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東西經不住歲月的衝刷,隨著時間的流逝,它會漸漸地變淡,直至消失。但有一種東西,任憑歲月無情,仍無法磨滅它昔日的燦爛,曾經的輝煌。這就是經典。面對殘疾,要選擇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讓我們回味一下那些曾經帶給我們無數感動的經典的殘疾人主題電影吧。
一公升的眼淚(日本)
木藤亞也生活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一直過著簡單快樂的生活。升上高中後她的身體似乎出現了些毛病,她開始失去平衡力甚至常常摔倒在地。媽媽帶她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她患上了一個名叫脊髓小腦變性症的不治之症。而因為這一場突如其來的病變,讓亞也的身體運動機能衰弱,手腳自主活動與語言能力逐漸喪失。亞也為此放棄了很多東西,也同樣遭受了部分人的歧視與不解,她不明白為何病魔一樣要選擇她,可是她在家人的理解與鼓勵,讓她依然沒有對生活完全失望。直至患病末期只能無助地躺在床上,面對生命的無助,卻勇敢地生存至最後一秒,直至生命機能停止而死亡……本片改編自日本同名文學作品《一升的眼淚》,作者是一位堅強的罕見疾病患者。1986年首次出版創下26萬本的銷售紀錄。少女木藤亞也在日記裡有一句話讓人特別受教育,那就是「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死亡面前輕易就放棄自己」
潛水鐘與蝴蝶(美 法)
電影再現了前《ELLE》雜誌主編、記者讓·多米尼克·鮑比的故事。影片片名正是來源於讓·多米尼克在身患「閉鎖症候群」用左眼所撰寫的書。當友人念到某個需要的字母時,他眼皮眨一下,這樣寫下一個詞、一句話,寫下過去生活的回憶,寫下當下生活的感受,寫下關於活著、關於死亡、關於愛的思索,甚至寫信給他所有的朋友……寫下一本書。電影用一個個片斷和隱喻來講述這個身患重疾、意志堅強的男人是如何來度過那些無法言語,無法活動的歲月,也通過他的一隻眼睛來看周圍的人,看親情,愛情,還有人性。鮑比的身體就像被困在重重的潛水鐘裡,無法自主,無法動彈,但他的心靈如同輕盈的蝴蝶一樣自由飛翔。
雨人(美國)
查理·巴比特發現父親將遺產留給了患自閉症的哥哥雷蒙·巴比特,便計劃騙取這筆財富,並計劃利用哥哥超強的記憶力去賭博贏錢,但在此過程中,血緣的親情打破了原有的疏離,真摯動人的手足之情取代了查理原先只求一己利益的私心。一直以來,查理以為「雨人」只是自己兒時幻想中的朋友,而眼前這個脆弱的需要被保護的人卻曾經保護過他安慰過他,也因為差點傷到他而被父親送入療養院,查理這才知道他曾經得到過多麼深切地關愛和呵護,父母和哥哥為他做出了怎樣的犧牲。雖然他對母親沒有一點印象,又不能覺察不擅表達感情的父親的愛意。可是,他曾經得到過多少來自家庭的關愛啊。查理最終沒能贏得雷蒙的監護權,不過,這回查理在乎的不是那筆遺產了,他擔心的是不能再次見到雷蒙。雷蒙將頭抵在弟弟頭上。他用這種幼稚的方式表達他對弟弟的愛和依戀。
汪洋中的一條船》(中國臺灣)
影片敘述殘疾青年鄭豐喜堅強而積極的一生。他雖然先天身患小兒麻痺,落得雙腿殘疾,差一點就被家人拋棄,幸而爺爺與二嬸等人的呵護與庇護,才得以新生,並能從艱難困苦的人生境遇中成長起來。不但靠超乎常人想像的努力在社會上生存了下來,還逾越了種種障礙走進了學校求學,在一邊要奉養家庭的壓力下取得了讓人無法想像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興大學法律系。鄭豐喜的堅強毅力和頑強奮鬥的精神感動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學吳繼釗,他們相愛了。但繼釗的父母堅決反對這門婚事,但兩人衝破重重阻撓,還是走到了一起,大學畢業後,他們結為夫妻,一同到豐喜的家鄉任教。鄭豐喜將自己的經歷寫成自傳體小說《汪洋中的一條破船》,發表後反響強烈,豐喜的事跡在臺灣廣為流傳,他遂被評為臺灣十大優秀青年之一。正當中秋節全家團聚時,卻得知豐喜已患肝癌的噩耗,鄉民們居然為他舉行萬人祈禱大會,求神佑其康復,但後來他終因醫治無效而病逝,年僅三十二歲。
《我的左腳》(英國/愛爾蘭)
影片根據其真實人生改編,丹尼爾·戴-劉易斯用無可挑剔的完美演技,把這個依靠驚人毅力戰勝殘疾,最終成為作家和畫家的愛爾蘭人展現在觀眾面前。《我的左腳》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裡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殘疾人勵志電影影片講述布朗克服了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和作家。電影從童年開始描述,布朗的癱瘓使得周圍人,除了母親,都認為他是腦癱,就這樣,他靠左腳和一支筆開始了學習的生活,並由此開始了艱難的成功之路。影片感動了無數觀眾,至今仍為不少人津津樂道。憑藉此片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也盡力用致敬的態度,去體會真實的殘疾人生活。為了演好這個人物,他不惜每日坐在輪椅中,摔斷了肋骨也要揣摩布朗的彷徨和堅強。演員和觀眾都明白,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人,才是生命中的強者,足以享有每一個肢體健全者的敬意。
打破寂靜(德國)
正常人是很難理解聾啞人的痛苦的,永遠沉默的世界是一個牢籠,拉拉的父母必須依賴拉拉才能和親人交流,接聽電話,與老師交談,甚至看醫生。他們習慣了這種封閉的生活和依賴,哪怕一點點小小的改變,都會給他們帶來極大的不便。拉拉吹奏黑管是第一個改變,女兒沉溺於聲音的世界,身為父母卻絲毫不能理解和回應,原來和諧的家庭成員間悄悄壘起了一道看不見的牆。拉拉希望母親像「正常的媽媽」那樣會騎自行車,她卻不知道對一個沒有聽力的人來說,這要冒多大的風險。出於母愛,媽媽學會了騎車,然而後來正是騎車奪走了她的生命,音樂也最終將女兒從最需要她的父親身邊奪走。聾啞的父母,聲音成了他們最大的禁忌,突然闖入無聲世界的聲音,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甚至威脅他們的生命,奪去他們心靈的依靠,但是父親沒有意識到女兒終究要過正常人的生活,他的固執和恐懼,又變成了女兒走向生活的囚籠。這樣,這部電影就不僅僅成了一個女兒要為父母負起責任來的簡單的感情戲,而是試圖艱難地讓他們互相理解彼此的生活,不要讓寂靜成為一個高高在上的禁忌,打破寂靜,解放各自的心靈和生活。因此,這更是一部關於理解和尊重的電影。
天堂的顏色(伊朗)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而視力有障礙的小穆罕默德卻只能靠聲音和雙手來感悟色彩斑斕的世界。在城裡的盲人學校裡,他是最上進、最要強的孩子。放假了,同學們都被父母接回了家,只有穆罕默德還在孤獨地等待著爸爸的到來。樹上的小鳥成了他唯一的夥伴,終於爸爸來了,他帶著穆罕默德回到了鄉下的奶奶家,穆罕默德在這裡找到了童年時的快樂,在他的腦海裡,世界是一個無比美麗的天堂。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多年的貧困生活讓爸爸透不過氣來,他想重新找回精神的支柱,也就是生活的另一半。為了不妨礙自己的好事,他把穆罕默德送到了一個遠離家鄉的小木工作坊當學徒。得知消息的奶奶心痛不已,下雨天拎著包去找穆罕默德,卻從此一病不起,最終離世。父親的婚事也因為奶奶的去世而告吹,父親最終還是到小木工作坊把穆罕默德接回了家。可就在回家的路上,因為橋梁折斷,小默罕默德掉入了湍急的河水中,父親在內心的矛盾中選擇了放棄救他,因為小穆罕默德給他帶來太多累贅。父親隨著水流一直到了下遊的海邊.他在海灘上醒來後絕望的尋找著穆罕默德,畢竟小穆罕默德是他的孩子。找到後緊緊的將他抱在懷中.黑白的畫面到達穆罕默德的手中,他緊攥的手在父親的悲傷痛哭中慢慢張開,成為一片生命的金色。
我是山姆(美)
山姆是一個弱智患者,在一間星巴克咖啡店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收留了一個無家可歸的女子,並和她生下一個女兒。但是,女兒一出世,作母親的就不告而別,丟下山姆和幼女相依為命。山姆給女兒取名露西,因為他特別喜歡聽披頭四樂隊的《天空中擁有鑽石的露西》這首歌。在一群患有精神障礙疾病的朋友的幫助下,山姆獨自撫養著女兒,雖然總不免出些小差錯,日子倒也過得快樂。露西順利長大了,不但生得漂亮,而且聰明伶俐,雖然只有7歲,她的智力已經超過了山姆,山姆已經無法應付女兒提出的許多問題。乖巧的露西為了不讓父親傷心,故意遷就父親的智力水平,而這顯然不利於露西的智力和情感發育。這對特別的父女引起了社會工作者的注意,他們認為山姆不適合再撫養露西,把露西從他身邊帶走,為她找了一對正常人夫婦做養父母。山姆不甘心就這樣失去女兒,決定聘請女律師麗塔幫他爭取撫養權。
典子(日本)
日本南部熊平市一個女孩典子,一生下來就沒有雙手,其母又被其父遺棄,母女只好相依為命,勉強掙扎度日。本來這樣的題材註定是個人生悲劇,可出人意料的是,主人公典子沒有傷感,也不相信「宿命」,先天不幸造成的身體缺陷,卻被她的樂觀精神和堅強意志所彌補:在既成的事實面前,她努力開拓屬於自己的人生,用一雙代替手的腳,勇敢面對人生挑戰,打動了一位英俊健全的男人的心,最終像健全人一樣獲得了美滿婚姻。主人公由典子本人出演。
海倫·凱勒(美國)
在很小的時候,一場可怕的疾病奪走了少女海倫的視力、聽力和聲音,讓她墜入了無邊無盡的孤獨和黑暗之中,看到女兒絕望痛苦的模樣,海倫的父母無能為力。隨著時間的推移,海倫漸漸長大,不幸的生活讓她的性格變得乖張暴戾,猶如一匹無法馴服的野馬。就在此時,一位名叫安妮的家庭教師來到了海倫的身邊,儘管安妮並沒有多少教學經驗,但她用自己的耐心和溫柔一點點融化著海倫內心的堅冰,教她體味人間萬物的滋味,平常愛和親情的溫暖。在安妮的教導之下,海倫最終走出了陰影,重新獲得了生活的希望。本片是以身受三層痛苦,後來成長為二十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海倫·凱勒少女時代接受安妮教導為背景的真實故事。
點擊上面的「殘之家官方微信」訂閱我們,定期發布最新殘疾人政策信息,與全國各地殘疾朋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