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夏洛茨維爾的騷亂傷痕——撕裂美國大選年的種族之痛

2020-12-23 中國軍網

觸摸夏洛茨維爾的騷亂傷痕——撕裂美國大選年的種族之痛

新華社記者孫丁 鄧仙來 興越

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人們在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附近經過。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在秋色點綴下,美國東部維吉尼亞州小城夏洛茨維爾靜謐迷人,市中心地標步行街上人們悠閒地散步或坐著享用咖啡,似已看不出3年多前那場白人至上騷亂留下的痕跡,但當地居民薩姆納·布朗日前向新華社記者回憶此事時仍心有餘悸。

時間回到2017年8月的那個夏夜,極右群體成員聚集在位於夏洛茨維爾的維吉尼亞大學校園內,他們手舉火把遊行示威,還高喊白人至上主義等口號,反對當地政府移除一座邦聯人物雕像。翌日,極右分子繼續在當地舉行集會,還同對立示威者形成對峙和暴力衝突,一名新納粹分子隨後駕車衝撞人群,造成1死19傷。

事後,美國總統川普稱極右翼集會者同抗議他們的人群「雙方有責」,這一態度引發美國朝野廣泛批評。各方壓力下,川普隨後發表聲明譴責發生在夏洛茨維爾的暴力事件,並表示「反對一切形式的仇恨、偏執和種族主義」。但批評人士認為,川普在譴責白人至上主義等極右翼群體時不及時、不徹底。

這是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對於正在同川普競逐白宮的前美國副總統拜登來說,夏洛茨維爾也有特別含義。今年8月,拜登在接受2020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發表講話說,正是夏洛茨維爾事件及川普的反應讓他下定決心競選總統,他宣稱要為「美國的靈魂」而戰。

夏洛茨維爾騷亂後,美國極右勢力在各界合力打壓下遭遇重創,但並未消失。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克里斯多福·雷今年9月到國會出席聽證會時說,他們處理的本土恐怖主義威脅中受種族驅使的暴力極端主義案件數量最多,而這些案件大多數涉及白人至上主義者。

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羅恩·雷耶斯接受採訪。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美國近期一系列民調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種族關係在美國正在惡化。擁有歐洲和亞洲血統的夏洛茨維爾當地居民羅恩·雷耶斯對記者說,種族主義在美國一直存在,但過去幾年,美國變得更加撕裂,種族主義問題因此尤為突出。

美國聖安塞爾姆學院政治學專家克里斯多福·加爾迪耶裡指出,實際上種族主義並沒有離開美國政治和生活。民權法律法規無法一下子根除幾個世紀以來的痼疾,種族主義問題在一些領域依然觸目驚心。

就在今年5月,美國種族主義的傷疤再一次被狠狠揭起——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白人警察暴力執法造成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死亡,觸犯眾怒,全美範圍隨後爆發長時間、大規模反對種族主義和警察暴力執法的示威活動,種族關係也一躍成為今年美國大選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人們在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附近經過。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示威活動為種族主義問題帶來更多關注的同時,也為一些城市帶去暴力和騷亂,多地一度啟用國民警衛隊協助治安。然而,面對集中爆發的問題,共和、民主兩黨訴求涇渭分明,大多時間是在「雞同鴨講」,聯邦層面沒有取得任何實質性政策突破。

分歧也體現在川普和拜登的競選綱領上——川普強調「法律與秩序」,力挺執法人員嚴厲執法,同時把社會動蕩和暴力歸咎於「激進左翼」;拜登則認為美國存在系統性種族主義,承諾重點應對,他還選擇非裔和亞裔聯邦參議員卡瑪拉·哈裡斯作為競選搭檔以順應政治和社會風潮。

這是10月20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拍攝的曾經發生暴力事件的地點。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在夏洛茨維爾市的一面紅色磚牆上,寫滿了紀念在當年騷亂中喪生的32歲反極右翼示威者希瑟·海爾的標語,還有一些呼籲愛、友善、團結的留言。

路過這裡的非裔退伍老兵賽勒斯·託利弗告訴記者,騷亂給夏洛茨維爾乃至美國造成的傷痕尚未被撫平,他希望今年大選能夠創造契機,但解決種族問題道阻且長,他也不敢說美國種族關係未來會走向何處。

(新華社美國夏洛茨維爾10月25日電)

責任編輯:於海洋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種族歧視·政治極化:2020年美國大選遭遇「三重門」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新冠疫情政治化、種族歧視系統化、黨派政治兩極化這三大美國政治社會新老問題纏繞交織,為大選塗上難以拭去的底色。  「疫情到底多嚴重,難道我們無權知曉」  「我們在一條非常艱難的軌道上……方向錯誤。」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成員、被輿論稱為美國「抗疫隊長」的安東尼·福奇幾天前憂心慨嘆。
  • 弗洛伊德之死:種族歧視照射"醜陋的美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學者孫成昊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這不是近年來美國出現的首例因族裔衝突而引起的大規模騷亂。在2017年8月,維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也曾因族裔問題爆發白人至上主義團體與反對者的暴力衝突。不過,這一次產生的後果和波及的範圍明顯超過以往。
  • 1965年以來美國種族騷亂大事記
    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名黑人男子在警察控制中死亡而引起的騷亂是美國發生的種族歧視事件中最近的一例。自1965年以來美國種族騷亂就綿延不斷,大事記如下:1965年 洛杉磯騷亂警察對一輛汽車裡的兩名黑人男子進行身份檢查引發了洛杉磯瓦茨騷亂,這次騷亂從1965年8月11日持續至17日,造成34人死亡和數千萬美元的損失。瓦茨是洛杉磯的一個社區。
  • 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他的這個任期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廢墟中的美國——它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如此分裂。」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
  • 國際銳評丨美國為何深陷撕裂之痛?
    「他的這個任期留下的是一個處於廢墟中的美國——它自南北戰爭以來從未如此分裂。」今年6月,法國《費加羅報》曾發文列舉美國當前面臨的危機,直指美國領導人的政策取嚮導致出現「美利堅分裂國」。半年之後,特別是美國大選的亂象叢生,證明這一判斷並不為過。 如今的美國痛點密布。
  • 1967年美國歷史上的種族騷亂,暴力侵襲世界汽車之城——底特律
    1967年底特律騷亂,又稱為「第十二街騷亂」,發生於美國密歇州根底特律。這場騷亂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騷亂之一。1967年7月23日凌晨,底特律警方查抄一間位於第十二街和克萊爾蒙特街交界的無牌照酒吧,無端逮捕數十名黑人,從而黑人和警方發生了摩擦,導致了引發後面一場大騷亂。熊熊大火燃燒城市的兩邊街道,並且瀰漫著鋪天蓋地的濃煙,看著以為是什麼自然災害或者戰爭的場面一樣,其實兩樣都並不是;而是美國的底特律發生騷亂的現場。
  • 黑人優先、雕像斬首、經典下架……種族問題撕裂美國文化
    目前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持續逾兩周,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問題急劇升溫。 當前,抗議浪潮雖漸漸平息,但如何改革警察執法以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應否移除南北戰爭時期維護奴隸制的南方邦聯紀念物及標識等爭議話題熱度不減,美國社會像開鍋的水一般難以平靜。
  • 大選之亂再次擊碎「燈塔神話」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跌宕起伏,兩位候選人「你追我趕」,在主要搖擺州一度難解難分;結果尚未出爐,雙方卻各自宣稱即將勝利,其間更不乏相互攻訐。而場外,兩黨的支持者已發生多次肢體衝突,似乎還做好了大規模遊行示威的準備。不少商家早早用木板封起店鋪門窗,以應對可能發生的騷亂和暴力衝突。
  • 美大選年動蕩亂象將延宕至2021年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美且美國在疫情政治化「泥潭」裡越陷越深致疫情失控,到5月警察暴力執法及系統性種族歧視誘發全美大規模遊行,再到11月大選後川普堅稱「選舉被操縱」引發的法律訴訟潮及兩黨對立,2020年的美國可謂「亂象」紛呈。
  • 「黑人的命也是命」——美國種族問題調查
    事實上,美國社會警察和黑人之間的矛盾頻頻升級,種族歧視觀念根深蒂固,從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到弗洛伊德的「我無法呼吸」,美國黑人的處境一直是美國的世紀夢魘。為何黑人區衝突不斷,他們的真實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美國這個大熔爐造就了怎樣的種族問題?
  • 胡錫進:大騷亂對美國意味著什麼?我覺得可以這樣看
    至於嚴肅些來分析這場騷亂對美國意味著什麼,我覺得可以這樣看:第一,與以往的種族騷亂相比,這一次的波及面大,失控性更明顯。騷亂的起因大家都清楚了,美國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的警察在制服一個叫弗洛伊德的黑人時,用膝蓋壓著他的脖頸8分46秒,弗洛伊德當時說「我不能呼吸了」,但是警察不管,導致了弗洛伊德的死亡。
  • 美國舉行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
    美國舉行2020年總統大選投票 2020-11-04 12:06:2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禕 責任編輯:王禕
  • 美國大選「燒」出新熱度
    2020年美國大選投票日將至,追蹤競選花銷的美國非政府組織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預計,今年大選總花費最終將達140億美元,刷新「燒錢」紀錄,是2016年的兩倍。2016年大選花費大約70億美元,而2020年將「燒」出新熱度。無黨派傾向的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10月28日說,截至11月3日投票日,2020年大選總花費最終將達140億美元,包括競選人、黨派和外圍團體投入的資金。140億美元中,估計總統競選累計投入66億美元,國會選舉累計投入超70億美元。
  • 美大選年動蕩亂象將延宕至2021年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從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美且美國在疫情政治化「泥潭」裡越陷越深致疫情失控,到5月警察暴力執法及系統性種族歧視誘發全美大規模遊行,再到11月大選後川普堅稱「選舉被操縱」引發的法律訴訟潮及兩黨對立,2020年的美國可謂「亂象」紛呈。
  • 直擊美國大選投票站,選民這樣說
    新華社華盛頓11月3日電 當地時間11月3日是美國2020年大選選舉日。全美各地預計數千萬名選民前往投票站現場投票。今日美國政治和社會兩極化嚴重,新冠疫情沉重打擊經濟,種族問題頻頻引發社會矛盾和暴力衝突,貧富差距等社會不公現象日益加重,這些均是選民關注重點。
  • 白人種族暴力撕裂美國!川普不當表態遭各界質疑
    美國弗州發生暴力事件 川普發表聲明美國當地時間11日晚,白人至上主義者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集會,並在維吉尼亞大學校園舉行火炬遊行,抗議市議會拆除內戰南方將軍羅伯特·李( 美國南方種族歧視的象徵此類行為在美國存在已久,不是川普任期或歐巴馬任期才特有的……它們在美國沒有容身之處……」川普在回應中並沒有直接譴責白人種族主義團體煽動激化暴力,而只是譴責「各方的仇視、偏見和暴力」,他還特意說了兩遍「on many sides」來強調「各方」。而當記者提問川普是否譴責白人至上主義,或是否將該事件定性為恐怖主義襲擊時,川普沒有回應。
  • 國際銳評丨種族歧視緣何成為美國社會無盡的 「噩夢」?
    回想1963年8月底,美國非裔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曾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演說,希望「我的四個孩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活在這樣一個國度裡,在此人們不根據他們的膚色,而是根據他們的品行來衡量他們」。然而57年過去了,美國系統性種族歧視不僅沒有得到改觀,反而呈現變本加厲之勢。今年3月,路易斯維爾市非洲裔女子布雷納·泰勒在家中被搜捕毒販的警察闖入槍殺,然而警方並未在泰勒家中發現毒品。
  • 專家談大選④ | 何亮亮:美國大選是對川普執政4年的全民公決
    我們都知道,4年前,2016年11月舉行的大選,可以說是從來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川普和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當時,美國幾乎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希拉蕊會在大選中獲勝,結果卻恰恰相反,就連川普自己都沒有預見到能夠在大選中取得勝利。所以,2016年的大選對於美國民調的聲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美國爆發大規模暴力衝突 川普為啥成了「背鍋俠」?
    路透社稱,當夏洛茨維爾暴力衝突的新聞首次曝光時,川普沒有在第一時間表態,直到12日下午,即極右團體集會遭驅離、弗州宣布緊急狀態後,川普才通過推特第一次談及此事。隨著汽車衝撞人群的畫面在美國各大電視臺滾動播放,川普先是被批評太晚談論暴力事件,隨後又被批評談及事件時不明確譴責施暴者,有包庇和袒護白人至上主義者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