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0日。
當帥小夥們手持鮮花,對心上人痴情表白的時候,有人面向海峽,深情凝望。
這個人的名字,叫中國軍人。
小時候,課本裡的日月潭和澎湖灣,風景旖旎,印象頗深。
後來,瀏覽過廖信忠的《我們臺灣這些年》,這本書從他出生的1977年寫起,以一個臺灣平民的視角,細述30多年來的社會大事件和小故事,告訴你臺灣老百姓最真實的日常生活和悲喜人生。
巧合的是,我也是1977年出生。不知廖到大陸是什麼感受?但我尚未踏上臺灣——這片屬於我們自己的土地。
抬頭四望,我與臺灣的故事,點點滴滴浮上心頭……
18歲那年,當兵到了福建。老部隊是第31集團軍的「一等功團」。
少不更事,不知天高地厚。有天聽老兵們說,臺灣的戰鬥機幾分鐘便能飛到我們頭頂,我一下子站起來,說,那還不趕緊把它打下來。
那段時間,我甚至攛掇戰友們寫請戰書……年輕的胸膛裡熱血奔湧,特別特別渴望當英雄!
有一天,我們在山上訓練,臨近中午一點,也沒見炊事班的影子,大家渴得嗓子冒煙,大太陽下,衣服都溼了幹、幹了溼。
連長叫我跑到山下,看看飯菜何時送到。我持著槍,全副武裝往山下跑,跑著跑著,看見一塊大石頭,實在累孬了,一屁股坐在石頭上,擰開水壺發現早已空了,便脫下膠鞋往外倒汗……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訓練都這麼累,這樣苦,真要打起仗來,這英雄是那麼好當的?要想打勝仗,得有真本事……這麼一想,人一下子冷靜許多。
後來搞訓練,我便練得更認真、更起勁了。大中午的,常穿個大褲衩,漫山遍野練長跑。
多年後,有一次到了廈門角嶼島。聽說,這裡不漲潮時,挽起褲腿,便能走到金門,距離僅有1800米。
我還了解到,颱風暴雨來臨時,有的哨兵用背包帶把自己捆在大樹上,為的是堅守哨位,守住陣地……
不管兩岸政治風雲如何變幻,我常想,兄弟倆哪有「過夜仇」,有啥誤會隔閡,坐下來好好談談,會有解不開的疙瘩嗎。
不知是不是有種情結左右,拿我來說,運動時扭到了腳,愛用金門的「一條根」膏藥;跑步打球時戴的護膝,也是臺灣產的……
時光晃悠著腳步,我對臺灣的了解也在一點點增加。慢慢地,我知道你為了發展,常在國際上搞金錢外交;我也知道,你成了某些反華勢力的籌碼,時常利用你搞掣肘、要挾和訛詐。
看你這個「小弟」日子過得不易,當「哥哥」的想拉扯你一把。怎麼說,也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嘛。
這些年,祖國在崛起,華人在世界越來越有尊嚴。一百多年來,飽經屈辱的中華民族,正經歷從大向強的驚人一躍,國人都充滿著期待,甚至迫不急待。
我想,你們也會為祖國的成績驕傲!
這個時候,離家多年的你,如能回到祖國懷抱,那該有多好!
都說「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當我們深情呼喚你的時候,擅長街頭政治的某些臺灣政客,懂得民眾的心嗎?明白解放軍官兵的決心嗎?
新聞中,只見臺灣某些政客你方唱罷我登場,為了權力在博弈、賣力地表演……他們甚至不惜把臺灣民眾拉上戰車,當「炮灰」亦在所不惜。
我是一名普通的軍人,但我明白,軍人生來為戰勝,軍人的使命是打贏。
有一天,我很平靜地對妻子說:「邊海防如有戰事,我一定要踴躍請戰,奮不顧身!」
「我不讓你去!」妻子一把扯住我的胳膊,似乎仗馬上就要打響一般。
我告訴她:穿著這身軍裝,身為一名職業軍人,在國家需要的時候退縮,是極大的恥辱;許多時候,人不能僅為自己、家人活著;再說,哪怕是為了後人免遭蹂躪,活得有安全感、有尊嚴,也要斷然出手……
這是一個普通中國軍人的心聲,相信也是全體戰友的想法,不知你是否聽得到,聽得清?
臺灣學者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呀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在中國這條快速行駛的巨型航船上,遙望海峽,一種複雜的期望油然而生:520到了,遠行的遊子,何時歸家?!我們都很想念你。
就在這幾天,臺灣軍方發言人指責我在東南海域陸海空三軍聯演,其實這有什麼好非議的!抓備戰謀打贏是軍隊的天職本分,這個道理就如同工人要做工、農民要種地一樣簡單。
神州大地雖地大物博,但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身為一名中國軍人,我們有責任,決不讓老祖宗留下的疆土有半寸丟失,決不讓國家發展進程被中斷。
再一次,向您深情地表白:美麗寶島,「520」!
您的一鍵分享,就是傳播正能量!
我們的交流群QQ號:197859507,掃碼加好友
微信號:霓虹哨兵
共同關注那一抹軍綠,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