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方舟:創世之旅》是根據聖經故事改編而成的史詩級災難片。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編劇和導演,由羅素·克勞、詹妮弗·康納利、雷·溫斯頓、艾瑪·沃森等人主演。
01 諾亞方舟故事的梗概還原
該片講述故事的前因後果大致上取自聖經的創世紀中諾亞方舟的故事。
世界原本空無一物,造物主用六日時間創世紀,天空,陸地,海洋,植物,飛禽,走獸等隨之產生。他還以自身形象製造了萬物主宰亞當,以及他的伴侶夏娃。
亞當和夏娃卻受了蛇的誘惑偷吃禁果,子孫繁衍遍地。後代欲望過剩,不但互相殘殺,還濫用資源,讓世界瘡痍,大地蠻荒。
造物主決定以一場大雨淹沒人類和罪惡。諾亞作為正義之人被臨危受命,製造方舟保存不同物種,讓地球得以重生。
02 細節與原著大相逕庭
為增強大屏幕上影片的故事性和衝突性,該片在原著基礎上增添了很多創意和元素。
一是表現在諾亞製造方舟的啟發和過程中。
影片把造物主直接委任諾亞,改編成諾亞是在夢裡看到洪水肆虐大地,然後往找祖父瑪士撒拉,在他啟發才懂得通過製造方舟的方法躲避洪水;
製造方舟按照原著是只靠諾亞等人的努力,而影片則改編成由造物主製造的守望者幫助諾亞完成此艱巨任務。
二是增加了反派的角色塑造。
為突出由於人類的所作所為過分卑劣導致造物主產生毀滅世界的念頭,該片增加了反派土八該隱的角色塑造。
該隱、亞伯、賽特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子,該隱殘殺兄弟亞伯後被驅逐到東方。諾亞是賽特一族的後代,是本片正義的代表。而土八該隱是該隱一族的後代,作為反方一號的設置。
土八該隱不但在影片開頭殺死了諾亞的父親拉麥,還帶領該隱一族到處挖礦,殺戮,弱肉強食,傷害無辜。
三是諾亞家人的設定。
原著中諾亞和妻子帶著三個兒子還有兒媳在造物主的允許下進入方舟。
而影片進入方舟的只有諾亞和妻子,三個兒子閃、「含」、雅弗,還有一個沿途救下的女孩伊拉。
開始,伊拉由於受傷不能生育。後諾亞的妻子去祈求祖父瑪士撒拉,幫助伊拉成為一個完整的女人。
含卻一直想找一個伴侶同進方舟,伊拉在祖父幫助下意外地懷上了兩個女孩,諾亞認為造物主要毀滅人類,因此與親人在後代是否繼續繁衍的問題上發生衝突。
03信仰和人性衝突的恆久主題
該片的劇情和所構造的人物遭遇,與聖經原著有所偏頗,顯得有點吃力不討好。
但從主題來說,該片野心很大,不僅想再現經書中記載的浩瀚場景,再現那一段無數人堅信存在的諾亞方舟故事。
還企圖利用改編後的想像,闡述當信仰和人性發生衝突時,該如何選擇的恆久主題。
諾亞一直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作為繼承人,他決心完成造物主給予的,讓他利用方舟維護地球無辜物種順利度過洪水毀滅罪惡這一個神聖的任務。
然而造物主一直沒有出現,他的旨意也是不明顯的,需要參透,需要領悟,更玄乎的是,需要作出選擇。
在人性和信仰之間,在親情和公正之間,由諾亞自己作出選擇。這個選擇是帶有傷害性的,甚至是致命的。所幸的是,諾亞經過一番掙扎,經過造物主的考驗,最終還是完成任務。
這個選擇過程,對於諾亞來說,是艱難的。
一是諾亞的身份和早期經歷決定了他的信仰。
諾亞則是賽特的後代瑪士撒拉的孫子。諾亞的父親拉麥從小就教導諾亞,造物者創造了世界。
到這一代,諾亞成為繼承人,照顧世界是他的責任。必須在造物者的身邊做正義之人,忠誠地嚴格地執行造物主的一切決定。
父親被土八該隱殺死後,諾亞知道該隱一族的邪惡。
天上滴下一滴水讓一朵花憑空開放,讓諾亞相信造物主的存在。
而接下來諾亞與守望者相遇,之後產生的種種神跡,更讓諾亞深信不疑。
因此,諾亞是絕對相信並服從造物者的,甚至在家人眼裡顯得有些偏執。
二是諾亞的性格特點,是造物主選取諾亞作為追隨者的原因。
諾亞懂得一切力量均來自造物主。
諾亞從小教導三個兒子閃,含,雅弗,要保護環境,即使是花草樹木都不能隨便傷害,只取生活必需品。
該隱一族的人以為吃了野獸會強壯,但忽視了所有都是來自造物者。而諾亞深深了解這一點。因此諾亞一家的餐桌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鮮血淋漓的肉。
諾亞告訴孩子,方舟上的動物都是一雌一雄,大雨過後他們將成為偉大的父母,必須小心一點,即使一點意外也是創世紀無法彌補的損失,照顧這些無辜的生物是他們的職責。
在諾亞的教導下,孩子們知道愛護動物,懂得惻隱之心。
諾亞具有區別於該隱一族的善良。
諾亞尊重生命,熱愛家人,懂得憐憫眾生。
諾亞帶領家人去找祖父,沿途看到城市被毀滅,無辜人們被該隱一族虐殺,他痛心疾首。
諾亞和妻子挽救了受傷的伊拉,即使受到壞人的追捕,也沒有放棄伊拉,晚上還唱歌給伊拉聽,讓發燒的伊拉入睡,從這裡可知道諾亞非常善良。
諾亞深愛著妻兒,為了他們能活到最後一刻,他一切遵循造物主的安排。
諾亞同時也懂得憐憫眾生,看到大雨滂沱,很多無辜的人們被淹死,他其實非常難受但也不能對外說明他知道人類的作惡已經徹底激怒了造物主,毀滅一切才能重生。
諾亞有區別於族人的堅定。
諾亞勇敢,無畏,有領導力。
在尋找啟示過程中,諾亞勢單力孤,碰到由光變成石頭的強大的守望者,他並不害怕,他遊說守望者們,說他們若能拯救剩下的物種,再次成為造物主的僕人,證明諾亞有領導能力。
守望者看到諾亞時對他說,從你身上我看到亞當的影子。亞當是造物主根據自己形象製造的第一人,說明諾亞身上擁有部分造物主的特質。
諾亞知道並且理解造物主的決定,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堅決執行這個重任。
就算土八該隱帶領大軍來進攻,守望者們紛紛犧牲,掙脫了石頭的束縛,返回天堂,諾亞獨自一人仍然戰鬥到最後,捍衛方舟。
三是當人性和信仰發生衝突時,諾亞遵循內心,選擇了善良和愛。
影片中的諾亞在後期的表現,沒有幫「含」找女孩,不允許伊拉生女孩等等,讓他的家人,甚至部分觀眾認為諾亞成了一個瘋子,一個偏執狂,其實該片對此也早有過渡。
諾亞心中早有一個關於公正的標準。
當無辜動物受到傷害時,諾亞手刃入侵者,他認為保護無辜者是公正的決定,他把動物焚燒後祭天,獻給造物主。
當伊拉意外懷上孩子,他認為造物主的意思是人類必須被毀滅,自己一家和其他人類並沒有什麼不同。他要殺死孩子,才能對得起被大水淹死的眾多生命,這也是公正的表現。
諾亞妻子的看法和他不一樣,她認為自己一家是善良的,「閃」虔誠,雅弗仁慈,含正直,是好人,會是個好父親。讓善良的人繼續繁衍後代,這才是公正。
而諾亞則說,閃被欲望所迷惑,含貪婪,雅弗僅僅是取悅別人,自己和妻子一樣,會為孩子做出一些不知道是善還是惡的東西,甚至為了保護孩子會選擇殺人。
諾亞認為人類的軟弱和自私都是相似的。
兩人不能說是誰對誰錯,只是角度不一樣。
諾亞開始其實也想幫助兒子們找老婆一同進入方舟。
但是當他夜裡去到該隱一族裡,看到該處人類已經冥頑不靈。
他們用婦女孩子去換野獸的肉。他們用插起的竹竿去處理無辜的動物。他們在撕扯,分割野獸的肉,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這是諾亞不忍看到的。
他仿佛看到自己也變成殘酷的骷髏。這一幕一幕,讓他認為人類已無藥可救,必須被毀滅。
當他作出這個決定後,他內心已經建立了一個關於公正的尺度。
於是他沒有盡力幫助含去搭救他剛認識的女孩奈爾。
一是因為時間緊迫,該隱一族已經大軍湧來,奈爾腳被夾住,已經來不及,二是因為諾亞認為造物主已經作出決定,救不救人類的後果都是一樣。
這導致兒子含對父親產生誤會和記恨。在含眼中,奈爾是無辜的是善良的,必須被挽救。父親放棄了救她簡直是罪大惡極。
可是借用祖父瑪士撒拉的話來說。
誰是善良的誰是邪惡的我怎麼知道?我怎麼知道什麼是正確?
就如土八該隱,他認為人類必須由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這也不能說是錯誤。
但他同時又殘酷冷血,視其他生命為無物。
誰是誰非,每個人心裡邊都有自己的一個標準。這只能由諾亞行駛造物主的職能,按照諾亞自己的標準。
大雨,方舟,讓汙穢和純潔分離,善良和邪惡分離。
家人與諾亞的衝突是對諾亞的第一重考驗。
當時的諾亞認為人類統統都要被毀滅,包括他自己。諾亞相信造物主的決定,即使犧牲家人。
而諾亞自己的信仰和諾亞的人性是第二重考驗。
伊拉意外懷上雙胞胎女孩。諾亞開始認為必須手刃孩子才算完成旨意。
這一舉動可以參考聖經故事中關於亞伯拉罕和兒子以撒的故事。造物主讓亞伯拉罕帶上兒子上山殺死他以獻祭。亞伯拉罕照做了,後被天使阻止,因為這只是造物主對他忠誠的考驗。
同樣,在這裡,這是造物主對繼承人諾亞的考驗。
諾亞無數次下跪呼叫蒼天,請求造物主的指示,可一直都不明確,或者說一直告訴他人類必須被毀滅。諾亞只能靠自己的領悟。
諾亞提刀對住雙胞胎外孫女的那一刻,他還是放下屠刀。
試想諾亞是一個連花都不忍傷心的人,又怎忍心親手殺死自己的孫女。
他選擇了善良和愛,即使仿佛那樣做是違背了造物主的旨意,違背了自己的信仰。
雨停了,陸地再現。諾亞卻落魄潦倒,自己一個人住在山洞,並且醉酒度日,赤身露體。
他覺得既辜負了造物主也辜負了親人,以放縱自己的方式生存。伊拉的一席話讓他豁然開朗。造物主給了諾亞一家機會讓人類得以重生。
END
本來衝著災難片去看的,結果讓該片厚重的背景感染到了。繼而對聖經故事產生了興趣並沉迷其中,了解異國文化和信仰的同時,也得到啟示。
其實信神也好,信人也罷,一切只要建立在善良和愛的基礎上,信仰和人性就毫無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