多年的老娘。
每天早上4點鐘,大哥就起來給老娘熬小米粥,燉雞蛋羹。餵老娘吃罷飯後,他才開始推著三輪車去趕早市。
早市歸來的上午和晚市出攤兒前的下午,跛腳大哥總愛推著老娘的輪椅破舊的小院裡曬太陽。
怕老娘寂寞,他在輪椅上綁了個收音機,裡面常播放老娘愛聽的豫劇。
鄰居們都知道,跛腳大哥每天只做30斤豆芽和20斤豆腐,為只賣新鮮的豆製品,更為早點賣完回家照顧老娘。
聚在一起拍閒話,鄰居們也會拿跛腳大哥和居民點那家孩子最有出息的老夫妻對比:
那對老夫妻的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在不同城市上班。他們偶爾也去兒子家小住,但更多的時間是待在自家三層小樓。
後來,老太太突發腦溢血離世,老先生一個人獨居。有次下樓時老先生摔傷了腿,站不起來,夠不著電話,哭喊好久才被鄰居發現。
「跛腳娃兒雖然沒啥出息,但論孝順可是咱這兒數得著的。」鄰居們說。
是的。
這人世間,出息的孩子畢竟是少數,大部分孩子終其一生也不過平凡又卑微。
但他只要心底溫暖,靈魂有光,善待父母,他就是大寫的人。
哪怕,他身有殘疾。哪怕,他活得卑賤。
這些年,因為新聞採訪和情感傾聽,我聽過不少父母和子女間相親相愛或相恨相殺的故事。
正是這些故事,讓我得出這樣的體悟:
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的面子,而是我們的鏡子。
不管他是否優秀,是否有出息,是否夠體面,我們都該給予他平等而足夠的愛。
我們的兄妹,不是我們的累贅,而是我們的後背。
不管他是否成才,是否有錢,是否顯貴,我們都該放下世俗的評判對他真誠以待。
因為,那個看似最沒有出息的孩子,關鍵時候也能撐起一個家的時運和根脈。
替父母,謝謝那個沒有出息卻心懷良善的兄妹。
讓自己,接納那個沒有出息卻不離不棄的孩子。
記得對他說一聲:
「辛苦了。謝謝你。我愛你。」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80後老女孩,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會寫教育職場熱點,被讀者稱為「能文藝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更多糖音故事▼
點擊下列連結收聽
糖音原創:我種了兩顆豆 | 口袋裡的音樂故事
喀倫坡之狼:(上集)狼王洛波 |(下集)狼王之死
屎尿屁:聽說,白雪公主放屁了 | 呀!屁股
費雪寶寶1-3歲:學會大聲應答 | 認知危險行為 | 同伴交往培養 | 我不生氣 | 我會大聲問好 | 我不哭了 | 姐姐,弟弟 | 手拉手,走不丟
迪士尼小公主:蒂安娜-化解友誼危機 | 木蘭-化幹戈為玉帛 | 白雪公主-拼出來的美夢 | 貝兒-拔苗助長的插花大師 | 愛洛-膽小馬的勇氣 | 愛麗兒-成語「近水樓臺先得月」 | 愛麗兒-海怪帶來的靈感 | 蒂安娜-水晶球看不到的驚喜 | 梅莉達-成語「班門弄斧」 | 樂佩-成語「失之交臂」 | 白雪-成語「眾志成城」
蘇菲亞小公主:皇室的假期 | 神秘群島(下) | 神秘群島(上) | 友誼的旋律 | 榮譽女巫 | 一份新友誼的開始 | 偉大巫師的選擇 | 一次難忘的收穫
小象歷險記連載:第一集 特麗莎家族 | 第二集 美麗的邂逅 | 第三集 巨石陣 | 第四集 庫塔出生了 | 第五集 大象之死 | 第六集 膽怯的庫塔 | 小象歷險記 | 第七集 盜獵者 | 第八集 恐懼的存在 | 第九集 瘋狂的殺戮
螺絲釘:奶油 | 水銀體溫計 | 電池 | 拉鏈 | 食品保質期 | 蜜蜂 | 孵蛋器 | 生氣會傳染 | 糖果 | 狗的秘密 | 指南針 | 導航系統 | 視頻通話 | 測謊儀 | 發聲玩具 | 語音對講 | 槓桿 | 彈射力 | 萬花筒 | 放大鏡 | 影子劇院
格林童話珍藏版:七隻烏鴉 | 睡美人 | 名字古怪的小矮人 | 青蛙王子 | 狼和七隻小羊 | 風雪婆婆 | 白雪公主 | 白雪與紅玫 | 長髮姑娘
原來這就是二十四節氣:冬至 | 小寒 | 大寒 | 立春 | 雨水 | 驚蟄 | 清明
小馬寶莉:申辦小馬利亞大賽 | 牛仔會上的秘密 | 蘋果小馬車比賽 | 最佳拍檔
小豬佩奇:去遊泳 | 喬治上幼兒園 | 去度假 | 喬治的氣球 | 佩奇的電腦 | 看牙醫 | 森林小路 | 第一次在朋友家過夜 | 踢足球 | 去露營 | 運動會
託馬斯和朋友:多多島的獅子王 | 挖出了大恐龍 | 維克多說行 | 託馬斯追風箏 | 最好的禮物 | 不好意思說可是 | 可愛又調皮的達克
小豬佩奇:去遊泳 | 喬治上幼兒園 | 去度假 | 喬治的氣球 | 佩奇的電腦 | 看牙醫 | 森林小路 | 第一次在朋友家過夜 | 踢足球 | 去露營 | 運動會
遠古生物入侵:恐爪龍 | 尼日龍 | 狗學問 | 吃恐龍的大蛤蟆 | 洞中的巨獸 | 大地懶 | 會走路的鯨
賽車總動員:超級賽道
情緒管理:不怕犯錯 | 不要告狀,除非是大事 | 遇事冷靜 | 增強自信 | 培養勇氣 | 不再害怕獨自睡覺 | 與弟弟妹妹相處
兒童哲學故事:快樂與悲傷 | 生與死 | 男孩與女孩 | 對與錯 | 勇敢與膽怯
關 注 糖 音
不想錯過糖音每日故事,可置頂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