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2020-12-23 央視網

  11月1日,選民在美國紐約市一個投票站參加提前投票。(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日電(記者閆潔)53歲的利安娜·帕特曼-託馬斯住在美國大選「搖擺州」之一的艾奧瓦州。今年以前的人生裡,她對投票從不上心,屬於民調機構所稱的「鮮少投票族」。

  然而,10月的一天,帕特曼-託馬斯現身投票點提前投票。她說,這一次自己的「投票感迫切」,因為「想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

  「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

  「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

  美國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多州病例呈現「無休止激增」態勢。截至10月31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數逾910萬,累計超23萬人死亡,均為全球最高。

  作為全球經濟和科技實力最強、醫療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美國何以淪為全球疫情重災區?

  10月30日,在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顧客在餐館室外帳篷中點餐。(新華社發,喬爾·萊納攝)

  答案或許能從美國抗疫「時間軸」裡找到線索:一些政客漠視民眾生命權和健康權,優先考慮選舉政治和資本利益,忽視第一時間收到的疫情預警,貽誤遏制病毒傳播的黃金期;隨著疫情加重,他們不關注加強防疫,反而一再將疫情政治化,頻頻「甩鍋」;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時,他們又出於政治經濟利益考量,無視科學建議和專家警告,放鬆防疫措施,導致疫情兇猛反撲……

  今年大選有大量美國選民提前現身投票點或選擇郵寄投票,一大原因就是擔心11月3日選舉日當天選民「扎堆」投票可能加大病毒感染風險。

  10月31日,在美國紐約州長島的一個投票站外,參加提前投票的選民排起長隊。(新華社記者王迎攝)

  塔尼婭·沃伊恰克來自另一「搖擺州」俄亥俄州,是共和黨鐵桿擁躉,但這次因政府抗疫表現憤怒不已。她說,一些政客「戴口罩有一搭沒一搭,反覆淡化疫情嚴重程度,沒有一點政治人物該有的樣子」。

  這場飽受政治操弄的公共衛生危機中,不少老年人和兒童淪為犧牲品。養老院成為美國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場所之一;美國兒科學會和兒童醫院協會近期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暴發以來,美國近80萬兒童確診感染。

  面對疫情悲劇,66歲的家具銷售員比爾·貝韋茨憤懣發問:「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

  「每一天都像一道新傷口」

  大選在即,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傳出的槍聲再次引發抗議和騷亂,讓美國社會種族歧視的頑疾無處遁形。

  幾天前,兩名警員與被指手持刀具的非洲裔男子沃爾特·華萊士當街對峙,將他射殺。死者家人說,華萊士有精神疾病,事發時家人撥打911電話,意在尋求醫療急救而不是警方幹預。

  10月27日,在美國費城,示威者與警察對峙。(新華社/美聯)

  從瀕死哀求「無法呼吸」的喬治·弗洛伊德,到被白人警察槍擊後癱瘓的雅各布·布萊克,再到華萊士當街遭射殺……他們的不幸既是美國長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結果,也是疫情下美國少數族裔苦難加劇的縮影。

  數據顯示,超過四分之一美國非洲裔家庭淨資產為零或負數;非洲裔在教育、工作中遭受普遍的歧視和欺凌。由於大量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國人從事更易感染病毒的工作,且難以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他們的新冠感染率和死亡率均高於白人……

  英國《金融時報》感嘆:「沒有什麼比疫情下的生與死更能體現美國人的膚色差異。」

  對密西根州非洲裔男子奧馬裡·巴克斯代爾而言,「每一天都像一道新的傷口」。他的妹妹拉妮卡3月底感染新冠去世,幾個星期後,他開始自發組織志願者隊伍,遊說選民重視種族歧視問題。

  「多年來,我們一直說我們已經(在反種族歧視道路上)走了多遠,但如果你看看美國的現狀,我們差不多退回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巴克斯代爾說,「現在抗議的原因和那時一樣:為黑人的生命尋求保護、機遇、理解和重視。」

  「大選可能成為極端分子的觸發器」

  前探員湯姆·奧康納10月為美國聯邦調查局新人上課時,專門提醒學員留意選舉前後美國國內極端分子製造襲擊的威脅。按他的說法,大選可能成為極端分子的「觸發器」。

  奧康納的擔心源自政治極化撕裂美國社會,程度之嚴重前所未見。

  民主、共和兩黨近年就各自立場針鋒相對的情況愈演愈烈。疫情背景下,這種精英層面的極化政治加速向社會層面傳導,加劇輿論和部分民眾行為的極化。右翼民兵團體「金剛狼守望者」不久前密謀綁架兩名民主黨籍州長,即為政治極化撕裂美國社會的又一例證。

  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美國國土安全部10月初發布報告指出,據信為美國國內極端分子製造的暴力事件去年導致48人死亡,比1995年以來的任何一年都多。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美國國內極端分子密謀和製造61起襲擊事件。

  「美國的民主制度病了,它的免疫系統處於生命維持狀態。」美國《華盛頓郵報》一篇評論文章指出:「美國是世界上極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種族、意識形態、宗教和地理特性相互強化,加劇了黨派分歧,而不是提供替代的聯繫。……制度的護欄正被侵蝕。」

  選舉塵埃落定後,試圖找尋「解決方案」的帕特曼-託馬斯或許依然會有不少問號:生活何時能徹底擺脫疫情陰霾回歸正常?美國社會是會繼續「撕裂」,還是重歸團結?大選會給出一個結果,卻未必能給出答案。

相關焦點

  • 直擊美國大選投票站,選民這樣說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 當地時間11月3日是美國2020年大選選舉日。全美各地預計數千萬名選民前往投票站現場投票。今日美國政治和社會兩極化嚴重,新冠疫情沉重打擊經濟,種族問題頻頻引發社會矛盾和暴力衝突,貧富差距等社會不公現象日益加重,這些均是選民關注重點。
  • 種族歧視——美國白左的政治碰瓷秀
    對左派來說,拿種族問題來碰瓷早就是熟練得不能再熟練的政治伎倆,2012年,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本科生阿比蓋爾·費雪提起訴訟,對德克薩斯大學的招生政策提出質疑,稱其具有「種族意識政策」。在民主黨為代表的左派來看,黑人如今遭遇的所有貧困、犯罪、單親家庭等問題,都可以統統歸結到種族歧視這一萬能原因上,「白人歧視黑人」更是成為了黑人作奸犯科的保護傘。事實上,如果我們稍微加以分析,就可以發現民主黨的這一套話術是有多麼可笑。
  • 近上千名抗議者衝擊首都,美國大選誰贏都沒用
    在美國主流媒體宣布2020年美國大選勝者為拜登以後,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就不止一次的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而近日美媒的一篇報導則表明,在美國參眾兩院即將舉行聯席會議確認選舉人團投票結果之際,川普及其支持者將有所行動。
  •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
    調查:新冠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風險,要超過大選結果爭議;① 一項調查顯示,對於美國經濟而言,新冠疫情帶來的風險要超過美國大選結果所引發的長時間爭議。調查還顯示,近期美國經濟的復甦慢於之前預期。② 媒體11月10-16日對100位經濟分析師的調查得出結論認為,美國迄今為止是受衝擊最嚴重的國家,新冠病例約為1100萬例,雖然潛在疫苗給人帶來一些樂觀信心,但前景仍不確定。③ 超過90%的經濟分析師(57位當中的53位)表示,今年餘下時間裡,不斷攀升的新冠病例人數對美國經濟構成的風險更大,超過大選結果正式公布時的更多不確定性。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發表聲明說,「因種族而被區別對待是數百萬美國人民悲劇性的、痛苦的、憤怒的『常態』」,「這種事情不應該發生在2020年的美國,這是不正常的」。美國職業籃球聯賽前洛杉磯湖人隊球星卡裡姆·阿布杜爾·賈巴爾長期以來投身於反種族歧視活動,在接受採訪時,賈巴爾直言不諱地指出,「美國的『民主』對黑人並不適用」,「我們(黑人群體)在社會中永遠都是最後才被僱傭的,但卻是最先被開除的。
  • 國際銳評丨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回想1963年8月底,美國非裔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演說,希望「我的四個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裡,在此人們不根據他們的膚色,而是根據他們的品行來衡量他們」。然而57年過去了,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不僅沒有得到改觀,反而呈現變本加厲之勢。今年3月,路易斯維爾市非洲裔女子布雷納·泰勒在家中被搜捕毒販的警察闖入槍殺,然而警方並未在泰勒家中發現毒品。
  • 美國「最黑暗一天」,世界卻有了短暫的寧靜!
    CNN應該注意,中國網民沒有調侃,中國網民說的是大實話。為應對疫情,川普政府推出了2.3萬億美元的「紓困計劃」,使得2020財政年度預算赤字達到3.13億萬元,相當於GDP的15.3%,遠遠超過3%的安全水平。到2020年12月初,美國國債總額達到27.41萬億美元,相當於2020年預計GDP的130%以上,創下歷史新高。種族矛盾的激化,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 美國大選之後的民意分裂與信任危機
    自11月23日,美國總務署向拜登團隊告知可正式啟動交接程序以來,相關交接工作正在逐步展開。在出現大量的投票爭議與相關訴訟之後,2020年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美國最高行政權力和平交接的傳統得以延續,令不少外界觀察者擔憂的「憲政危機」並未出現。然而,本次大選仍然集中暴露了美國選舉進程中的「老問題」和「新麻煩」,凸顯了其體制自身的脆弱性。
  •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2020美國大選結果幾點幾分出來 大選結束結果公布時間  各州投票站將於美東時間晚6至凌晨1點依次關閉,對應北京時間11月4日上午7點到下午2點。  正常年份大選日當晚通常會出爐,但今年的特殊性在於郵寄全票激增和不輕易承認敗選。
  • 美大選年動蕩亂象將延宕至2021年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美且美國在疫情政治化「泥潭」裡越陷越深致疫情失控,到5月警察暴力執法及系統性種族歧視誘發全美大規模遊行,再到11月大選後川普堅稱「選舉被操縱」引發的法律訴訟潮及兩黨對立,2020年的美國可謂「亂象」紛呈。
  • 美國大選種族主義橫行,美劇都被傳染?《黑袍糾察隊》種族歧視?
    2020年,在疫情席捲全球的節奏中。各國之間的摩擦、戰爭屢屢升級。雖然,疫情控制方面我天朝這邊獨好。但是,美國攜著西方各國、印度,甚至我臺灣省依舊天天搞事情。美國連自己的屁股都擦不乾淨,但搶著要給別人衝毛屎坑,也真是搞得臭氣燻天。
  • 不止新冠 | 塑造2020年的科學大事件|種族歧視|小行星|科學家|新冠...
    2020 年 7 月啟動了三次火星探測任務,當時地球和火星之間的位置排列使向這顆紅色星球發射太空飛行器變得更有效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首次執行星際任務,「希望」 號火星探測器將繞火星飛行並研究火星氣候。中國發射了 「天問一號」,其中包括一架巡視器,這是中國首次嘗試登陸火星。美國派出了 「毅力」 號探測器,將在火星赤道以北尚未探索的傑澤羅(Jezero)隕石坑鑽孔並收集巖石樣本。
  • 被黨派政治消費的種族問題:過去,現在和未來丨美國向何處去③
    到底存不存在制度性歧視?種族主義如何被政治化?回答這些問題要從歷史說起。制度性歧視、刻板印象,和無法跨越的種族屏障1831年,26歲的法國貴族之後託克維爾,受法國政府委託,借考察監獄制度之由,遊歷美國各地,期間關注到了黑人和種族問題。
  • 觸摸夏洛茨維爾的騷亂傷痕——撕裂美國大選年的種族之痛
    觸摸夏洛茨維爾的騷亂傷痕——撕裂美國大選年的種族之痛新華社記者孫丁時間回到2017年8月的那個夏夜,極右群體成員聚集在位於夏洛茨維爾的維吉尼亞大學校園內,他們手舉火把遊行示威,還高喊白人至上主義等口號,反對當地政府移除一座邦聯人物雕像。翌日,極右分子繼續在當地舉行集會,還同對立示威者形成對峙和暴力衝突,一名新納粹分子隨後駕車衝撞人群,造成1死19傷。
  • 美大選年動蕩亂象將延宕至2021年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美且美國在疫情政治化「泥潭」裡越陷越深致疫情失控,到5月警察暴力執法及系統性種族歧視誘發全美大規模遊行,再到11月大選後川普堅稱「選舉被操縱」引發的法律訴訟潮及兩黨對立,2020年的美國可謂「亂象」紛呈。
  • 美國種族問題的兩副面孔:不說出口的歧視和被濫用的政治正確
    在無數個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發生的此類行徑說明非裔美國人在美國的生存環境不甚樂觀,而弗洛伊德之死最終成為了一個爆發點。「政治正確」背後的種族矛盾 很多人會有疑問:在「政治正確」的美國,黑人的悲劇為什麼還會屢屢發生?這就是涉及到了「政治正確」背後隱藏的種族矛盾。
  • 美國的12張多米諾骨牌,新冠衝擊會不會全數倒塌?
    次貸危機爆發,美國內外問題暴露出來。新冠疫情爆發,各種問題就像多米諾骨牌樹立起來,極有可能發生連鎖倒塌。據苗子觀察,美國可能出現崩塌的多米諾骨牌大致有十二張:種族問題、貧富極化、歷史原罪、黨爭惡化、聯邦離心、金融危機、經濟蕭條、民粹孤立、人才流失、聯盟鬆懈、大國衝突、戰爭泥潭。
  • 大選之亂再次擊碎「燈塔神話」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跌宕起伏,兩位候選人「你追我趕」,在主要搖擺州一度難解難分;結果尚未出爐,雙方卻各自宣稱即將勝利,其間更不乏相互攻訐。而場外,兩黨的支持者已發生多次肢體衝突,似乎還做好了大規模遊行示威的準備。不少商家早早用木板封起店鋪門窗,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騷亂和暴力衝突。
  • 曾作為美國黑人社區「救世主」的麥當勞,為何在今天遭遇種族歧視...
    根據原告訴狀,以上不利因素導致他們運營的門店在2011-2016年間的平均年營收僅為200萬美元,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低70萬美元,比2019年全國平均水平低90萬美元。經營業績不佳導致大量非裔加盟商出走——從1998年到2020年,由非裔加盟商運營的門店數量從377家下降至186家,儘管同期麥當勞的全球門店數量實現了翻倍。
  • 2020美國大選鏡像:1876年美國大選
    在美國歷史上,與2020大選亂象最接近的一次莫過於1876大選。一樣是共和黨和民主黨之間的博弈,一樣是民主黨在選票上存在欺詐行為,一樣是問題州提供了兩套選舉人票,一樣是鬧到了國會計票流程。所以,在目前美國總統大選又陷入泥潭之時,回望1876年底和1877年初,那個幾乎又要引發美國內戰的激烈爭端及其解決過程,有利於我們深入讀懂美國政治危機的解決機制。1865年內戰結束後,勝利的共和黨人在聯邦政府中佔據了近十年的統治地位,但,美國的南北衝突並未消失,只是在新的力量對比之下換了一種形式:圍繞著南方重建政策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