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白大褂演戲,包裝身份做生意?小心這些育兒自媒體

2020-12-27 新華報業網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不管什麼人,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傳授育兒經驗,背後卻是一本營銷帳……面對便捷卻又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育兒,年輕父母疾呼「救救孩子」!

  1

  套個白大褂就裝醫生,聊兩句育兒就賣東西

  陝西省西安市寶媽趙欣一心秉持科學育兒態度:「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當時我的想法就是,要在網際網路上找到『真理的源頭』。」然而,在網際網路浩瀚的信息之中,她迅速陷入信息焦慮。如嬰兒是否需要在太陽下曬黃疸、夏天穿不穿襪子等問題,趙欣在網絡上搜到了截然不同的說法,甚至出現如「餵糖水退黃疸」等明顯有違常識的「方法」。

  來自北京的年輕媽媽王女士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她在短視頻網站關注了許多育兒帳號,後來慢慢發現這些育兒帳號主體身份混亂。有的育兒自媒體帳號名叫「某某育兒經」,帳號認證主體不具有任何醫療教育背景,卻經常發布一些所謂的育兒知識,例如「媽媽想要生出高顏值的寶寶,要多吃這些東西」「多吃葡萄能讓寶寶的眼睛又大又亮」「寶寶幾點出生決定了他以後的性格」。王女士半信半疑,後來在另外一個認證過的醫生自媒體帳號上看到醫生反駁說:「吃水果就能改變眼睛大小,那還關基因什麼事?」

  「這些自媒體動輒就有十幾萬瀏覽量,把我們都搞糊塗了,希望平臺能夠管管。」王女士說,有的育兒自媒體甚至熱衷於拍攝各類短劇,為了增加可信度,套個白大褂就裝作是醫生,自導自演一些就診情景,嚴重誤導家長。

  還有一些表面上介紹育兒經驗的自媒體文章,背後衍生出一條「漲粉—帶貨—變現」的商業路徑。「號稱是醫生、育兒師,在短視頻平臺每天傳播一點育兒經驗,開直播時候就帶貨、建粉絲群。」在自媒體直播中購買過幾次產品之後,趙欣感覺自己交了「智商稅」——購買的某品牌嬰兒孕婦電蚊香,使用說明處大字寫著「孕婦禁用」。

  被「惡意」營銷帶貨,花錢尚屬小事,萬一不慎,可能會對一個家庭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今年上半年,一則「嬰兒趴睡」死亡的事件引發關注,一名新手媽媽加入某「付費睡眠引導群」,聽從相關「老師」的建議,訓練3個月大的孩子單獨在房間趴睡,孩子哇哇大哭也沒有進去看。兩小時後,這位家長發現孩子嘴唇發紫、沒了呼吸。

  2

  表面說生育,實際做生意

  海量的網際網路育兒信息,往往打著「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的旗號。但受訪人士認為,流量經濟之下,商業利益催生了育兒自媒體亂象。

  ——身份靠包裝。據報導,今年上半年「嬰兒趴睡」死亡事件中,該名家長加入的「付費睡眠引導群」由一家商業機構建立。該機構搭建了多個自媒體渠道——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然而,該機構主體只是一個文化傳播公司,並不具有專業醫療資質,「導師」本人宣稱所擁有的國外育兒師的頭銜則真假難辨。

  ——圈錢流程化。網際網路營銷從業者詹亮表示,如今育兒領域是一片藍海,不排除別有用心者想在育兒領域「分一杯羹」,甚至出現了育兒領域「割韭菜」教程。

  一篇《教你做育兒類的自媒體,一個年入百萬的項目!》的公眾號文章介紹如何「零門檻」做育兒自媒體:先將自己塑造成專家、講師,發布一些比較簡短的視頻,寫一段比較吸引人的文案,例如《孩子這麼養,長大了肯定有出息》;再做引導,告訴大家你已經整理了全套的家庭教育方法,推薦用戶添加微信公眾號、關注微博等;最後售賣課程,100元以下的課程大家普遍能接受,還可以在微店、平臺商品櫥窗中推薦書單,如果沒有貨源可以找上遊機構做圖書分銷。

  ——平臺監管不力。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雖然大多數UGC(用戶原創內容)網絡平臺上都有帳號認證等方式,但對用戶個人信息的管理十分混亂。一些平臺雖然有用戶資格驗證的機制,但是偏重形式審查,如營業機構代碼、專業證書等真偽難辨。半月談記者嘗試在某短視頻平臺上註冊帳號,發現畢業學校、專業、工作單位等可以隨意填寫。

  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自媒體帳號甚至存在「買號」「洗號」嫌疑,即帳號通過各種方式積累粉絲後,變更帳號介紹和主推內容。半月談記者發現,一名為「某某育兒經」的短視頻博主,自稱「資深育兒師」,並已擁有300多萬粉絲,但其發布的300多個短視頻中,有一半都是非育兒知識,且帳號未經過任何機構認證。

  ——部分育兒知識缺乏普適性。多位醫學專家表示,除去內容提供方和平臺等因素外,一些育兒知識本就缺乏普適性。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在讀碩士高寧博說:「比如新生兒晚上哭鬧不止等問題,背後可能涉及多種原因,很難簡單通過網絡問答給予診斷。」

  3

  年輕父母期盼更多支持

  「我們期盼政府部門能夠搭建公益性權威育兒問答知識平臺,聘請資深醫學專家結合當地實際,在一些普適性問題上給年輕父母答疑解惑。」趙欣等年輕父母說,網際網路育兒知識「國家隊」的出現,將給予年輕父母更多支持。

  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兒內科門診主任何麗雅等業內人士介紹,如今很多醫院都有專門的科普在線講堂、孕婦學院等,家長可通過正規的途徑關注、學習育兒知識。

  北京師範大學網絡法治國際中心執行主任吳沈括表示,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管理規定》明確了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責任,平臺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健全用戶註冊、帳號管理、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處置等制度。

  暨南大學法學院講師陳賢凱認為,如果平臺入駐專家實際上沒有相關資質,那麼平臺的宣傳就構成虛假宣傳,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平臺的價值不僅僅是創造內容,還要治理好內容生態。」業內人士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自媒體監管,通過不定期巡查清理惡意營銷帳號,對屢屢「不聞不問」的平臺給予懲戒,並將嚴重不屬實的內容進行廣泛展示,及時闢謠。

相關焦點

  • 套上白大褂演戲?小心這些偽科學育兒自媒體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 談談有話說|套上白大褂就是醫生?育兒偽科學泛濫!
    談談有話說 | 套上白大褂就是醫生?育兒偽科學泛濫 !如今,網際網路成了很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但這樣獲取知識靠譜嗎?談談發現,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無法保證,大部分育兒帳號認證主體不具有任何醫療教育背景,有的只是文化傳播公司,嚴重誤導家長。這類內容表面說生育,實際上是做生意,打著「為了孩子更好成長」的旗號,背地裡卻是流量經濟之下,商業利益催生的育兒自媒體亂象。
  • 科學育兒須遠離「偽育兒經」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 「山楂樹下的愛情」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山楂樹下的愛情」自媒體母嬰育兒領域排名,自媒體新手該怎麼入門?  山楂樹下的愛情的簡介為十年愛情長跑讓我們依舊保持初心,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0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 「潔玲懷孕學育兒」百家號社會領域收入排名,做自媒體月收入有多少
    「潔玲懷孕學育兒」百家號社會領域收入排名,做自媒體月收入有多少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親子頻道」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親子頻道」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小可愛小糖心」百家號母嬰育兒領域收入排名,做自媒體月收入有多少
    小可愛小糖心的簡介為希望寶貝糖心健康快樂成長,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35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你們都了解嗎」 「產後42天後,若寶媽身體沒有這3個「症狀」,證明月子做得很好!」
  • 「瘋狂老鴨子」自媒體收益排行榜,自媒體有哪些平臺必須做
    「瘋狂老鴨子」自媒體收益排行榜,自媒體有哪些平臺必須做 備註:本文數據來自站長之家移動傳媒平臺,文章涉及的數據依託平臺大數據計算所得,非百度官方數據,僅供參考。
  • 自媒體商業模式這麼多!別再盲從了,未來自媒體該做這些……
    粉絲增長=吸引力強度×曝光度而影響吸引力強度的包括長期如:名字、定位、頭像、長期行為、身份等,短期如:活動、單篇爆款文章、福利等,而曝光度則是線上線下的推廣等方式。阿嗣說,吸引力強度猶如一個明星外在、內在所呈現出的魅力,而曝光度則如同明星在媒體、螢屏、活動中出現的頻率。
  • 農村或城市,寶媽適合做的靠譜小生意
    對於寶媽而言,如果想做點小生意的話,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的小生意,來作為自己創業做的生意。因為,每一個家庭的情況都不同,適合每一個寶媽做的生意都有差異。以下幾個就是比較常見的寶媽適合做的靠譜小生意,了解下!一、寶媽適合做的「手工加工」小生意。
  • 「小黎說育兒」百家號權重排名-最全作者資料庫,自媒體軟文推廣平臺
    「小黎說育兒」百家號權重排名-最全作者資料庫,自媒體軟文推廣平臺 小黎說育兒是當前百家號中的普通號,目前帳號百家號權重為2,綜合排名位列596829名,娛樂分類排名位列156682名,領先了46.3%
  • 「華麗萱萱」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
    華麗萱萱的簡介為分享美,創造美,天然美,健康美,是一家主旨明確、領域專注的自媒體作者,截止目前為止他們已經在百家號上發布了超過92篇的遊戲內容,最近該作者創作的文章中暫無熱點詞。 以上就是「華麗萱萱」自媒體權重排名,做自媒體怎麼從零開始?的全部信息和內容,想了解更多請進入華麗萱萱主頁查看詳細數據。
  • 做短視頻的自媒體都要死
    相比貴圈一大幫整天向隅空論、教CEO做人、教CEO賺錢的那幫屌絲科技媒體編輯,馬老師算是圈內小有名氣的自媒體人,月入怎麼說也是草泥馬立雞群的水準,但最近竟遭了大挫折:此前兩個月雄心勃勃要做的短視頻項目,悲劇了。「找的人都是大忽悠,白扔了兩萬塊錢,拍了一堆垃圾,我自己都不想看。」他跟我抱怨說。
  • 靠演戲會餓死 葉青16歲開始做生意
    葉青和一般演藝人員不太一樣,大部分演藝人員是先演戲賺錢後再去投資或做生意,她則是從小就愛做生意,算算開始做生意的年齡,可能要追溯到16歲這麼久以前。不過也因為做生意,被人騙過數千萬,提起這件往事,葉青說做生意就是這樣,必須冒一定的風險,但還是會繼續做下去。
  • 吳曉波: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因為他所理解的自媒體,是「自己的媒體,自由的媒體,自在的媒體」。吳曉波為自己的空掌找到了那塊鐵,那就是,開出自己的自媒體。他原本對自媒體並不感冒。博客、微博也算是自媒體,但他都沒怎麼玩過,因為它們太草根了,不能對讀者進行精確定位。他的寫作一貫是精英式的,前瞻,從上往下寫,博客、微博反精英,把他打得暈頭轉向。
  • 全職做自媒體,就是人生火葬場!
    作為從事自媒體行業多年,一直走在行業頂端的柯雅老師,只想告訴大家,對大多數人來說表面看著光鮮亮麗,背後不為人知的全職自媒體就是活生生的人生火葬場。 沙灘上的前浪已經死了大片,後浪還一股勁地往前衝,生怕前浪死的不夠快。
  • 楊家成:我這樣做英語自媒體
    英語自媒體大V楊家成的新書《另類獨行:楊家成的英語路》近日出版。楊家成是一位擁有1500多萬粉絲的網絡英語老師。在視頻裡,楊家成給人留下的印象常常是瘋瘋癲癲、愛玩愛鬧的。他可以一人分飾多個角色,教你地道的日常英語;時而放開歌喉教你唱英語歌;還有各種場景的實用英語視頻,一看就很容易上癮!
  • 花店之謎|不懂做生意的人,才會說:大不了回老家做點小生意!
    線上推廣玩轉自媒體,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注重粉絲互動及口碑傳播,這是花錢最少收穫最大的投入。在本地的生活類營銷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投放廣告。異業聯盟,與當地網上推廣做得很好的商家做聯合,大家互相引流。做自己的官網、APP、H5等。店面裝修和包裝店面裝修要顯得有品味。
  • 身穿白大褂,手握菜刀,浙大學生集體在實驗室做臘腸!
    這是浙大動物科學學院任大喜老師,給同學們在上畜產品加工課。這次課程,同學們的任務是做臘腸,每組同學加工5斤豬肉。畜產品加工,主要是指對動物肉、蛋、奶的加工。任課老師任大喜說,很多人愛吃臘腸,進入12月份,天冷起來,是做臘腸的好時節。這次課程,已經有老師提前給同學們買好了新鮮豬肉,有瘦有肥。
  • 穿上白大褂是抗疫醫生,脫下白大褂就被歧視,紐約黑人醫生投身抗議...
    近日,他身穿白大褂,戴著口罩,冒雨加入在曼哈頓舉行的一場反對警察暴行抗議活動。在他周圍,身穿藍色和綠色外科手術服的人舉著「不要殺死我的病人」、「白大褂支持黑人生命權」、「你們為我們鼓掌,我們為你們跪下」等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