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優先、雕像斬首、經典下架……種族問題撕裂美國文化

2020-12-18 騰訊網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胡衝 整理報導

近日,受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後死亡事件的影響,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Black Lives Matter」席捲全美,種族問題也引發世界性的關注。目前全美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已持續逾兩周,美國長期存在的種族問題急劇升溫。

當前,抗議浪潮雖漸漸平息,但如何改革警察執法以消除系統性種族歧視、應否移除南北戰爭時期維護奴隸制的南方邦聯紀念物及標識等爭議話題熱度不減,美國社會像開鍋的水一般難以平靜。

波士頓一座公園裡的哥倫布雕像遭到破壞。

由來:美國的歷史之痛

南方邦聯(Confederate)指的是1861年至1865年之間脫離聯邦、與林肯領導的美國聯邦政府交戰的美國南方諸州。由於南方邦聯支持維護奴隸制,紀念邦聯領導人的雕像如今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視為種族主義的象徵。

美國《時代》周刊6月10日的報導援引美國民權團體「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2019年的統計稱,全美23個州中有780座南方邦聯的紀念碑。

為什麼擁護奴隸制、在內戰中戰敗、被聯邦政府視為「叛亂者」的南方邦聯有這麼多紀念碑?《時代》周刊的報導認為,這與南北戰爭後南方白人的心態有關。大多數紀念南方邦聯的雕像建於南北戰爭結束後的1890年至1929年之間。在這一時間段內,美國各地制定了種族隔離法案(即所謂的「吉姆·克勞法」),白人認為第一代不再生而為奴的黑人會威脅到白人和白人的生活方式。報導稱,史學界通常認為南北戰爭是由於南方堅持維持奴隸制而爆發,但後來南方的白人對南北戰爭進行重新闡釋,並將南北戰爭的爆發原因以及戰前的南方生活加以美化。

拆除雕像及標識這類事件在美國並非第一次發生。2015年以前,美國各地已零星出現移除邦聯標識及紀念物的事情。

今年是美國內戰結束155周年,但美國社會在種族問題上的撕裂和傷痕從未真正消失。新冠疫情下,非洲裔感染和死亡人數遠高於白人,更凸顯結構性種族主義問題。而今,疫情影響疊加下,弗洛伊德事件再度揭開美國種族主義傷疤,並讓抗議的矛頭再次指向邦聯紀念物。

移除:從南方延燒到首都華盛頓

弗洛伊德事件發生以來,美國南方的阿拉巴馬州、印第安納州等多地抗議者移除或破壞邦聯「總統」傑斐遜·戴維斯和將領羅伯特·李等的紀念雕像,多處紀念航海家哥倫布的雕像也被毀壞。

紀念傑斐遜·戴維斯的雕像於1907年揭幕。

近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向圖書館聯合委員會主席致信,呼籲移除國會大廈中所有南方聯邦人物的雕像,因為這些雕像代表著「野蠻和殘忍」,是對美國理想的「荒唐侮辱」。

川普的態度與佩洛西大相逕庭。川普當地時間10日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稱,他拒絕給以南方邦聯領導人命名的美國軍事基地更名,因為這些基地「已成為美國偉大遺產的一部分,成為勝利、成功與自由的歷史的一部分」。川普稱美國的歷史「不會被篡改」,「尊重我們的軍隊!」

影響:跨文化、超國界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當地時間6月9日,出於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恐慌在日益加劇,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流媒體平臺下架了《亂世佳人》。

《華爾街日報》報導。

《亂世佳人》,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講述南北戰爭背景下,美國南方某莊園主的女兒斯嘉麗、商人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影版於1939年上映,由克拉克·蓋博(Clark Gable)、費雯麗(Vivian Leigh)等主演,曾獲過多項奧斯卡獎,是美國影史觀影人數最多的電影,也一度為全球最高票房的電影。

韋氏詞典。

6月10日,有一位22歲的大學畢業生致信梅裡厄姆·韋伯斯特公司(曾出版韋氏詞典系列),要求修改韋氏詞典對「種族主義」(racism)一詞的定義,因原本簡單的定義容易被人們用來作為忽視種族不平等及其他更廣泛問題的理由。幾番交流後,該出版公司同意作出訂正,但尚未說明具體日期。

邱吉爾雕像也未能倖免。

6月9日,在英國抗議者的歡呼聲中,位於倫敦西印度碼頭的羅伯特·米利根雕像被連根拔起。近日,英國抗議者更是擬定了一份要拆除的60座「種族主義」紀念碑的名單,連議會廣場上溫斯頓·邱吉爾的雕像基座上也出現了潦草的塗鴉。

資料來源:新華社、澎湃新聞、環球網

相關焦點

  • 黑人優先,雕像斬首,經典下架,教授停職...魔幻大戲正在美國上演!
    而現在,各地政府、企業、學校似乎為了安撫非裔,紛紛出臺了一系列「專屬於黑人的特別優待」,花式討好實在令人看不懂。Lee,南北戰爭中聯盟國最出色的將軍Uriah Milton Rose,美國律師協會創始人Edmund Kirby Smith,聯盟國軍官Alexander Stephens,聯盟國副總統,喬治亞州第50任州長Zebulon Vance,聯盟國軍官,最有影響力的南方領導人之一Joseph Wheeler,聯盟國騎兵將軍
  • 老電影下架、雕像被「斬首」,美國掀「抵制文化」浪潮?
    近日,好萊塢獲獎電影被下架、經典美劇製作人道歉、大火樂隊宣布改名、眾多雕像被推倒甚至被「斬首」,許多人稱美國已經迎來所謂的「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浪潮。據BBC報導,雖然這部劇大受歡迎,但近些年來也因為六名主演全是白人、缺乏種族多樣性受到批評。主演之一大衛·修蒙今年稍早曾表示,他在當時有意識到該劇缺乏多樣性的問題,因此為他扮演的角色Ross爭取了與亞裔、非裔女性約會的情節。他還表示,「也許該出一個全黑人版或全亞裔版的《老友記》」。
  • 美國文革開始:奧斯卡電影下架,《老友記》道歉,「哥倫布」被斬首……
    雖然不知道最近的黑人運動,最終會走向何方,但毛主席曾經的教誨言猶在耳:前一陣子,人們還在半開玩笑地說:「到了上海才知道錢少,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到了美利堅才知道文革還在搞。」但自從維州的黑人運動爆發以後,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不是玩笑。最近,華納旗下的HBO Max以「美化種族主義」為由,將經典影片《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下架。
  • 美國種族衝突:《亂世佳人》被下架的五個問題
    喜歡關注同名公號「超級情報站」(chaojiqingbaozhan)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宣布,下節奧斯卡經典影片《亂世佳人》。平臺稱,這部1939年公映的影片是「時代產物」,片中刻畫了「種族歧視」,這在「當年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
  • 共和黨眾議員蓋茲:黑人對美國雕像的戰爭,是滅絕種族文化的嘗試
    7月11日,周六晚上,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的盟友、佛羅裡達州共和黨眾議員馬特·蓋茲斷言,「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者對美國歷史悠久的古蹟和雕像的戰爭,是滅絕種族文化的嘗試。」這位共和黨人還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抗議者就像是他們所憎恨的南方邦聯將軍。
  • 美國經典影片《亂世佳人》被下架,美國反種族運動掀起文化的革命
    最近美國,因非裔公民弗洛伊德之死掀起的反種族主義抗爭,似乎正在脫離理性的軌道,越發魔怔了。美國著名媒體平臺HBO已經下架奧斯卡經典影片《亂世佳人》。HBO表示這部1939年公映的影片是「時代產物」,片中刻畫了「種族歧視」,這在「當年是錯誤的,現在也是錯誤的」。令人諷刺的是,HBO Max宣布後次日,《亂世佳人》在亞馬遜平臺登上暢銷榜榜首。《亂世佳人》改編自著名的小說《飄》,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種植園主的女兒斯嘉麗和商人白瑞德之間的愛情故事。
  • 《亂世佳人》親切的「黑人姆媽」,為何掀起美國種族衝突?
    然而在美國種族衝突中,她卻是充滿爭議性的文化符號。 為何為形象正面的黑人姆媽豎立雕像,會引來非裔美國人不滿?中研院歐美研究所黃文齡副研究員強調,雕像是集體記憶的象徵,也是社群希望傳遞給世人的公共形象。「邦聯之女聯合會」就是一群南方白人女性成立的組織,她們編撰歷史教科書、廣設雕像和紀念碑,大力宣揚南方文化。 邦聯之女推動豎立雕像,除了彰顯黑人姆媽的付出,也希望傳遞一幅歷史圖像:黑奴生活並不是如同《湯姆叔叔小屋》裡,斑斑血淚。在南方莊園,奴僕忠心耿耿、主人仁慈寬厚、小主人依戀信任,那是一段種族融洽共處的美好時光。
  • 「哥倫布」被斬首!《老友記》製片人哭著道歉!美國怎麼了?「絕對需要下一輪紓困金」財長提再發錢……
    連日來,從美國內戰南方邦聯將軍到17世紀英國奴隸販子,從比利時殖民時期國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多地歷史人物雕像被推倒;HBO南北戰爭題材電影《亂世佳人》、英國知名喜劇《小不列顛》等影視作品相繼被「下架」;美國谷歌公司,準備將其程序中「黑名單」和「白名單」一詞,用更加「種族中立」的詞語替換掉,以支持美國黑人的反種族主義的運動。
  • 美國黑人迫使《亂世佳人》下架:電影史上你不知道的種族歧視風波
    今天,《為奴十二年》的黑人編輯約翰·萊德利在《洛杉磯時報》上呼籲將電影《亂世佳人》從HBO下架,因為「這部電影要麼就在忽視奴隸制度的恐怖性,要麼就是在塑造有色人種最痛苦的刻板印象」。這部電影的文化影響力同樣經久不衰,近4個小時的片長,多年來每次重映都一刀不剪。就是這樣一部優秀的影片,卻不是第一次遭到美國黑人的抵制了。早在1940年,放映《亂世佳人》的電影院就被譴責,電影評論家在黑人主流報紙《芝加哥捍衛者報》上發表觀點:「這是針對美國黑人的恐怖武器!」
  • 丨歡迎來到美國文化革命丨她給士兵送花,卻被警察當場逮捕丨全球5000多名科學家罷工一天聲援黑人
    如今抗議持續十幾天,已經從簡單粗暴的打砸搶燒進入到另一個階段:「哥倫布」們一個接一個倒下;「亂世佳人」們一部接一部下架;就連老牌精英媒體《紐約時報》們也小心「站隊」,一步踏錯就會遭到口誅筆伐……但另一邊,政府高官則仍在「粉飾太平」,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10日在採訪中堅稱「美國沒有系統性的種族歧視」。保守派人士和媒體們則一邊批評這種現象一邊大呼「文化革命已經來到美國」。
  • 在中國可以看美國「禁片」?下一個被下架的又是誰?
    該被下架嗎?下一個被發難的作品會是誰?哪怕我們不回答。問題也在向我們迎面撲來。01風繼續吹由「弗洛伊德案」引起的美國種族平等運動白熱化階段下,一場清算正在上演。「Black Lives Matter」活動中的部分激進主義者,已經搞起了「破四舊」。
  • 美國黑人問題有解嗎?
    儘管每次發生後,美國社會都有相應的探討和反思,但情況並沒有多少好轉的跡象。這裡面的根本問題是:美國警察為什麼會對黑人特別對待?在多年來的各種優待措施加持之下,美國黑人的生存狀況為什麼沒有改善反而有下滑的趨勢?黑人問題有解嗎?
  • 《亂世佳人》下架:被重新審視的經典及其他
    近日,因為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社會運動,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關於種族歧視的反思與討論中。一向以政治正確自居的好萊塢及美國文藝界當然也不甘落後,開始了轟轟烈烈地自我價值觀審查和自我批判。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Max宣布,將暫時下架奧斯卡經典影片《亂世佳人》,進行重新注釋。
  • 美國國父華盛頓被推倒了,對印地安人種族滅絕的那些總統們呢?
    原創作品,歡迎擴散未經授權,不得剽竊、不得跨平臺轉載因為美國黑人弗洛伊德而導致的大規模的遊行示威,還在持續。而更在持續的,是在美國甚至是整個西方爆發的「雕像革命」!就是拆除所有與種族歧視有關係的美國歷史人物的雕像,以尊重目前的「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中文又稱「黑人命貴」)這一最大的政治正確。在「雕像革命」中,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南方的總司令羅伯特·李、南方邦聯政府「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雕像被先後推倒。
  • 黑人文化及種族財富差距
    簡而言之,有關人士將問題的一小部分放大了,而忽略了餘下部分, 只因為這小部分適合他們要講的故事的語境。* * *黑人文化對種族財富差異的影響很明顯, 黑人一直在進步派對種族財富差距的對話中缺席。說英國的黑人移民在標準化考試中考的比英國白人好,是種族主義嗎?說美國黑人文化產生的音樂偶像數量多於亞裔美國人文化,也是種族主義嗎?如果說這都不是種族主義,那麼為什麼同樣的事情反著說就總被指控為種族主義呢?此外,文化差異可能導致同一種族的群體差異,例如前面講的居住在波士頓的美國黑人與加勒比海黑人間的貧富差距,或者臺灣裔美國人與苗族的收入差距( 高達4:1).
  • 《亂世佳人》下架,《老友記》製片道歉!黑人兄弟為何還不買帳?
    更有甚者還專門為弗洛伊德建造了雕像,儼然把其當作「曼德拉」一樣的領袖。而這股「自由平等」之火也從最開始的美國警察燒到了大統領,再從大統領燒到政治經濟領域,最後終於燒到了文化藝術領域。《亂世佳人》下架 《老友記》製片道歉不知是為了表現自己的特立獨行,還是實在沒有合適的目標,電影《為奴十二年》黑人編劇約翰·萊德利居然開始對1939年上映的《亂世佳人》開炮了。
  • 經典電影《亂世佳人》被下架,該片「涉嫌種族歧視」?
    在美國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的浪潮下,華納傳媒旗下的HBO Max平臺近日下架了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有人認為該片「涉嫌種族歧視」「美化奴隸制」。首映於1939年的《亂世佳人》改編自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小說《飄》,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前後,南方莊園主的女兒斯嘉麗與商人白瑞德的愛情故事。《飄》及《亂世佳人》中對黑人的刻畫和對奴隸制的看法一直被認為存在爭議。
  • 受反種族歧視影響,《亂世佳人》下架,《老友記》製片道歉……美國...
    昨天的新聞——《亂世佳人》下架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美國華納傳媒旗下流媒體平臺HBO Max下架了經典電影《亂世佳人》,理由是有人認為該電影「美化奴隸制不過,大火的背後,這部片子確實存在一定「種族問題」。 《亂世佳人》原著小說《飄》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反映的是戰前美國南方種植園貴族的生活。 由於歷史的局限性,書中不少角色的設定都摻雜了種族主義元素。 比如主角斯嘉麗愛慕的艾希禮就是一位主動上前線的南方軍士兵,更是種族主義組織3K黨的成員。
  • 抗議持續之際 美國經典電影《亂世佳人》涉種族歧視被下架
    來源:海外網圖為影片《亂世佳人》的海報(圖源:路透社)海外網6月10日電美國知名影視流媒體平臺HBO MAX日前下架了奧斯卡經典電影《亂世佳人》,原因是美國種族關係緊張之際,有不少美國民眾認為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上述消息時稱,在全美抗議警察暴力執法、呼籲種族平等之際,HBO MAX的做法表明美國的娛樂公司正在重新審視其提供給民眾的內容是否合理。
  • 英國抗議者欲推倒60座雕塑,《亂世佳人》等下架,反種族歧視浪潮...
    中新社·華輿訊 據英中眼報導我們繼續關注在歐美開展得如火如荼的BLM反種族歧視抗議活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英國的BLM反種族歧視運動似乎變成了一場雕塑清除活動。抗議者們已經擬定了一份名單,上面列出了英國全境60座「種族主義」紀念碑,要求政府拆除。此外,《亂世佳人》《小不列顛》因涉及種族敏感問題被視頻網站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