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賞析

2021-03-01 一起暢享閱讀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代表作。這首詩寫於天寶十三年(754),是詩人二次出塞,任安息、北庭節度判官時,送前任(武姓判官)歸京的送別詩。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詩人起筆遒勁有力,「北風捲地白草折」與李白的「北風怒號天上來」有異曲同工之妙,痛快淋漓地寫出了北風之凜冽,「捲地」二字寫出了風勢之猛,暗合了周邊無遮無掩的荒蕪。其猛烈的實際表現是「白草折」,「白草」是古代西北所產的一種草,其特點是堅韌(據《漢書。西域傳》顏師古注,王先謙補註),「折」這裡指折斷。連堅韌的白草都撕裂了,可見風之強勁有力。這句是俯視。「胡天八月即飛雪」則是仰視,「胡天」即詩人身處的塞北之地。「即」字,用詞精準,表現力極佳,寫出了南來之人的驚奇與詫異。「飛雪」形象地狀出了大雪飄舞,紛紛揚揚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詠雪的千古名句,往往被誤讀。很多人甚者學者都認為,這裡比喻雪花積在樹枝上,像梨花開了一樣。如果不結合原詩的意境,僅就摹寫雪景而言,是說的通的。

如果結合上文「北風捲地白草折」和下文「瀚海闌幹百丈冰」,就可以看出詩人所寫的酷寒之地的荒蕪,恰恰缺少樹木。所以筆者認為:這裡詩人只是借南方人所見過的梨花盛開的景象,來比擬北地之雪的急驟與紛紛揚揚的形態。詩人不是簡單地將雪花比成梨花,而是用春景(暖景)比冬景(寒景),既寫雪之形,又慕雪之態,還寫出了雪給南來之人獨特的心裡感受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詩人的視線,從仰視再回歸帳內。「散入珠簾溼羅幕」承上啟下,轉換自然:那朵朵雪花,飄飄而至,穿過珠簾,粘粘在羅幕上,慢慢地消融……接著,詩人以軍旅生活的三個細節,證實了帳中難以想像的奇寒,「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狐裘」 、「 錦衾」這樣高級的禦寒品都不能抵抗酷寒,角弓被凍得連素日臂力驚人、勇猛善戰的將軍都無法拉開,鐵衣,這平日裡不離身的「軍裝」,更冷得難以穿到身上。「將軍」與「都護」互文,詩人從高級將領軍旅生活的細節,寫出了塞北之地的酷寒,而普通士兵的生活則留給讀者去想像

視線再次移動到帳外,「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以誇張的筆墨,繪寫出了塞外之地廣袤無垠的雪景:沙漠縱橫,浩瀚如海,冰天雪地,觸目驚心,烏雲密布,光線昏暗,「愁雲慘澹萬裡凝」為下文的抒情作了鋪墊,「愁」字還抒發了對武判官歸途艱辛的無限愁情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詩人蕩開一筆,接著敘寫送別宴會上的熱鬧場面。「中軍置酒」說明送別的規格之高,是在主帥營帳擺開了宴席。「飲」是宴飲,「歸客」指的是即將歸京的武判官「胡琴琵琶與羌笛」,看似簡單地羅列了三種邊塞特有的樂器,卻勾起讀者對宴會場景無窮的想像,其順序也大有講究:胡琴渾厚,歌舞伴奏;琵琶委婉,氣氛減緩;羌笛悽涼,善訴離腸。這個羅列還增強了詩句的節奏感,顯示出宴會歡樂熱烈的氣氛。

宴會過後,曲終人散,走出營帳,「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這是怎樣一種奇異的景象:紛紛揚揚的大雪籠罩了軍營轅門,紅旗似乎被冰雪凍住,任憑狂風猛吹,一動不動。我們知道唐朝軍營駐地,軍旗顏色各異,只有在大營的轅門才見紅旗;此時,本應飄展的紅旗竟然被凍住了,這種反常,雪「動」旗「靜」,動靜之間,進一步襯託出塞外的奇寒。另外從色彩搭配來看:以冷色調(白色)為背景的雪景中,顯出一星紅旗的暖色,反襯得整個場景更潔白,更寒冷。這是一處生動而絕妙的奇筆。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如果說熱鬧的宴會是眾人送別,到這裡則是詩人個人的依依惜別。從營帳到轅門,從轅門到輪臺,詩人一路相送:此時厚厚的大雪鋪路,山迴路轉之間,已經看不到友人的身影,只留下雪地上空空的馬蹄印了。最後一句「雪上空留馬行處」,有現代電影的藝術效果,那漸行漸遠的蹄印,仿佛連綿的省略號,有訴說不盡的離情別趣。一個「空」字,格外醒目,我們仿佛看見詩人孤零零地站在那裡,心裡空落落地,滿面惆悵與牽掛……

總之,這首詩寫得奇。詩人筆力雄奇,筆勢奇峭;可以大筆揮灑,可以撲捉細節,可以真實摹寫,可以奇妙想像;隨了視線的任情移動,詩人的筆下,邊塞風光奇麗,軍旅生活奇異,加上詩人好奇的性格,這首送別詩就寫出了神奇的藝術效果。仔細品來,令人嘖嘖稱奇

                                                                       2017.1.6落筆於西安


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朋友,

關注一起讀書吧微信公眾號 :yqdsb69與自己的靈魂對話。

一起讀書,遇見美好,感知世界。

投稿郵箱:28344731@qq.com 

 微信號:catzhiran

尊重原創,歡迎投稿。投稿一經錄用,即發起原創保護,並接受打賞,賞金所得,三七比例分配到公眾號運營和原作者。

投稿郵箱:28344731@qq.com  微信號:catzhiran

相關焦點

  • 唐詩鑑賞:岑參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 經典詠流傳: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歷來被公認為是岑參最傑出的代表作。岑參一生有兩次出塞,天寶13年,岑參二度出塞,出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大將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到底是誰,在此前的詩史上一直沒有定論,但這個人到底是誰,其實對岑參這首詩的寫法、影響我覺得是至關重要的。那麼他到底是誰,我們放在後面再說,先賣個關子。不管他到底是誰,但是武判官肯定也是封常清的一個幕僚。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 回味經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全文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拼音注音 朗讀朗誦 解釋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唐] 岑 參běi fēng juǎn dì bái cǎo zhé北 風 卷 地 白 草 折hú tiān bā yuè jí fēi xuě 胡 天 八 月 即 飛 雪hū rú yī yè chūn fēng
  • 中高考古詩詞精講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賞析精講: 1、本詩以「雪」為線索,「雪」共出現四次,依次組成四個畫面,請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四幅畫面的內容。
  • 道裏區圖書館書香詩詞鑑賞——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 邊塞詩中融情於景手法的運用及賞析
    落日、秋月、大漠、孤城、黃河、長雲、風沙、鴻雁,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三是武器裝備。金鼓、旌旗、烽火、金甲、鐵衣、角弓,「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四是聽的音樂、樂器。
  • 古往今來,關於詠雪的詩詞部分名句賞析
    詩人當時頗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詩人送前任武判官歸京而寫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開篇如下: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前兩句未談及白雪,先描述風聲,因為邊塞大雪必伴狂風,北風捲地而見雪。「白草」為西北一種草之名,該草經霜而脆故被風雪所斬。農曆八月本應秋高氣爽,但在北地卻驚奇地見到漫天飛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