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多泡裝系列產品正式面向全國發售,憑藉著小罐茶一貫的高品質、新品的高性價比及雙重保鮮工藝等特點和優勢,迅速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市場反饋頗佳,成為了茶葉主流消費人群的又一上佳選擇。
多泡裝新品旨在滿足茶葉自飲人群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需求,目前,多泡裝系列產品包括龍井茶、滇紅茶、大紅袍、普洱茶(熟茶)、鐵觀音、茉莉花茶6個品類,依品類不同,每罐容量40-50克,統一售價為150元/罐。
小罐茶多泡裝以高品質、高性價比及雙重保鮮工藝等,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多重工藝締造領「鮮」品質
多泡裝六大品類的產品嚴格按照小罐茶的品質標準進行製作,選取原產地的鮮葉,搭配傳統的制茶技藝,與嚴格的分揀去雜工藝,保證產品品質。但相較於以往的金罐產品,多泡裝容量更大,無法在短時間喝完,因此保鮮工藝也就更加重要。
小罐茶副總裁徐海玉表示,雙重密封等保鮮工藝是小罐茶多泡裝的核心優勢之一。小罐茶副總裁徐海玉介紹,持久保鮮的技術也是本次小罐茶新品的核心優勢之一。對很多茶客而言,茶是生活的一部分,無論是待客出差,還是日常工作都離不開茶,因此小罐茶要對產品的每一片葉子的新鮮度負責,讓消費者無論何時都能品嘗到小罐茶的新鮮滋味。「多泡裝一是採用充氮保鮮技術(大紅袍和普洱熟茶除外);二是罐口外鋁膜密封、罐蓋內附密封墊的雙重密封;三是採用奶粉罐材質和加工工藝,達到食品級密封。這些可以有效地讓剩餘茶葉減少外部潮溼、氧化等因素影響,更持久地新鮮保存。」徐海玉表示。
小罐茶研發團隊在調研中發現,傳統的茶葉罐在開啟之後很難再密封保鮮,很多消費者都曾受到類似的困擾,一罐茶葉往往因為開封後沒能及時享用或者沒及時放在冰箱保鮮等造成了口感變差,降低了用戶體驗。
小罐茶多泡裝每罐150元,將更好地滿足自飲人群的多樣化需求。小罐茶多泡裝在保鮮方面花費了很大心血,一是採用了鋁膜密封配合充氮技術,保證了產品在開封之前的新鮮度。第二則是罐口外鋁膜密封、罐蓋內附密封墊的雙重密封,當產品啟用之後,由小罐茶所設計的特殊密封蓋,只需用戶輕輕一扭,旋轉15度到20度,就能幫助茶罐形成再次密封,保障用戶喝到的茶都是新鮮的口感。除此之外,小罐茶多泡裝雙重密封設計還更好地保留了原葉的色、香、味、形。
多泡裝的罐子選用的事奶粉罐材質和加工工藝,讓產品達到食品級密封標準。值得一提的是,小罐茶選用的奶粉罐技術在原材料方面選用了食品級密封膠,一般來說,這種罐體只有部分高端奶粉才會選用。
標準化產品打造放心消費體驗
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多泡裝承載著小罐茶讓好茶有標準的理念和追求。小罐茶市場中心總經理梅江介紹,「這次多泡裝主要是針對自飲群體,為他們提供了標準化解決方案,讓更多人都可以簡單方便喝到好茶。」而消費者在買茶、喝茶時,消費者不知道如何去判斷好茶,究其原因是茶葉缺乏標準,給大家帶來了不方便和不放心的感覺。
為了實現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好茶的願望,小罐茶此次新品在價格上做出了突破性的調整,統一價格為150元/罐,這一價格匹配上小罐茶對品質的統一要求,稱得上是「高性價比的親民價」。另外,一罐50克左右的容量,以及簡約、現代的外觀形態,不僅感覺耳目一新,而且一罐多泡、自由取捨、攜帶方便。
前來買茶的馬先生表示,「多泡裝之所以能讓我感興趣,就是因為它讓茶葉有了標準,對於我來說,買起來很簡單方便,價格親民、品質可靠,還能持久保鮮,這些都讓我覺得很放心。」其實,「簡單」和「方便」是很多消費者購買多泡裝的直接感受。
小罐茶多泡裝堅持原產地、大師監製、3次農殘檢測以及6道精選等品質要求。讓消費者放心的原因源自「標準」——消費者買到的是標準化的消費品,而並非農產品。正因為小罐茶對於產品品質一貫的高標準、嚴要求,才能讓消費者放心、滿意。在生產過程中,所有多泡裝產品都要經過從鮮葉、毛茶到成品茶的3次農殘檢測、6道精選,以及全流程的大師監製;消費者不擔心保鮮問題,得益於統一的充氮保鮮(大紅袍和普洱熟茶除外)和雙重密封技術;消費者感到簡單方便,也是由於統一價格、統一形態等。
生產過程的繁雜帶來的是對生產線的高要求和生產成本的提升,但這些都無法讓小罐茶停下前進的腳步。對此,梅江表示,「把複雜交給品牌,把簡單給到消費者,這是小罐茶在做的事。我們就是堅持消費品思維、標準化產品,做好中國茶。」
全產業鏈讓更多人放心喝好茶
茶為國飲,但長期存在「有品類,無品牌」的尷尬局面。買茶時「無標準」,喝茶時「太繁瑣」,導致越來越多國人親咖啡而棄茶。從農產品升級為消費品,從品類升級為品牌,考驗中國茶發展的是標準化。就此情況,小罐茶在創立伊始,以消費品思維為核心,打造現代派中國茶品牌,和八位制茶大師攜手,通過統一價格、統一規格、統一等級等方式,幫助大家建立了對中國好茶的認知標準。而針對不同的產品,還會根據該產品面向的具體市場情況,探索和確立具體的茶葉使用標準,多泡裝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非遺項目鐵觀音製作技藝傳承人高碰來介紹,多泡裝鐵觀音的研發方案調整不少於10次,來之不易。好的口感、好的香氣、好的體驗等,都是消費者對一款好茶的直接評價。要實現消費者的期待,讓更多人簡單方便喝到好茶,標準化是中國茶發展的不二之選。這背後考驗的是茶企貫通產業鏈的戰略和決心。
作為現代派中國茶,小罐茶堅持「大研發,全產業鏈」戰略,對茶葉的生產和種植環節進行現代化布局和升級。小罐茶成立了「茶葉工業裝備中心」和「茶葉研發中心」,分別聚焦茶葉工業化課題,以及研發具有高辨識度的茶葉產品;同時,在黃山,正在建設全球茶業領域首家工業4.0智慧工廠——黃山中央工廠,該項目總投資將達15億元。
來源:華夏小康網
聲明:
1、中國周刊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責任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