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電影逸話 《追捕》
日本電影逸話 《追捕》 本人一直比較喜歡日本電影 首先談談《追捕》,這部電影於1976年2月在日本上映,1978年作為第一個日本電影周的影片在國內上映,立即引起觀影大潮,可說是非常火,關於其風靡程度及相關評論我就不再贅述了,只談一些大家忽視的內容。 (一) 製作影片的兩大BOSS。
-
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一個經典一個現象
《追捕》1978年在中國上映,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引進的第一批日本影片之一。它在日本初映時,其實並沒有獲得什麼特殊的反響,只被當作一部普通的電影對待。但到了中國之後,《追捕》卻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電影。電影從第一個鏡頭就開始出現的東京繁華的街道、高樓大廈、五顏六色花枝招展的服裝、私人小飛機等,讓大家對我們國家號召人民追求的現代化美好生活有了一個更為直觀形象的認識。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大家都把喇叭褲、蛤蟆鏡當成現代化,也把當時流行年輕人想找解放軍、科學家談戀愛的觀念,變成了男的要找高倉健、女的要找真優美。
-
《追捕》那部轟動一時的日本電影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公映,這是文革後登陸中國的第一部外國影片。
-
尋找男子漢——日本經典電影《追捕》
說到衣服,我從小就沒什麼感覺,基本上是我媽給我買什麼就穿什麼,以前在43中上學的時候要求每天穿校服,就更對衣服沒有什麼選擇感了,我只想買過兩種衣服,一種是足球隊服,一種就是這個季節應該穿上的風衣,之所以喜歡風衣,完全是因為一部日本的老電影《追捕》。
-
日本電影《追捕》最精彩的一幕
> 點擊原聲重溫 經典譯製片——1976年上映的日本電影《追捕》有一個大家很少使用到的名字,日語是《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中譯《你一定要趟過憤怒的河》。
-
日本電影金曲《追捕》《人證》,令人回味的旋律
上世紀70、80年代,《追捕》、《人證》、《望鄉》、《血疑》以及《遠山的呼喚》等日本電影電視是一代人青春永恆的記憶。
-
日本電影《追捕》幕後的一些故事
1978年上映的日本影片《追捕》,轟動一時,但全片映前是經過審查後刪減一些內容後才公開發行上映的。當初我們業內也並不知道《追鋪》刪減了一些內容,因為審查刪減的權力在國家文化部電影局,它也不會為此事發通知說這類事,但確是一種管理部門的職能習慣。
-
四十年前的日本電影《追捕》在當時的中國到底有多火?
197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向外國敞開大門,引進了第一批外國電影,其中有一部名字叫做《追捕》。這部日本電影一夜之間在中國火了起來,男女老少都爭相去觀看。如今的80後90後對當年《追捕》在中國的「盛況」已經很難想像。
-
為什麼日本電影《人證》在中國的人氣不及《追捕》?
《人證》拍攝於1977年,是高調進軍日本電影界的角川書店製作和出品的第二部作品。1970年代末,日本電影的片廠體系面臨著全線崩潰,松竹、東映、東寶、日活等大片廠壟斷影壇的局面一去不復返,一些非電影企業虎視眈眈,伺機蠶食電影市場,這其中就包括了實力雄厚的出版業巨頭德間書店和角川書店。
-
日本老電影追捕,幾代人的共同追憶的經典影片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大陸上映。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引進的第一部外國故事片。影片的故事也不複雜,反映了一個名日本檢察官從被誣陷到真相大白的一個驚喜險過程。記得影片放映之後給當時的中國社會震撼很大。為什麼會這樣?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
【影視音樂】追捕|日本電影|青山八郎作曲|1974
《追捕》根據日本作家西村壽行的小說《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改編,佐藤純彌導演,由高倉健和中野良子主演。1974年攝製完成,1978年引進中國電影市場。當年《追捕》的引進給我們中國人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前所未有的一切,豐富多彩,目瞪口呆。《追捕》也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的一部經典之作。 日本作曲家青山八郎為電影所作的這段配樂在當時流行用古曲樂的影壇,青山堅持選擇了爵士。而且在影片中在不同的場景以不同的演繹方式反覆出現,我稱它為變奏。
-
-日本電影《追捕》之疑案尋蹤
1976拍攝、1978在中國公映的日本電影《追捕》,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日本電影了,疊加了上譯的《追捕》更是1978年的一個美好記憶,這個美好的記憶影響了包括老K在內的幾乎整整一代的中國人。資料來自豆瓣■ 疑案尋蹤但近幾年坊間一直有個說法: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很火很受歡迎,但在當年的日本卻是一部不入流的電影。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本文系統聊一下這部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日本電影。《追捕》的導演是佐藤純彌,他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追捕》在我國的走紅,其中一個因素不得不提上海電影譯製片廠。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這就是日本電影《追捕》給我國帶來的部分影響。本文系統聊一下這部東方不亮西方亮的日本電影。《追捕》的導演是佐藤純彌,他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舉一個例子,《追捕》的幕後大BOSS是長岡了介,這個老頭為什麼花大力氣不惜殺很多人去製作AX神經阻斷藥?
-
高倉健日本電影追捕中文版完整版在哪看?附追捕1976年版劇情及演員表
現在的孩子們是看著日本動漫和玩著電子遊戲長大的,對二次元中的角色如醉如痴。而對於父母那一代人來說,什麼能讓他們如醉如痴呢?日本演員高倉健主演的電影《追捕》就是其中之一。 《追捕》這部影片是中國老一代觀眾最熟悉的日本經典電影之一。主演高倉健剛毅的性格和冷酷的面容曾在當年產生過轟動效應。
-
《追捕》:經典電影
在影院觀看吳宇森翻拍的《追捕》時,腦子裡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閃現日本人拍的那部老版,畫面、聲音、音樂。這種聯想或許不是下意識的,而是自由的一種聯想,就像意識流小說那樣,由馬德蘭點心觸動,從而想起夜晚的小床,想起母親的腳步聲,想起蓋爾芒特,想起斯萬的家等等之類(法國作家普魯斯特意識流長卷小說《追憶逝水年華》中的人物和場景)。
-
最懷舊的經典老電影《追捕》
在亞洲電影百花爭豔,激烈的競爭中,日本始終在電影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40年前,我國結束了文ge,剛改革開放之初,引進的日本電影《追捕》,曾經引起一代人的關注和轟動。《追捕》這部電影為什麼這麼好看,吸引青年人眼球?這是因為,上世紀70年代末,我國剛邁出改革開放步伐,人們對外部世界充滿好奇。而電影《追捕》又講了一個好聽的故事,對於封閉已久的國人來說,滿足了人們對域外新鮮事物的渴慕,是一縷清風。
-
《人證》《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上映,一度萬人空巷,成為那個年代的標誌性文化事件,當時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使高倉健成為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由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至今仍受人喜愛《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
-
獨家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1978年以後,《追捕》在中國已經不是一部電影。
-
我學日語是因為看了電影《追捕》
40年前,我第一次看了電影《追捕》。看《追捕》之前,關於日本的印象主要來自《地道戰》和《地雷戰》那兩部電影。日本人在我心裡就是殺人放火,日語就是「八格牙路」。《追捕》改變了我對日本的印象,原來日本還有「杜丘」這樣的硬漢,還有「真由美」這樣正直善良的女人。關鍵是異域風情,東京、北海道,雖然只出現在電影裡,但也足以令我心馳神往了。我初中和高中在香河縣城關中學讀書,直到1979年高中畢業也沒開外語課。考上楊村師範也沒開外語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