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編輯 | 冰凝
近期,一則新聞令人痛心。青島一位女律師被謀殺於家中,其15歲的親生女兒有重大嫌疑。據媒體報導,警方內部人員透露,女孩認為母親對其要求過於嚴格,引發母女矛盾,最終導致慘案發生。
從女律師朋友透露的信息可以看出,這位母親很愛女兒,但控制欲很強。這樣的母女關係,與電影《春潮》有相似之處。
《春潮》是去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攝影獎得主,獲得FIRST青年電影展「觀眾選擇榮譽獎」,併入圍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雖已登陸國內視頻網站有一段時間了,但金燕玲和郝蕾對「中國式母女關係」的精彩演繹,讓影片口碑持續發酵。今天,我們就借《春潮》聊聊控制的愛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傷害。《春潮》主要講述了祖孫三代人的家庭故事。母親紀明嵐、女兒郭建波、外孫女郭婉婷住在一個屋簷下,氣氛暗流湧動。紀明嵐在外是為人熱情的社區主任,回到家卻總挑女兒、外孫女的毛病。郭建波在外是對受訪者耐心傾聽、在社會事件上很有表達欲的記者,在家卻很沉默。
一方面,紀明嵐在生活上很會照顧人。她會照顧經濟條件不好的女兒和外孫女,也樂於幫助其他親人和朋友。她不認同女兒的人生選擇,希望女兒過按部就班的生活。她痛恨前夫,便不允許女兒對爸爸懷有感情。不僅時常在女兒面前謾罵前夫,還自作主張燒掉女兒珍藏的父親的遺物。只有生活的照顧,沒有精神上的關心,導致母女變仇敵。孩子的感受被忽略,一是會同樣不理解家長的感受,難以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郭建波在母親昏迷後有一場獨白,全篇都是控訴。她不是不知道母親的苦衷,但由於自己的感受被忽略了幾十年,因此斷然拒絕理解母親。青島女律師養育女兒不可謂不辛苦,但女兒在犯罪的那一刻,就是在拒絕體諒母親的辛苦。二是孩子不會正常地表達感受,就會用異常甚至用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青島那位女孩,生活必須全部依靠母親,感到壓抑不能和爸爸溝通,也沒有尋求老師的幫助,沒有了正常表達渠道,用極端的方式處理對母親的不滿。
紀明嵐的認知模式複製給了女兒。
在長達7分鐘的獨白中,郭建波控訴母親詛咒自己、抹黑父親、搶走女兒,好像自己完全無力改變。許多觀眾通過彈幕發出疑問:郭建波就非得和她媽糾纏不清嗎?這是因為郭建波雖身為人母,但內心裡有個小孩還在期待母親的愛,等待母親的道歉,得不到就拿自己的人生懲罰母親。她沒有完成人格獨立,學會承擔自己的生命責任。孩子成長不僅受父母心理狀態的影響,還受家庭氛圍的影響。郭建波不希望自己的女兒過得和自己一樣,因此避免和母親吵架。然而母親情緒反覆無常,她自己比較陰鬱,家中充滿冷戰、抱怨和暴力的氛圍,必然影響女兒郭婉婷的成長。婉婷的生存策略是讓自己看起來幽默、開朗。但在特定時刻,她內心強烈的不安全感會爆發出來。- 作者簡介 -
冰凝,船長梁曉玲品牌宣傳團隊成員,個人成長建構師,致力傳播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和家校共育新模式。
15年前這部無法超越的中國家庭喜劇,有哪些經典家庭教育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