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求職圖鑑:從焦慮走向理性,「騎驢找馬」心態者多

2020-12-28 澎湃新聞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複雜。而在2020屆高校畢業生還沒從「最難就業季」中緩過神來時,2021屆高校畢業生已加入求職大軍。因此,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受到高度的關注和重視。

根據今年9月底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2020屆共有874萬大學生畢業,截至9月1日,今年政策性崗位已吸納280多萬畢業生就業,比去年同期增加70多萬。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雲就業」成為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主要方式,其中,教育部會同有關方面直接舉辦專場網絡招聘活動40場,累計提供各類崗位540多萬個。

日前,由全球化智庫與領英中國聯合發布的《高校校友觀察:中國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0》指出,國內就業市場僱傭率已於4月底、5月初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就業形勢有所好轉,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10月28日,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壓力較前期有所減輕。9月份,20—24歲大專及以上人員的調查失業率較上月下降了2.4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在穩步推進。

而將目光投向個體後,澎湃新聞在採訪中發現,面對畢業求職,各個學歷層次的高校畢業生都一定程度上有焦慮情緒,但大部分畢業生都在求職中趨於理性,對職業選擇與崗位、薪資期待都比較貼合自身情況。受專業、市場以及個人規劃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有部分高校應屆生選擇畢業轉行、跨行就業;也有不少人為緩解就業帶來的心理壓力,以「騎驢找馬」的心態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銷售」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銷售。」今年畢業於河南某二本院校機械類專業的本科生王馨在自己的社交帳號中談及自己的求職心得時,如此調侃道。

王馨告訴澎湃新聞,受疫情影響,畢業前她僅返校了一周時間,期間有過一場線下招聘會,但到場的企業不多。「可能由於疫情,再加上我們學校只是普通本科吧。」她說。

在畢業求職大潮的裹挾下,王馨開啟了在線海投簡歷的模式,中間還去南京參加過面試,到杭州看過機會。但想到消費較高,且自己在這些城市沒什麼朋友,她最終還是回到了河南,將求職地點鎖定在了鄭州。

「找工作過程中我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招聘信息中標的薪資待遇、甚至工作崗位都和實際不符,打著招文員幌子招銷售的比比皆是。」王馨還表示,她參加過面試的多數私企不給新員工不交社保,加班沒加班費,甚至不籤勞動合同。

最終,今年7月份,王馨選擇去了一家教育培訓公司上班。她說,由於機械類專業的女生找專業對口的工作不太容易,她畢業前就想清楚要轉行了,而她的大學舍友們除去考研「上岸」的,其他都或打算繼續考研,或轉行當老師了。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應屆本科畢業生、大專應屆生都向澎湃新聞提到,今年求職過程中發現,招銷售的崗位很多,找專業對口的工作機會要碰運氣。天津一名二本院校畢業生自我調侃,「普通二本畢業生是不是只能去做銷售?」

在社交平臺上,近期也有不少自稱2020屆應屆生的網友反映,「聯繫我的全是做銷售、主播、帶貨類的;應屆生找工作,好像除了銷售就是銷售,再不就是帶銷售性質的客服。難道銷售是2020屆『雙非』應屆畢業生唯一的路?」

事實上,這可能反映出了今年人才需求的一個新特點。《高校校友觀察:中國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0》提到,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市場上部分崗位需求有所上升,而由於疫情中社交隔離政策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轉變,網絡購物需求增加,社交電商得到快速發展。

不久前,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在接受中國教育電視臺採訪時提到,今年旅遊專業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較大影響。談及短期性解決辦法時,他說,旅遊專業的學生形象、氣質、口才都不錯,可以更多地去做直播帶貨。「阿里巴巴公司和我們提出迫切的需求,他們的銷售大廈現在需要直播帶貨的人。」吳愛華補充道。

上述研究報告中還指出,在線學習模式的廣泛應用以及社會相對穩定的需求,使教育與法律行業在疫情期間受到疫情的影響較小,僱傭能力在疫情期間幾乎沒有變化。而這一點也可解釋為何不少畢業生,包括他們身邊的同學選擇當老師了,或去教育培訓機構就業了。

被打亂的計劃與重新抉擇

澎湃新聞在調查採訪中發現,「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特別是研究生,整體上的求職境遇比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生要好。但疫情也打亂了不少碩、博畢業生計劃,影響了他們的抉擇。

畢業於廣東某「雙一流」高校的孫瀟瀟,原本計劃今年本科畢業後去國外讀研。春季時她就拿到了歐洲一所高校的offer,但面對國外疫情的形勢嚴峻,她的家人不希望她出國。

「我自己那段時間很糾結,一方面不甘放棄到手的機會,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適應不了疫情下的異國他鄉生活。」孫瀟瀟說,最終她還是放棄了出國讀研的機會。

「事後,我聽說有些拿到國外大學offer的學生可以先在國外大學的中國分校或與中國有合作交換項目的高校就讀,但那跟我預想中的出國留學差別太大了。」孫瀟瀟表示,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斷了讀研之路後,她開始著手找工作。「經歷了一些波折,9月終於應聘上了一家我還比較滿意的文化傳播公司。工作有點忙,壓力也有點大,但比較充實,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她說。

有些人則被動地失去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今年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的侯濤剛,原計劃是先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做幾年博士後,再回國就業。但因疫情及其學校背景等因素影響,他沒能辦下留學籤證。

4月份,他臨時決定在國內找工作就業。

「開始我還考慮過要不要去企業,但後來又自己否決了。我還是比較喜歡高校的環境,能夠做自己喜歡的科研。」侯濤剛說,比較了手中的幾個機會後,他最終選擇了入職北京交通大學。

對於侯濤剛這類情況,北航一位教授向澎湃新聞表示,並不少見。「今年我本來也要送一名博士生去麻省理工學院接受聯合培養的,但因籤證沒下來,學生在北航答辯畢業了。」這位教授說,他的這名博士生後來選擇了去北京化工大學從教。

同時,該教授還指出,由於大環境及大家心態都在變,很多人不再一味追求出國,而是選擇在國內發展。

事實上,在疫情出現之前,出國留學生群體已傾向學成回國就業,人才回流趨勢已十分明顯。《高校校友觀察:中國高校畢業生職業發展研究與展望2020》指出,基於國內十所「雙一流」建設重點高校數據的研究顯示,2014-2018年間,這十所高校的畢業生中首次就業在中國的比例在逐年增長,且2018年的增長尤為明顯,從73.5%增加到83.0%。

上述報告建議,從國家政策層面抓住中國經濟發展及疫情下留學人才「回流」的機遇,通過建立長效人才引進機制吸引更多海外中國人才回國就業創業。

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平衡

和往年一樣,對於大多數高校畢業生而言,真正難的不是找工作機會本身,而是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王馨對自己目前的工作並不太滿意,在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尋找新的工作機會。

四川大學本科畢業生張明悅經歷過幾個月的選擇與等待後,將於近期到一家事業單位入職。她的大部分同學則在今年七八月就開始上班了。她說,其中有些人是抱著有份工作先做著的態度就上崗了,但同時仍在尋找到更好的工作機會。

降維求職的不只是2020屆畢業生,已經投身於秋招中的2021應屆畢業生一方面拓寬了求職思路,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對崗位和薪資的期望值。

今年9月,清華大學2021屆碩士生李鳴計劃還是找一份大型國企、央企的文職類工作。但近期他的想法有了一些變化,將教師崗也納入到了自己求職考慮範圍。

李鳴說,身邊的同學中個別人有offer了,比例大概是十個人中比較優秀的那兩個,他自己目前手中尚無offer,有些焦慮。

10月下旬,李鳴還去參加了深圳一所中學的招聘面試,目標是成為一名中學政治老師。他坦言,曾經他覺得「當老師沒出息」,但現在他認為當老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工作穩定,有假期,年薪30萬元的工資水平也比較可觀。

最初,他計劃是留在北京或者回老家工作,但現在他覺得去深圳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西北某「雙一流」高校能源與動力專業碩士生楊虹認為,大量企業秋招時間推遲,加重了應屆生的焦慮感;傳統工科學生就業範圍窄,而女生在就業期間更容易被拒絕,碩士畢業時的擇業範圍比本科畢業時更小了。

不過,作為2021屆碩士畢業生,楊虹及她周圍的同學目前已有不少人手裡都有offer了。「就是offer的層次和待遇都很一般,只能算保底,所以大量同學還在觀望。」楊虹說。

楊虹發現,今年計劃參加選調生、教師、輔導員等招考的人比往年要多。她分析,原因在於當前從企業拿到更高待遇的就業選擇變少了,原本被認為薪資較低的公務員、國企之類成為了畢業生就業中的較優選擇。

「我現在給自己定的求職標準,是到手年薪不低於12萬元。」楊虹表示,這是她本科畢業時能達到的工資標準。她理想的工資水平是稅前年薪20萬元左右。

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在接受中國教育電視臺的採訪中指出,今年有約80%的崗位的薪酬與去年持平或略有下降,月薪1萬元以上的崗位比例較少,相當多的崗位都需要畢業生理性地去認識和對待。

而談及2021屆畢業生就業工作,吳愛華表示,總體上看,形勢依然嚴峻,做好就業工作需要更好地梳理大學生就業的新空間,包括行業和企業的新空間。

他認為,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有相當多的行業非常活躍,比如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且這些領域的人才價格很高,就業工作部門應把更多精力用在拓展新的用人單位上面。

另外,他認為,有些區域的整體就業情況偏緊,但也有相當多區域的人才需求很旺盛,特別是經濟活躍區域。再者,現在還有相當多的新的技能領域沒有足夠多的人才,如無人機駕駛員、家政服務等,這些是技能的新空間。他表示,就業工作部門需拓展更多新的空間,積極提供就業服務,讓畢業生能夠儘早就業、順利畢業。

(王馨、孫瀟瀟、張明悅、李鳴、楊虹為化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冬季雙選會3000多名畢業生到場 2021屆畢業生找工作更傾向於「求穩」
    又到一年求職季。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而明年畢業生人數預計還會更多。受疫情影響,2020屆高校畢業生還沒從「最難就業季」中緩過神來,2021屆高校畢業生又加入求職大軍了,他們會如何找工作?11月21日,廣西大學舉行2021屆畢業生冬季雙選會,340多家用人單位到場招聘,提供了2.1萬多個就業崗位,吸引了3000多名畢業生到場應聘。記者採訪發現,不少畢業生找工作以穩為主,相比於往年寧缺勿濫、保持觀望,今年畢業生找工作更願意多嘗試。雙選會現場。
  • 2021年畢業生太難了,求職別被忽悠了,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很重要
    本來因為疫情導致一些本來春招的應聘者,加入到了秋招,又由於國外疫情的加重,很多國外的留學生也加入到了國內求職的「戰場」中,和應屆畢業生展開競爭……難怪很多畢業生感嘆道:眼看要過年了,還沒有籤約三方。唉,工作沒有搞定,回家過年的心情都沒了。01.「先就業,再擇業」這個辦法可行嗎?
  • 874萬應屆畢業生疫情下的求職路
    通過線上招聘方式,張琪兩個月來共投遞60多份簡歷、參加6場線上面試,求職面涉及網際網路、財務、金融等多個領域,最終她選擇在武漢某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就業。據張琪介紹,「雙選會」平臺上入駐的企業以知名大企業為主,應屆畢業生對「雙選會」的參與度也很高。
  • 「騎驢找馬」跳槽找工作等於婚內出軌?
    那麼在換下一份工作之前是應該騎驢找馬還是直接辭職安心找工作呢?以上小夥伴對於直接離職還是騎驢找馬各執己見,總結一下:「騎驢找馬」一、經濟原因,因為離職後的接下來一段時間,要花多長時間才能找到合適的新工作,這個是不好預估的;
  • 騎驢找馬,敢作敢當!
    不過結婚之後,白百何的名氣越來越大,出演《失戀33天》、《分手合約》、《滾蛋吧!生活中,男女顏值差異,卻能甜蜜度日的多了去了,比如洪金寶之於高麗虹,王祖藍之於李亞男,孫紅雷之於王駿迪…白百何在一期喜馬拉雅的節目裡對理想另一半如是描述:「有一個溫和懂愛的男人,在你疲倦時推開家門,廚房總有油煙氣息,一碗熱湯就令人春風化雨。」很明顯,陳羽凡不是這樣的男人,這是鍋鏟和麥克風的差別。
  • 「騎驢找馬」找工作被公司發現了,怎麼辦!
    有朋友提問:幽哥你好,從HR的角度,他更喜歡裸辭還是騎驢找馬的面試者呢 ?實際中,HR更喜歡新鮮的活魚,這指的是在人家面前能夠好好工作的魚,他用兩隻手或一張網把你一抓,你還活潑亂跳的。總之,活魚,即騎驢找馬的人,比裸辭的人更受HR喜歡,找工作也會容易好幾倍。還有星友2提問:幽哥你好,我現在騎驢找馬找工作,但是發現有家我面試過的公司,給我現在公司打電話做背調了怎麼辦。找工作的事情被拆穿了,同事們都知道了!實際上,預防勝過治療,很多公司,以「背景調查」為手段,催求職者早點來上班,使求職者在談工資時候處於劣勢。
  • 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找工作有什麼好建議?
    首先想告訴所有的應屆畢業的同學,找工作沒有任何捷徑!作為應屆畢業生,是一張社會的白紙;需要去經歷找工作的很多的事情,也需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並且在這個實踐過程總需要善於總結和學習;這樣自己才能夠快速的、更容易拿到企業offer;
  • 非得要找好下家再辭職?裸辭還是「騎驢找馬」,有什麼影響嗎?
    很多人可能對現在的工作不是很滿意,因此想要辭職,但是一直在糾結一個問題,是直接辭掉工作再去找呢,還是騎驢找馬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呢?其實這對於你能否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很重要,因此一定要了解以下幾點。離開之前就已找到下一份工作,這種「騎驢找馬」的現象,大多數人,甚至是人事在找工作時都會用到。在求職過程中,「騎驢找馬」能使你有一個良好的心態,面試時可以非常自信地說:「我現在還在工作,如果有更好的機會我會選擇跳槽。」
  • 東華大學應屆畢業生鄧雯求職成功,師生:了不起!沒人比他更難了
    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遠超往年,如果再加上去年沒找到工作的大學生人數,求職大學生的數量驚人;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僅畢業工作受到嚴重影響,招聘工作影響更是大,許多招聘現場會都無法舉辦。這些都給大學畢業生們帶來了許多困擾。
  • 疫情下,「畢剩客」的焦慮與破局
    搜索職位、修改簡歷、投遞簡歷、反覆刷新郵箱檢查是否有新進展、在群裡吐槽,成了不少應屆求職者的宅家日常寫照。  對於另一名應屆畢業生小林來說,當下求職最大的「苦」莫過於線上招聘中的視頻面試環節。為了給面試官留下更好的印象,小林還特意在網上買了一款200多元的高清攝像頭。
  •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 代表委員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
    多位代表委員表示,如今,國家部委、各地政府、高校共同努力,幫扶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未來,破解「就業難」問題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多方合作,也需要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就業壓力從何而來「就業人數持續增加,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就業進程整體延後,順利畢業和成功就業壓力交織。多方因素疊加,畢業生普遍感到就業壓力大。」
  • 重慶應屆高校畢業生空中雙選會來了 正在找工作的你別錯過
    正在找工作的同學注意了!近日,重慶市大學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中心發布消息,1月15日至2月14日,市就業指導服務中心與「完美校園校招365」聯合舉辦重慶市2021屆普通高校畢業生綜合空中雙選會,畢業生可上網進行簡歷投遞。
  • 感情中,「騎驢找馬」的人,最有可能孤獨一生
    這種「騎驢找馬」的心態,不尊重他人的同時,也是在不尊重自己。他恰到好處的溫柔,睿智的眼光還有頭腦永遠保持的理性。這一切都讓她無法自拔,這也是朵朵第一次有了想要結婚的念頭。當朵朵滿心歡喜地去赴約時,本以為會是一場催人淚下的求婚,卻沒想到是決絕無情的分手通知。
  • 騎驢找馬
    騎驢找馬"為什麼凡凡突然想寫這個話題呢!凡凡的回答肯定是"沒有為什麼"。   我們先聊聊事業吧,最近凡凡找到了一份自己稱心如意的工作,在得到這份工作之前也是一直在漫無目的尋找。但是,人生在外你不得不花,你不得不吃,這些都是生活基本開支。找工作不是一場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你提交了簡歷不一定就能面試通過。
  • 找工作想要騎驢找馬,正確的打開方式在這裡!
    三、四月份是跳槽的黃金季節,很多職場人就開始蠢蠢欲動想要找工作,大多數都想要騎驢找馬,可是這樣的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稍一不留神,丟了夫人又折兵
  • 在職場該如何跳槽,騎驢找馬好嗎?還有更好的選擇嗎?
    跳槽的最佳狀態,是工作來找你,不是你去找工作。跳槽的次佳狀態,是騎驢找馬,千萬千萬不要裸辭!裸辭一時爽,事後悔斷腸,若非無奈之舉,儘量不要裸辭,為什麼?其一,你會失去主動權。
  • 44萬湖北畢業生,去哪兒找工作
    3月16日,清華大學、湖北高校聯合在線大型招聘會啟動,主要面向湖北本地及有意願赴湖北工作的畢業生開展招聘(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今年,湖北高校應屆畢業生超過44萬人,同比增長2萬。實際上,不止是湖北,放眼全國,應屆畢業生都在面臨著更大的求職壓力。
  • 影視畢業生求職路上時刻在線
    記者採訪到三位影視專業應屆畢業生,他們雖處在求職的不同階段,但都在行業「逆風」中奮力前行。籤了合同卻無活兒可幹在收到學校不返校通知的前幾天,關巧巧趕回北京,在三裡屯一家民宿租下房子,開始了線上工作的生活。作為某知名影視院校戲劇影視導演專業學生,關巧巧雖然已經在國內一家頭部電影公司找到了工作,但仍然感到有些焦慮。「我們這屆畢業生真的太難了。
  • 874萬應屆畢業生,有多少在睡天橋?
    因為找工作的人太多了。今年4月,就出現了1個職位210個人同時競爭的局面。100個求職者裡挑不到一個,且這還只是一個小公司的小崗位而已。僧多粥少,供過於求。求職者在HR面前,顯得更加卑微了。在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面前,HR們的態度愈發囂張起來。
  • 失業了,是先騎驢找馬,還是必須找到理想的工作才去做?
    失業了,只有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找到之間的差距,才能做決定是先找個騎驢找馬的工作還是非理想的工作不做。即便是你要找個理想的工作,你也要首先確定你理想的工作是什麼樣子的!失業之後,面臨找工作的抉擇!首先,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才不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