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嶄新的階段。在上幼兒園之前,孩子在媽媽爸爸身邊成長,這樣一來,無論是性格上還是行為上都有不小的問題。孩子人際交往圈子的狹窄也決定了孩子某種程度上的任性。但是當孩子步入了幼兒園以後,孩子的身邊開始有了朋友,有了需要遵守的規定和規則,這個時候才是真真正正塑造孩子性格的關鍵階段。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在幼兒園很安全,有了老師教導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孩子的幼兒園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在幼兒園也會存在暴力,但是這種暴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暴力,而是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危害更大的「冷暴力」。
幼兒園中的冷暴力普遍存在
什麼叫做冷暴力?冷暴力是與暴力相對的,不會對生理造成危害,但是傷害的確實是孩子的心靈。這種冷暴力在幼兒園中是普遍存在的,只不過家長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自己的孩子正在遭受著冷暴力。
幼兒園冷暴力有哪些表現?
幼兒園冷暴力有很多表現形式,而最主要的表現形式有三點。
第一、 在校園生活中老師對孩子不上心。孩子在家是什麼情況?六個成年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有什麼需求,不用說,只要一個眼神到位就可以。可是學校不同,老師需要照顧十幾個孩子,而且老師並沒有三頭六臂不能隨時隨地關注到每一個孩子。當孩子的訴求得不到滿足,那麼對於老師的忽視,孩子心中便不是滋味。
第二、 在校園生活中無法和小朋友們玩到一起。孩子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養成了無法無天的性格,這樣的孩子到了學校中自然不能和小朋友和諧相處,人際交往能力差的表現在常見的便是被小朋友們孤立,逐漸變得內向而自卑。
第三、 在校園生活中常常因為不夠優秀而遭遇挫折。孩子是每個家庭中的寶。當孩子在家和家長一起生活的時候,只要一點點進步就會得到大大的讚揚。可是到了學校不同,學校出現了競爭,表現好的同學才會被表揚,得到獎勵。那麼如果長期得不到表揚,那麼孩子難免乎會出現自我懷疑的時候,而此時孩子的自尊也受到了傷害。
其實,看到這裡的父母們應該知道,孩子在學校裡面遭遇的冷暴力並不是學校、老師和同學有意為之,而是孩子上學之後,生活環境的變化導致的必然結果。那麼,既然如此,家長怎麼做才能避免在這種冷暴力的出現呢?
1. 當孩子上學以後,積極觀察自己的孩子表現和行為上的不同。無論冷暴力這種情況多麼難以發現,但是只要細心觀察,總能發現蛛絲馬跡。當家長發現孩子正在遭受冷暴力後,應該積極幫助孩子解決,而不是逃避或者採取不正當的暴力手段階段。
2. 教育孩子尊重老師,積極表達自己的訴求。如果孩子的冷暴力來源來自於老師的忽視,那麼家長應該積極和孩子解釋老師之所以會忽視孩子的原因,並且鼓勵孩子積極和老師溝通。同時家長也應該理解老師,並且和老師交流,和老師共同想辦法將孩子再冷暴力的漩渦中拉出來。
3. 教育孩子要尊重夥伴,友愛夥伴。如果孩子的冷暴力是因為小夥伴的激勵,家長也不用急,首先要改變孩子對於夥伴的認識,明白分享的快樂。同時教育孩子要友愛,這樣夥伴們才會更喜歡孩子。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要和老師溝通孩子的現狀,這樣老師能更好的調節孩子在幼兒園與小夥伴的關係。
4. 無論是輸或者贏都是一種收穫。當孩子因為在幼兒園的勝負而導致不開心的時候,家長要注意教育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的看待輸贏,其實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屢敗屢戰的精神以及在失敗中獲得了怎樣的收穫。這次輸了沒關係,下次加油,只要堅持不懈,一定會有贏的那一天。
總結
孩子在校園中遭受冷暴力的結果是非常嚴重,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時刻關注孩子,對孩子正在承受的冷暴力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解決的時候要注意從自身出發,培養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信的品質,同時和老師進行有效的溝通,將傷害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