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潘世金 通訊員 李林霖
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開學日,也被網友戲稱為「神獸歸籠日」。一年級新生的家長們也「擔著心」把孩子們送入了美麗的校園,放手讓他們開始嶄新的小學生活。一年級新生家長最關心的就是孩子能否適應校園生活,能否跟得上班級學習節奏等問題。
一年級家長有最關心的問題,而新生入學,學校、老師們都有所應對。9月1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採訪濟南育秀中學小學部一年級語文教研組組長、小學高級教師孫永紅老師,認真地聊了一年級新生入學該如何儘快適應小學節奏、家長如何配合、以及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重頭科目語文等家長們比較關心的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怎麼讓一年級的孩子快速適應小學生課堂呢?
孫永紅:想讓孩子適應新的環境,接受新的老師,肯定是先讓孩子有一個心理適應,讓孩子們很快地接受老師,在新環境中適應。為了讓孩子心理上適應一年級,我們採取了一些方法。
首先,育秀中學小學部每年新生入學開學前開家長會時,會讓每個孩子設計一個姓名卡,把姓名卡放在桌子角上,我們每次叫孩子,都喊孩子的姓名,孩子就會感覺到親切,覺得老師們認識他們、喜歡他們,迅速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縮短他們的適應期。
其次,老師們每天儘量都與每個孩子們有交流互動,比如摸摸頭鼓勵一下,與孩子擊掌、抱一下等。一年級的孩子喜歡與人互動,老師們近距離鼓勵孩子,孩子們就能夠儘快地與老師感情上融洽起來。這樣一天或幾天時間,孩子們就從心理上接受老師,接受這個環境了。
比如我們班,我就找了一個布娃娃玩偶,命名為「靜娃娃」,告訴孩子們這也是我們班的一員,是陪我們來學習的,它的特點就是安靜,希望你們也一樣,在課堂做一個安靜聽講的孩子。
一年級這個年齡段的小孩,還是喜歡布娃娃的,孩子們喜歡,才會遵照老師要求的去做。之所以叫「靜娃娃」就是讓孩子慢慢養成安靜傾聽的習慣,孩子在心裡上接受得快,就會模仿去做。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你的「靜娃娃」教學具體過程是怎樣的?這種方法用到幾年級呢?
孫永紅:第一批跟「靜娃娃」一起上課的孩子現在已經六年級了。
孩子很喜歡這個方法。上課的時候我就把小玩偶放在黑板旁邊,那是它的座位。「靜娃娃」一邊學習一邊看著小朋友,如果有小朋友像她一樣安靜地傾聽,就會得到「靜娃娃」的小獎品,孩子心裡是很開心的。
這個方法其實用不了多久,大概兩個多月,孩子們適應了課堂學習環境,我就不再拿玩偶出來了。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一年級的家長們挺焦慮的,你有什麼想要對家長說的嗎?
孫永紅:家長們焦慮,可能是家長「離不開」、不放心孩子,也有可能是現在過早就考慮或感受升學壓力了。
我建議家長,不要想那麼多,不要想那麼遠,把我們的精力放在當下,放在眼前,那就是陪著我們的孩子一步一步踏實的往下走。
家長們一定要先「認識」我們的孩子,幼兒園和小學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孩子在幼兒園各項都很好,而到了小學上一年級可能就不那麼突出了,甚至成績都不理想了。所以,要先接納我們的孩子,不管他是什麼樣的,我們是他們的父母,是他們世界上最親的人,要從心底接納孩子,「孩子現在就是這樣的狀況」,然後盡我所能地去幫助孩子,這個非常重要。
尤其是有一些焦慮的家長,如果孩子學得不好了,就著急,甚至指責孩子,搞得家庭氛圍很緊張。這些父母無法靜下心來去陪著孩子成長,不能真正幫助孩子。
最重要的是,家長要弄明白每個階段孩子的需要。有的人說孩子上小學了,就要讓他獨立,但是孩子獨立前家長們一步步教孩子了嗎?吃飯、扣扣子都要教,學習也需要家長配合教孩子。學習是一種非常複雜的認知活動,比吃飯、扣扣子難得多。進入一年級一部分孩子還接受不了一天幾門課程的學習,可能上午在語文課堂學到的東西,下午就忘了,這需要家長拿出時間,靜下心來去幫助孩子,幫助他們複習,讓他們能跟上進度。一二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時候,在學校老師肯定要教、要引導,但在家裡家長的督促一定不能少。
濟南育秀中學小學部的教育理念就是「做有溫度的教育」,什麼是有溫度?我覺得就是愛孩子,接受孩子。但愛是有方法的愛,每位老師他對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有要求,也有方法。我們的家長只要能配合老師,跟著老師一起往前走,孩子在中間就處在一個最舒適的狀態。學校和我們每一個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孩子心理上就安全了,各方面習慣養成會很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怎麼讓孩子喜歡上一年級語文?
孫永紅:正常的教學之外,我們在課堂上帶著孩子讀很多繪本,繪本都是精心挑選的,一是讓孩子適應環境,學習怎麼和夥伴相處、怎麼和老師相處,幫助孩子既適應學校生活,也提高他們和周圍人交往的能力。這也算是我們語文教育的一個方面。
語文老師基本上都是班主任,和孩子接觸是最多的,也是最辛苦的,語文教學又是最瑣碎的。但是,一年級就是孩子進門適應,養成各種習慣的關鍵期,這個時候老師所做的一切就很重要,這影響的不僅是孩子學業上的東西,更多的是習慣上和性格上的東西。所以語文老師也都很有責任感,用心去關心孩子,孩子就會喜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