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惡面前,我們還剩多少羞恥?

2021-02-23 微讀聖經

大多華人教會都會強調基督徒悔改,這是好的。然而,出於人的本性,人們往往更關注外在表現:禮拜有沒有遲到?接人待物是否溫和?讀經禱告是否殷勤?等等。信仰生活越久,或許我們越少深思每樣罪惡背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今天的分享,讓我們跟隨路德和加爾文,細細地察驗我們的心思、意念、言語、行為是否全然討上帝的喜悅。

他們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去敬拜事奉受造之物,不敬奉那造物的主;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羅1:25)

在加爾文看來,將「上帝的真實」變為虛謊,等同於18節的「阻擋真理」。這樣的人,是企圖奪取上帝榮耀、羞辱祂聖名的人,自然充滿各樣無恥的行為。「敬拜事奉受造之物」,就是用羞恥的、褻瀆的方法來奪取上帝的尊榮。

加爾文甚至認為,「若以為拜上帝的緣故而設形象為口實也是無用的,因為上帝不承認這樣的崇拜,也不認為是可蒙悅納的。所拜的也就不是真上帝,乃是從肉體幻想中虛構出來的上帝。」加爾文的跟隨者們將這個觀點推崇到極致,乃至於教堂和信徒家中設有耶穌聖像也被看為「拜偶像」,這一點和路德的認識是有差異的。

路德認為,從21節的「思念變為虛妄」到25節的「敬拜事奉受造之物」,在拜偶像的路上更加遞進了。前者是「思想上的拜偶像」及對上帝虛空知識的錯誤,而後者就是將這種錯誤從心中發展到行為和行動中。

在對拜偶像的批判中,比起加爾文更關注人外在的行為,路德更關注行為背後的思想。這無疑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即對自己所接受的中世紀經院神學加以批判。16世紀教會中的種種亂象(拜偶像),是和很多中世紀經院神學觀念分不開的。

因此,路德說:當時「無人給上帝多多的尊榮,高舉上帝遠超一切的威嚴,高過他自己的判斷和理解。相反,他們高抬自己的想像到一種程度,他們對上帝評頭論足,好比一個無知的補鞋匠毫無困難和驚恐地衡量皮革一樣。」另外,路德非常清晰地指出,「除非在人的心裡有上帝的靈(聖靈),無人能正確地思想上帝」。

因此,上帝任憑他們放縱可羞恥的情慾。他們的女人把順性的用處變為逆性的用處;男人也是如此,棄了女人順性的用處,慾火攻心,彼此貪戀,男和男行可羞恥的事,就在自己身上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羅1:26-27)

論到情慾的問題,特別是「可羞恥的」情慾,加爾文首先指出,「按照希臘文意思是不名譽的、汙穢的、不體面的感情;換言之,根據一般人的判斷來說,也是可恥的,羞辱上帝的」。至於「逆性的」情慾,更是反自然的私慾,連野獸都覺得忌嫌,乃至於整個自然秩序都遭到了破壞。

路德和加爾文在情慾的問題上,有幾點共識:

第一,他們都認為「可羞恥情慾」的後果就是上帝的審判,即「上帝任憑……」

第二,他們都認為情慾在本質上指涉的是內心的汙穢。路德說:「拒絕使心裡乾淨的,不能使身體乾淨。因為靈魂與上帝之間關係的好壞,決定了身體與靈魂之間的關係:如果一種不潔淨,另一種也是一樣;反之亦然。」

第三,他們都認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犯了每樣罪,但使徒保羅所提及的每個惡行都將全人類包括在內。在路德看來,「有人作了這個,有人作了那個,但每件事合在一起,都落在上帝的審判之下」,而保羅的目的在於證明所有人都是罪人,都需要基督的恩典。加爾文在此基礎上,更強調「人的群體性」與「罪」的關係,他指出「雖然所有的人未必都與殺人、偷盜、姦淫有份,但無一人不受這些惡行的汙染」。

因此,路德和加爾文都認為,「情慾的行為」本身就是他們自取其辱的「報應」,他們在光天化日之下成為瞎眼的人,乃是理所當然的,沒有比這個結果更公平的了。

他們既然故意不認識上帝,上帝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1:28)

何為「故意不認識上帝」呢?路德的解讀是,「那些拒絕讓上帝在他們知識裡面的人」,與此類似,加爾文則說,「不願持守有關上帝的知識」的人。

加爾文指出,只有「上帝的知識」才能導引我們的心歸向真道的智慧。然而,「故意不認識上帝」的人就是不尋求正直的人。所謂不尋求正直,就是他不盡力追求上帝的知識,反而故意離棄上帝。

在路德看來,「拒絕上帝在他們知識中」是「被上帝丟棄」(即上帝任憑)的三種方式中最嚴重的程度。前兩種「被上帝丟棄」的方式,即上帝任憑他們行汙穢的事(羅1:24)以及落入逆性的情慾中(羅1:26)。

路德說,「當人不在乎有沒有上帝的知識,就必然缺少敬畏上帝的心,也就容易掉進各種罪裡面」。因此,《羅馬書》1:29-32所論述的種種罪惡,皆因為這個罪愆。在路德看來,上帝讓所有人多多少少都以同樣的方式(即不在乎上帝的知識)犯了罪,但上帝並沒有以同樣的方式處罰他們。這是因為「上帝要照著祂隱藏的判斷,並且希望所有僭妄的言論都被阻止」。

因此,加爾文也認為,「每人都當個別地受明顯墮落的譴責」。至於所謂「不合理的事」,就是與一切理性的判斷相矛盾,甚至用普通常識來判斷也應棄絕的罪惡。

他們裝滿了各樣不義、邪惡、貪婪、惡毒(或作:陰毒),滿心是嫉妒、兇殺、爭競、詭詐、毒恨;又是讒毀的、背後說人的、怨恨上帝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誇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無知的,背約的,無親情的,不憐憫人的。他們雖知道上帝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然而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1:29-32)

首先,對「不義」理解,加爾文將其看作是外在的行為。他將「不義」解釋為「不按照人所應得的給人,這就是在人間侵犯了公義」。路德則有不同看法,他將「不義」與信心掛鈎來理解。他指出「不義」(unrighteousness)與「作惡」(iniquity)是不同的。他說,「不義是不信的罪或缺少從信而來的那個義」。「不義」就是不信,而不信則表現為不順服。

作惡」則是自義之罪的名稱,乃是人出於一顆追求虔誠的愚昧熱心為自己選擇的東西,正如福音書的記載:「離開我,你們這些作惡的人」(太7:23)。與「作惡」相對概念是「正直」,前者是沒有做到應該做的事,只去做自以為對的事。後者則是做了應該做的事,不管對自己而言是否是對的。

與「作惡」相關,所謂「邪惡」在加爾文看來可分為惡行與惡毒(malice);前者成為惡毒與習慣的根源,有放縱的意思在內,後者有損害鄰人的傾向。路德則強調這種損害鄰舍的「邪惡」,乃是故意避開一個可以幫助或保護他人不受傷害的機會。

在路德看來,所謂「惡毒」,就是「把從上帝或人得到的一切好處用在邪惡的目的上」。而與「惡毒」相對的,就是「良善」,即儘管受到他人惡意的攔阻和牽制,卻仍然在心中有行善的傾向。

另一組相對的概念是「毒恨」(malignity)與「善意」(benignity)。路德指出,「善意」分兩種,一種是屬基督的善意,人感恩與否都一樣以恩慈相待;另一種則是屬世的善意,即遇到不感恩的人或事就停止恩慈。同樣,「毒恨」也分兩種,一種是把報復或傷害不僅加在惡人身上,甚至在感恩的人身上也不停止;另一種則是只報復對自己不好的人。對此,加爾文認為「毒恨」乃是最大的邪惡,就在於人以剛硬的心來掩飾自己。

此外,「讒毀人的」與「背後說人的」也有區別。路德指出,前者表示在「在暗中給一個人這樣的建議,給另一個人那樣的建議,從而種下不和的種子,即一口兩舌的人」;而後者是想辦法破壞他人名譽的人。加爾文則指出「背後說人的」與「侮慢人的」的區別,在於前者是借私下的控告來散布紛爭的種子;後者則是「由於根深蒂固的惡意,毫不顧惜他人的名譽」,無論人前還是人後,當得或不當得的人都一味侮辱。

因此,加爾文在保羅列舉諸多罪惡後,這樣總結到:「人已經完全放棄自己,毫無約束而犯罪,藉消除善惡之間的區分,而肯定自己和別人明知是不討上帝喜悅的那些事,就要受上帝的審判而被定罪。」

到此,罪惡已達到最高潮,即人連最後的羞恥也沒有了。加爾文警告到:「保羅在此所非難的是比行惡更嚴重、更邪惡的事。究竟那是什麼,除了指著那絕頂的罪惡,那就是人把羞恥之心丟在九霄雲外,與上帝的義作對,又為自己的惡作辯護。此外,我不知道是什麼。」

結語

今天我們通過分享路德和加爾文對《羅馬書》1章25-32節的解釋,再次深思了「拜偶像」的本質,並且在「情慾」與「報應」中看見自己的汙穢。同時,改教家們提醒我們,若是不持守上帝的知識,遲早要墮入各種各樣的罪惡裡。而罪惡的最高潮,就是連羞恥之心也丟棄了,等待我們的只剩下上帝嚴厲的審判。

願上帝幫助我們在祂面前自卑警醒,祈求光照分辨善惡,不要自以為是的把恩典當作理所當然。更願我們能在基督裡因著耶穌的十字架,讓羞恥轉化為安慰,並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離棄罪惡,活出基督的樣式。

1. 「拜偶像」的本質,乃是指涉心靈。我們是否將自己的判斷和理解,高過了上帝的尊榮,這是一切「拜偶像」的行動背後的原因。2. 「情慾」也關乎人的內心,只有心靈潔淨了,即靈魂與上帝的關係潔淨了,身體才能潔淨。反之,就算我們在某個具體的情慾行為上無份,也必在心裡受到罪的汙染。3. 「不持守上帝的知識」或「不將上帝放在自己的知識中」,必將導致自己無法真正認識上帝,因此也無法擁有敬畏之心,從而落入各種各樣的罪惡裡。4. 各樣的罪惡,在行為和動機上各有所分別,並且值得我們具體察驗自己的內心。但罪惡的頂峰在於拋棄羞恥之心,與上帝的義作對,卻終將落入上帝的審判。這尤其值得我們警醒。

參考書目

《馬丁路德羅馬書講義》,波克(Wilhelm Pauck) 編譯 / 李春旺 中譯,中華信義神學院,2016

《保羅書信注釋 上冊》,加爾文著/趙中輝 陳鳳 等譯,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

▵防失聯,長按關注備用公眾號

*歡迎使用微讀聖經APP制訂讀經計劃。在首頁點擊下方「計劃」即可瀏覽、選擇、制訂計劃。詳細教程請點☞如何制訂自己的讀經計劃?

紮根聖經,建造生命。

你可能還喜歡

最悲慘的人生,莫過於被上帝「任憑」

知識和愛心為何不可分割?

相關焦點

  • 阿松活佛對漢族弟子的教誡:在他們面前,你們連一點羞恥心也沒有
    在他們面前,你們連一點羞恥心也沒有如果真的沒有去處,就不應該像以前一樣,睡懶覺或者在散亂當中,自相續的貪嗔痴慢疑應該對治了,同樣無頭無尾的,沒有常規的,沒有羞恥,沒有慚愧心的,就不應該這樣了。你們應該改變了,比如從昨天到今天,白天和晚上睡了多少時間?
  • 罪惡的漫延
    請點擊上方「神州團契」  關注我們《罪惡的漫延》罪進入了世界,而且一直漫延開來
  • 「男老師為女學生買衛生巾被罵」月經羞恥,在孩子面前可以停止了
    但是,卻有人留言說:「男老師敢送,女學生敢拿,真的不知羞恥」。男老師幫女學生買衛生巾,是正常的人文關懷我們從生理角度上講,月經是女性生殖細胞發育成熟,周期性會出現的子宮內膜脫落的出血。它是生育期的女性,最常見的生理現象。
  • Guilty Pleasure 罪惡的快感最撩人
    通常是秘密的,病態的甚至扭曲的一項活動或者愛好,你知道不該做並且感到很羞恥的事情。不幸的是我們都有罪惡的快感,包括我自己。 "Guilty Pleasure" is a specific thing we do or eat that we would normally feel guilty about.
  • 你手機電池壽命還剩多少?一測便知!
    手機剩多少電去充,才不會壞? 沒想過?不要緊我們的手機電池作為化學類電池使用壽命是有限的循環充個400-500次後續航能力就會明顯下降如何看手機電池壽命還剩多少?關注微信公眾號「HZ科技」回復「電池」獲取檢測軟體!
  • 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
    有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古今中外,無數的人在追求自由、表達自由。人喜愛自由的想像;人喜愛自由的表達;人喜愛自由的做事。自由是甚好的。派屈克·亨利說過:不自由,毋寧死。但,你可曾想過自由是什麼?有人說:自由是遵循內心,忠於自己;有人說:自由是有權做一切無害於他人的任何事情;也有人說:自由是沒有約束,我想怎樣就怎樣。
  • 闞清子:保護自己不應該覺得羞恥,該羞恥的是有侵犯意圖的人
    我們不應該覺得羞恥,該羞恥的是有侵犯意圖的人!!!大家要保護好自己!!!  2.性羞恥心理,大庭廣眾之下揭露罪行,自己也覺得丟人。  所以,闞清子才會呼籲大家:保護自己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遇到這種事情就要馬上喝止!
  • 瑰蝠標誌,讓我們跟月經羞恥說拜拜
    從衛生巾互助盒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出,「月經羞恥」已經成為當下社會深受到廣大網友關注的熱點話題。隨著衛生巾互助盒活動的風靡,也有不少網友注意到了月經標誌,月經標誌也叫做瑰蝠標誌,它是標識女性月經和經期的專用標誌符號,該標誌由我國青年設計師李宣言先生於2016年創作完成,他希望能以此鼓勵人們打破月經禁忌、月經羞恥等愚昧落後的世俗觀念。
  • 特別策劃(三) | 《印度合伙人》:向月經羞恥說「拜拜」
    對於拉克希米的妻子而言,拉克希米鼓勵她使用衛生護墊的行為令她感到無比的難堪與羞恥。她非常堅定地說道:「我們女人,寧願病死,也不要一直活在這種羞辱當中。」不僅如此,拉克希米鼓勵家中姐妹使用衛生護墊的行為使得她們逃離家中,上了年紀的老母親更是羞愧的不敢認自己的兒子。
  • 日本人的羞恥心——文明的基礎
    歸根結底,這就是日本人的羞恥心。羞恥於自己沒有做好,對不起自己的工作職責;羞恥於辜負國民的期待,更羞恥於以後怎麼跟同事相處,怎麼跟親人交代,怎麼跟那些可能感染的國民交代。這種壓力是巨大的,我們不能理解,是因為我們沒有這種羞恥感的同理心。
  • 如果人生是一張A4紙,看看你還剩多少時間?
    《聖經 詩篇》九十篇十節說:「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圍繞一個人的生命,有很多美好,如愛情、友情和親情。此外還有學習、事業、興趣愛好等等。但凡擁有信仰的人,較容易找到生命活著的意義。
  •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加速滅亡!
    人類還剩下多少時間?這兩個問題的出現,可能會加速滅亡!來自烏克蘭的天文學家表示,一顆直徑410米的小行星,可能會在2032年撞向地球,它就是2013TV135。假如這個小行星撞擊地球,很可能會造成無法預估的後果。
  • 關於《羞恥》
    顯然,Eva在友情與愛情的抉擇中選擇了後者,這便是她的羞恥。這導致她不敢在媽媽面前說起男友的名字,在學校總是黏著Jonas,缺失感全感。殊不知情侶間雙方都需要留有私人空間,Jonas有一群好哥們兒,他希望友情與愛情能夠平衡,這與只有愛情的Eva完全不同。漸漸地他們之間有了分歧,Eva開始懷疑,開始害怕失去,甚至迷失了自我。在多次矛盾糾紛後,他們還是選擇了分手。
  • 神怎麼看宗教騙子和罪惡?我們當作什麼?
    【結3:19】倘若你警戒惡人,他仍不轉離罪惡,也不離開惡行,他必死在罪孽之中,你卻救自己脫離了罪。【結3:20】再者,義人何時離義而犯罪,我將絆腳石放在他面前,他就必死。因你沒有警戒他,他必死在罪中,他素來所行的義不被記念,我卻要向你討他喪命的罪(原文作「血」)。
  • 災難面前的反思:作為基督徒,我們能做什麼?
    從聖經的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人們悖逆神的時候,瘟疫就發作了。當亞倫和作為祭司站在中間為以色列人贖罪,瘟疫就止住了,可惜依然有很多人遭遇瘟疫而死。今天我們在這可怕的瘟疫面前有沒有人說,這一場瘟疫也許是因為我們的罪:同性戀的合法化?離婚,墮胎,婚前性行為,出軌?多少人被名利地位所控制?多少人被手機以及網際網路捆綁?多少人為了掙錢讓地土、食品都被的汙染毒害了...
  • 龍日一是沒有江辰長得帥,但論羞恥他怕是第一名
    doki醬勸你還是不要在意那些細節,這部劇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龍日一每一個無比無比無比羞恥的的鏡頭,帶你回到你曾經無比無比無比羞恥的非主流青春!emmm,畢竟那裡是你少女心的發源地,對不對~所以,跟著doki醬的Tempo(節奏)讓我們一起穿越進龍日一那些令人盪氣迴腸的無比無比無比羞恥的場景中吧!!!1.
  • 《羞恥 第四季》羞恥-摧毀人的情緒
    每一季都講述了一個主角的羞恥。Eva是偷走了最好的朋友的男朋友;Noora是性陰影;Isak是同性戀;Sana是作為穆斯林的被凌霸、過度反應和與非教徒的戀愛。羞恥,作為最能摧毀人的情緒,具有很強的隱匿性。由於其自身帶有想要被人們隱藏的屬性,又常常與恐懼、渴望、自卑等其他情感相關聯,羞恥難以被自身識別。從認識羞恥到擺脫羞恥通常需要一個不短的過程。
  • 塔羅佔卜:默念對方名字三遍,看你和Ta還剩下多少愛情緣分?
    緣分還不容易讓我們走到一起,卻還是逃不過現實給你們的打擊。即便再不情願,也還是不得已的分開了,是否內心很舍不捨得?那麼,你和Ta還剩下多少愛情緣分呢?這段感情是就此作罷,還是應該主動爭取?若你想知道答案,不妨通過塔羅牌佔卜測試一下吧! 佔卜規則: 1.平心靜氣 2.默念佔卜問題 3. 關注公眾帳號:塔羅觀星,老師親自為你詳細佔卜一次。
  • 人類正在面臨的4大威脅,還剩多少時間?霍金預言或許是對的!
    人類正在面臨的4大威脅,還剩多少時間?霍金預言或許是對的!人類從茹毛飲血的生活到現在高等文明社會的建立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索取地球上的資源,將其佔為己有,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殊不知人類這樣做早就已經給地球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 黃齡和萬茜《羞羞》道出了多少人不安和羞恥
    是什麼樣的場合會帶給我們驚豔的感覺,是我們在城市中封閉的太久,是我們見過的炎涼太多,是我們久違的感動太少。靜靜姐一開始很冷靜的說,這個地方到處都很扎,不喜歡,到後來的喜歡。一片敞亮,打開了話題,打開了所有人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