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日本電影,以展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需求的生活劇情類題材,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在表現手法上注重細膩、含蓄的表達,正是這種寓深於淺,情濃似淡的敘事表現,讓我們為之著迷。
不同於西方的好萊塢大片,像我們耳熟能詳的西方劇情類電影,如《大魚》、《時空戀旅人》、《返老還童》、《人鬼情未了》、《原始碼》等······它們的情感同樣真摯,情節著實動人,但這些電影更多是運用了奇妙的構思結合人類心底亙古不斷的情懷,來達到一種催人淚下的效果。
甚至於像《阿甘正傳》這種以較為含蓄的角色作為主角的電影,情節上也更多著重於大事件的變遷,描寫情感細微處的表達極少。
日本生活劇情類電影則是最為著重於此,像《菊次郎的夏天》、《情書》、《借著雨點說愛你》、《入殮師》、《小森林》、《無人知曉》、《幸福的彼端》、《那年夏天,寧靜的海》等優秀電影,則是一次又一次拾起那些被人遺忘的角落,提醒人們最真實的感情源於生活,或哀傷、或悲喜,它們不在遠方,就在一點一滴的積累中,用近乎羽毛般的細微,反覆地鑽進人們的心窩。
《入殮師》的名頭大到可能所有喜歡電影的人都有看過,由於觀念上的差異,我們甚至比一海之隔的日本更難接受這個職業。從一開始的嫌棄,到接受,到最後為之感動、落淚。這部電影最為動人,讓我們感情為之升華的部分,莫過於主角近乎神聖般的動作描寫。
在他為死去的人擦身、穿衣、化妝的整個過程,我們仿佛就如同電影中的死者家屬一樣,看著本來毫無生氣的親人,在入殮師細心、虔誠的整理之下,重新煥發了光彩。仿佛是借他們之手,讓親人獲得了片刻的生機,然後藉助這微末的時間,讓我們多了一段與親人相會的時光。
親人帶著最美的容顏離去,我們為之落淚。
夫妻間的爭爭吵吵,嫌棄打罵,我們日常見得太多。在忙碌的生活中,在匆忙的都市裡,壓力時常讓得我們喘不過氣,一個突如其來的事件,一個細枝末節的小事,很容易一下子就點燃彼此的怒火。甚至把曾經的海誓山盟,篤定諾言,一下子拋在身後,忘得一乾二淨。
這部電影為我們展示了一對最為平常的夫妻,他們的相處之道。
也會為柴米油鹽煩惱,也會為生兒育女擔憂,也會經歷一些人為無法阻擋的難關,也有爭吵,也有疏離。
最後也不過是更加努力讓日子更好,也不過是彼此陪伴共度難關,到最後,兩個人都活成了一個模樣,同樣的恬靜幸福,甚至無需言語,舉手投足之間輕鬆自然,滿滿是對方的愛。
日本的小電影細微到何種程度?答案是甚至無需言語!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兩個年輕聾啞夫妻的故事,他們無法用聲音對話,整部電影的說話場景也極少。但是這部電影用來代替對話的方式更為高級,用輕鬆的海聲、用理解的眼神、用溫柔的照料。
最令我感動的是女生每次陪丈夫去衝浪的時候,看著丈夫走向大海的身影滿足地微笑,然後默默為丈夫摺疊衣物。
每次一同前去衝浪的路上,妻子都會不由自主地騰出一隻手,為丈夫拎起一部分衝浪板的重量。這讓我想起了在年少情竇初開的時候,彼此相愛的兩人,總會為對方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在回去的路上,由於衝浪板不能進公交,丈夫讓妻子自行坐車,自己步行回家,在妻子即將到家的時候,突然很擔心丈夫,然後下車往迴路狂奔。路上碰見了獨自步行的丈夫,兩人四目相對,只是深情卻無言。令人動容。
由於社會壓力,生活所迫,現在的年輕人早已習慣把自己掩藏自己的感情,不敢表露,羞於表達。正是這種平淡而細微的情感,喚起了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領悟到生命中還有這般好。
男主對衝浪的追求也令我感動,由於聾啞人身份,他只能從事垃圾回收員,但他心中一直存著對大海的嚮往,對衝浪的渴望。
一天,他終於在妻子的陪同下,帶著自己的破爛衝浪板來到大海。一次次的失敗,周圍人的嘲笑,但是他的眼中只有翻騰的海浪。
這種平靜讓人為之動容,在當下,浮躁與不安充斥著年輕人的內心,然而在浮躁社會中,做一個平靜專注的「傻人」,又是多麼貴而可愛。
最後的結局如何,還是等待你自己去揭曉吧!
文章到此結束,如果你還有什麼感悟,歡迎在下方和我留言分享哦!
我會及時回覆你的留言。
如果想要看更多,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