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而言,劇本無論是古典或當代風格都不是我選擇它的核心要素。重要的是,任何一部劇本都能夠以一種當代的方式來詮釋,從而延伸出一種當下的意義。戲劇是我們進入現實世界的一個重要入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這種辨清現實之後更好地生活在當下的能力便是一種詩意。
——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狂風,迷霧,木筏,漫無邊際的大海。
恐懼與絕望在封閉空間中蔓延。
宗教是把雙刃劍
從文明到野蠻
這出人性的悲劇在一群孩子身上怎樣上演?
誰在拯救?誰又是兇手?
暴力只存在於行動中,語言亦可能是劊子手?
十三個孩子經過七天的海上漂流
在這艘美杜莎之筏上
完成了一場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攝影 | 楊若寒
第四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
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展演劇目
《美杜莎之筏》
Drama The Raft of the Medusa
演出時間:2017年7月18日 19:30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
票價:400元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文惠卡購票界面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微店頁面
攝影 | 錢程
1940年,一艘滿載著英國少年的大型客輪被納粹的魚雷擊沉之後,十三名倖存的孩子坐著一隻救生筏繼續他們的海上逃亡之路。在木筏這個封閉的空間內,在歷時七天的漂流中,伴隨著宗教信仰與迷信的衝突,孩子們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逐漸變得緊張。
攝影 | 錢程
十二名出生於基督教家庭並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正如耶穌的十二門徒,他們起初試圖在木筏上建立理性而有序的空間與平等互助的關係。直到他們發現船上還有一個長著紅色頭髮的孩子,這個被他們稱為「小狐狸」的男孩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微社會」的和諧與寧靜。「13」這個「不吉利」的數字引發了一場關於信仰的爭論,誰是《最後的晚餐》中的猶大?誰又阻礙了他們獲得救贖?宗教觀念的衝突便引發了人性天平的傾斜。
本劇矛盾與衝突的核心——「共生還是犧牲」這一哈姆雷特式的經典提問反映出這個「微社會」的倫理關係。「13」這一數字使得女主人公內心充滿恐懼,她堅持一定要犧牲其中的一人來換取其他人的救贖。這魔咒般的念頭使得這些在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孩子們,卻在流亡的過程中沒有逃過人性的悲劇,這群年齡只有九到十二歲的孩子最終成了一群冷血的殺人兇手。這部悲劇充滿了對人性的拷問,當遲到的救援飛機終於到來,主人公們早已經歷了一場充滿荒誕與悲涼的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這部劇作改編自德國作家喬治·凱澤(Georg Kaiser)的同名小說。喬治·凱澤的作品取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這部類似偵探電影且畫面感極強的小說充滿了絕望、殘酷的悲劇性情節。在海上浮船這一「微社會」中,孩子們試圖去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世界,最後卻不得不屈服於成人世界中自相殘殺的悲劇,作者對人性這一主題的追問深深吸引了導演,2004年第一次接觸這部作品的他在十二年之後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的青年演員合作把這部劇目搬上了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的舞臺。
名畫《梅杜薩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就描繪了海難時處於生死掙扎的中的人們。
喬治·凱澤(Georg Kaiser)的小說 《美杜莎之筏》 與法國浪漫主義畫家西奧多· 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作品《美杜莎之筏》都是取材於歷史上真實的悲劇事件。傑利柯畫作中暗沉的色調也啟發導演在舞美設計中特別注意舞臺的昏暗色調與油畫效果。在陰暗、神秘的氛圍中,導演力圖呈現出一幅暗色調油畫般的舞臺,在昏暗的燈光、緩緩推進且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與充滿窒息感的音樂中帶領觀眾走進這個困境叢生、充滿焦慮、被濃霧包裹著的如噩夢般的世界。兩部作品不約而同地借用了神話人物「美杜莎」之名作為一種隱喻,而美杜莎能夠將與她對視的男人瞬間「石化」這一神話中的情節也體現在劇中陷入愛情的兩位主人公身上。
這部劇作體現了法國哲學家勒內·吉拉爾(René Girard)的哲學思想。他在《替罪羊》(Le Bouc Emissaire)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替罪羊」理論,並指出迫害的存在具有以下普遍性的模式:
「1.暴行是真實的;2.危機是真實的;3.挑選犧牲品不是根據人們給他們的罪名,而是根據他們具有受害者的標記,根據所有可使人聯想到他們和危機有罪惡的聯繫的標記;4.整個運作方向是將危機的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並通過消滅他們,或至少把他們驅逐出受『汙染』的團體,來改變危機。」
本劇中的第13個孩子——「小狐狸」(Petit Renard)便是這個木筏中「微社會」的「替罪羊」,成為他人行使暴力的對象。
攝影 | 楊若寒
首先,數字「13」引發的爭吵與處於大海迷霧中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成為「恐懼」的成因與孩子們行使暴力的前提,正如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談到「恐懼的源泉」時說的那樣:「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在這種難以掌控未知的前提下,「小狐狸」與出賣耶穌的猶大長著同樣的紅髮這一特徵便成為與罪惡有聯繫的「標記」,不會講話又「沒有價值」的他便被視為這個群體中的「異端」,而消滅「替罪羊」作為改變危機、恢復和諧的手段便成為這些孩子集體暴力的體現。在不斷疊加的恐懼中,這群尚未成年的孩子以他們自以為充滿邏輯的思維將一個無罪的犧牲者作為集體獲得救贖的砝碼,殘忍地製造出這起「以信仰之名」的謀殺。
攝影 | 錢程
「戰爭」與「宗教」是劇中的兩個關鍵詞。在二戰背景之下,倖存的孩子們試圖抵抗成人世界中戰爭的殘忍,卻陷入一場沒有硝煙與戰火的「人性之戰」。他們對宗教的不同解讀則透露出信仰與迷信之間的矛盾。男主人公對基督教的詮釋與《聖經》中描寫的一致,即「不可殺人」。而女主人對基督教的片面理解,即數字「13」代表的不吉利甚至會使人遭受懲罰,這一切都僅僅基於她的主觀臆想。事實上,歷史上並沒有任何文獻記載這一數字會帶來不幸與懲罰,而他們對宗教文本的不同解讀所引發出的衝突,則讓我們看到這場權力的遊戲如何使得人性逐漸異化,恐懼如何使人逐步脫離信仰、遠離真實的教義而在對假想敵的幻象中陷入迷信的魔沼,最終釀成悲劇。
攝影 | 楊若寒
作者提出的不同宗教之間如何共處這一問題與作品中反映的「難民」與「流亡」主題與時下的歐洲社會緊密相關,具有積極的當下之義。這部首演於2016年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的劇目,將如何在歷史文本與現實世界中對話?在跨文化語境中是否會延伸出一種全新的當下的意義?讓我們在充滿詩意與失意的舞臺上與孩子們一起完成這場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作者:梁蔚,法國蒙彼利埃三大戲劇與舞臺藝術博士
「孩子總是按照被教導的準則行事。」
——法國劇作導演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它關於海難、關於生存、關於人性
不同的是
它更關於孩子天真篤定的「信仰」
7月18日
法國皮科拉家族劇團
與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獨一無二的豪華小劇場戲劇
《美杜莎之筏》
(可使用文惠卡)
演出結束後將設演後談!
《美杜莎之筏》30秒宣傳片
現已開票
統一票價還不搶座
第四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
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展演劇目
皮科拉家族劇團話劇
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美杜莎之筏》
Drama The Raft of the Medusa
(可使用文惠卡)
2016年7月17日首演於阿維尼翁戲劇節
演出時間:2017年7月18日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
票價:400元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文惠卡購票界面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微店頁面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隻救生筏載著13名英國少年在北大西洋上漂流,他們來自一艘被納粹擊沉的航船。逃離戰爭硝煙,尋找和平家園的夢想幾近破滅,這13個孩子背井離鄉,成為了海上的流浪者,而更可怕的考驗還在等待著他們:為了生存,他們將殺掉自己的同伴……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負盛名的德國劇作家喬治·凱澤(Georg Kaiser),受到籍裡柯同名名畫靈感啟發,根據歷史真實事件,創作出這部充滿人性掙扎的劇作。法國劇作導演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潛心醞釀13年,終於成功將其搬上舞臺,帶領廣大觀眾走進那個迷霧重重的海上絕境,切身感受到四散漂流的恐懼和內心善惡鬥爭的焦慮。
演出時長:105分鐘
■主創團隊
原著:喬治·凱澤
翻譯:於蓋特·拉德裡薩尼、勒內·拉德裡薩尼(Éditions Fourbis, 1997)
導演:託馬斯·喬利
舞美設計:海蒂·佛列埃、塞西莉亞·加裡
舞美製作:海蒂·佛列埃、塞西莉亞·加裡、莉亞·加伯杜瓦-拉莫、瑪麗·伯納梅森和朱莉·羅埃爾斯
服裝設計、化妝和髮型設計: 奧利亞·斯汀克裡斯特
道具設計: 莉亞·加伯杜瓦-拉莫
燈光設計: 勞倫斯·馬涅
視頻及特效設計: 斯巴斯蒂安·勒馬爾尚
作曲:克雷芒·米爾蓋
音響:奧瑞麗安娜·帕薩格利亞
舞臺及機械:瑪麗·伯納梅森, 奧利維耶·勒華和朱莉·羅埃爾斯
技術總監: 瑪麗·伯納梅森
合作導演: 馬蒂爾德· 德拉阿耶、瑪艾勒·德幾耶特
神學顧問: 科琳·麥涅埃勒
■主演名單
約瑟夫·阿比-阿亞德、埃勒諾爾·奧祖-科奈斯、克雷芒·巴爾特萊特,羅曼·達赫尤、雷米·福爾汀、喬安娜·艾斯、艾瑪·列日瓦、達麗拉·奧特馬奈埃勒巴、羅曼·巴熱阿德、莫德·普熱瓦茲、布朗詩·赫伯馳、阿德裡安·賽赫
特約小演員:路易·倚箏
行政–宣傳–文化推廣: 賽莉亞·迪胡阿爾德
製作–巡演: 多若忒·德·洛桑
該演出的創作得到了皮科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的藝術支持: 迪波·法克 (舞美), 克雷芒·米爾蓋(音響) 和安託萬·特拉維爾特 (燈光).
道具及服裝:在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的工作室製作
製作: 皮科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
聯合製作: 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
藝術支持:國家青年劇院
支持: 諾曼第藝術信息推廣局
■購票優惠
2017年5月1日至11月30日 每周逢二、六,凡持有銀聯鑽石、白金信用卡(卡號以62開頭)持卡人,通過天津大劇院官網使用銀聯線上方式支付買演出票,可尊享單筆訂單6.2折優惠(最高補貼上限150元,超出部分自付)。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優惠速搶 | 看完立省150元,6.2折你還不來!
即日起您將有機會領取浦發銀行發送的天津大劇院演出50元代金券。您可以點擊以下連結,按照文內的辦理方式辦理浦發銀行「白金夢卡」並領取代金券。代金券來啦! 我們一起看演出吧!
—THE END—
(點擊海報查看演出詳情)
皮科拉家族劇團
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美杜莎之筏》
2017-07-18 19:30
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
《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2017-07-20 19:30
¥680(VIP)/580/480/380/300/280
《美杜莎之筏》
《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2666》|《美杜莎之筏》|《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THE END—
鼓 舞
INSPIRATION
想要加入天津大劇院,與世界級明星一起工作?一年近600場演出任意看,戲劇、歌劇、古典音樂、芭蕾一網打盡,給自己一個沉浸於高雅藝術氛圍的機會,請發送簡歷至hr@propel.cn,我們等你!
天津大劇院
www.tjgtheatre.org
022-83882000/83882008
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58號增1號
(文化中心內)
▼ 官方微店點擊「閱讀原文」,即刻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