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東西,它會讓你毫無理由的淚流滿面;它會觸動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它會讓冷漠的心溫暖起來,它就是感動。感動無處不在,可能是陌生人的一個擁抱,親人的一句話,還有電影中讓人感動的情節。那些電影,無論過了多少年,心中的感動依然不變。
小飛俠
1953
關鍵詞:成長、想像、冒險
導演:克萊德·吉諾尼米
類型:動畫/ 奇幻/ 冒險
片長:77分鐘
推薦人群:4-6歲的孩子
《小飛俠》是迪士尼的經典作品之一,它改編自蘇格蘭作家詹姆斯馬•修巴利的小說。該影片講述了彼得潘和幾個孩子在「夢幻島」的一段冒險故事——有兇猛的野獸、原始部落中的「紅人」、可怕的海盜,當然也有美麗的仙女和美人魚,他們一起經歷了各種危險,也感受了如何度過這些危險,他們自由自在、盡情的玩耍著,享受著沒有父母在的生活。
「夢幻島」顧名思義,也就是只要是經常出現在孩子夢中的和幻想中的,這裡都會出現,我相信很多孩子都會喜歡這裡,因為在這裡可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但是我們不能一直活在夢幻中,我們終將回歸現實。就像故事中的三個孩子一樣,他們最終因為想媽媽,想家,而告別了給他們帶來無盡歡樂的「夢幻島」,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並長大成人,只有彼得潘永不長大,永不回家,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帶離家庭,飛往「夢幻島」。
每個人都會有長大的一天,當我們長大了,就不能像孩子一樣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玩耍了,孩子的童年是孩子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階段,也將會是孩子最幸福的回憶,因此,讓我們的孩子好好的去享受屬於他們的童年吧!讓孩子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幻島」吧~!
西葫蘆的生活
2016
推薦人:王逸文
關鍵詞:孤兒院、兒童、成長、愛
導演:克勞得•巴拉斯
類型:劇情
片長:66分鐘
推薦人群:9歲以上
這是一部值得所有成人觀看的定格動畫片,它喚醒我們心底的愛,也讓我們靠近愛。
伊卡是一個9歲的小男孩,「西葫蘆」這個外號是酗酒的媽媽給他起的。之後,他只讓人叫他「西葫蘆」。
有一天,他不小心惹怒了醉酒的媽媽,害怕受到懲罰的他失手將媽媽親自送上了天堂。一位好心的警察將他送到了孤兒院,在這所孤兒院裡,西葫蘆結識了幾位同樣有著心理傷痕的孩子,開啟了他的孤兒院生活。他喜歡孤兒院的同伴們,尤其是與他不打不相識的西蒙,他愛上了堅強樂觀的卡米麗,他在認真的生活中重新找到了愛。
除了西葫蘆,影片中西蒙的角色也讓我充滿疼惜,西蒙說:「來這裡的都是沒人愛的孩子」他渴望愛卻抗拒愛,所以他對每一個新來的孩子都會進行試探,他對任何人都試探,他比其他孩子都早熟,他想確認來這裡的孩子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因為他想確認是否只有他一個人不被愛,而當他確認之後,他便成了這群孩子的守護者。
最令我感動的一幕是當西蒙知道雷曼(警察)邀請西葫蘆和卡米爾離開孤兒院和他一起生活時,他很不甘,但是卻在西葫蘆向他表達自己不會離開孤兒院的時候打了西葫蘆,並對他說:「你們一定要離開,難得有好人願意收養我們這樣的孩子。」
再見了,我們的幼兒園
2011
關 鍵 詞:童年,成長,情感
導演:水田伸生
主演:蘆田愛萊、滿島光、本田望結
類型:劇情
片長:105分鐘
推薦人群:12歲以上青少年
影片講述了一群即將面臨畢業的幼兒園小朋友們的故事,由於其中一個小朋友洋武因生病不能參加畢業典禮,洋武的朋友們為了尋找到他,一起「出逃」幼兒園,在旅途中充滿了快樂和艱辛,但是他們仍然很努力的去尋找自己的朋友,最終康娜找到了洋武,並在病房裡給洋武辦了一場專屬的畢業典禮。
伴隨著人生的路越走越長,我們是否還記得人生中的第一次畢業?或者當你看到自己的孩子第一次經歷人生中的畢業是什麼樣的心情?越長大越羨慕孩子們之間的情感,他們那麼真摯,那麼純淨的對待彼此,錯誤可以被原諒,快樂可以被分享,在人生的重要時刻希望所有的人都陪伴彼此身邊。
這部影片就像一本喚醒記憶深處「最初」的老影集,我們在裡面看到了曾經面露天真笑容的自己,懷揣著夢想的自己,擁有堅不可摧友情的自己......隨著時間的流逝,低頭看看現在的自己和最初那個已經記憶模糊的自己,看影片時的淚水不僅是孩子們真摯的情感,更是對過去自己認真的懷念和告別。
經典臺詞:今天是我們的卒園式,和最喜歡的老師和朋友說再見的時候,入園時小小的我們長得這麼大了。老師們,謝謝您,留下了很多的回憶。爸爸媽媽謝謝你,為我們每天做了這麼好吃的便當。我們被大家的愛包圍著,快樂的上著幼稚園,今天就要和有很多美好回憶的幼稚園說再見了。
經常玩耍的幼稚園的教室、滑梯、沙地。大家都玩得滿身泥的郊遊,一起使勁過的拔河,接力跑運動會,一起用心演奏過的鼓笛隊,用活力的聲音演唱的音樂劇。有了很多回憶,交了很多朋友,雖然也打過架,我們永遠是好朋友,就算長大了,也不會忘懷。平成23年3月18日,我們從裝滿回憶和夢想的朝陽幼稚園畢業了。再見了,我們的幼稚園。
瑪麗和馬克思
2009
關鍵詞:友情、孤獨、愛、人生
導演:亞當•艾略特
類型:劇情/愛情/粘土動畫
片長:80分鐘
推薦人群:成人
這部影片是關於一位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的44歲猶太人馬克思和一位7歲渴望被愛、額頭上有個胎記的小女孩瑪麗的故事。整部影片劇情充滿黑色幽默……
瑪麗居住在墨爾本,就像所有孩子童年都會有的疑問:「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媽媽告訴她:「你是從啤酒瓶裡來的。」同時,瑪麗對於其他國家的小孩從哪裡來的也很感興趣。
有一次她等著媽媽在郵局「借(偷)東西」的時候,瑪麗正在看黃頁,她發現了一個紐約的名叫馬克思的地址,當她準備抄下地址的時候,媽媽被人發現了「借東西」,拉著瑪麗離開的時候,瑪麗把黃頁上馬克思的地址撕了下來。
瑪麗開始寄信給遠方的馬克思,還附上了一份禮物——巧克力。他們之間談論小孩從哪裡來的問題、瑪麗講述自己喜歡的人,馬克思講述他所從事的工作……就這樣,他們持續了長達20年書信的交流……從瑪麗認識了一位鄰居小男孩直到結婚生子。
這部影片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患有亞斯伯格症的人,馬克思無法讀懂人面部的表情,只能通過小冊子上記錄的表情去對照對方是生氣還是開心。當他情緒爆發的時候,他無法調適自己的情緒。大家不妨細細品味著電影中兩位主角給我們帶來的「心」的感受
天才少女
2017
關 鍵 詞:教育,成長,家庭
導演:馬克•韋布
主演:克裡斯•埃文斯 麥肯娜•格瑞斯
類型:劇情家庭
片長:101分鐘
推薦人群:成人
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最近一段時間大熱,大家都被這位為了女兒的人生有更多選擇的「爸爸」感動,在印度這個特殊的國情下,理解了「爸爸」當下做出的選擇與努力。
我們會說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長輩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價值觀,對孩子們的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要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我們是否在幫孩子選擇他要走的路?孩子能否真正做自己?近日,由美國隊長主演的《天才少女》,從不同的切入點,探討了同樣的問題。
在影片中,Mary的母親是個極具數學天分的少女,年紀輕輕就獲得很高的成就,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她過得並不快樂,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最終自殺身亡,臨終前,她將Mary託付給自己的弟弟Frank,請求他能讓自己的女兒過上平凡的生活,能有朋友、能玩、能開心......
誰能想得到,這位令人矚目的天才,渴望的竟然是平凡。對於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來說,是選擇特殊教育,成為一個沒有童年的「神童」,還是放棄天分,做一個無憂無慮的孩子?這不是孩子能做的選擇,要看家長如何選擇。
一邊是精英教育、成功教育,一邊是快樂教育、自然教育,你,又如何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