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編帶大家領略了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安德烈·謝尼埃》背後的「超級復刻」精美服裝(查看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是不是意猶未盡?作為一部「精良的真實主義歌劇」,它不僅僅在服裝製作上「還原歷史」,舞美設計羅伯特·約翰斯也力求在「真實」二字上大做文章,他經過大量歷史考證,在舞臺上以寫實的手法,還原了18世紀法國貴族生活與革命場景,而且這些舞美布景、道具都是24K純進口原裝的!小編不禁要問:「那該花多少銀子?壕!」別擔心,我們的特約撰稿人小黑早已潛入後臺,帶大家一窺《安德烈·謝尼埃》舞臺美術設計背後的秘密。先看一段視頻:
「我們講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有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地點。因此,劇中出現的如科伊尼別墅、霍特咖啡館、聖拉扎爾監獄等法國真實存在的地點,都將以寫實的舞美風格呈現」。
——舞美設計羅伯特·約翰斯
真實的歷史背景
《安德烈·謝尼埃》是義大利作曲家翁貝託·焦爾達諾(Giordano Umberto,1867—1848年)於1896年創作的一部浪漫主義歌劇,全劇共分四幕,它以18世紀後半葉的巴黎為舞臺講述了著名詩人和政治家安德烈·謝尼埃的生平事跡。全劇以安德烈·謝尼埃、貴族小姐瑪達萊娜、革命者傑拉爾德的愛情為主線,頌揚了大愛無疆的精神。
《安德烈·謝尼埃》是現實主義歌劇盛行時期的作品,所以受到這種創作風格的影響很深,有很強烈的戲劇效果和鮮明、複雜的個人心理描寫。劇中適當地運用了優美、抒情的表現手法,而且還使用了當時法國的革命歌曲,可以看出作者的法國傾向。當然從這部作品裡也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華格納的影響。
真實的歷史人物
安德烈·謝尼埃(1762——1794),著名的詩人,生於君士坦丁堡,熱愛希臘文化,前半生足跡遍及歐洲。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暴發令許多懷抱自由理想的青年振奮不已,也包括安德烈·謝尼埃。他返回法國投身於政治鬥爭之中,但法國革命形勢的變化超過很多人的預料,派系鬥爭愈演愈烈。
安德烈·謝尼埃反對血腥暴力,反對處死法王路易十六使他遭到激進的雅各賓派的記恨,終於在1794年3月被捕,在7月25日被送上斷頭臺。
而短短幾天之後的熱月政變使雅各賓派倒臺,處死謝尼埃的羅伯斯庇爾等人同樣被送上斷頭臺。謝尼埃的詩作直到1819年在結集出版,影響了浪漫派詩人,被後人認為是法國十八世紀最傑出的抒情詩人。
真實主義音樂風格
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歷史事件、作曲家真實主義的創作風格,使得這一版《安德烈·謝尼埃》的主創與製作團隊,同樣嚴格遵循真實主義的美學原則。
其中,導演大衛·麥克維卡要求演員在表演時不可有誇張的表演動作,並在自然的表演中抒發情感。
因此,在英國首演後,對於導演的理念與手法,有評論說,「麥克卡維的做法一點都不過分:他不在意任何繁文縟節,更不會耍什麼花招,他寧可讓歌手們呆在自己舒服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
翁貝託·焦爾達諾賦予全劇優美抒情的旋律,「國家的敵人」、「我的母親被殺了」、「像五月晴麗的日子」等詠嘆調與謝尼埃與瑪達萊娜的二重唱,經久流傳。同時,作曲家還用了當時法國的革命歌曲,富有濃烈的時代氣息。全劇管弦樂的效果令人激動,仿佛把人帶到那個充滿了激情和熱狂的時代。
我對這次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製作的第一部歌劇《安德烈·謝尼埃》早有耳聞,而且這部經典的真實主義歌劇在中國舞臺也是首次亮相。因此,抱著對這部歌劇的期望,我來到了國家大劇院,下面就跟隨我一起去看看這個製作精美的舞臺吧。
這是第三幕革命法院大廳的場景,就是在這裡,謝尼埃被判處了死刑。那一刻,他被自己所愛的人瑪達萊娜所感動,並對她說,「我可以滿足地赴死。」那麼,這一幕宏大的場景是怎樣呈現的呢?
圖:工作人員在推景片
這一幕的景片基本上都是由工作人員用手推上來的,在換景期間我與舞美設計師羅伯特·約翰斯的助理進行了一番討論,他說到從這個劇目演出的第一次到現在,他眼睜睜的看見舞美景片越來越厚實,材料越來越重,不過這也是巡演的需要。他還說7年前國家大劇院剛剛成立的時候他就來過這裡裝臺,那時的大劇院完全是新的,還沒有演出過,但是今天他再次來到這裡他發現所有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都非常井然有序,他感到非常驚訝。
所有景片基本都是實打實的木質結構構成,背面附與鋼結構支撐,所以整個結構都非常結實,單片的景片重量平均都在100公斤以上,整面牆有很多個單片組成,再加上配重的重量,每次都需要很多工作人員一起工作才可以將完整的景象呈現在觀眾面前。
舞美、服裝、道具的設計師與製作者們,通過對於大革命時期文物的大量考證,以嚴謹的創作態度、精美的工藝,不僅讓演員在舞臺上有生活在大革命時期的真切感受,也讓觀眾真實感受到那個時期的社會景象與不同階層人士的生活情景。
《安德烈·謝尼埃》的道具製作可謂是讓人讚嘆不已,據工作人員介紹說所有道具在英國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完成,每件道具都力求逼真,除了槍枝等是在國內製作的以外,其他所有的都是原裝運過來的。下面來看看它精美的道具吧:
圖:這是法庭上還原當時真實背景下的用品
圖:後臺靜靜立著的精緻燭臺架,蠟燭的電動的,當點亮時會左右搖擺,從遠處看十分逼真。
圖:這是第四幕監獄用的門鑰匙,全金屬製作,在臺下聽到舞臺上的鑰匙聲完全符合生活中的印象。
圖:這是監獄牆面的細節處理,表面肌理做得十分到位。這一幕舞美設計的巧妙還在於監獄的結構正是利用了第三幕法庭上陪審座位席的背面完成的,同一個結構同時利用了兩次,節省了空間也達到了效果。
圖:首飾也完全還原了當時的貴族生活。
圖:這面景片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宮殿裡豪華的內飾,三個巨大的噴泉在演出的同時還不停的噴水,在臺下可以清楚地聽見流水聲,真是不禁感嘆它的精緻。
圖:舞會上巨大的水晶燈懸掛在空中,一共6隻,使宮殿看上去金碧輝煌。
揭秘還有一部分重要的道具也是很值得提及的,那就是食物啦,真不是開玩笑,如果把這些食物道具放在其他地方,應該會有人把它們當成真的食物拿起來吧,讓我們快來看看這些讓人流口水的食物吧:
視頻:甜點製作
圖:法式硬麵包
圖:一籮筐一籮筐的蔬菜和水果
圖:白菜模型,都是軟的,這些模型都是先做好模型坯子,然後再往裡面打入發泡,最後做出效果。
圖:舞會餐桌上精美的點心,我看到的時候都特別想湊上去嗅一嗅了。因為演出的時候也會有真實可食用的食品放在桌子上,如果不小心還真有可能拿錯呢。
圖:作者林小黑
圖:彩排場完美謝幕
作曲:翁貝託·焦爾達諾
指揮:呂嘉
導演:大衛·麥克維卡
舞美設計:羅伯特·約翰斯
服裝設計:詹妮·蒂拉曼妮
燈光設計:亞當·西爾弗曼
編舞:安德魯·喬治
復排導演:託馬斯·格斯裡
合唱指揮:馬泰奧·薩爾維米尼
主演:
安德烈·謝尼埃(男高音):卡曼·查涅夫、莫華倫
瑪達萊娜(女高音):阿瑪麗莉·尼扎、孫秀葦
傑拉爾德(男中音):阿爾貝託·卡扎雷、袁晨野
貝爾茜(女中音):朱慧玲
伯爵夫人/瑪德隆 (女中音):郭燕愉
特邀芭蕾舞演員:
牧羊女:侯宏瀾
牧羊人:塔米拉
想了解更多關於舞臺演出幕後的故事嗎?敬請持續關注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官方微信,我們正在為您揭秘。
作者:林小黑(中央戲劇學院舞美系博士在讀)
劇照攝影:劉典
後臺攝影:林小黑
責編: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