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有習慣離別

2021-01-08 琦茹

看到張小嫻的一句話:「離別與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戲,習慣了,也就不再悲愴。」

內心充滿了感觸,是強烈的反應的是我真的還沒有習慣離別,我也害怕悲愴。

記憶裡的離別真是沒幾次,而遇見的別離都仿佛是不經意間發生的,待回過味來,人已遠去,空留下一人獨自淚水滂沱。

上學時,有幾個好友,男生女生一起相伴著玩,一晃三年過去了,分手時,留了電話,就轉身離去了。也沒有抱頭痛哭,也沒有彼此思念,想著都要奔赴理想中的工作崗位奮筆疾書,大家對未來都充滿了期待,也就少幾許對當下離別之情的感嘆和思考。

我跟老公常離別,在我看來好像也不像是離別,因為一個月後他又回來了。他走時我不送,他回來時我也不迎,但在一起還是會歡喜,分開時如果都忙連電話也沒有,也沒覺得哪裡不對。這大概是老夫老妻的思維。

出嫁時也是歡天喜地的,少了平常女兒離家的難捨。夫君是外地人,常住我娘家,也就不好說我到底是嫁出去了還是娶回來了,反正還是常跟父母在一起,所以大家都高高興興地,沒有誰覺得這裡面有別離的成分。

後來與夫君離開父母,離開生我養我的故土,走得也很瀟灑,沒有一絲留戀,只希望到了新的地方快快融入,快快找到工作好讓父母放心,好讓自己忙起來,莫去貪戀體制內的輕鬆和閒適。

在我家小寶貝快三歲時,已經退休的母親來我家裡看望,住了有近半年的時間,幫我接送小傢伙上幼兒園。考慮父親還在工作不能總一個人,母親要回去了,我非常高興,也不想讓母親在我這裡受累,還要牽掛著家中的父親。

買了火車票就把她送走了。走時母親落淚了,她擔心我太累,而我知道我不累,我也不願意讓她為我擔憂,也是笑呵呵地摟著嬌小的母親安慰她,也是沒有一點離別的痛。

兒子上大學,中國最好的學府,高高興興送上去,歡歡喜喜道別離,繼續奮發,無須情長。

經歷了離別,少有憂傷,反倒是期盼和喜悅的成分更多,因為我們知道這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遇見。這離別是讓我們去歷練得更好,再相聚時不至於失望,不至於難過。

而離別時,最好的語言就是「明天見」,甚至是「再見」,一定是會見的。再見面的我也一定好於此時。於是轉身離去時都很堅定,無半分惆悵,為了再見我要不負期待。

這樣的離別我真是沒有悲愴地,這樣的離別也好像無所謂的,來了走了又來了又走了,總是能見到,總是充滿了希望。

可我知道離別真得很痛很痛,痛到有點怕了,痛到現在想起,眼中不知覺又泛起淚花。

那是很久前我的好友來看望我,那是我二三十年的朋友,我們很少來往,但在青春的歲月裡都曾是彼此不可或缺的最明亮的那一抹。我們相談甚歡,回憶一起走過的時光,談論一起的小夥伴,時間過得太快了,匆匆幾天轉瞬即逝。

當我送好友並肩走向檢票口時,我一直都是非常高興的,還在眉飛色舞地講著哪裡哪裡好玩,應該去時。好友說:「還是要好好照顧自己,我走啦!」好友用力握握我的手轉身進入檢票區。我在外圍欄一直沒有離去,我知道她檢查完後,往候機廳走時,我還能見到她。

我還想再見見她。

可是我的淚水完全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知道我們再難相見了,我們沒有明天見,甚至沒有再見,這一別也許再也見不到了。我好害怕這再也見不到了,我的哀愁一度泛濫到決堤,我依在那個圍欄上痛哭不已……

而現在訴說這場離別依然讓我情不自己,我知道我真得好怕離別,怕那種再也不見的分離,那悲愴真如鈍刀割肉,看不到血流,卻見那皮下滲的血讓人恐懼而戰慄。

我真得不要這樣的離別,我不想習慣這樣的離別,但是真能逃得過嗎?

相關焦點

  • 曾經我們害怕離別,現在我們習慣離別
    又降溫了,外面的寒風很刺骨,冬天裡的離別更讓人感覺悲傷。每一個周末,我都要經歷和家人的離別。因為在外地工作,所以不到兩歲的兒子隔奶之後就一直在老家,由外公外婆照顧著。每個周末放假休息的時候,我都會坐火車回去看他。好在路程不算太遠,比起在大城市打拼的很多人,我能每個星期都回老家和家人團聚,也算是足夠幸運了。周日晚上,我必須得趕最晚的一趟火車去上班的城市。每次要出門的時候,我就會問孩子:「兒子,媽媽要去哪兒啊?」
  • 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2、好聽的話不要聽, 感受不到就是沒有。 10、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 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 細數《第一次的離別》裡的10次離別,人要長多大才能習慣告別?
    這一次的離別,艾薩失去了身邊的朋友。胡楊樹下再也沒有三個人的歡聲笑語,只剩下自己形單影隻。 而我覺得影片中最妙離別卻是艾薩和他小羊的兩次離別。影片的結尾,在艾薩經歷了接二連三的離別後,小羊不見了。像那個夜晚跑出去找走失的母親一樣,艾薩也衝進風雪裡尋找心愛的小羊,可惜的是再也沒有找回來。
  • 細數《第一次的離別》裡的10次離別,人要長多大才能習慣告別?
    這一次的離別,艾薩失去了身邊的朋友。胡楊樹下再也沒有三個人的歡聲笑語,只剩下自己形單影隻。 而我覺得影片中最妙離別卻是艾薩和他小羊的兩次離別。 還沒學會乖乖喝奶的小羊被凱麗強行抱走。艾薩依依不捨地跟到凱麗家,為小羊搭好了窩才算放心。
  • 《世上最美的離別》:離別沒有美的
    並不是他們不愛這個女人,而是當他們習慣了她所做的這些平常事,便把她所做的一切都當做了理所當然。因為習慣,所以麻木。因為理所當然,所以自然忽視。看起來是健康慈祥的老奶奶卻總要發瘋有時還把沾滿屎尿的紙尿褲甩的哪兒都是…所有人對她的付出都覺得是理所當然子女厭煩她的嘮叨其實最過分的是她的丈夫大男子主義,直接把妻子當隱形人。
  • 離別,讓我從稚嫩走向成熟
    人生的離別有很多種。有短暫的,有長期的,有永遠的。!有些離別,離了還能見;有些離別,離了,就是永遠!每種離別給我們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每種離別留給我們的教化也是不一樣的。我的人生在經歷了幾次離別後由稚嫩走向成熟。
  • 後來的我們,習慣了互不打擾,也習慣了身邊沒有彼此的存在
    導語:其實,不是習慣,而是放過。放過你,也放過我自己。長大後,不是不敢去喜歡一個人,而是沒有了年輕時候的勇氣和衝動以前喜歡一個人,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我喜歡他。是那種欣喜若狂的喜歡,是不顧一切,奮不顧身的喜歡。現在喜歡一個人,不敢告訴別人,只會在心裡默默的喜歡。
  • 銀幕內外,離別與離別的彼此滲透
    來源:解放日報7月20日,全國電影院復業;在此之前,我們已經與大銀幕離別了179天。再見,難免喜悅:各大媒體紛紛刊登訊息;我迫不及待地買了票,成為第一批「重逢見證者」。剛經歷了離別,我選擇的電影也是關於離別的。
  • ​你沒有如期歸來,我便知那是離別
    紅塵路上,我們不經意間邂逅,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花開正好時,我在一顆樹下遇見了你。一切那麼自然,仿佛是天意,讓你在這個花季裡走進我的眼裡,從此我心中萬般的情誼皆屬於你,世間所有的風花雪月瓢潑而來,我仰著頭,笑得很燦爛。可是結果呢?你依然要離開,你說,遠方有佳人在等你,我不過是你紅塵路上的過客,你終是要去赴約的。多麼可笑,卻又無法反駁,因為我不忍心讓你失約。我的離別,換來你下一次的重逢。重逢之後呢?是否還要離別?
  • 《第一次的離別》:無數次離別的開始
    凱麗比努爾還不能理解學好漢語有多重要,她一開始的努力也僅僅是為了不想離開家鄉而已……但許多時候,關於「離別」的意義往往是在離別之後才慢慢開始明白的。這隻貫穿全片的小羊羔鏡頭不多卻意義非凡,它不僅是艾薩和凱麗比努爾一起養大的「寵物」,是兩人情誼的縮影,同時也是艾薩小小的一片世界中為數不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東西,可離別來得卻如此突然,沒有給艾薩絲毫心理準備,尋羊未果的他只能默默吞下這顆苦果。
  • (關於離別)請別對我說再見
    點擊右上角藍字關注我,為你持續更新。文/秦練這個世界山長水闊,南轅北轍,充滿了太多的悖論。「故事的開頭總是恰逢其會,兩心歡喜;故事的結局往往是花開兩朵,天各一方。」我最不喜歡的一個詞語就是「離別」,我最不能忍受的時刻就是離別的時刻,可是我也相信這樣一句話「人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飽經風霜然後離開。」所以,在我把狗狗送給朋友寄養時,我始終無法忘記離別時它的眼神。有很多東西,在的時候不覺得有什麼,成了習慣,可是走了就好像少了什麼。無意間,我總是會朝沙發的另一頭看兩眼,可是它終歸還是還是看不見了。
  • 習慣了下雨天沒有雨傘,習慣了我的世界沒有你
    習慣了下雨天沒有雨傘,習慣了我的世界沒有你1:有些事註定成為故事,有些人註定成為故人,不必掛念,不必留戀,偶爾記起2:喝醉了就吹風,餓了就躺著,困了就閉眼,孤獨了就入眠,反正你只有一個人。3:如果真苦,你哪有時間喊累。如果真慘,你哪有時間覺得丟臉。
  • 《朝花夕誓》我們離別一族總是要遇到很多離別但我一直不會忘記這個美好的世界
    布裡的故事有相遇有歡樂有離別有悲傷。因為包涵思情,所以格外珍貴。就像我們學生時代寫過的信傳過的紙條。有的僅是句問候的話,有的人名都記不清,有的很多年都沒聯繫,即使這樣也依然捨不得扔。每逢傷春悲秋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以此慰籍心靈。又或者看完又陷入另一個悲春傷秋。伊奧魯夫人民維持青春模樣活上百年,看遍世間輪迴。她們所有的相遇都意味著要承擔之後生死離別帶來的痛苦。但她們還是勇敢的選擇繼續相遇。
  • 《朝花夕誓》|沒有重逢的離別
    離別族的人,都是長生不老的,永遠活在青春的15歲,所以長老告誡她的子民,別與人聯接,否則會孤獨終生。 孤獨總是因為熱鬧喧囂後的寂靜,沒有了一直在一起的那個人的陪伴。 長生不老固然是好的,但是沒有陪你長生不老的人,你活得象一棵千年古松,挺立在絕壁崖口,經過的人,都嘖嘖讚嘆著你的風景,然後和夥伴一起走開,一撥又一撥,沒有人為你停留,於是,你感到了孤獨。 相遇總是美好,唯離別令人傷懷,如果是沒有重逢的離別,就更令人絕望。
  • 手機壁紙|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 《第一次的離別》:希望人生的每一次離別,都攢足了說再見的勇氣
    ,我的媽媽耳朵聽不見,也不會說話,可是我和她用眼睛在交流。媽媽的愛像泉水滋潤著我,我愛媽媽,就像愛自己的生命。」黃昏中有一絲辛酸,是習慣了別離的成長,是只能往前走的人生。像村口的青年漢子、凱麗的母親、艾薩的父親,不論哪個歲數,離別始終是繞不過去的選擇,即便長大成人,也會遇到突如其來的離別。只是,哪怕一輩子都無法習慣離別,我們也得學會面對和接受。在人的一生中,聚少離多是常態,所以還能夠陪伴彼此的時候更應該好好珍惜。
  • 第一次的離別,教會了我們什麼
    和北京的電影院分別180多天,再一次相遇,我看見的是這樣的畫面:影院放映廳門上方貼著「好久不見」的字樣,空氣裡依稀能聞到消毒水的氣味,而不是爆米花的香氣;不允許坐的椅子扶手間拉著一條長膠帶紙,我前後左右座位都是空的;放映廳內一共只有24個觀眾,所有人都被口罩遮住大半個臉,結束時字幕譁譁流動而大家都安靜坐著不走…… 這一刻,我驀然感覺,原來在重逢的時候,人更容易去思考的,其實是關於離別的一切。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離別》您堅持看完前15集了沒有
    因為《最初的相遇最後的離別》是以回憶的方式展開的,導演還用另外一個視角,來為觀眾解析角色的行為。可以說導演曹譯文很注重細節。不過這種表現方式真的很讓人受不了,可以用「囉嗦」來形容。因為對故事表達得太過清晰,觀眾無法通過想像來腦補劇情。使得整部劇缺乏張力。
  • 離別的車站,離別的行人,都不及離別的無語
    交集在剎那間的,還想在彼此間交集,可到底,在巨大的信息量面前,言語早已潰不成軍。無語凝噎。無語凝噎就對了,那麼多話,那麼多心事,那麼多情思,如何能一一說得清呢? 二、誰還不是在相同與不同中矛盾著離別的時候,是人無比脆弱的時候。脆弱的時候,人總是想著要找些安慰,找些依靠。
  • 描寫離別家鄉、離別親人的心情句子
    10、離開的時候才驚覺不舍,揚言要出去闖闖,現在才不忍離別。一切的一切,總在失去了離開了才明白自己的愚蠢和它的美好。思念像是一條線,一頭連著家鄉,一頭牽著我!現在我與紹興之間或許只剩下思念,只剩下……看到同學的日誌: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一起留在紹興,不要曾經的那些豪言壯語……忽然驚覺離別是那樣的殘忍,而我們還只是一群未長大的孩子。想念像是毒藥,越是渴望越是沉陷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