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權威期刊《循環》刊發了哈佛大學附屬麻省總醫院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科研人員發現,哪怕是只有12分鐘的劇烈運動,人體的代謝水平就會發生劇烈變化,而這些顯著變化和心臟代謝、心血管的長期健康有直接的關聯。
現代生活方式的轉變,註定了人們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處於不必運動的狀態:出門坐汽車,回家沙發躺,單位圈椅靠……
但是你不知道的是,運動之後,與心臟病、糖尿病和壽命減少有關的關鍵代謝產物穀氨酸下降了29%;與增加糖尿病和肝病風險相關的代謝產物二甲基胍基戊酸(DMGV)下降了18%;與脂解相關的代謝物1-甲基煙醯胺增加了33%;脂肪褐變增加了26%。
運動對心臟好處多多
事實上,有關運動對心臟的保護,我國科研人員在去年的時候也有新發現,並發表於心血管著名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體健康的巨大隱患,心肌因阻塞而缺血,之後如果突然恢復供血,反而會加重損傷心肌組織,在臨床上這被稱為「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研究發現,在發生再灌注損傷後,適度運動對受損的心臟有直接保護作用,可以提高心臟病再次發作時的存活率。而且,長期有氧運動能夠顯著改善心肌和心臟功能。
中國空軍軍醫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堅持有氧運動,能夠刺激機體多種組織細胞分泌外泌體,顯著提高心肌的抗缺血損傷能力。
此次研究招募了32名志願者,每組16人,一組是規律運動一年以上的運動員,一組是沒有經過訓練的志願者。運動後採取兩組人員的血樣並且分離外泌體。結果顯示,訓練組的外泌體能夠抑制心肌細胞的凋亡,降低乳酸脫氧酶的釋放,提高心肌細胞的存活率。
這意味著,長期運動後產生的外泌體,確實能夠保護受損的心肌細胞。
心臟病患者,動起來比歇著好
在多數人的意識裡,心臟病患者應該靜養,不能運動,可事實上,如果長期臥床或者坐著不動彈,反而會帶來許多健康危害。
長期不動,體能和肌肉力量會逐漸下降,關節也會出現攣縮。此外,還容易誘發肺部的病變,降低食慾導致消化不良和便秘,還可能因為血液循環不錯而導致靜脈栓塞,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肺栓塞。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李榮主任表示,心臟病患者不能不運動,運動可以大大改善心功能,緩解心絞痛症狀,延緩動脈硬化的進程。還可以降低血壓、改善脂代謝,降低血糖和BMI。運動康復還可以改善心臟自主神經功能,改善動脈壓力感受器功能。
心臟病患者,請你這麼運動
心臟病患者畢竟不屬於健康群體,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壓患者,需要經過醫院的體能檢查和身體評估之後,才能制定有針對性的運動方式。從患者的體能、心臟負荷、心率、肺功能等多方面進行評估。
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個體化精準的運動處方,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平衡運動、協調運動和柔韌性運動都可以成為運動的選擇。不過,運動需要循序漸進,而且也要堅持。
1、打太極
很多中老年人喜歡打太極,不僅能夠修身養性,還能預防高血壓等疾病,心臟不好的人適合打太極。
2、慢跑
慢跑是相對舒緩的一個運動,能夠鍛鍊心臟的功能。如果心臟功能下降,會出現肌肉萎縮的情況,如果長期有慢跑的習慣,能呵護心臟,身體也會更健康。
3、散步
飯後散步能夠增強身體的抵抗力,舒緩心情,增強心肌收縮的能力,對心臟不好的人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4、騎自行車
心臟不好的人,平常的時候可以經常騎自行車,能夠讓四肢協調,鍛鍊腿部的肌肉,還能加強微血管組織讓其正常運行,能呵護心臟,有利於心臟的健康。
而對健康群體來說,運動好處多多,趕緊運動起來吧!
平時做好3件事,預防疾病
保證睡眠質量
如果睡眠質量變差,長期失眠的話,會導致精神不足,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要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能夠讓精神煥發,也能有效預防身體的各種疾病。
避免甜食
甜食當中的含糖量一般都非常高,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疾病,體內膽固醇含量也會增高,出現血管堵塞的問題。心臟不好的人在平時要保持飲食清淡,多補充維生素,多吃魚類等保護心臟的食物。
多喝養心茶
生活中要適當的多喝一些水,能夠保證血液的正常流通,還可以喝一些養心茶,能夠清理血液中的毒素。
生活中要定期關注自己的心臟健康,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患上疾病的風險會越來越高,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平時還要適當的釋放心中的壓力,可以跟朋友多交談,通過這種方式也能夠緩解心理負擔。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