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剛剛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以下簡稱《保障法》)全文後,家住常德市武陵區的退役軍人邵輝高興地找出珍藏多年的65式軍裝,小心翼翼地將三枚三等功獎章別在左胸位置。
邵輝告訴觀潮君:「以後每年國慶、八一,我都要穿著這套舊軍裝到大街上走一走。這是我從軍報國的光榮,更是《保障法》賦予我的權力。」
《保障法》分為總則、移交接收、退役安置、教育培訓、就業創業、撫恤優待、褒揚激勵、服務管理、法律責任、附則,共10章85條,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
▲2019年8月23日,湖南省軍區舉行2019年度軍官退役儀式。
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從此有法可依
一日著戎裝,終身是戰士。
不少人還記得,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慶典上,「致敬」方陣搭載老戰士的禮賓車從天安門前駛過的情景;老英雄張富清的事跡被報導後,感動無數國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七十周年期間,無數曾經默默無聞的志願軍老戰士的事跡被廣為傳播;而常德市更是在全國率先舉辦「市長接老兵回家」活動而被網友紛紛點讚……這一切,無不體現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正在快速實現。
▲ 2018年12月,常德市黨政軍主要領導分批來到車站碼頭迎接今年陸續返鄉常德籍老兵。
軍人這一職業的尊崇,本身就由現役軍人和退役軍人共享。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退役軍人工作,一直緊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任務要求。儘管隨著時間推移、形勢變化,退役軍人工作逐漸呈現出職能交叉、政策不平衡、不統一等問題,也存在著政策滯後、制度「空白」等缺陷。一些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成為阻礙退役軍人工作發展的瓶頸。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退役軍人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論述,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退役軍人工作作出系列重大部署,對新時代做好退役軍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從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改變「九龍治水」的工作格局,到完善退役軍人保障的法規政策覆蓋接收安置、教育培訓、服務管理等全方位無死角,到現在出臺《保障法》用法律確保退役軍人合法權益。
由此可見,退役軍人保障工作在深化改革的前行中,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新道路。
從發布的《保障法》全文來看,不僅確定了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則,明確了退役軍人的權利義務,更確立了退役軍人保障工作體制,明確了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其他有關機關、軍隊有關部門的職責。
在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政府部門開展工作需要有法可依,依法施政。有了《保障法》,才能以此為依據建設政策制度體系,真正形成一套對退役軍人利好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方法,不斷推進退役軍人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不得不說,《保障法》是我國專門規範退役軍人工作的第一部法律,為退役軍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退役軍人工作由此走上法治化、規範化軌道。
對於《保障法》通過,11月12日《解放軍報》評論員文章指出:這是加強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重大舉措,對於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政權穩固、厚植強軍興軍根基、維護社會安全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激勵現役軍人建功立業減少後顧之憂
退役軍人的今天,就是現役軍人的明天。
正在武警湖南總隊某部服役的中士展燦仔細閱讀《保障法》後發現,明確退役保障與服現役貢獻掛鈎也是這部法的亮點之一。
「服役這些年,我也有過多次立功受獎,想想這些榮譽與我退役後享受的各種待遇息息相關,這一方面讓我感到高興,另一方面也讓我更加有動力繼續在部隊努力工作學習,好好表現。」展燦說。
《保障法》第一章第五條第三款明確規定:退役軍人的政治、生活等待遇與其服現役期間所做貢獻掛鈎。
服役期間所做貢獻與退役後待遇掛鈎,這是黨和國家退役軍人保障工作的傳統做法,也是世界各國軍隊的基本共識和重要經驗。《保障法》將其明確規範,不僅樹立起服役貢獻越大、退役保障越好的導向,更是在退役軍人群體中昭示出保障原則的公平公正性,激勵廣大現役官兵安心服役、建功軍營。
▲胸前綴滿軍功章的退役老兵
在與現役官兵交流中,如觀潮君所料,《保障法》第三章退役安置部分的條款關注度較高。
首先,《保障法》按照平等、優先保障原則,在現行政策制度基礎上,對退役軍人就業安置方式、安置質量等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強調機關、群團組織、事業單位接收安置轉業軍官、安排工作的軍士和義務兵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編制保障。這是制度上的重大創新,給廣大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帶來了穩定的心理預期。
其次,逐月領取退役金列入安置方式尚屬首次,這也引起了廣大現役官兵的關注。
《保障法》第二十四條規定:退休、轉業、逐月領取退役金、復員、自主就業、安排工作、供養等安置方式的適用條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第二十七條規定:以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安置的退役軍官和軍士,被錄用為公務員或者聘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自被錄用、聘用下月起停發退役金,其待遇按照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執行。
觀潮君結合這兩條的內容大膽猜測一下,逐月領取退役金方式相當於黨和國家在退役軍人離開軍營後,在一定前提條件下為之提供一份穩定的收入,一方面可以減輕生活和心理負擔,另一方面鼓勵廣大退役官兵積極參加教育培訓、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從新的起點開始新徵程。
▲ 2019年12月1日,武警衡陽支隊29名冬季退役士兵向武警部隊旗莊嚴敬禮。
通過查找資料,觀潮君發現,逐月領取退役金這種安置方式在世界各國中應該尚屬首次。以美國為例,正常退役軍人通常只能領取一次性退役金,該退役金由美國國防部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保障法》著重體現了對參戰退役軍人的優待、對長期工作在艱苦邊遠地區和特殊崗位退役軍人的關照、對生活困難退役軍人的幫扶。
觀潮君認為,對這三類特殊群體給予政策傾斜,既合情合理,又勢在必行,儘管相關配套實施細則尚未出臺,但依據《保障法》釋放出的政策利好一定會接踵而來。
《保障法》背景下湖南的機遇與挑戰
數代三湘四水人,半部革命鬥爭史。
在湖南,很難能找出幾戶至親中沒有從軍經歷的家庭,人民軍隊自誕生、成長、壯大,都一直活躍著湖南人的身影。直至今日湖南依舊是兵員大省、優撫安置大省。
參軍人數多,退役軍人便不會少。
據統計,目前湖南有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218萬人,其中重點優撫對象72.6萬人,做好退役軍人工作的意義不言而喻,湖南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全力支持退役軍人工作。
自2018年11月2日,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正式掛牌成立以來,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等省領導30多次深入基層調研、100多次作出指示批示,省委、省政府10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退役軍人工作,推動各級黨委成立退役軍人工作領導機構,把退役軍人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
▲ 2018年12月10日,湖南常德市委市政府和軍分區聯合舉辦首屆「歡迎老兵回家」活動。
這兩年,湖南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退役軍人工作局面早已形成,做到了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保障,全省包括省級和14個市級、133個縣級、1998個鄉級、28673個村級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均已掛牌成立,優撫事業單位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打通了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最後一公裡」。
在2019年9月19日召開的湖南省退役軍人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把做好退役軍人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滿腔熱忱為退役軍人服務,用心用情做好就業安置、優待褒揚、權益維護、服務管理等工作,為廣大退役軍人幹事創業創造條件、搭建舞臺,在全社會營造關心支持國防、尊崇退役軍人的濃厚氛圍。
有擁軍傳統,有上級支持,有政策扶持,有主管部門負責擔當,有前期工作經驗積累,《保障法》在湖南順利施行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隨著《保障法》於明年1月1日正式施行,湖南完全有機會推動全省退役軍人保障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當然,基本條件具備並非可以樂觀的理由,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的。
首先,隨著國家為《保障法》出臺的配套法規和政策出爐,湖南地方立法機構和有關部門必須根據全省實際情況提前謀劃、及時跟進,確保執行不走樣、效果不打折,讓每一名退役軍人都能享受到《保障法》賦予的權利。
譬如,過去退役軍人保障工作中存在「兵源大省負擔重、兵源小省負擔輕」的尷尬局面,而湖南正好處於前者。
已有學者提出,按照《保障法》第一章第九條,明確規範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保障責任,促進退役軍人保障關係的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有利於減輕兵源大省財政負擔。
但是,這一思路如何操作、效果怎樣,需要時間和實踐來檢驗。
其次,全省必須加大對《保障法》的宣傳力度。不僅內容上需要準確、方式上需要多樣,更有必要利用網際網路新媒體傳播優勢確保完全覆蓋退役軍人群體及相關人群。
前期的宣傳、解釋工作做好,才能避免因為對《保障法》精神及有關配套法規、政策理解偏差造成的工作失誤。同時,在全省營造出關愛退役軍人、尊崇退役軍人的良好氛圍。
總而言之,《保障法》事關湘籍退役軍人和現役軍人的切身利益,這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還是一個重要的政治任務。要想《保障法》在湖南真正儘早落地,既需要儘快出臺相關配套法規和政策,也離不開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協同推動,更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大力支持。
來源:觀潮的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