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捕》拍攝現場
據日媒報導,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於2月9日在東京逝世,享年86歲。其導演代表作包括《追捕》《人證》《新幹線爆炸案》等。佐藤純彌曾憑藉《敦煌》榮獲第1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
佐藤純彌所屬東映電影透露,佐藤於3年前患上消化系統疾病,但一直拒絕入院就醫。他上月19日曾出席東映舉辦麻雀大會活動,但當時仍十分精神,但本月9日健康狀況突然轉差,在家人陪伴下與世長辭。
▲導演佐藤純彌
佐藤純彌,1932年11月6日出生於日本東京豐島區。日本男導演、編劇。195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語系。1973年創作《追捕》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1975年執導《新幹線大爆炸》因創造了假定型事故片的新形式獲得成功。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上映,一度萬人空巷,成為那個年代的標誌性文化事件,當時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使高倉健成為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由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至今仍受人喜愛。杜丘的形象,在那個年代悄悄地使人們的審美取向和精神生活發生變化。
佐藤純彌的影片在中國的影響很大,但他本人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
此前佐藤純彌在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1956年進入東映電影公司任助理導演,其後轉入新公司拍攝了與在中國最著名的高倉健合作的影片《追捕》時的情景。他說,當時,剛加入新公司,所有的合作者都不認識,合作起來也不是非常暢順。而這部影片在日本國內的票房年終排名第18位,雖沒有虧本,但也沒有賺錢。
他說當時,自己完全不知道這部影片在中國放映時引起極大的反響。還是在兩年後,從高倉健那裡聽說,《追捕》在中國非常的火爆,他很意外,也很激動。那時,他才知道,原來電影是一個可超越語言、文化,是可以促進交流的工具,也是可以跨越國界的,起到了讓大家超越一切障礙,加深了解的作用。
▲演員高倉健
《追捕》在中國上映之時,中日正處於一個即將到來的蜜月期,1979年中日友好條約籤訂,以《追捕》為代表的日本電影大規模進入中國,正是這些電影,為戰後中國人對日本的正面形象奠定了基礎。
1978年以後,《追捕》在中國已經不是一部電影。杜丘式的風衣被搶購一空,很多人在不颳風的時候豎起衣領,戴上不捨得撕去商標的蛤蟆鏡,到處是「真優美」理髮店,商店裡有「真優美」化妝品和帽子,大家用橫路敬二來罵人,背誦大段的臺詞,甚至充滿炫耀地向朋友們講述《追捕》續集的內容,杜丘和真由美的後來。
正當中國開始悄然興起日本電影熱,日本國內的電影界也開始經常暢談,如何在電影方面與中國進行交流。那個時期,中國對於日本的電影人來說,好像發現了一個新大陸。
當時,總有人問佐藤,要不要再拍《追捕》的續集,他個人認為,一部電影已經充分表達了一個主題,要拍,就拍一部新的主題電影。
佐藤曾感慨地說,現在的日本年輕人,不太喜歡看電影,連中日之間發生過戰爭都不知道,實在令人遺憾!
他曾開心地說,特別喜歡中國,經常來往中國。每次到中國有種親切感,文化也接近,只是簡繁體字有所不同。他與人交流時,聽到他的電影有人可以連看七次,令他驚訝!有的還連夜購買票看。這讓他非常感動,雖然中日之間發生過戰爭,但在中國看他導的電影非常多,這樣也促使他堅定中日之間必須進行交流。
▲《敦煌》海報
《追捕》上映10年後,佐藤純彌又執導了《敦煌》一片。電影《敦煌》根據日本歷史小說名家井上靖的名著改編,描述了宋朝年間,落第書生趙行德偶然認識西夏女子並決定探訪敦煌。
這是拍攝一部上萬人場景的戰爭畫面,本來有些地方是不可以取景的,但大家聽說佐藤是《追捕》的導演,給了他破例的照顧,拍攝期間多次得到了中國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得這部異國拍攝的大製作電影得以順利拍攝完成。佐藤再一次深刻體會到,電影是真的可以超越國界,讓人們走近的產物。
▲導演佐藤純彌
這位老先生在晚年感慨的是,他有著深厚的中國情結,也具有表現社會良知和敢於面對歷史的勇氣,作為中日合拍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日方導演,他也勇敢地表現了對中國的歉意。但是,向他這樣的日本導演已經越來越少了。戰爭題材的電影在現在的日本是導演們的禁忌。他認為,現在很少有跨越國界,讓人們相通交流的電影。他深信電影可以促進中日雙方之間的交流,長期以來,他都在不輟地搜集材料進行創作,但多年來,中日兩國關係時好時壞,再能坐下來聯合拍一部片子已經很難。
▲中日合拍電影《沒有下完的棋》在中國開拍招待會
之前提到老友高倉健的逝世,佐藤感慨的說,「高倉健的死訊,受到中國媒體廣泛的報導,遍布全中國每一個角落。《追捕》這部經典作品,也讓高倉健進入了中國,成為了中國影迷心中的不可磨滅的記憶。高倉健死後,報導他的面之大,幅之廣大。才真正讓我認識到,他原來在中國這麼有影響力,受到那麼多人的喜愛!他所代表的日本人的真實形象已經深入中國觀眾心中,這就是電影的魅力,它真正地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