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一部《追捕》:佐藤純彌病逝

2021-02-22 三聯生活周刊

2019年2月9日,日本著名電影導演、編劇佐藤純彌因並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東京寓所,享年86歲。活躍於上世紀60至80年代的佐藤導演,曾以名作《敦煌》奪得1988年日本學院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兩項殊榮。由他執導的電影《追捕》在70年代末的中國引發過空前轟動,成為整整一個時代的文化符號。

「杜丘你看,你看多麼藍的天啊。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裡,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

1978年,一部由高倉健、中野良子主演,上海電影譯製廠譯配的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大陸公映,引發了始料未及的巨大反響。它的臺詞意境、畫面風格和主人公的說話方式,對看慣了「八個樣板戲」以及屈指可數的革命題材影片的中國大陸觀眾來說,是極陌生、也是極新鮮的。

《追捕》劇照

剛毅沉默的杜丘檢察官,陰謀與愛情交織的情節設置,男女主人公在新宿街頭策馬飛奔的浪漫場景……所有這一切造成的文化衝擊和震撼,使得《追捕》(原片名為《你一定要趟過憤怒的河》)這部在當時的日本僅僅屬於普通動作驚悚類電影的作品,一躍而成為一代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高倉健所塑造的硬漢形象,女主人公真由美直白熱烈的示愛方式,乃至以電子合成器製作的主題音樂《杜丘之歌》,不僅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代中國大陸電影人的文化啟蒙,更與鄧麗君的歌曲以及《大西洋底來的人》一道,構成了標記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社會整體轉型的文化符號。

《追捕》海報

作為《追捕》的導演和編劇,佐藤純彌未必會認為那是他本人最引以為豪的作品。事實上,儘管1976年在日本上映的《追捕》在當年取得了2.4億日元的票房,但它在權威的《電影旬報》評選的年度影片排行榜上僅僅位列第18名,很難稱得上出挑。萬人空巷爭睹《追捕》,與其說是傾倒於其內容,倒不如說是國門重開之後,禁閉於真空狀態已有時日的普通文藝愛好者和知識精英面對異域文化帶來的新鮮感以及震撼力,陷入了一種「知覺失能」的特殊狀態。今天看來已經毫無新意的一些細節和劇情,在當時卻仿佛是自另一個世界破門而入,兼有情感認知、生活方式和電影藝術三個維度的啟蒙功用。這也只能是特定的時勢造成的景象。

《追捕》劇照

在1978年和《追捕》一同作為首屆「日本電影周」展映片目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還有另外兩部影片《望鄉》以及《狐狸的故事》(紀錄片)。它們雖然也曾引起過一定關注,但在話題性上從未達到可以和《追捕》相提並論的水平。這主要是因為《追捕》乃是一部標準的商業電影,天然地具有易為大眾所接受和認可的特質:哪怕它還不夠出色。無獨有偶,在1994年最終獲準登陸中國大陸電影市場的第一部好萊塢進口大片,也是一部稱不上十分出色商業電影《亡命天涯》。更為巧合的是,它的題材和《追捕》一樣都屬於犯罪驚悚類。

2005年12月8日,日本東京,導演佐藤純彌(圖 | 視覺中國)

晚年的佐藤純彌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直到2014年高倉健病逝、中國民間的悼念聲浪回傳至日本,他才真正意識到「《追捕》原來已經成為中國影迷心目中不可磨滅的記憶」「高倉健在中國原來這麼有影響力,受到這麼多人的喜愛」。

對他本人而言,《追捕》走紅於中國的直接結果,是使他獲得了受到中國領導人接見的機會,並得以在1981年執導第一部中日合拍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該片作為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的紀念影片,匯集了孫道臨、三國連太郎等一時群英,曾榮獲1983年蒙特婁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日本電影學院獎優秀作品獎等諸多獎項。繼該片之後,取材於井上靖同名小說、在中國西北取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協助製作的《敦煌》,更是使佐藤收穫了個人作品票房和榮譽的最高峰,成為影史留名的一代經典。

《敦煌》劇照

而那段中日電影界頻繁往來、密切合作,中國民間對日本電影和日本文化懷抱仰視姿態的蜜月期,在今天已不可能複製。追本溯源,《追捕》的風行,原本便是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籤訂後兩國政治接近的副產品;「《追捕》熱」「杜丘熱」的中心,也只在少數大城市的年輕居民中。這種上有官方引導和默許、中有知識精英階層出頭引領、下有普通電影愛好者追捧的特殊氛圍,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和本土商業電影大潮的興起,特別是電影市場消費主體質地的變化和發聲媒介的日趨多元,勢必發生嬗變,直至最終被雨打風吹去。

而刊登在1982年9月號的《大眾電影》雜誌封面上,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的兩位主演沈冠初和紺野美沙子出鏡的那張兩國演員合照,也就和佐藤純彌在當時的幾部代表作一起,變成了那個黃金時代的縮影。

但作為電影導演和編劇的佐藤純彌,其貢獻遠不止於那部《追捕》,遠不止於他和中國之間的牽絆。

在日本電影圈活躍超過40年的佐藤,有過一個著名的綽號「超大(制)作先生」。他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無不以場景宏大、製作精良而著稱。除去與中國關係頗深的《敦煌》等作品外,佐藤的其他幾部代表作《新幹線大爆破》《人證》《男人們的大和》等在票房和業界反響上都相當不俗。而在來華接替年事已高的中村登導演執導《一盤沒有下完的旗》之前,佐藤純彌剛剛迎來自己的事業巔峰:作品《野性的證明》在1978年上映後一舉拿下了21.8億日元的票房。此前的十多年裡,通過拍攝商業類型的「暴力片」,這位東京大學文學部的高材生已經積累了超過15年的業界經驗,並獲得過1963年日本學院獎最佳新人導演獎的榮譽。

《野性的證明》劇照

「暴力電影」(ヤクザ映畫)或者說「仁俠電影」,是日本特有的一個片種類型,許多活躍於「二戰」後的知名導演都拍攝過這類影片。即使是不懂日語的中國人,也能從片名裡的漢字裡窺見「暴力」「極道」「組織」「襲擊」「組」等種種令人心驚肉跳的字眼。佐藤純彌最初十幾年的電影人生涯,基本上便是在這些字眼裡打轉。

當然,雖說都是拍「暴力電影」,各個導演的風格並不相同。執導過高倉健主演的《網走番外地》系列、紅極一時的「暴力電影」導演石井輝男,其主題風格偏好任俠和怪異;而佐藤純彌的風格則更加接近正統的商業類型片。在熟稔了暴力、警察和幫派械鬥題材之後,以《新幹線大爆破》和《追捕》為轉折,他的電影風格開始重新轉向正統莊嚴敘事。這也使得佐藤逐步被歸入和深作欣二、山本薩夫以及降旗康男相近的導演類型,成為宣揚民族文化精神與男性尊嚴的正統商業電影巨擘。「超大作先生」之名也逐漸廣為人知。

《新幹線大爆破》劇照

日本大製作商業電影,往往有一個相當突出的特點:其製作階段投入的金錢之巨、人力之多、場景之宏大,導致影片本身也具備了一種凜然的氣質。大規模的製作成本令拍攝電影變得猶如指揮一場超大型戰役,「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莊嚴感與大片氣質,在製片人(總指揮)、導演(監督)乃至每一個演員身上都有所折射。就這一點而言,「超大作先生」佐藤純彌的分量可以和只拍大製作的森谷司郎相提並論;佐藤的代表作《敦煌》《男人的大河》壯美肅殺的氣質,也完全可以和森谷司郎的《八甲田山》《海峽》相媲美。日本電影界曾有雲,「非大製作不能成全森谷司郎」,這句評價同樣也可以套用在佐藤純彌身上。

換句話說,佐藤純彌代表著戰後這一代日本商業電影導演身上一種永遠拼搏的精神,一種永不言敗的鬥志。《追捕》中杜丘的性格特質,也是佐藤本人的寫照。他不像黑澤明那樣懷疑人生,也不像小靜安二郎那樣關注小人物,而是以驚人的鬥志去直面艱苦的「男人的人生」,其個人氣質和代表作的類型可謂高度契合。也正是這種專屬於戰後那一代人的好勝心,支持著佐藤純彌在度過電影生涯的巔峰之後,繼續常留在第一線。

2005年,73歲高齡的他再度以編劇兼導演的身份拍攝了當時日本製作費用最高的電影《男人們的大和》,在投資超過25億日元的情況下收穫了50.9億日元的票房。到了2010年,當佐藤擔綱執導他最後一部大製作電影、動員超過8萬人參與拍攝的歷史大片《櫻田門外之變》時,已是整整77歲高齡。

《櫻田門外之變》劇照

如同去世於片場、工作至生命最後時刻的深作欣二和市川昆,那一代高齡日本電影導演,仿佛普遍抱有「片場即戰場」的執念,一定要將生命的最後時刻留在自己畢生熱愛的工作現場。佐藤純彌亦然。對一個以「戰鬥至死」作為人生信條的老人來說,這大概也是他最滿足的離開世界的方式吧。

(作者為電影導演、編劇)

⊙文章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情人節特刊【未來愛情指南】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周刊書店,購買更多好書。

相關焦點

  • 《人證》《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佐藤純彌執導的作品例如《人證》《野性的證明》《空海》《植樹直已物語》等曾震撼了七八十年代日本影壇,從而成為當代日本電影史上極具影響力的一位導演。佐藤純彌的影片《追捕》等在中國的影響很大,但他本人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人證》
  •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逝世,享年86歲,曾影響一代人
    據前日日媒報導,曾執導《追捕》《人證》《敦煌》等影片的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於本月9日晚因多重器官衰竭在東京寓所病逝,享年86歲。▲日媒報導內容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高倉健主演的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爆紅,讓佐藤純彌也成為中國觀眾最為熟悉和喜愛的日本導演之一。
  • 世上再無《追捕》《人證》!悼念日本導演佐藤純彌
    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裡,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高倉健《追捕》一部《追捕》,塑造了一代人的青春,讓我們記住了電影主演高倉健和中野良子等主演。據日媒報導,執導了《追捕》《人證》《敦煌》等影片的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月9日在東京的家中去世,享年86歲。
  •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 用電影搭建中日溝通的橋梁
    這是一段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經典臺詞,出自日本電影《追捕》。主角杜丘的高領風衣與蛤蟆鏡,曾經在全中國掀起模仿熱潮,主演高倉健也一舉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日本影星之一。而將高倉健和杜丘融為一體,創作了這部經典電影的幕後功臣,正是導演佐藤純彌。2019年2月9日晚11點,佐藤純彌因多重器官衰弱於東京都內的家中去世,享年86歲。
  • 獨家 《追捕》導演佐藤純彌:日本年輕人不知中日戰爭
    1978年,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上映,一度萬人空巷,成為那個年代的標誌性文化事件,當時深受中國觀眾的喜愛,使高倉健成為億萬中國觀眾心目中的首席日本偶像,由中野良子飾演的真由美至今仍受人喜愛。杜丘的形象,在那個年代悄悄地使人們的審美取向和精神生活發生變化。佐藤純彌的影片在中國的影響很大,但他本人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
  • 世上再無《追捕》《人證》!悼念日本導演佐藤純彌!
    一直走下去,你就會融化在藍天裡,走吧,一直向前走,別往兩邊看……——高倉健《追捕》一部《追捕》,塑造了一代人的青春,讓我們記住了電影主演高倉健和中野良子等主演。據日媒報導,執導了《追捕》《人證》《敦煌》等影片的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月9日在東京的家中去世,享年86歲。
  • 日本著名導演佐藤純彌逝世,他執導的《追捕》《人證》曾為千萬中國人啟蒙愛情、被落淚傳唱
    佐藤純彌的影片在中國的影響很大,但他本人在中國卻不為人所知。此前佐藤純彌在中國媒體採訪時表示,自己1956年進入東映電影公司任助理導演,其後轉入新公司拍攝了與在中國最著名的高倉健合作的影片《追捕》時的情景。
  • 執導 《追捕》《人證》的日本導演佐藤純彌去世,他的作品當年在中國引起巨大轟動
    佐藤純彌,日本男導演、編劇,1932年11月6日出生於日本東京豐島區;1956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語系。其執導的《追捕》由高倉健主演,曾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1975年執導《新幹線大爆炸》因創造了假定型事故片的新形式獲得成功。
  • 高倉健領銜《追捕》,點名要原田芳雄飾演矢村警長
    2008年初,他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但仍帶病演出了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大鹿村騷動記》,最後終因腸閉塞和誤咽性肺炎併發症離開人世。很多人在不颳風的時候豎起衣領戴上不捨得撕去商標的蛤蟆鏡到處是「真由美」理髮店2010年10月8日,池部良因敗血症病逝,享年92歲。
  • 鹿野 | 老電影《追捕》被刪去了哪些精彩內容?
    雖然說導演佐藤純彌未必是共產主義者,也迫於西方「政治正確」的壓力,一些話說的不能太露骨,但是這些被中國大陸刪除的情節已經足以證明《追捕》是一部很有思想深度的
  • 日本電影逸話 《追捕》
    (二) 關於《追捕》的刪減 《追捕》在國內上映不久,國內就傳出刪掉了真由美的裸戲,但是由於當年傳播渠道的不暢,直到1998年電影頻道第二次引進《追捕》,重新進行了配音,人們才發現《追捕》在國內公映時刪了不少內容,除了裸戲,還有杜丘偷鞋、在女招待家過夜等情節,足有半個小時之多。
  • 吳宇森的新《追捕》,要超越的可能不僅僅是老版《追捕》
    本片原本想翻拍1976年電影版《追捕》,但是老版本《追捕》的電影公司不肯賣,所以就買了小說《涉過憤怒的河》的版權進行拍攝,在電影拍了一半,《追捕》的電影公司又願意讓出來,於是就用了一些老版電影的音樂。《追捕》的籌備歷時17個月,總共拍攝了150天,拍攝過程中動用200把道具手槍、6000發子彈,吳宇森更曾連續48小時不眠不休拍攝。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追捕》的導演是佐藤純彌,他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矢村堅守本職工作同時不忘追究事情公理,有原則又有靈活性,是一位思路清晰、正義感強的人。
  • 電影《追捕》故事,在日本不溫不火,刪減的內容裡有什麼
    罵人不著調,就說「瞅你跟橫路敬二一樣」。甚至連下象棋時都不好好說話:「跳啊,你倒是跳啊,朝倉不是跳下去了嗎,堂塔也跳下去了……」。這就是日本電影《追捕》給我國帶來的部分影響。《追捕》的導演是佐藤純彌,他在電影中融入了自己對社會、政府和個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日本社會的現狀。舉一個例子,《追捕》的幕後大BOSS是長岡了介,這個老頭為什麼花大力氣不惜殺很多人去製作AX神經阻斷藥?
  • 你從沒見過的杜丘和真由美:《追捕》日本場刊欣賞
    演員中野良子來中國,受到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那種盛況在本國應該是享受不到的。它在那個時間點,以那樣的方式來到剛剛甦醒過來的中國,在人們心裡投下一枚糖衣炮彈。這部電影的導演佐藤純彌先生於2019年2月9日去世。《追捕》在中國的影響力想必導演有所耳聞。不過我想佐藤先生可能永遠無法想像這樣一部電影對於一代中國人的特殊意義。
  • 日本電影追捕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一代人的美好回憶一個經典一個現象
    《追捕》1978年在中國上映,是改革開放後我國引進的第一批日本影片之一。它在日本初映時,其實並沒有獲得什麼特殊的反響,只被當作一部普通的電影對待。但到了中國之後,《追捕》卻成為了一部現象級的電影。隨後中野良子受邀到中國訪問交流,在上海,盛大的歡迎場面簡直令她震驚,那是她在日本永遠不敢想像的待遇,成千上萬的群眾熱烈歡呼「真由美」,令她無比感動。以至於後來她結婚的時候,把婚禮都放到了上海金沙大酒店。
  • 追捕 君よ憤怒の河を渉れ (1976)
    · ·  為人正直的檢查官杜丘(高倉健 飾)被人控告犯有搶劫、強姦罪,自知清白的他為了洗清冤屈,開始了一邊躲避警察追捕、一邊查找事實真相的逃亡。 在真由美及其父親的幫助下,歷盡艱險的杜丘終於撥開重重迷霧,在一家精神 病院,他找到了誣告自己的橫路進二,但對方已神智不清。為了將其中隱情一一揭出,杜丘裝病住進這家醫院,開始小心翼翼的調查求證,巨大的政治陰謀遂即浮出水面。
  • 你從沒見過的杜丘和真由美——《追捕》日本場刊高清圖賞
    演員中野良子來中國,受到前所未有的熱烈歡迎。那種盛況在本國應該是享受不到的。在日本,《追捕》不過是一部正常的優質商業片而已。2017年,在京都一家小小的中古書店裡,淘到了神往已久的《追捕》電影場刊。場刊很薄,品相不錯。裡面是熟悉的場景和熟悉的人物形象。遺憾《追捕》的海報沒有找到。下次去東京神保町的電影書店,還得繼續搜查。
  • 日本電影《追捕》導演被曝 9 天前去世|你能說出另 5 部他在中國...
    據日本媒體 17 日報導,2 月 9 日,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日本導演佐藤純彌因多重器官衰竭,在東京寓所內離世,享年 86 歲。他導演的電影《追捕》1978 年底在中國上映,有好幾億的中國觀眾觀賞了《追捕》,成為中國電影史上觀眾最多的翻譯片,甚至在前年,中國還翻拍了電影《追捕》。除了最著名的《追捕》之外,他還有其他 5 部電影在中國上映,分別是《人證》《新幹線爆破案》《一盤沒有下完的棋》《愛的權利》《敦煌》。
  • 四十年前的日本電影《追捕》在當時的中國到底有多火?
    197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年,中國向外國敞開大門,引進了第一批外國電影,其中有一部名字叫做《追捕》。這部日本電影一夜之間在中國火了起來,男女老少都爭相去觀看。如今的80後90後對當年《追捕》在中國的「盛況」已經很難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