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橫店人真少!」——走在橫店的大街小巷,不論是邊走邊聊天的路人,還是做生意的店家,都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來。12月末的橫店天氣溼冷,往年熱鬧的萬盛步行街,2019年依舊燈火通明、音樂響亮,卻因鮮有行人往來而顯得格外清冷。
影視行業寒冬驟襲,在橫店開機的劇組少了,直接導致群眾演員和遊客數量的減少,主要消費群體的離去,又導致了橫店街邊小餐館生意慘澹,不少店家選擇關門止損。
自2018年10月的稅務風波起,前幾年湧入影視行業的資本紛紛退潮,加之審核制度對作品質量的嚴格把關,影視作品立項、開機、播出的數量銳減。項目無人投資,拍好的作品無處投播,眾多小型影視公司倒閉,大型影視公司利潤下滑嚴重,甚至出現虧損。
橫店影視股份董事長徐天福11月22日在「影視發展與文化金融」論壇發言,將當前的影視業寒冬解讀為影視投資公司的洗牌期,不帶有影視情懷的資本紛紛退出,整個影視文化產業進入調整階段。
面對市場發展現狀,12月17日,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首次新聞發布會在橫店召開。橫店影視城推出新政策,旗下所有攝影棚將向影視劇組免費開放,以期為凋敝的影視行業帶來積極舉措。
在稅務風波來臨前的數年中,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影視行業,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影視基金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大量的投資和利潤空間,導致非理性發展現象在影視行業中層出不窮。千篇一律的爛俗劇本、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注水明顯的電視劇集,國產影視作品一度成為口碑重災區。
隨著觀眾品味的日漸提升,極少有人再為粗製濫造的作品買帳,同時,相關政策的收緊,對影視項目的融資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019年國內影視行業僅發生16起融資案例,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而2019年前三季度,A股傳媒板塊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利潤為344億元,同比下降21%,影視行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超70%。
萬達、華誼等一眾頭部影視公司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而小型影視公司更是哀鴻遍野。據天眼查數據,2019年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等。
外部資本撤出,大量待播劇使得影視行業內部資本也出現了周轉受限等問題,2019年影視劇的開機數量較之去年大幅減少。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又因「限古令」的頒布,古裝劇下降最為明顯,備案數量只佔到一成左右。
中國最大的影視劇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作為影視行業的晴雨表,在寒冬之下,發展的火熱程度自然不及往年。查詢橫店影視城的官網可以看到,2019年12月22日當天在橫店取景拍攝的劇組有25家,即便個別劇組尚未官宣,故不顯示相關信息,但整體數量與前兩年同期始終維持在近40家的開機數相比,2019年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可謂銳減。
浙江橫店影視城香港街景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橫店影視往年公開的劇組清單,近兩年的清單上多了很多不知所云的作品名。早在去年便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在橫店影視城擠滿了劇組的幾年中,網劇(網播劇)和網大(網絡電影)是入不了橫店劇組名單的,而如今受形勢所迫,不得不將所有在橫店開機的劇組都列入名單之中。
2019年10月,橫店影視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2.6億元,同比下降19.5%。相比其中報顯示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3.79%有所增益,但從整體上看,發展勢頭依然不容樂觀。
作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早已成為影視產業的代名詞,被美國《好萊塢》雜誌讚譽為「中國好萊塢」。
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史詩級獻禮電影《鴉片戰爭》,橫店籌建起第一個影視拍攝基地——廣州街景區。隨後,橫店影視城陸續建起13個各具不同時代風格和南北地域特色的實景拍攝基地,以及兩座大型現代化攝影棚。
浙江橫店影視城廣東街景區
多年來,橫店影視產業發展迅速,影響力不斷向周邊市鎮擴展,形成了以橫店影視城為核心的影視產業集聚區。2004年至2018年,橫店實現營收從0.36億元增長到268.24億元,累計實現營收1257.23億元;上繳稅金收從0.02億元增長到26.21億元,累計稅收130.03億元。據統計,全國1/4的電影、1/3的電視劇、2/3的古裝劇、累計6.4萬多部(集)的影視劇在橫店拍攝。
在國內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中,橫店影視城之所以能位居行業領頭軍之位,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其全產業鏈發展。作為當前全國拍攝場景最全的影視城,在橫店拍攝可最大限度地縮短轉場距離和時間,極大地節約了劇組拍攝成本。同時,橫店擁有劇本交易、道具租賃、群眾演員、拍攝製作、後期製作、審核發行、影視交易、終端放映全方位配套服務。
然而,伴隨影視行業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坐落於全國各地的二十多家大型影視基地,象山、無錫、青島等影視拍攝基地,現已成為橫店影視城的有力競爭對手。特別是在科幻題材影片興起惡化特效的廣泛應用之後,劇組往往不僅需要在已有的宏大實景中拍攝,也需要在攝影棚內搭建專屬實景,以及綠幕等含高科技設備的攝影棚。
山東青島東方影都
相較於橫店,象山、青島、無錫等後起之秀的攝影棚設備更新,科技含量也更高。象山影視城現今擁有35萬平方米的攝影棚,居全國首位;青島影視城搭建了40多個世界級高科技攝影棚,能滿足科幻電影的高製作水平要求;背靠無錫市濱湖區政府的電影產業園,已集聚影視企業600餘家,2019年春節檔的票房前三甲《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均有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參與製作。
新的題材風向和新的拍攝需求,使得橫店影視城的競爭對手們搶佔到了市場先機。如何在保持全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滿足影視行業新的發展需求,是橫店影視城近期調整發展方向和政策的重中之重。
面對投資的冷卻和觀望,以及同行間日趨激烈的競爭,橫店影視城不僅面臨著模式轉型的緊迫感,也亟需能夠帶動市場獲利的優惠政策,吸引合作的同時,為在寒冬中堅守的企業提供一個抱團取暖的契機。
此次橫店影視城旗下所有攝影棚面向影視劇組免費開放的政策,是橫店影視城繼2000年實景拍攝基地免收劇組長租費之後的又一重要讓利舉措。目前,橫店影視城建有百餘個攝影棚,按照規模和市場價格計算,橫店影視城年讓利金額將達數億元。
徐天福還表示,「尤其針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影視劇項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謳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我們希望在保證拍攝效果的前提下,幫助劇組節約成本,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支持中國電影產業系統的發展。」此外,橫店影視城還將為劇組提供旗下酒店住宿優惠、為劇組制景和道具工人提供便利服務等,積極扶持影視創作生產,助力影視製作公司創作精品佳作。
在自身運營模式的轉變和發展方面,徐天福介紹,此前橫店以實景拍攝見長,考慮到現代電影工業發展趨勢,近期會將重點放到攝影棚的全面升級建造上,補齊自身短板。計劃形成包含高、中、低等多等級的攝影棚200座左右,預計於2022年全部建成。其中1.2萬平方米的全球最大攝影棚,預計在2020年3月即可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可滿足國內外高技術水平電影的創作需求,以此促進全產業發展,並促進提高影視製作的科技含量。
12月17日新政策發布同日,金華影視基地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旨在促進全市影視基地的互動、互聯、互補、互利,以構建影視基地全域化發展新格局。
影視城們為「過冬」所做的努力已全面鋪開,能否為昔日沸騰的影視業重新添上溫暖的火種,還有待時間檢驗。
作者 | 蔚蘭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Lisa
南風窗·江南智造總局出品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創立於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江蘇省無錫市,由被譽為「中國政經第一刊」的《南風窗》與長三角區域新銳無錫經濟開發區聯合共建。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專注於長三角新興產業發展、區域一體化和城市營商環境改善的研究與觀察,在中央權威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區域發展戰略第三方諮詢和城市及企業品牌傳播等領域,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庫服務。
「江南智造總局」為研究院官方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