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IP影視化為什麼又撲街了?

2020-12-24 新浪科技

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左岸 編輯|秦言

來源: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

「本來也沒抱太高的期待,就是奔著預告片特效去的,只是沒想到居然拍成了恐怖片,3分不能再多。求求保羅·安德森別再拍遊戲IP改編的電影了。」談及剛剛上映的《怪物獵人》改編電影,一位第一時間跑去影院觀的老獵人粉,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預熱已久的知名遊戲IP改編電影《怪物獵人》,本周終於在國內各院線上映,雖然沒有當年《魔獸世界》電影上映時那般全民轟動,但作為一個超經典的遊戲IP,仍吸引了不少老獵人粉。但上映僅僅一天,無論是朋友圈老獵人們的「哀嚎」、還是電影涉嫌種族歧視引發的全線下架,都在提醒那些沒去觀看的觀眾,省了這張電影票錢吧。

曾經史上最失敗的那次影遊聯動

充分利用每一個熱門IP,實現文字、影視、遊戲等領域的全面覆蓋,是每一個IP持有者的終極夢想。其中小說、漫畫等作品改編成影視劇,是過去整個業界比較通行的做法,也曾有過很多成功案例,比如年初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

但到了影遊聯動方面,這件事的難度似乎就上升了無數個量級,近年來無論是遊戲改編成電影,還是將著名小說、漫畫、影視劇IP改編成遊戲,相關成功案例都屈指可數。

成功者不多,但是毀滅性事件卻令人難忘。

1982年著名導演史匹柏導演的著名科幻電影《E.T》,在當時獲得了巨大的市場反響,看到了ET這個IP的成功,曾經統治整個家用遊戲機市場的雅達利開啟了一次歷史上最有名、也是最失敗的影遊聯動。

雅達利母公司華納斥資2500萬美元,花了6個月的時間,為其主力遊戲機雅達利 2600準備了一款和電影同名的遊戲,公司高層希望藉助ET這個熱門IP帶來更多的產品銷量。但包括其在內的所有業者都沒想到,正是這款遊戲直接帶來了家用遊戲機歷史上最著名的「雅達利大崩潰」。

在雅達利當時的規劃中,《ET外星人》遊戲的最初計劃是賣出去400萬套,公司為此投入了500萬美元的廣告活動。但是《ET外星人》糟糕的遊戲表現令其在如此巨大的營銷投入之下,最終也僅賣出了150萬份,而且幾乎是罵聲一片。這使得《ET外星人》這一款遊戲出現了高達250萬份的庫存積壓。

最終,這250萬份《ET外星人》連同其他一部分粗製濫造的遊戲,一起被埋進了新墨西哥州的沙漠。此舉被外界視作誘發「雅達利大崩潰」的主要原因。

此後,《ET外星人》的失敗加上雅達利其他一系列粗製濫造的遊戲產品,擊潰了北美遊戲玩家對家用遊戲機的信心。1982年「雅達利大崩潰」事件之前,全球電子遊戲市場的規模曾達到420億美元,但到了1985年,這個數字就僅為140億美元,而且其中絕大部分份額是在街機遊戲市場。

直到後來任天堂帶著《超級馬裡奧兄弟》橫空出世,才重新拯救了整個家用遊戲機行業。

不過,這樣的慘痛教訓似乎並沒能阻擋那些影視圈資本「眼饞」頂尖遊戲IP的影視化,或是遊戲圈資本覬覦知名影視(小說)IP的遊戲化。在這些「勇於跨界」的行業人士和資本看來,只要包裝做得好,影遊聯動還是可以輕鬆吸金的。

一個仍被行業堅守的「偽命題」

當年的「雅達利大崩潰」雖然造成了整個遊戲業界的大換血,但遊戲IP和影視IP的跨界並沒有就此消失。兩邊的業內人士依然堅信,這種跨界聯動是將IP價值最大化的正確做法。

在國內市場,遊族網絡2014年最早提出了「影遊聯動」概念,但直到今天業界依然無法證明這不是一個偽命題。

在這方面最「努力」的兩家公司,可能就是完美世界和巨人網絡了。兩者都曾將自家旗下最經典的遊戲IP《完美世界》與《徵途》改編成電影,但最終無論是票房還是口碑都極為難看。其中完美世界對於遊戲IP的影視化一直有著某種非同常人的執念,即便屢戰屢敗。而嚴重虧損的影視業務,如今已經成為拖累其整體業績的一大主因。

根據其2019年全年及2020年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完美世界2019年全年總收入80.39億元,其中遊戲收入68.61億元,同比增長26%;影視收入僅為11.78億,同比下滑了54%;在2020年一季度,完美世界營收為25.74億元,其中遊戲業務收入為21億元(佔總收入的82%),至於影視收入索性不公布了。

同樣,國內知名影視IP改編為遊戲的嘗試也並不順利。

近年來很多知名網絡小說、影視劇在火了之後,往往第一時間會被各家遊戲公司找上門來,求購IP改編權。獲得改編權之後,遊戲圈會在最短時間內出現同一IP的遊戲。因此很多玩家經常會看某某電視劇火了之後,不出幾個月同名手遊、頁遊就會上市的現象。

但是結果呢?那些遊戲開發商不斷壓縮開發時間,目的就是為了儘可能趕上IP的熱度,而趕工期的遊戲作品雖然頂著同樣的IP名稱,但往往只是一個簡單的換殼作品,不會有太多新意。面對無數玩家(影視劇迷)的吐槽,IP方以及開發商似乎都不太在意——IP方賣掉改編權獲得了收益,遊戲開發商趁著熱度收購一波玩家熱情,僅此而已。

全球市場中,即便是漫威這個頂流巨型IP,從問世以來也被無數遊戲公司看中並進行了各種遊戲改編,可是真正的成功之作同樣屈指可數。其中能讓玩家感到滿意的可能也只有索尼的《蜘蛛俠》系列,其他漫威IP的遊戲改編作品都很難被玩家們記住。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今年9月份由知名遊戲公司史克威爾開發的《漫威復仇者聯盟》正式發售,但直到今天其依然沒有收回開發成本。史克威爾方面表示,在HD遊戲子部門預計會有70億日元的運營虧損。公司總裁松田洋祐在簡報中這樣表示:「《漫威復仇者聯盟》的銷量遠遠低於我們的預期,並且無法抵消遊戲開發成本的攤銷。」可見,即便是史克威爾這樣的全球知名遊戲開發商,也難逃影遊聯動的魔咒。

當然,影遊聯動還是有一些賺到真金白銀的成功案例。例如史克威爾的全CG電影《最終幻想7:再臨之子》、《憤怒的小鳥》大電影以及國內玩家最熟悉的《仙劍奇俠傳》系列,都曾經是大獲成功的遊戲IP影視化代表。尤其是《仙劍奇俠傳》系列的遊戲和電視劇,更是令無數玩家「爺青回」的吸金大作。

不過,仙劍系列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於胡歌、劉亦菲等主演的出色表演,而非對《仙劍奇俠傳》遊戲IP的成功挖掘。從劇情本身來看,其與遊戲的原始劇情還是有很大出入的。我們可以認可,作為藝術類改編作品,影視劇製作對遊戲進行必要的內容修改有其價值,但如何把握好這個改編的度,就是對「跨界者」最大的考驗。

這裡或許可以引用一下六小齡童的那句名言:「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尤其是影遊聯動要懂得見好就收。2005年的《仙劍1》以及2009年《仙劍3》,都曾獲得不錯的用戶口碑。而同樣的製作公司唐人在2012年推出的遊戲類改編電視劇《軒轅劍之天之痕》,就在口碑上徹底撲街了。仙劍1、3的豆瓣評分分別為8.6和7.9,而軒轅劍的豆瓣評分只有5.6。究其失敗的原因,外界一致認為除了演員本身的實力問題之外,該劇在劇情上的改編與原版遊戲相差巨大,幾乎都是編劇方自己的原創內容,完全背離了遊戲劇情的內核和價值。

換句話說,誰都無法證明好的IP一定能成為好的聯動(遊戲或影視)產品。

為什麼觀眾和玩家越來越不願意買單?

回想一下2016年《魔獸世界》電影上映前,那種火山爆發前般的期待和憧憬:無論是曝光的宣傳片還是吳彥祖飾演的古爾丹劇照,都讓國內無數聯盟與部落的老玩家翹首以盼。甚至上映當天,還有很多玩家穿著COS服裝到電影院回憶他們的青春。

但和他們的超高期待相比,《魔獸世界》大電影顯然沒能帶來回報。《魔獸世界》電影在豆瓣評分為7.7,相比之下,隨便找一個魔獸的資料片CG,在豆瓣都能拿到9分左右的高分。顯然,電影版的《魔獸世界》有點兒對不起暴雪「影視公司」的外號。

關於這部電影,多數國內觀眾都有一個共同觀點——內容太短且有強行拼湊的感覺。一位當年和好幾位資深魔獸好友一起觀看過電影首映的玩家回憶道:「當時整部電影感覺就一直在做鋪墊,鋪墊到最後也沒有結果。高精和矮人到最後才出現,就那麼幾秒鐘,結束的很突然,第一個感覺就是為下一部做準備,但現在看來還是別拍了吧。劇情稀爛、特效還行。」

與《魔獸世界》有同樣遭遇的,還有育碧旗下知名遊戲IP《刺客信條》的改編電影,如果加上這次《怪物獵人》的撲街,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共性:這種頂流、成熟的遊戲IP改編的影視,都存在一個普遍的通病,影視人無法精準地還原遊戲真實的情節,和很多玩家們認知中的遊戲內容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會遭到很多玩家斥責「不尊重原作」的吐槽。而在非玩家的普通觀眾看來,裡面的人物、劇情和梗,完全是看不懂、純蒙圈的存在,這電影究竟在說什麼?

可以說,想要完美重現一部知名遊戲作品的劇情和設定,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般的遊戲最短也要有十幾個小時的流程,《魔獸世界》這樣常年更新的大IP,更是高達上百小時,這種情況下改編團隊想要將整體劇情縮減到兩個小時內並完美詮釋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很多時候遊戲玩家們抱著極大的熱情,最終僅僅是看到了簡陋的劇情。

另外,很多遊戲從某種角度來看,其自身其實就是一部「電影」,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遊戲推出了電影視角,而玩家可以作為主角親自參與到裡面。遊戲本身就是一個玩家主觀性很強,且世界觀非常玄妙的東西。在影視化改編的過程中,因為要照顧到很多非遊戲玩家的普通觀眾,製作團隊會加入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設計,這種遷就在一定程度上自然會與遊戲自帶的設定(世界觀)形成巨大衝突。

還有一點,很多時候遊戲IP所有方不會過度幹預影視改編方的決策,他們只是單純地賣出IP的改編權而已,最多也就是作為一個顧問形式出現(這次《怪物獵人》撲街後卡普空就第一時間撇清了自己)。

跨界而來的改編方,無論是遊戲IP改編影視、還是小說、影視IP改編成遊戲,很多時候製作團隊都不會真正用心力、時間去深入了解對應的IP,他們只是相信熱門IP的號召力。

這是一件挑戰性非常強的工作,兼顧兩個完全不同的觀眾群體,最終很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遊戲玩家感覺「沒內味」,影視劇迷看完覺得一頭霧水。包括這次《怪物獵人》的大牛導演保羅·安德森,此前就曾在《生化危機》系列作品中擔任過編劇及導演。說實話,除了大美女米拉·喬沃維奇的驚豔表現,很多玩家對於《生化危機》尤其是後面兩部的評價,僅僅就是一部打殭屍的爆米花電影片。即便這夫妻倆聯手再次炮製《怪物獵人》電影,觀感依然如此。

【結束語】

影遊聯動是無數遊戲圈(影視圈)業者的夢想,但至少從現在來看這只是一個飄在空中、很難落地、就靠撞大運的偽命題,聯動更多的價值也就是給投資人講講故事。或許所有遊戲公司、影視公司的創作者都該好好思考一下,為什麼玩家(觀眾)對遊戲CG的熱情,永遠都高於這些IP重金投入後的改編電影?

相關焦點

  • 《陰陽師》電影即將開機,網易影業公布《荒野行動》IP影視化計劃
    近日在網易520遊戲熱愛日現場,網易影業公布了多個影視項目的最新進展,包括多部備受玩家期待的IP影視化作品,如《陰陽師》真人電影、網劇,《天下3
  • 陰陽師電影即將開機,網易影業公布荒野行動IP影視化計劃
    近日在網易520遊戲熱愛日現場,網易影業公布了多個影視項目的最新進展,包括多部備受玩家期待的IP影視化作品,如《陰陽師》真人電影、
  • 並不是所有的遊戲IP都適合影視化
    3月18日,改編自遊戲《貪玩藍月》的網絡電影《藍月》正式上線,囿於遊戲本身的玩家受眾以及影視化的規模,《藍月》上線之後並未引起過多的關注,偶有觀眾前去觀看也多是帶著調侃的意味,但即使觀眾觀看前的預期並沒有很高,卻依舊在看完之後直言電影真的差到難以接受。
  • 老牌歌手圈錢利器——音樂IP影視化
    自影視市場追逐「IP」開始,從小說到動漫再到遊戲,但凡有名氣的作品都逐一被影視化,在消耗了這些作品最後的剩餘價值後,近年來,影視市場又瞄準了歌曲
  • 又撲街了,為什麼亦舒小說影視化難關重重?
    這一點來看,亦舒的作品表現的精神和思想放到現在並未過時,甚至恰逢其時。並且在愛情觀上,亦舒是一個愛情現實主義者,由於香港高度發達的工商經濟,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普遍人生觀和價值觀,《喜寶》在愛情和金錢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甘願做生活與權力之下的金絲鳥。
  • 遊戲影視化是金礦還是火坑?
    遊戲影視化是金礦還是火坑?金羊網  作者:邵梓恆  2020-03-15 和動漫影視化一樣,遊戲影視化可能是金礦,也可能是火坑。
  • 那麼多IP改編撲街,為什麼《權力的遊戲》比小說還好看?
    of Ice and Fire)》中的第一部,與HBO《權力的遊戲》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作為開場:描述三名守夜人於寒夜中在絕境長城圍牆的北面巡邏,在一個緊張壓抑的鏡頭中,他們發現遍地都是野人的屍塊並遭到「異鬼」的襲擊。
  • 又一部多位老戲骨加盟的大IP作品撲街了
    大IP影視作品即是通過高人氣網絡小說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這類作品除了內容優質之外最大優點原本就擁有有大量的基礎粉絲,影視化之後再加入一些流量明星的演繹宣傳,便能輕鬆獲得很高的流量。但大IP影視化作品越來越多,有好劇自然也有爛劇,隨著《鬥破蒼穹》《武動乾坤》等等一系列作品的撲街,觀眾的口味越來越刁鑽了,而流量明星加大IP這路線也走不通了。
  • 《喜寶》撲街,為什麼亦舒小說影視化難關重重?
    並且在愛情觀上,亦舒是一個愛情現實主義者,由於香港高度發達的工商經濟,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已經成為了人們的普遍人生觀和價值觀,《喜寶》在愛情和金錢面前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後者,甘願做生活與權力之下的金絲鳥。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寫盡了香港社會的人生百態和人們在愛情中的迷失與執著。
  • 什麼樣的仙俠IP具備影視化潛力?
    經過盤點不難發現,相比海量的仙俠小說,已經成功影視化的少之又少。那麼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仙俠IP有哪些?能夠被影視化的作品又具備哪些通性,則是本文要探討的主要話題。最長壽IP——從古代神話到當代網文仙俠小說的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經》、《莊子》等典籍,但這些文學作品並不屬於小說文體,因此只能算仙俠的源頭。
  • 《天官賜福》確定影視化?導演曾捧紅肖戰王一博!誰演謝憐花城?
    近些年,爆火ip小說改編成影視作品不在少數,其中不缺成功出圈的作品。像《上癮》《鎮魂》《陳情令》都成為備受喜愛的影視作品。不過影視化有風險,比如魔改原著,就會被網友吐槽嫌棄。但,《天官賜福》被傳要影視化時,吃瓜群眾們卻開心地討論:謝憐花城由誰出演合適?
  • 重啟打響盜墓筆記系列影視化翻身仗,超級IP開發找準門路了?
    而如今對IP影視化通常存在一種誤區:只要IP的名氣,對內容進行大刀闊斧的革新、二次創作,結果呈現出的影視作品僅保留了原著中的名字,人物設定、情節走向與原著大相逕庭,作者無奈、觀眾不買帳——然而這種「媽不識」的改編亂象,卻長期被急功近利的創作者視為金科玉律。
  • 「盜墓筆記」IP影視化至今,你心中的吳邪、小哥和胖子還好嗎?
    這是盜墓筆記IP影視化從2015年至今以來第六部被搬上銀幕的作品了,也是吳邪、張起靈、王胖子這一「鐵三角」組合的第五次換臉。還記得2015年盜墓筆記首次影視化,以季播劇形式在愛奇藝播出,這一年剛好是書中吳邪和悶油瓶十年之約的諾言兌現之年。按照約定,吳邪應該在長白山接出了小哥,青銅門背後的秘密也得以首次面世。甚至有粉絲專門奔赴長白山,只為見證心中瓶邪的十年之約,長白山當年旅遊業也有所創收。
  • 三體魔咒:流浪的版權,撲街的影視化
    網際網路怪盜團《電影難產背後,三體為什麼「流浪」》一文中這樣寫到。從股權穿透圖中能窺得「三體宇宙」的一隅。三體宇宙(上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持股60%北京三體宇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持股20%上海三體動漫有限公司,持股15.9942%上海果閱文化創意有限公司;上海果閱文化又持股35%北京三體宇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 《藏海花》即將影視化?當爆料製作集數,網友:又要搞對象了!
    最近,《盜墓筆記》系列題材真的越來越火,不管是此前三叔參與製作的《重啟之極海聽雷》,還是如今剛剛收官不久的《終極筆記》,都呈現出了不俗的成績,熱度水漲船高,儼然已經成為各大ip
  • 《碎玉投珠》《某某》《小蘑菇》……近期熱門影視化IP匯總!
    細數接下來即將影視化的小說,有不少熱門IP,題材更多樣:耽改、青春、科幻……明年會不會是小說影視化百花齊放的一年呢? 《碎玉投珠》 作者:北南
  • 《碎玉投珠》《某某》《小蘑菇》...近期熱門影視化IP匯總
    細數接下來即將影視化的小說,有不少熱門IP,題材更多樣:耽改、青春、科幻……明年會不會是小說影視化百花齊放的一年呢?在不斷的交手中,兩人對彼此的了解不斷加深…… 《揚書魅影》影視化的消息傳來後,大家對主人公人設會不會改十分好奇,南風歌此前在微博上透露影視化的《揚書魅影》將不會性轉:
  • 從《仙劍奇俠傳》到《穿越火線》說說遊戲影視化那些事
    從《仙劍奇俠傳》至今,15年過去,國內的影戲影視化有了哪些發展,又有了哪些新趨勢?仙俠系式微,電競、橙光成後來之秀1995年,一款國產單機中文角色扮演電腦遊戲面世。2005年,《仙劍奇俠傳》開啟徵程的第一個十年,唐人影視向遊戲製作公司大宇購買了《仙劍奇俠傳》電視劇改編權,遵循遊戲「宿命」的底色,拍攝了胡歌、劉亦菲、安以軒、彭于晏主演的電視劇《仙劍奇俠傳》,推出國產遊戲影視化的開篇之作。
  • 從《仙劍奇俠傳》到《穿越火線》,說說遊戲影視化那些事兒
    「戲中戲」《遇龍》宣布劇版陣容……近來,遊戲影視化市場不可謂不熱鬧。在無數的期待和無數的質疑聲中,一部又一部的遊戲改編影視作品出現在觀眾面前。從《仙劍奇俠傳》至今,15年過去,國內的影戲影視化有了哪些發展,又有了哪些新趨勢?1995年,一款國產單機中文角色扮演電腦遊戲面世。正值世紀之交,借著家用臺式計算機逐漸普及的東風,這款名叫《仙劍奇俠傳》的RPG遊戲走進了不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