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訊 停擺百餘天之後,各大劇院終於在繁花似錦的五月迎來有序開放。作為江蘇的文化客廳,江蘇大劇院將自己「復出」後的首場演出獻給白衣勇士。經過近3個月精心籌備,「逆行者之歌——江蘇省致敬白衣勇士慰問演出」將於5月15日下午在江蘇大劇院上演。這是江蘇文藝工作者用藝術的方式向以2820名援鄂醫護人員為代表的最美逆行者表達崇高敬意與深深謝意。在排練現場,部分演職人員接受了記者採訪。
火速集結,一場無聲的致敬
「很激動,很久沒有站到真正的舞臺上表演了!」排練場上,在舞蹈節目《火速集結》裡擔任領舞的青年舞者劉迦異常投入,走下臺時已渾身溼透。《火速集結》講述的是疫情發生後,江蘇白衣戰士第一時間報名、爭相馳援武漢那一夜的動人場景。「純舞蹈節目在一臺晚會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種無聲的表達方式,我們要通過獨特的形體語言來表現一線醫護人員不惜生命的奉獻精神。」作品時長不過三分鐘左右,但需要舞者呈現出更多的力量和情感。劉迦說,每次起舞時,諸如抗疫護士和男友隔著玻璃親吻這些具象的畫面都會在他的腦海裡不停閃現,「我要把這些情感放在我的人物當中,才能讓我的動作、我的內心更加豐富。」
去年,一檔名為《舞蹈風暴》的綜藝節目跳火了一群長期默默堅持、對自己異常嚴苛的國內頂尖舞者,來自南藝的青年教師劉迦就是其中之一。「宅」在家的這段日子,除了練功的日常,他還堅持通過網絡的方式給學生授課。抗疫一線湧現出的感人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他的內心,也加劇了他內心對於舞臺的渴望。讓他欣慰的是,這場演出圓了他的夢,他可以走上屬於自己的「戰場」,用自己擅長的藝術的形式去致敬那些為大家遮風擋雨的人們。
「舞蹈最大的難度不在於技術!」18歲的陳園是南京市歌舞劇院的一位舞蹈演員,在一次又一次為《青春河》排練的過程中,她最大的收穫就是學著如何去更精準地把握舞蹈所要傳達的情緒。抗疫一線,在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緊要關頭,到處都能看到青春的力量和擔當。作為00後,陳園希望自己今後也能接過接力棒。
「疫情期間,每次看到新聞都會在心裡一遍遍問自己: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能做什麼?」直到接到了這臺慰問演出的任務,江蘇省演藝集團編導陳春華心裡才踏實下來。忙活了兩三個月,他最大的感動來自演員們。「演員們真是特別給力!」陳春華告訴記者,幾個月脫離專業系統訓練,舞蹈演員的肢體和體能都會受到影響,而這次排演的舞蹈強度非常大,不少演員排練完第二天走路腿都打顫,但大家卻練得格外認真,「從他們的眼睛裡,你就能看到大家為抗疫創作的欲望有多強烈!」
「若我歸來」,白衣戰士的真情告白
「若我歸來,請不要為我做什麼接待。只想回家好好地睡上一覺,睜開眼後,自己還在……」彩排現場,響起了熱情而理性的聲音。站在臺上朗誦這首《若我歸來》的不是藝術家,而是魯翔、黃英姿、吳超等這幾個月來我們從新聞報導中經常看到的醫務專家。作為2820名江蘇馳援湖北勝利凱旋的白衣勇士和奮戰在全省抗疫一線的80萬醫護人員的代表,站在舞臺上的他們是被致敬者,也是演出者。
「我離開辦公室的時候,特意把我的辦公桌和抽屜收拾乾淨,其實就是擔心『若我歸不來』,但是那個時候誰都不會說破的,也不會太悲情了。就想著如果真的回不來,有人幫你整理東西的時候,打開桌子是很整潔的。」此刻再朗誦《若我歸來》,江蘇省對口支援黃石醫療隊醫療救治組(專家組)組長、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黃英姿回憶過往,感慨萬分。
「有一個84歲的危重老年病人,在經過多次治療後第一次下床做康復鍛鍊,是我把他抱下來的,這個感覺真的特別開心!」參加本次演出讓來自江蘇省省級機關醫院的80後醫生徐劍想起了不少支援湖北的經歷,「若我歸不來,也如歸來一樣,倒下的是軀體,站立的是永愛」,徐劍醫生對著記者輕輕吟誦著《若我歸來》中他最愛的這一句。
「我沒有去過湖北,但能參加這場活動很有意義!」1993年出生的王亦欣在南京鼓樓醫院科研處工作。「說好的我不哭,花也不哭,在櫻花樹叢的濃鬱中,找個無人處摘下帽子」,這是她在《若我歸來》中負責朗誦的部分,她特意詢問援鄂回來的同事,讓她們分享當初在剪掉長發時的真實心情。「她們告訴我這是一種使命,一種責任感!」異常平淡的語氣,讓她一下子找到了感覺。
《若我歸來》中,有一句是「若我歸來,最想吃的是媽媽做的味道」,這是江蘇省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南京醫科大學副校長、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院長魯翔剛到前線接受採訪時所說的話,現在依然給他最深的觸動。在魯翔看來,「逆行者之歌」是對白衣戰士的慰問,更是對一種精神的弘揚,「原本沒有想到會收穫這麼多的感動,我們需要將這種感動化為行動,化為每一項具體的工作。」
文藝力量,折射家國情懷與人性光芒
抗疫期間,江蘇省廣大藝術工作者始終心系抗疫前線,把情誼揮灑於紙上,將心血傾注於筆端,把抗擊疫情中的感人場面、動容之情,轉化成4萬多件生動鮮活的文藝作品;在前不久舉行的致敬江蘇援鄂白衣勇士」書畫作品贈送活動中,1403位書畫家專題創作了2800餘件書畫作品,贈予每一位江蘇援鄂醫務工作者。江蘇的藝術家還為援鄂醫療隊特別設計LOGO,陪伴和溫暖著白衣勇士,體現出「醫」「藝」同行、共同戰疫的信心和決心。
「我相信我們同飲一江水,我相信我們同流一片情。親愛的人,親愛的城,春回大地我們再相擁……」1月29日,抗疫歌曲《我相信》發布,一夜之間收穫「10萬+」點擊,整首歌從創作到進錄音棚不到48小時,包括歌唱家、主持人、南京小學生在內不同群體的南京文藝志願者用歌聲唱出了南京和武漢兩座城市的人民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信心。「我唱的是第一句:『只看見你的眼睛』。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唯一可以交流的就是眼神。」歌手朱虹說,這將是《我相信》第一次在舞臺上正式演出,「我唱了30多年的歌了,但這一句在唱法上很樸實,因為它飽含著感情,不需要用技巧去處理。」
為了這臺慰問演出,著名編劇羅周特意將她在疫情期間創作的崑曲套曲《眷江城》改編成京、昆、錫、揚、淮多劇種戲曲聯唱,描繪奮戰在抗疫一線各個崗位上勇敢的人和感動的事。屆時李奕潔、孔愛萍、周東亮、李政成、陳澄五朵「梅花獎」得主將同臺「綻放」,以江蘇戲曲最強陣容致敬逆行者。
著名演員侯勇、海清將在演出現場講述《蘇醫生的故事》,陶澤如將領誦詩歌《中國力量》。
抗擊疫情,江蘇作家一直在行動,已推出《打開生命的通道》等10多篇中短篇報告文學作品以及《中國大考》《英雄兒女》等眾多詩歌散文作品,31位作家又奔赴江蘇13個設區市、69個採訪點開展「同舟共濟 戰『疫』有我」主題創作採訪活動。江蘇省作協主席範小青也將在慰問演出現場代表江蘇作家群體向援鄂醫務人員致敬,「這幾個月時間,我和我們江蘇作家被打動最多的,就是醫護工作者的事跡。說實話,我們曾經迷茫,曾經慌亂,曾經害怕,卻因為有了你們,我們獲得了力量,看到了希望。雖然,偉大的作品,需要在沉澱、思考之後,但我們的心,已經深深地被你們所感動……」
據悉,演出實況將於5月16日16:00在江蘇衛視頻道播出。
實習記者 周永金 劉鳳雙 徐霖晨 交匯點記者 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