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讀國學 |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2021-02-07 回鄉書生

    挑戰書

你我已不再早起讀書,也鮮少夜讀。以後,咱們返璞歸真,繼續每天讀點國學。讀書不在三更五鼓,功中最怕一曝十寒。天下事大多不難,貴在堅持,大家互助共勉!敢挑戰自己不,能堅持幾天?



4456-4460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宋·蘇軾《赤壁懷古》


品讀:讚美周瑜在赤壁之戰時,他所表現出的自在瀟灑的迷人風度。這三句詞意思是:手裡搖著羽扇,頭上戴著綸巾,就在他從容的談笑聲中,曹魏水軍被燒成灰煙消失了。蘇軾把一代豪傑蓬勃的英氣與瀟灑的氣度,描寫得深刻動人。

原詩: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酒醒門外三竿日,臥看溪南十畝蔭

——宋·蘇軾《溪前堂》


品讀:酒醒的時候,門外早已日上三竿了;臥下來欣賞溪南一片碧綠的田畝。

原詩: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酒醒門外三竿日,臥看溪南十畝陰。



【共讀規則】


學完轉發微信圖文到朋友圈,留言回復「共讀國學多少天」,能堅持再加群

同學,咱們組團對抗惰性,肯下功夫學習你再進班,已淘汰六百多人了!



簡介:真實,坦誠,生動,有血有肉的曹班長。回鄉書生創辦者兼主編,共讀國學發起人。愛自己想愛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說自己想說的話……按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跟班長一塊兒善良,一塊兒刁民,一塊兒學習,一塊兒玩耍,一塊兒堅持讀書和運動!


與曹班長共同學習進步!

相關焦點

  •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念奴嬌·赤壁懷古》
    (9)羽扇綸巾:手搖動羽扇,頭戴綸巾。這是古代儒將的裝束,詞中形容周瑜從容嫻雅。綸巾:古代配有青絲帶的頭巾。 (10)檣櫓:這裡代指曹操的水軍戰船。檣,掛帆的桅杆。櫓,一種搖船的槳。(所謂檣櫓,物也;所謂強虜,人也。
  •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我, 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 一尊還酹江月.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譯文】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衝洗掉了。
  •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還是嫉賢妒能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李白的《赤壁歌送別》中有「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中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湯顯祖的《江東歌》中有「意氣周郎三國盡,文情庾信六朝過。」;李九齡的《讀三國志》中有「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吳似等閒。」除此之外,就連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都有「既生瑜,何生亮。」
  • 三國成語故事——羽扇綸巾
    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寫道:「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前哨》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羽扇綸巾」一詞,到底是說的諸葛亮還是周瑜?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其中人物寫的是周公瑾,其中故事寫的是三國赤壁之戰,毫無疑問,其中的「羽扇綸巾」說的自然也是指周郎,表示周瑜裝束儒雅,風度翩翩,羽扇指的是羽毛製成的扇子,綸巾,指的是青絲所製成的頭巾。正是這千古名句,使得人們一提「羽扇綸巾」便想到周公瑾,而非諸葛亮可蘇軾說得對?
  • 讀大江東去浪淘盡有感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以《念奴嬌·赤壁懷古》感受了波蘇東坡的對昔日英雄人物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以及對自己坎坷人生的感慨之情。「人生如夢」,抑鬱沉挫地表達了詞人對坎坷身世的無限感慨。「一尊還酹江月」,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鬱,是全詞餘音嫋嫋的尾聲。
  • 「羽扇綸巾」到底是誰的?羅貫中有沒有故意醜化周瑜
    其中一條罪名是:「羅貫中居然把周瑜的羽扇綸巾給諾葛亮了!」這條罪名較早的出處,是在20世紀詩人聶紺弩先生所做的《三國演義前言》裡面,原文如下: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迢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一起讀詩詞」記成語=背古詩,尋找藏在古詩詞裡的成語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2、無窮無盡:窮:完。沒有止境,沒有限度。出自: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祖席離歌,長亭別宴。香塵已隔猶回面。居人匹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轉。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
  • ​揭秘三國演義:羽扇綸巾到底指的是諸葛亮還是周瑜?有何依據?
    羽扇綸巾,這個詞一開始應該是形容周瑜的,周瑜是個青年將領,深受孫權賞識,而且他和孫策還是連襟,周瑜娶了小喬,孫策娶了大喬。當時周瑜大權在握,年輕有為,志得意滿,當然是當時的人們所羨慕的人了。所以蘇軾在他的詞作中就寫下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裡面點了周瑜的名,周瑜字公瑾。
  • 諸葛亮的「羽扇綸巾」裝束是怎麼來的
    看來,在《三國志·諸葛亮傳》中也根本就沒有羽扇綸巾之說。那麼,諸葛亮的羽扇、綸巾、八卦衣的說法從何而來呢?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就說明,周瑜當時也是羽扇綸巾的裝扮,並不是諸葛亮一個人的專利而獨有。漢魏時期,羽扇、綸巾是王侯將相和士大夫中常見的裝束,藉以表示「名士」的高雅風度。但應該看到,漢代流行的是幅巾和角巾等形式,以簡而束髮。綸巾是用絲帶製作的頭巾,應當與幅巾有區別,但無史料說明是諸葛亮的發明或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