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底是什麼,拉開了二十多歲年輕人之間的差距?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不同的人那裡也有不同的解答,有的人說是家庭背景,有的人說是長相
摘要:到底是什麼,拉開了二十多歲年輕人之間的差距?這個令人深思的問題在不同的人那裡也有不同的解答,有的人說是家庭背景,有的人說是長相,有的人說是學歷。但不可否認,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讀書是提升自己最好的捷徑。
►一切從高三開始
或許有一部紀錄片可以幫我們解開答案。紀錄片《高三》講述了福建省武平一中高三學生的故事,在豆瓣上獲得了8.4分的高分。
班主任王錦春知道讀書才能改變這群農村孩子的命運,他曾這樣對家長說,我們這裡鐵路不通,高速公路也沒修好,想要走出去只有高考一條路。對孩子說:「讀書不會讀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條命來讀就可以了。」
這可能是大部分中國人的高中,沒有任何娛樂,每天在題海裡奮戰。有的人聽從老師那句「讀書不會死人」的話,每天反覆地背誦知識。
有些人則充當了反叛者的角色。成績不夠突出的張興旺家境貧寒,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內心脆弱,在重壓之下借酒消愁。班主任勸他:「你一個人要更加堅強......如果我是你這種家境的人,『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
高考的日子漸漸近了。張興旺頂不住壓力,留下一封書信要放棄高考。班主任趕忙跑到車站把他追了回來。
高考終於到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有位家長的媽媽說,不想讓孩子回武平,孩子去哪裡她都會支持,如果錢不夠也可以把房子賣掉。「考上大學」成了所有人共同的目標。
十年後,有記者回訪《高三》裡的同學。很多人好奇,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還相信——高考改變命運嗎?
接受採訪的同學們無一例外地回答:相信。滿意自己的現狀的,他們感謝高考,比如羅豔。對自己現狀不滿意的,他們反思導致這一切的根源——高中時不夠努力,不夠拼,比如張興旺。
高考所導致的學歷差異,正在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人生。
►人外有人的世界
不可置否,每一個上名校的孩子都是班級裡的前幾名,但是到學校之後你會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和優秀的人交朋友是一件幸事,第一,你獲得了一次免費學習的機會;第二,你也可以肯定自己絕對不差,沒準在他們眼中你也是個優秀的人。
在名校中,你有機會獲得更加豐富的聽課資源,個人的興趣也更容易得到發揮。有些老師不僅讓你對專業產生興趣,而且還教會你繼續鑽研的方法;而有些老師卻把點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某位網友說,她的老師上大課還要挨個點名,感覺半節課就在答到聲中度過了。網易公開課上,有網友聽完了名校老師的優質課程後說:我的老師在課堂用四十分鐘講清楚一句話,而這些最優秀的老師能用四十分鐘給你給你構建一個全新的理念並且讓你不覺枯燥。
除了優質的名師,名校還有一個寶藏,那就是豐富的校友資源。許多知名校友會用捐款或提供工作崗位的方式來回報學校。好的學校已經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這些人才也會自己的方式回報著母校。
雷軍有一次做客《奇葩說》,當陳銘提及自己是武大畢業的時候,前期沒有回答要哪個員工的雷軍脫口而出「我們肯定要武大校友」。
►學歷的「門當戶對」
你以為找對象只看臉嗎?不,也是看學歷的。
正如網上的段子說「大學決定了你的朋友圈,朋友圈中暗藏著你的男女朋友。」「詞彙量不同,怎麼聊天?」雖然是誇張的玩笑話,但它揭示了相同知識水平的人更容易交朋友和產生共同話題。
有位知乎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兩人是初中同學,在內陸的一個小縣城。女生高考到了名校,男生考得不好留在省內。但是兩人在大學依然保持著聯繫。後來女生考慮保研或者出國;男生則想留在省內過安穩日子。最後兩人和平分手,女生說起來原因:「我的腳步已跨越了半個地球,而他卻還沒有出省。」
這個故事聽起來很殘酷,卻又很現實。
說看重學歷,並不只是那一張證書,更多的是看重你受過的教育、為人處世的三觀和奮鬥的目標,而學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的勤奮、堅持和努力的過去。
►沒有人可以不被環境所擾
不可否認個體的差異千差萬別。但是在知乎問題下,有人指出:三本和名校的差別,來源於畸形的校園環境,即努力學習的人是「異類」遭到打壓,在一個身邊大部分人不認同「努力」的環境裡,脫離環境有多難?
紀錄片《人生七年》採訪英國來自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孩子,導演每七年採訪一次,記錄了他們從七歲到五十六歲的人生歷程。結果人們發現,富人的孩子還是富人,窮人的孩子還是窮人。
這並不能全怪窮人家的孩子不懂事不努力,因為環境對他產生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在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決定他們全部未來的關鍵,就在於自由和紀律的區別」。因為大部分孩子不知道未來的社會需要掌握知識、技術、外語、資源等等,所以在沒有環境的薰陶下,孩子自我的選擇就是瘋狂玩耍。小的時候很多人抱怨補課班枯燥乏味,而長大後又開始後悔為什麼當初不多掌握一項技能。
►讀書是大部分人的捷徑
很多人以為不用辛苦讀書就能憑藉著家庭背景過上好生活才是捷徑,但是其實讀書或許可以說是大部分人的捷徑。
所以各位考研er,不要因為累就輕易想放棄,你的遠大前程,就在你的身後!
(實習小編:時達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