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純彌(Junya Sato,1932年11月6日-2019年2月9日),日本男導演、編劇。
佐藤純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國際級導演,被稱作「夢幻電影導演」。佐藤純彌執導的作品例如《人證》《野性的證明》《空海》《植樹直已物語》等曾震撼了七八十年代日本影壇,從而成為當代日本電影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導演。佐藤純彌的影片《追捕》等在中國的影響很大,但他本人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
《人證》(《人證》拍攝現場)
佐藤純彌導演的《人證》,改編自日本社會派推理小說作家森村誠一的作品《人性的證明》。影片講述了女主人公八杉恭子與她的黑人兒子焦尼之間哀婉動人的故事。該片在1977年日本十大賣座影片中位列第二。
影片主題曲《草帽歌》在中國廣為流傳,喬山中(1946-2011)演唱。
《追捕》
(《追捕》拍攝現場)
佐藤純彌與中國的緣分始於他執導的電影《追捕》。
佐藤純彌執導的《追捕》講述了為人正直的檢察官杜丘(高倉健飾演)在被人誣告後,一邊躲避警察的追捕,一邊堅持追查自己被誣告真相的故事。該片於1976年在日本上映。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上映,一度萬人空巷,成為那個年代的標誌性文化事件,當時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使高倉健成為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由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至今仍受人喜愛。杜丘的形象,在那個年代悄悄地使人們的審美取向和精神生活發生變化。
《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
1978年以後,《追捕》在中國已經不是一部電影。杜丘式的風衣被搶購一空,很多人在不颳風的時候豎起衣領,戴上不捨得撕去商標的蛤蟆鏡,到處是「真優美」理髮店,商店裡有「真優美」化妝品和帽子,大家用「橫路敬二」來罵人,背誦大段的臺詞,甚至充滿炫耀地向朋友們講述《追捕》續集的內容,杜丘和真由美的後來。
正當中國開始悄然興起日本電影熱,日本國內的電影界也開始經常暢談如何在電影方面與中國進行交流。那個時期,中國對於日本的電影人來說,好像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2014年11月10日,高倉健病逝,享年83歲。
提到老友高倉健的逝世,佐藤感慨的說,「《追捕》這部經典作品,也讓高倉健進入了中國,成為了中國影迷心中的不可磨滅的記憶。高倉健死後,報導他的面之大,幅之廣大。才真正讓我認識到,他原來在中國這麼有影響力,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他所代表的日本人的真實形象已經深入中國觀眾心中,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它真正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為了致敬經典,由吳宇森執導的《追捕》於2017年9月7日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也許是因為《追捕》這個片子的緣分。1981年,佐藤擔任第一部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日方導演。
(接受中國領導接見)
這部影片是中日復交以後兩國共同編劇、共同導演、聯合演出、聯合攝製的第一部影片。1978年,中國著名電影藝術家趙丹訪日時倡議由雙方合拍這部影片,得到日本同行的積極響應,最終確定由北京電影製片廠和東光德間株式會社合作拍攝。這部電影以錯綜曲折的矛盾衝突,講述了兩個家庭的不同命運,表現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給中日兩國人民帶來的不幸,以及兩國人民之間淵遠流長的友誼。孫道臨主演。
在中日建交10周年之際,這部電影與兩國觀眾同時見面。佐藤純彌當時表示,他導演這部影片的目的就是日中友好。
當時,日中初次合作,佐藤是第一次在中國無錫拍攝,受到中國很多方面的觀照,很順利的完成該片。獲當年《每日電影》獎和日本文化廳評選的優秀影片獎。該片也獲1983年中國電影「金雞獎」特別獎、蒙特婁國際電影節金獎。
(接受中國領導接見)
在佐藤主導的中日合拍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中,令他感觸最深刻的是,電影場景內容有一個鏡頭是逃亡的,老百姓們隔著太湖看到自己的家被日軍戰機炸毀,看著升起煙柱的蘇州城,有過真實相同經歷的群眾演員發自內心的留下眼淚。後來,他才知道,這些人都是經歷了日本侵略戰爭的倖存者。電影把歷史的戰爭場面重現了一次,他的內心非常難受和痛苦。他自己出生在1932年,恰好是戰爭年代,但沒有親身經歷那場戰爭,只是經常看到新聞報導每日日軍佔領了南京、武漢等地的報導,當時年幼無知,非常開心。
而今天,在現場聽到、看到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難,又非常慚愧。現在中國又受到熱情的歡迎,內心非常的感動。他說,「非常理解中國總是放映抗日電影,他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中國是受害囯」。
他希望通過電影讓人們回顧、學習歷史,讓人們認識戰爭的災難,了解戰爭的罪惡。他說,很可惜,電影可以超越國界,卻不能跨越時代,讓年輕人理解,去看老電影是一個很難的事情。
佐藤感慨的說,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太喜歡看電影,連中日之間發生過戰爭都不知道,實在令人遺憾!
他有著深厚的中國情結,也具有表現社會良知和敢於面對歷史的勇氣,作為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日方導演,他也勇敢地表現了對中國的歉意。但是,像他這樣的日本導演已經越來越少了。戰爭題材的電影在現在的日本是導演們的禁忌。他認為,現在很少有跨越國界,讓人們相互交流的電影。他深信電影可以促進中日雙方之間的交流,長期以來,他都在不輟地搜集材料進行創作,但多年來,中日兩國關係時好時壞,再能坐下來聯合拍一部片子已經很難。
《敦煌》《追捕》上映10年後,佐藤純彌又執導了《敦煌》一片。電影《敦煌》根據日本歷史小說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編,描述了宋朝年間,落第書生趙行德偶然認識西夏女子並決定探訪敦煌。該片於1988年6月25日在日本上映。
這是拍攝一部上萬人場景的戰爭畫面,本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取景的,但大家聽說佐藤是《追捕》的導演,給了他破例的照顧,拍攝期間多次得到了中國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這部異國拍攝的大製作電影得以順利拍攝完成。佐藤再一次深刻體會到,電影是真的可以超越國界,讓人們走近的產物。
佐藤的夙願是希望在自己隱退前再執導一部中日合拍片,但因為一直沒有適合的素材。所以,兩年前拍完一部講述日本歷史的《桜田門外事変》之後,他只能抱憾從電影界隱退了,今後,也沒有再拍片的計劃。
年過八旬的佐藤,至今依舊感嘆,《追捕》這部電影在當年所造成的轟動效應,這是他導演生涯中的絕唱。佐藤說,「如果把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友好交往和經濟文化聯繫,也當作『一盤沒有下完的棋』,那麼這將是一盤真正的永遠下不完的棋。」
參考:
http://cul.qq.com/a/20141224/0109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