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馮斯嘉
旅行的樂趣來自於意想不到的事情,現在是時候計劃你的下一次旅行了——
· 阿拉斯加卡特邁國家公園
沒有通往卡特邁的路。這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佔地近500萬英畝,其中大部分是不允許狩獵的荒野,前往的唯一辦法是坐船或水上飛機。即使疫情前,來這裡的遊客數量有限,卡特邁只是一個1.2英裡長的釣魚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熊聚集地。多虧了Bear Cam和Fat Bear Week這些節目,這裡才出名。1912年,20世紀最大的火山Novarupta爆發之後,長期居住在該地區的土著居民被迫遷移並重新建立起來。
·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
在與智利接壤的地方,這個面積為1,722平方英裡的公園包含了亞南極森林,該森林保留了諸如企鵝,美洲獅,麗亞,禿鷹等物種的棲息地。公園的主要吸引人是將近300個冰川,它們幾乎覆蓋了公園表面的一半。這片冰凍的沙漠是南巴塔哥尼亞冰原的一部分,它是僅次於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世界第三大大陸冰原。
· 喬治亞斯瓦涅季地區
位於喬治亞州西北部高加索山脈的斯瓦涅季地區坐落在15,000英尺高的山峰的陰影下,似乎難以進入。崎嶇不平的土地上布滿了中世紀的石塔,這些石塔兼作住所和防禦。由於地處偏遠,斯萬族文化在這世隔絕的地區形成了獨特的口頭語言和傳統,如祭祀鬍鬚和血仇。該地區曾經因無法無天而臭名昭著,現在卻因其熱情好客而得到認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官方網站截圖)
· 新墨西哥州的普韋布洛民族
在新墨西哥州,印第安人壓迫者的紀念碑正在被推翻,一些活動人士呼籲紀念1680年普韋布洛起義的組織者波佩。這次起義把西班牙人趕出了普韋布洛印第安人的家園。雖然西班牙在1692年重新獲得了控制權,但人們認為這次起義確保了普韋布洛文化的長期存在。
· 關島
2021年,全球首次環球航行500周年,但也許對關島來說並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事情。關島是美國的領土,也是馬裡亞納群島最大的島嶼。1521年3月,葡萄牙探險家費迪南德·麥哲倫在馬裡亞納群島停留了三天,殺死了當地的查莫魯人,並錯誤地將其標記為「小偷之島」。
· 西班牙巴斯克維多利亞
在西班牙傳統豐富的巴斯克腹地,有一座城市宣稱「文化皇冠」。維多利亞歷史上是商業文化樞紐,是連接中世紀卡斯提爾王國和北歐的最短路線。維多利亞的人均綠地面積超過了西班牙任何其他城市。由於城市自然保護工作,加上對可持續交通的承諾——很大一部分人口使用自行車或有軌電車出行——使維多利亞在2012年獲得了「歐洲綠色之都」的稱號。
▲中國桐廬。(中新網資料圖片)
· 巴西塞拉多
巴西亞馬孫地區在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勝利,對其不太知名的鄰居塞拉多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塞拉多是南美洲最大的熱帶稀樹草原,覆蓋了巴西近四分之一的陸地面積,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但由於亞馬孫河流域的大豆種植業和牧牛業,它越來越容易受到森林砍伐的影響。僅在過去十年,就有超過4萬平方英裡的土地被毀。巴西的塞拉多保護運動(「沒有稀樹草原,沒有水,就沒有生命」)敲響了警鐘,人們迫切需要拯救這個瀕危的仙境。
· 澳大利亞豪勳爵島
由於遠離了通往任何地方的道路,塔斯曼海中的小島豪勳爵直到18世紀才有人類。如今,任何時候一次只允許400名遊客(比常住人口稍多),這有助於保護地球上最孤立的生態系統之一,當地人將其稱為「最後的天堂」。豪勳爵島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群島中最大的島嶼,是數百萬年前海底火山噴發的遺蹟。
· 加拿大耶洛奈夫
耶洛奈夫是加拿大西北地區的首府,它的故事讀起來就像一本冒險小說。
耶洛奈夫坐落在北極邊緣,周圍環繞著野生針葉林。20世紀30年代在該地區發現黃金後,這座人口2萬的城市應運而生。幾十年來,黃金開採一直是耶洛奈夫的主要產業。2004年,噹噹地最後一家金礦關閉時,這座城市已經開始忙於開採鑽石:1991年,地質學家在這裡發現了地球上最豐富的鑽石礦藏之一。
· 佛羅裡達太空海岸
美國宇航局(NASA)通過新商業航天員計劃將美國太空人送入軌道後,佛羅裡達奧蘭多以東的大西洋海岸線再次成為太空探索的中心。這段長達72英裡的區域稱為「太空海岸」,包括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和美國宇航局甘迺迪航天中心的發射設施。在甘迺迪航天中心遊客中心,遊客可以觀看SpaceX和波音太空梭的預定發射,並在100英尺高的巨型火箭中行走。
· 英國英格蘭海岸路徑
到2021年,世界上最長的海濱步道英格蘭海岸之路將完工,全長近2,800英裡。這裡是如何得到這個稱號?答案就在英格蘭的地理環境上:陸地與水域曲折交匯,產生了河口、海灣和海岬。新的英格蘭海岸之路旨在將這一珍貴的遺產饋贈給人們,並以此為後代保護這一景觀。
· 匈牙利霍爾託巴吉
霍爾託巴吉國家公園位於匈牙利東部匈牙利大平原,佔地近20萬英畝,保留了歐洲現存最大的原生草原,以及可追溯到千年前的牧民傳統。貧瘠的耕種土壤使霍爾託巴吉的鹼性沼澤、草地、牧場和黃土草原植被保持完整。沒有耕作和開發,這片貧瘠的土地蓬勃發展。由此產生的豐富的草地生態系統自1973年起受到保護,為大約340種鳥類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使該公園成為中歐最佳鳥類觀鳥地點之一。
· 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
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託克的哥德式恐怖小說《德古拉》的副作用之一是,它將特蘭西瓦尼亞這個完全真實的羅馬尼亞地區變成了一個神話般的王國,一個「被詛咒的地方。來自這片被詛咒的土地的魔鬼和他的孩子們仍然用塵世的雙腳行走!」。由於斯託克本人從未親自見過這個地方,他巧妙地從英國旅行作家的書中收集了信息放在自己1897年的小說中。但錯過了特蘭西瓦尼亞應該知名的特點:田園風光,古老的歐洲。
· 希臘阿洛尼索斯
被稱為「沉船的帕臺農神廟」的古佩裡斯特拉沉船遺蹟最近作為希臘第一個水下博物館開放,供休閒潛水員參觀,該地點位於阿洛尼索斯國家海洋公園和北斯波拉德群島國家海洋公園的表層以下。阿洛尼索斯和北斯波拉德國家海洋公園於1992年建立,主要是為了拯救瀕臨滅絕的地中海僧海豹。
· 加彭
根據《國家地理》駐加彭探險家邁克·法伊(Mike Fay)的說法,大象和河馬在加彭的海灘上可以不受幹擾地行走,該國超過11%的國家公園是包括白沙海岸線和內陸森林的國家公園,這裡是「非洲最後的伊甸園」。
· 新喀裡多尼亞
座頭鯨、綠海龜、儒艮,都聚集在新喀裡多尼亞宜人的水域中。這片法國領土由西南太平洋上的一組島嶼組成,它們像珠寶一樣鑲嵌在距澳大利亞東海岸約900英裡的地方。2008年,新喀裡多尼亞瀉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它是世界上最廣泛的珊瑚礁系統之一,擁有原始的水域和9000多種海洋物種。2014年,政府創建了50萬平方英裡的珊瑚海自然公園,遠遠超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範圍。
· 丹麥哥本哈根
COVID-19大流行揭示了普遍存在的不平等現象,這激發了全球對加強城市韌性、公平和健康的期望。換句話說,像哥本哈根這樣的城市,有望在2025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的首都。丹麥首都長期以來一直將可持續性作為目標。該市擁有非常高效的公共運輸網絡,其所有公交車都已從柴油轉換為電動。
· 德國弗萊堡
斯瓦比亞是中世紀早期德國五大公國之一,歷史上的斯瓦比亞地區橫跨德國西南部、瑞士東部和法國東北部。斯瓦比亞人以足智多謀、節儉和富有創造力而聞名;難怪該地區充滿活力的大學城弗萊堡的居民欣然接受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弗萊堡以通往黑森林的門戶而聞名,無論在外觀上還是在行動上,都非常綠色環保。森林覆蓋了超過40%的城市地區,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生物質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為城市提供動力,並將垃圾轉化為生物質能。步行、騎自行車、電動公共汽車和有軌電車是主要的交通方式,這增加了弗萊堡實現2030年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或更多、到2050年實現氣候中性目標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