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翠華路名校大洗牌,看公辦學校發展興衰沉浮
西安市雁塔區的翠華路,是一條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路,這條路位於歷史古城南郊的文化核心區,西鄰氣勢恢宏,國寶雲集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東傍興建於唐永徽三年的大雁塔,回溯這條路上教育起點,最著稱於世的大概可以從玄奘將沿絲綢之路帶回的天竺佛經,在大慈恩寺中對貴族和弟子經筵開壇開始。「翠華」二字,有兩重含義:一是指天子儀仗中以翠羽為飾的旗幟或車蓋,二是指為御車或帝王的代稱,勾勒出這條路曾經呈現的帝王氣勢和盛世華景,寄託了對這條路的美好祝願。
而這條路上崇學重教的精神也得到了傳承和發揚,如今在短短三公裡的道路兩旁,分布了八所學校(長安大學、翠華路小學、大雁塔小學、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西安交通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原陝西財經學院)、陝西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西安財經學院、瓦胡同小學),路邊筆直衝天的白楊樹,綠蔭蔽日,守護和見證了每年上萬年輕學子從這裡升學、畢業,走向社會。翠華路,始於教育,是夢想最開始的地方。
因此「有溫度,有記憶」也就成了翠華路印象的另一面。如今已是兩鬢斑白的老人們回憶自己在翠華路就讀中學時代,生活非常樸素簡單,翠華路兩旁還有金色的麥田,沿著田埂去上學,風吹麥浪吹拂起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憧憬。文化大革命恢復以後至上世紀90年代,西安還沒有如今的「五大名校」之說。翠華路上西安市第八十五中學(以下簡稱85中),就是陝西基礎教育屆的No.1,因為辦學質量優異,榮獲國務院嘉獎令,當時的中學生把翠華路視作求學的天堂,能得到85中一本自編的高考複習資料,那就意味著一隻腳邁進了大學校門。一句話,牛氣!
進入90年代末期,西工大附中、鐵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在政策、體制等方面的優勢下快速崛起,師大附中憑藉著大學子校的優勢,一方面大力提升對優秀教師的待遇,另一方面在招收優質生源方面用足「公辦民招」的優勢,強勢崛起,聲名遠揚,教育教學質量創造了濃墨重彩的歷史,成為家長心目中的「五大名校」。反觀85中部分名師被高薪聘走,公辦體制大鍋飯又難以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教育教學質量逐漸滑坡,輝煌不復往昔。
近年來,五大名校之間也暗暗比拼,從四五年前開始,「3+2」的說法在坊間悄然流傳。師大附中地位尷尬,已經成為家長心目中「被踢出的五大名校」。以家長最為關注的每年考入清北等重點大學的情況為例,近三年來,師大附中考入清華北大人數早已降至零星,直至徹底清零,高考成績早已被西安中學趕超。縱觀全省,高考成績更是被漢中龍崗中學等外地市中學遠遠甩在身後。雖然評價一所中學不能僅關注高考成績,但是面對「掐尖」來的全省中考成績最優秀的高分生源,繞過高考成績只談其他實在說不過去。
陝師大附中及附中分校近三年中考錄取分數線
近三年來,翠華路另一所老牌公辦學校85中發展崛起,成為中招報名的黑馬學校。地處古城南郊文化區,東臨大雁塔,北依陝西歷史博物館,是西安市教育局直屬的省市兩級重點中學。前身為創建於1950年的西安工農速成中學、陝西師大二附中,1971年改為現名,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學校以其科學先進的辦學思想,純潔樸實的校風,勤勉奮進的學風,嚴謹精湛的教風和學校辦學有特色,教師教育有特點,學生學習有特長而享譽省內外、為高校,特別是全國知名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新生,為社會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建設人才。
學校先後被評為省級示範學校,先後榮獲「省級文明校園」、「省級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省級師德建設先進集體」、「省級藝術教育示範學校」、「省級校本研修樣本校」、「省級普法教育示範學校」、「市級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市級素質教育督導評估優秀學校」、西安市首批「研究性學習實驗學校」、華商報百萬讀者心目中的「明星學校」等榮譽稱號。
近幾年85中學統招分數線和高考成績連年上漲,高考成績出色,已有趕超師大附中的態勢。這個現像引起的小編的關注,因為85中與師大附中招生體量相當,近年來的招生生源明顯不如師大附中,卻可以輸出清華、復旦高分考生,「低分高出」著實厲害。聽聞這所學校今年還懷揣幾樣「重磅武器」,85中和西工大附中合作辦學,與北師大教師教育中心開展師資合作項目,小編在此預言,相信今年85中的中招錄取分數線還會繼續大幅上漲!不信我們立帖為證,八月來驗。
西安第八十五中學近三年中考錄取分數線
85中地理位置優越。地處南郊文化區,坐落於翠華路核心地段,東臨聞名世界的大雁塔,北依氣勢恢宏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擁有西安最美的中學校園就在這裡,它既有老牌名校的歷史榮光,又有包容創新的廣闊胸懷。你會不知不覺愛上它——愛上這所「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智慧校園」。
今天將翠華路的兩所公辦學校興衰拿出來比較,其實是想打開一扇小小的窗口,管窺學校發展的客觀規律:取決於教師隊伍實力和凝聚力,立足於學校精心管理,紮根於校園文化,和校園硬體條件、學生生源水平息息相關。
最後,祝每位升學的孩子都能十年苦讀一朝圓夢,乘風破浪金榜題名,在升學中發揮出色,取得理想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