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店還能橫多久

2021-02-06 南風窗

「2019年橫店人真少!」——走在橫店的大街小巷,不論是邊走邊聊天的路人,還是做生意的店家,都會說出這樣一句話來。12月末的橫店天氣溼冷,往年熱鬧的萬盛步行街,2019年依舊燈火通明、音樂響亮,卻因鮮有行人往來而顯得格外清冷。


影視行業寒冬驟襲,在橫店開機的劇組少了,直接導致群眾演員和遊客數量的減少,主要消費群體的離去,又導致了橫店街邊小餐館生意慘澹,不少店家選擇關門止損。


自2018年10月的稅務風波起,前幾年湧入影視行業的資本紛紛退潮,加之審核制度對作品質量的嚴格把關,影視作品立項、開機、播出的數量銳減。項目無人投資,拍好的作品無處投播,眾多小型影視公司倒閉,大型影視公司利潤下滑嚴重,甚至出現虧損。


橫店影視股份董事長徐天福11月22日在「影視發展與文化金融」論壇發言,將當前的影視業寒冬解讀為影視投資公司的洗牌期,不帶有影視情懷的資本紛紛退出,整個影視文化產業進入調整階段。


面對市場發展現狀,12月17日,橫店影視文化產業集聚區首次新聞發布會在橫店召開。橫店影視城推出新政策,旗下所有攝影棚將向影視劇組免費開放,以期為凋敝的影視行業帶來積極舉措。



在稅務風波來臨前的數年中,各路資本紛紛進軍影視行業,大大小小的影視公司、影視基金如雨後春筍般生長。大量的投資和利潤空間,導致非理性發展現象在影視行業中層出不窮。千篇一律的爛俗劇本、流量明星的天價片酬、注水明顯的電視劇集,國產影視作品一度成為口碑重災區。


隨著觀眾品味的日漸提升,極少有人再為粗製濫造的作品買帳,同時,相關政策的收緊,對影視項目的融資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0月,2019年國內影視行業僅發生16起融資案例,相比去年有明顯下滑。而2019年前三季度,A股傳媒板塊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利潤為344億元,同比下降21%,影視行業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超70%。


萬達、華誼等一眾頭部影視公司利潤均出現同比下滑,而小型影視公司更是哀鴻遍野。據天眼查數據,2019年有1884家影視公司關停,具體表現為公司狀態註銷、吊銷、清算、停業等。


外部資本撤出,大量待播劇使得影視行業內部資本也出現了周轉受限等問題,2019年影視劇的開機數量較之去年大幅減少。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2019年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共646部,比去年同期的886部減少27%,備案共24617集,比去年同期的35209集減少30%。又因「限古令」的頒布,古裝劇下降最為明顯,備案數量只佔到一成左右。


中國最大的影視劇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作為影視行業的晴雨表,在寒冬之下,發展的火熱程度自然不及往年。查詢橫店影視城的官網可以看到,2019年12月22日當天在橫店取景拍攝的劇組有25家,即便個別劇組尚未官宣,故不顯示相關信息,但整體數量與前兩年同期始終維持在近40家的開機數相比,2019年橫店影視城的開機率可謂銳減。


浙江橫店影視城香港街景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相較於橫店影視往年公開的劇組清單,近兩年的清單上多了很多不知所云的作品名。早在去年便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或許是因為在橫店影視城擠滿了劇組的幾年中,網劇(網播劇)和網大(網絡電影)是入不了橫店劇組名單的,而如今受形勢所迫,不得不將所有在橫店開機的劇組都列入名單之中。


2019年10月,橫店影視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前三季度的淨利潤為2.6億元,同比下降19.5%。相比其中報顯示的淨利潤同比下降23.79%有所增益,但從整體上看,發展勢頭依然不容樂觀。


作為國內最大的影視實景拍攝基地,橫店影視城早已成為影視產業的代名詞,被美國《好萊塢》雜誌讚譽為「中國好萊塢」。


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史詩級獻禮電影《鴉片戰爭》,橫店籌建起第一個影視拍攝基地——廣州街景區。隨後,橫店影視城陸續建起13個各具不同時代風格和南北地域特色的實景拍攝基地,以及兩座大型現代化攝影棚。


浙江橫店影視城廣東街景區


多年來,橫店影視產業發展迅速,影響力不斷向周邊市鎮擴展,形成了以橫店影視城為核心的影視產業集聚區。2004年至2018年,橫店實現營收從0.36億元增長到268.24億元,累計實現營收1257.23億元;上繳稅金收從0.02億元增長到26.21億元,累計稅收130.03億元。據統計,全國1/4的電影、1/3的電視劇、2/3的古裝劇、累計6.4萬多部(集)的影視劇在橫店拍攝。


在國內的大型影視拍攝基地中,橫店影視城之所以能位居行業領頭軍之位,最主要的因素在於其全產業鏈發展。作為當前全國拍攝場景最全的影視城,在橫店拍攝可最大限度地縮短轉場距離和時間,極大地節約了劇組拍攝成本。同時,橫店擁有劇本交易、道具租賃、群眾演員、拍攝製作、後期製作、審核發行、影視交易、終端放映全方位配套服務。


然而,伴隨影視行業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坐落於全國各地的二十多家大型影視基地,象山、無錫、青島等影視拍攝基地,現已成為橫店影視城的有力競爭對手。特別是在科幻題材影片興起惡化特效的廣泛應用之後,劇組往往不僅需要在已有的宏大實景中拍攝,也需要在攝影棚內搭建專屬實景,以及綠幕等含高科技設備的攝影棚。


山東青島東方影都


相較於橫店,象山、青島、無錫等後起之秀的攝影棚設備更新,科技含量也更高。象山影視城現今擁有35萬平方米的攝影棚,居全國首位;青島影視城搭建了40多個世界級高科技攝影棚,能滿足科幻電影的高製作水平要求;背靠無錫市濱湖區政府的電影產業園,已集聚影視企業600餘家,2019年春節檔的票房前三甲《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均有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參與製作。


新的題材風向和新的拍攝需求,使得橫店影視城的競爭對手們搶佔到了市場先機。如何在保持全產業鏈優勢的基礎上,滿足影視行業新的發展需求,是橫店影視城近期調整發展方向和政策的重中之重。


面對投資的冷卻和觀望,以及同行間日趨激烈的競爭,橫店影視城不僅面臨著模式轉型的緊迫感,也亟需能夠帶動市場獲利的優惠政策,吸引合作的同時,為在寒冬中堅守的企業提供一個抱團取暖的契機。


此次橫店影視城旗下所有攝影棚面向影視劇組免費開放的政策,是橫店影視城繼2000年實景拍攝基地免收劇組長租費之後的又一重要讓利舉措。目前,橫店影視城建有百餘個攝影棚,按照規模和市場價格計算,橫店影視城年讓利金額將達數億元。


徐天福還表示,「尤其針對國家重點扶持的影視劇項目、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謳歌時代精神的主旋律作品,我們希望在保證拍攝效果的前提下,幫助劇組節約成本,用實實在在的舉措支持中國電影產業系統的發展。」此外,橫店影視城還將為劇組提供旗下酒店住宿優惠、為劇組制景和道具工人提供便利服務等,積極扶持影視創作生產,助力影視製作公司創作精品佳作。


在自身運營模式的轉變和發展方面,徐天福介紹,此前橫店以實景拍攝見長,考慮到現代電影工業發展趨勢,近期會將重點放到攝影棚的全面升級建造上,補齊自身短板。計劃形成包含高、中、低等多等級的攝影棚200座左右,預計於2022年全部建成。其中1.2萬平方米的全球最大攝影棚,預計在2020年3月即可投入使用。項目建成後,可滿足國內外高技術水平電影的創作需求,以此促進全產業發展,並促進提高影視製作的科技含量。


12月17日新政策發布同日,金華影視基地聯盟正式成立。聯盟旨在促進全市影視基地的互動、互聯、互補、互利,以構建影視基地全域化發展新格局。


影視城們為「過冬」所做的努力已全面鋪開,能否為昔日沸騰的影視業重新添上溫暖的火種,還有待時間檢驗。


作者 | 蔚蘭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研究員

編輯 | 譚保羅

排版 | Lisa

南風窗·江南智造總局出品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創立於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源地江蘇省無錫市,由被譽為「中國政經第一刊」的《南風窗》與長三角區域新銳無錫經濟開發區聯合共建。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專注於長三角新興產業發展、區域一體化和城市營商環境改善的研究與觀察,在中央權威政策解讀、政商學媒「四維一體」資源對接、區域發展戰略第三方諮詢和城市及企業品牌傳播等領域,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機構提供一流的智庫服務。

「江南智造總局」為研究院官方微信號。

相關焦點

  • 被曝強制將員工趕出公司,OPPO還能豪橫多久?
    如果OPPO不能在科技上實現及時轉變,那它註定豪橫不了多久。
  • 最全的橫店影視城旅遊攻略
    橫店在哪裡: 橫店位於浙江省東陽市橫店鎮內。被譽為「江南第一鎮」的橫店,位於東陽市,地處浙中黃金旅遊線上,與中國小商品城義烏相距36公裡。最著名的是其影視拍攝基地。
  • 2020橫店馬拉松倒計時!賽事亮點大劇透!
    馬拉松冠上了橫店之姓,得天獨厚的影視基因也隨之融入,影視魅力大放異彩。自2015年創辦的橫店馬拉松,已然成為橫店影視小鎮一年一度的盛事,被海內外眾多跑友贊為「最好玩」、「最穿越」、「最具娛樂精神」的馬拉松。
  • 橫店影視節 | 「劇」美味!橫店之夜吃什麼,搶鮮看
    11月1日晚,在第七屆「文榮獎」橫店之夜「劇美味」招待晚宴上,來自橫店各酒店的「御廚」將各顯神通,合力為來賓獻上一場極具影視特色的宮廷盛宴,讓大家感受橫店影視城沉浸式體驗的獨特魅力和橫店地道美食的風味。宮廷宴是橫店影視城的特色品牌。
  • 2015春節「橫國大廟會」玩「有錢」
    18.18米純黃金大道,20萬個純銀毫子...壕氣十足的橫店影視城「橫國大廟會」即將在春節期間展開。
  • 橫店,著急了!
    1975年,40歲的「實幹派」徐文榮初任橫店黨委書記。上任後,讓大多數人吃飽飯成了橫在他眼前的難題。徐文榮親自帶領村民們下地種田,興修水利,種桑養蠶、辦養豬場。橫店集團的前身橫店繅絲廠就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建立起來的。
  • 橫橫小報,看了就知道10-26
    電視劇《贅婿》已在橫店影視城順利殺青這個星期橫店影視節HG Entertainment橫橫小報
  • 70歲了還能活多久?
    今天有網友提問,題目是:70歲了還能活多久?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現在就來說說。二、生活習慣一個人活到70歲,還能活多久,取決於好的身體外,還有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生活規律,都是決定能活多久的條件,做到這些,再活幾十年應該可以。
  • 橫總直接把他請來了
    許凱在橫店拍戲,你沒遇見過許凱在橫店吃飯,你沒遇見過許凱在橫店打球,你沒遇見過許凱在橫店爬山,你沒遇見過許凱在橫店跑馬拉松,你也沒遇見過……那這一次橫總一定要給你安排見面了8月15日,橫總直接把許凱請來了
  • 橫店鄉村旅遊「活色生香」
    漫步於橫店的鄉村和街道,常常可以偶遇前來觀光旅遊的外地遊客。「萬盛映象」電影主題商業步行街、官橋老街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築、雅堂「橫漂」廣場、繞溪向日葵、屋基丘百畝荷花基地……如今,鄉村旅遊已成為橫店對外展示的一張新名片。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
  • 沒想到,橫店竟然有「兩副面孔」!
    你以為橫店就是拍戲的地方?你以為明星來橫店只為拍戲?郭麒麟、秦霄賢、成毅、陳偉霆、朱正廷鄧超、黃渤、鹿晗、陳赫、張顏齊、王晨藝.錄製綜藝也逃不離橫店😈《德雲鬥笑社》的第8期&第9期節目來到了橫店影視城兩場相聲演出,一場在龍景雷迪森莊園的龍景廳,一場在夢外灘影視主題公園的天蟾戲院
  • 橫店d第二個家
    對演員來說,橫店就像是第二個家。不過影視城條件肯定沒有家裡好,很多演員去橫店都會想方設法改善生活。當年孫儷剛生完小花沒多久,就趕去橫店拍《羋月傳》。為了把身體調理好,娘娘直接帶著營養師住進了自配廚房的貴賓大套,每日享受產婦專用營養餐。
  • 鹿晗《擇天記》中溫文儒雅,但在橫店拍戲期間卻是這樣子...
    早在去年《擇天記》在橫店拍攝期間,鹿BOSS的魅力吸引了眾多迷妹們湧向橫店。該劇在拍正值炎夏,第一次來橫店拍戲的鹿晗自然感受到了高溫。在來橫店之前,鄧超等前輩就曾經提醒過他橫店盛夏的高溫。儘管沒少吃苦頭,當有人問鹿晗還會不會再去橫店拍戲時,這個耿直boy回答:「以前老聽人說橫店有多可怕,我沒拍過電視劇也不知道是什麼狀況。但是這次拍完覺得還挺有意思的,以後還想去橫店,因為可以天天踢球。」???
  • 橫店,著急了
    和浙江其他兄弟城市相比,橫店所在的東陽「一窮二白」。沒有鐵路、港口,從杭州市坐大巴到橫店是唯一的交通方式,乘車也需五六個小時。交通的閉塞和產業的落後直接導致當地經濟發展低迷。窮則生變。1975年,40歲的「實幹派」徐文榮初任橫店黨委書記。上任後,讓大多數人吃飽飯成了橫在他眼前的難題。
  • 楊冪魏大勳的瓜,還能吃多久?
    日前,有媒體拍到楊冪與魏大勳在橫店前後腳從一棟樓裡走出來的畫面,並大膽猜測兩個人可能已經同居了。儘管因為類似的畫面被拍到了不少,很多網友都已經見怪不怪了,但相關話題還是衝到了熱搜第一,可見楊冪和魏大勳的人氣也是相當高。
  • 《月歌行》橫店開機 張彬彬徐璐東方仙俠新美學
    近日,仙俠愛情劇《月歌行》在橫店影視城正式開機。該劇改編自晉江文學城籤約作者蜀客的小說《奔月》。由林健龍執導,張彬彬、徐璐領銜主演。飾演男主角的張彬彬在《小女花不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烈火如歌》中的形象深入人心,顏值演技雙在線。
  • 橫店旅遊華麗「騰飛」,川渝人包機穿越時空走進電影
    近日,來自四川、重慶近百名客人落地橫店,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 浙江橫店機場有限公司董事長葛精兵、橫店影視城公司董事長桑小慶、營銷管理事業部負責人周英平等一致表示:「將全力做好各項服務,並以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體驗,讓更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遊人穿越時空走進電影,盡情領略影視文化的神奇魅力。」
  • 郭德綱還能火多久?
    在回答郭德綱還能火多久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中國娛樂圈另一個和郭德綱極為相似的人物,趙本山,火了多久。趙本山的火,和央視春晚分不開,那我們就從他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算起。趙本山第一次登上央視春晚是1990年,當時表演的小品是與黃曉娟一起的《相親》。
  • 獨家聚焦:橫店夏天成演員噩夢 黃曉明蒸桑拿 杜海濤變「汗捂大帝」
    獨家聚焦:橫店夏天成演員噩夢 杜海濤變「汗捂大帝」抗高溫,防雷雨,鬥蚊蟲,這一般都被用來形容野外工作者工作環境有多艱苦。而在夏季的橫店影視基地,這三樣卻成了劇組的噩夢。橫店的夏天到底有多煎熬,面對多變的天氣,劇組又會如何應對?接下來跟隨本欄目記者去實地考察一番。 作為著名的影視基地,橫店一年四季都有劇組拍戲,而現在這個炎熱又多雨的季節無疑是最不受大家待見的,今年暑期,我們欄目記者用鏡頭記錄了橫店的「這個夏天」。
  • 橫店:中國影視行業起伏跌宕的縮影
    一時間劇組比遊客還多,出門吃個飯,隔座聊的都是這個月上了幾部戲,再互相交換一下手頭的導演信息——後疫情時代項目扎堆,影視人才也變得緊俏起來,大橫國的群演、特約已經不夠用了,原本千八百就能拍一天的,如今有的張口就要價三五千。 價格的飆升難免讓製片人們肉疼。但相比因疫情而拍不了戲的恐慌,這終究是幸福的痛苦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