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之筏:人性的「奧德賽」之旅,以信仰之名的謀殺

2021-02-15 驅動文化傳媒

對我而言,劇本無論是古典或當代風格都不是我選擇它的核心要素。重要的是,任何一部劇本都能夠以一種當代的方式來詮釋,從而延伸出一種當下的意義。戲劇是我們進入現實世界的一個重要入口,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社會,這種辨清現實之後更好地生活在當下的能力便是一種詩意。 

——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狂風,迷霧,木筏,漫無邊際的大海。

恐懼與絕望在封閉空間中蔓延。

宗教是把雙刃劍

從文明到野蠻

這出人性的悲劇在一群孩子身上怎樣上演?

誰在拯救?誰又是兇手?

暴力只存在於行動中,語言亦可能是劊子手?

十三個孩子經過天的海上漂流

在這艘美杜莎之筏

完成了一場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攝影 | 楊若寒

第四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

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展演劇目

《美杜莎之筏》

Drama The Raft of the Medusa

演出時間:2017年7月18日 19:30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

票價:400元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文惠卡購票界面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微店頁面


攝影 | 錢程

1940年,一艘滿載著英國少年的大型客輪被納粹的魚雷擊沉之後,十三名倖存的孩子坐著一隻救生筏繼續他們的海上逃亡之路。在木筏這個封閉的空間內,在歷時七天的漂流中,伴隨著宗教信仰與迷信的衝突,孩子們在等待救援的同時,他們之間的關係也逐漸變得緊張。

攝影 | 錢程

十二名出生於基督教家庭並接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們正如耶穌的十二門徒,他們起初試圖在木筏上建立理性而有序的空間與平等互助的關係。直到他們發現船上還有一個長著紅色頭髮的孩子,這個被他們稱為「小狐狸」的男孩的出現打破了這一「微社會」的和諧與寧靜。「13」這個「不吉利」的數字引發了一場關於信仰的爭論,誰是《最後的晚餐》中的猶大?誰又阻礙了他們獲得救贖?宗教觀念的衝突便引發了人性天平的傾斜。

本劇矛盾與衝突的核心——共生還是犧牲這一哈姆雷特式的經典提問反映出這個微社會」的倫理關係。「13」這一數字使得女主人公內心充滿恐懼,她堅持一定要犧牲其中的一人來換取其他人的救贖。這魔咒般的念頭使得這些戰爭中倖存下來的孩子們,卻在流亡的過程中沒有逃過人性的悲劇,這群年齡只有九到十二歲的孩子最終成了一群冷血的殺人兇手。這部悲劇充滿了對人性的拷問,當遲到的救援飛機終於到來,主人公們早已經歷了一場充滿荒誕與悲涼的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這部劇作改編自德國作家喬治·凱澤(Georg Kaiser)的同名小說。喬治·凱澤的作品取材於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這部類似偵探電影且畫面感極強的小說充滿了絕望、殘酷的悲劇性情節。在海上浮船這一「微社會」中,孩子們試圖去建立一個平等、公正的世界,最後卻不得不屈服於成人世界中自相殘殺的悲劇,作者對人性這一主題的追問深深吸引了導演,2004年第一次接觸這部作品的他在十二年之後與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的青年演員合作把這部劇目搬上了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的舞臺

名畫《梅杜薩之筏》(The Raft of the Medusa)就描繪了海難時處於生死掙扎的中的人們。 

喬治·凱澤(Georg Kaiser)的小說 《美杜莎之筏》 與法國浪漫主義畫家西奧多· 傑利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作品《美杜莎之筏》是取材於歷史上真實的悲劇事件。傑利柯畫作中暗沉的色調也啟發導演在舞美設計中特別注意舞臺的昏暗色調與油畫效果。在陰暗、神秘的氛圍中,導演力圖呈現出一幅暗色調油畫般的舞臺,在昏暗的燈光、緩緩推進且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與充滿窒息感的音樂中帶領觀眾走進這個困境叢生、充滿焦慮、被濃霧包裹著的如噩夢般的世界。兩部作品不約而同地借用了神話人物「美杜莎」之名作為一種隱喻,而美杜莎能夠將與她對視的男人瞬間石化這一神話中的情節也體現在劇中陷入愛情的兩位主人公身上。

這部劇作體現了法國哲學家勒內·吉拉爾(René Girard)的哲學思想。他在替罪羊(Le Bouc Emissaire)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替罪羊」理論,並指出迫害的存在具有以下普遍性的模式

1.暴行是真實的;2.危機是真實的;3.挑選犧牲品不是根據人們給他們的罪名,而是根據他們具有受害者的標記,根據所有可使人聯想到他們和危機有罪惡的聯繫的標記4.整個運作方向是將危機的責任推到受害者身上,並通過消滅他們,或至少把他們驅逐出受汙染的團體,來改變危機。

本劇中的第13個孩子——「小狐狸Petit Renard便是這個木筏中「微社會」的「替罪羊」,成為他人行使暴力的對象。

攝影 | 楊若寒

首先,數字「13」引發的爭吵與處於大海迷霧中對未知事物的不確定性成為「恐懼」的成因與孩子們行使暴力的前提,正如美國作家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談到「恐懼的源泉」時說的那樣:「人類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在這種難以掌控未知的前提下,「小狐狸」與出賣耶穌的猶大長著同樣的紅髮這一特徵便成為與罪惡有聯繫的「標記」,不會講話又「沒有價值」的他便被視為這個群體中的「異端」,而消滅「替罪羊」作為改變危機、恢復和諧的手段便成為這些孩子集體暴力的體現。在不斷疊加的恐懼中,這群尚未成年的孩子以他們自以為充滿邏輯的思維將一個無罪的犧牲者作為集體獲得救贖的砝碼,殘忍地製造出這起「以信仰之名」的謀殺。

攝影 | 錢程

戰爭宗教」是劇中的兩個關鍵詞。在二戰背景之下,倖存的孩子們試圖抵抗成人世界中戰爭的殘忍,卻陷入一場沒有硝煙與戰火的「人性之戰」。他們對宗教的不同解讀則透露出信仰與迷信之間的矛盾。男主人公對基督教的詮釋與《聖經》中描寫的一致,即「不可殺人」。而女主人對基督教的片面理解,即數字「13」代表的不吉利甚至會使人遭受懲罰,這一切都僅僅基於她的主觀臆想。事實上,歷史上並沒有任何文獻記載這一數字會帶來不幸與懲罰,而他們對宗教文本的不同解讀所引發出的衝突,則讓我們看到這場權力的遊戲如何使得人性逐漸異化,恐懼如何使人逐步脫離信仰、遠離真實的教義而在假想敵的幻象中陷入迷信的魔沼,最終釀成悲劇。

攝影 | 楊若寒

作者提出的不同宗教之間如何共處這一問題與作品中反映的「難民」與流亡主題與時下的歐洲社會緊密相關,具有積極的當下之義。這部首演於2016年阿維尼翁戲劇節「IN」單元的劇目,將如何在歷史文本與現實世界對話?在跨文化語境中是否會延伸出一種全新的當下的意義讓我們在充滿詩意與失意的舞臺上與孩子們一起完成這場關於人性的「奧德賽」之旅。

作者:梁蔚,法國蒙彼利埃三大戲劇與舞臺藝術博士

 「孩子總是按照被教導的準則行事。

——法國劇作導演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

它關於海難、關於生存、關於人性

不同的是

它更關於孩子天真篤定的「信仰」


7月18日

法國皮科拉家族劇團

與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獨一無二豪華小劇場戲劇

《美杜莎之筏》

(可使用文惠卡)

演出結束後將設演後談!


《美杜莎之筏》30秒宣傳片

 現已開票 

統一票價還不搶座

第四屆天津曹禺國際戲劇節

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展演劇目

皮科拉家族劇團話劇

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美杜莎之筏》

Drama The Raft of the Medusa

(可使用文惠卡)

2016年7月17日首演於阿維尼翁戲劇節

演出時間:2017年7月18日

演出地點:天津大劇院 多功能廳

票價:400元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文惠卡購票界面

長按以上二維碼進入微店頁面

■劇情簡介

二戰期間,一隻救生筏載著13名英國少年在北大西洋上漂流,他們來自一艘被納粹擊沉的航船。逃離戰爭硝煙,尋找和平家園的夢想幾近破滅,這13個孩子背井離鄉,成為了海上的流浪者,而更可怕的考驗還在等待著他們:為了生存,他們將殺掉自己的同伴……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負盛名的德國劇作家喬治·凱澤(Georg Kaiser),受到籍裡柯同名名畫靈感啟發,根據歷史真實事件,創作出這部充滿人性掙扎的劇作。法國劇作導演託馬斯·喬利(Thomas Jolly)潛心醞釀13年,終於成功將其搬上舞臺,帶領廣大觀眾走進那個迷霧重重的海上絕境,切身感受到四散漂流的恐懼和內心善惡鬥爭的焦慮。

演出時長:105分鐘

■主創團隊

原著:喬治·凱澤

翻譯:於蓋特·拉德裡薩尼、勒內·拉德裡薩尼(Éditions Fourbis, 1997)

導演:託馬斯·喬利

舞美設計:海蒂·佛列埃、塞西莉亞·加裡

舞美製作:海蒂·佛列埃、塞西莉亞·加裡、莉亞·加伯杜瓦-拉莫、瑪麗·伯納梅森和朱莉·羅埃爾斯

服裝設計、化妝和髮型設計: 奧利亞·斯汀克裡斯特

道具設計: 莉亞·加伯杜瓦-拉莫

燈光設計: 勞倫斯·馬涅

視頻及特效設計: 斯巴斯蒂安·勒馬爾尚

作曲:克雷芒·米爾蓋

音響:奧瑞麗安娜·帕薩格利亞

舞臺及機械:瑪麗·伯納梅森, 奧利維耶·勒華和朱莉·羅埃爾斯

技術總監: 瑪麗·伯納梅森

合作導演: 馬蒂爾德· 德拉阿耶、瑪艾勒·德幾耶特

神學顧問: 科琳·麥涅埃勒

■主演名單

約瑟夫·阿比-阿亞德、埃勒諾爾·奧祖-科奈斯、克雷芒·巴爾特萊特,羅曼·達赫尤、雷米·福爾汀、喬安娜·艾斯、艾瑪·列日瓦、達麗拉·奧特馬奈埃勒巴、羅曼·巴熱阿德、莫德·普熱瓦茲、布朗詩·赫伯馳、阿德裡安·賽赫

特約小演員:路易·倚箏

行政–宣傳–文化推廣: 賽莉亞·迪胡阿爾德

製作–巡演: 多若忒·德·洛桑

該演出的創作得到了皮科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的藝術支持: 迪波·法克 (舞美), 克雷芒·米爾蓋(音響) 和安託萬·特拉維爾特 (燈光).

道具及服裝:在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的工作室製作

製作: 皮科拉家族劇團(La Piccola Familia)

聯合製作: 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

藝術支持:國家青年劇院

支持: 諾曼第藝術信息推廣局

■購票優惠

2017年5月1日至11月30日 每周逢二、六,凡持有銀聯鑽石、白金信用卡(卡號以62開頭)持卡人,通過天津大劇院官網使用銀聯線上方式支付買演出票,可尊享單筆訂單6.2折優惠(最高補貼上限150元,超出部分自付)。數量有限,先到先得!優惠速搶 | 看完立省150元,6.2折你還不來!

即日起您將有機會領取浦發銀行發送的天津大劇院演出50元代金券。您可以點擊以下連結,按照文內的辦理方式辦理浦發銀行「白金夢卡」並領取代金券。代金券來啦! 我們一起看演出吧!

THE END 

(點擊海報查看演出詳情)

皮科拉家族劇團

法國斯特拉斯堡國家劇院聯合製作 

《美杜莎之筏》

2017-07-18 19:30

德國柏林邵賓納劇院

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2017-07-20 19:30

¥680(VIP)/580/480/380/300/280

《美杜莎之筏》

《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2666》|《美杜莎之筏》|《瑪利亞的婚後生活》

THE END 

鼓 舞

 INSPIRATION

想要加入天津大劇院,與世界級明星一起工作?一年近600場演出任意看,戲劇、歌劇、古典音樂、芭蕾一網打盡,給自己一個沉浸於高雅藝術氛圍的機會,請發送簡歷至hr@propel.cn,我們等你!

天津大劇院

www.tjgtheatre.org

022-83882000/83882008

天津市河西區平江道58號增1號

(文化中心內)

▼ 官方微店點擊「閱讀原文」,即刻購票!

相關焦點

  • 《美杜莎之筏》的導演託馬斯·喬利 帶你逛逛阿維尼翁
    ▲話劇《美杜莎之筏》劇照演出結束後將設演後談!屆時帥導演託馬斯·喬利將參加!▲話劇《美杜莎之筏》導演託馬斯·喬利(太帥了!) 現已開票 統一票價還不搶座▲《美杜莎之筏》30秒宣傳片《美杜莎之筏》受籍裡柯名畫《美杜莎之筏》的啟發法國劇作導演託馬斯·喬利潛心醞釀13年根據二戰時期真實的歷史事件創作
  • 有人說,他是奧斯特瑪雅的勁敵:《美杜莎之筏》導演,他是託馬斯·喬利
    他是《美杜莎之筏》背後的導演這是一部時長105分鐘的精緻小劇場話劇但他曾用18小時話劇震驚阿維尼翁舞臺他就是託馬斯·喬利他有著一雙古靈精怪的黑色眼睛,笑起來時而溫暖,時而鬼魅。頎長瘦削的身板裡卻蘊藏著難以預估的能量。
  •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當信仰和人性發生衝突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劇照03信仰和人性衝突的恆久主題還企圖利用改編後的想像,闡述當信仰和人性發生衝突時,該如何選擇的恆久主題。《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劇照三是當人性和信仰發生衝突時而諾亞自己的信仰和諾亞的人性是第二重考驗。伊拉意外懷上雙胞胎女孩。諾亞開始認為必須手刃孩子才算完成旨意。
  •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當信仰和人性發生衝突
    《諾亞方舟:創世之旅》是根據聖經故事改編而成的史詩級災難片。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編劇和導演,由羅素·克勞、詹妮弗·康納利、雷·溫斯頓、艾瑪·沃森等人主演。《諾亞方舟:創世之旅》劇照03信仰和人性衝突的恆久主題該片的劇情和所構造的人物遭遇,與聖經原著有所偏頗,顯得有點吃力不討好。
  • 解析《無人生還》,罪惡的荒島,上演著以「正義」之名的謀殺
    而那場謀殺早有預謀,你卻不知道自己正一步一步走向設好的陷阱裡。像待宰的羔羊,沒有退路,無從反抗,不知道下一秒自己將會遭遇什麼。死亡的帷幕已拉開,結局早已譜寫。等待的過程,煎熬中撕開的人性,生存的法則都將覆滅。誰是最後的贏家,誰主宰了一切?
  • 「發現之旅:古希臘」下周上線《刺客信條奧德賽》玩家免費領
    去年育碧就為《刺客信條:起源》推出過《發現之旅:古埃及》的免費探索工具包,允許擁有《AC起源》的玩家在不影響遊戲本身進度、無時限無戰鬥的環境下暢遊育碧精心打造的古埃及地圖,甚至可以說具有一絲教育意義。而今年《刺客信條:奧德賽》也不例外,在最新的發布會中,育碧官方確認《發現之旅:古希臘》將於9月10日推出,免費提供給所有《刺客信條:奧德賽》玩家。和《發現之旅:古埃及》一樣,今年的探索工具包將會把玩家帶入閒適的地中海區域,探索古希臘的文化和歷史互動。模式覆蓋了29個地區,擁有300個地圖內的導覽焦點,在旅途中玩家將能夠接觸到哲學、名勝、古代人的生活、戰爭、神話等多方面的互動主題。
  • 梅杜莎之筏 by 熱裡科
    以效率計,飛機,是人類最具殺傷力的非軍事性發明。倏忽之間,300條人命消失天際。如果是輪船,也許還能有倖存者。不管是人力還是天力,災難終究是災難。面對災難,藝術家選擇用作品表達自己。今天這幅《梅杜莎之筏》,就是藝術史上表現災難最著名的作品。要分個類,藝術作品中,表現災難最多的,還是人禍,而不是天災。箇中涵義,值得思忖。
  • 郭川船長的單人不間斷環球紀錄片《奧德賽之旅》與《海、海和海》
    《奧德賽之旅》郭川航海紀錄片-英文字幕一直在看騰訊裡《郭川環球航行全程紀錄片首發:<奧德賽之旅>》,但這次在27分36秒播不了,手機也播不了
  • 《梅杜薩之筏》背後的故事
    1816年,籍裡柯來到了義大利,他見到了藝術大師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被深深地打動了,決心效法大師的藝術特色。籍裡柯的作品充滿創新精神,構圖宏偉而壯闊,畫面的運動感很強烈。他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梅杜薩之筏》《輕騎兵軍官的衝鋒》《偉大的英國》《埃普瑟姆的賽馬》等。
  • 以愛之名,謀殺兩次
    如果說,第一次的動手是誤會背後的激情殺人,那麼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姐夫因心臟病而倒地不起,將生的希望從他手中剝離的刻意為之,才足以窺見人性之惡。而這其中最可怕的是,這份謀殺,被他冠以的,是「愛」的名義。如果沒有那起突發的雨夜死亡,從外表上來看,這大概是一個十分和睦的家庭。
  • 【見證】八口之家經歷「首爾信仰之旅」後告白:一次信仰的堅固與升華
    今年復活節前後,「首爾信仰之旅——體驗不一樣的『韓流』」舉行,近30多位弟兄姐妹一同來到首爾,五天的行程裡面主題包括了解韓國基督教歷史,比如訪問楊華津外國宣教士墓園,這裡埋葬了最早來到韓國宣教的100多位宣教士和他們的家屬;訪問韓國最早的教會之一的貞洞教會以及傳教士創立的最早的學校、醫院等;參觀大型教會,如愛的教會、大地教會等,在復活節當天也有參加純福音教會復活崇拜的日程;現場參加敬拜、讚美以及禱告
  • 每日名畫 | 泰奧多爾·籍裡柯《梅杜莎之筏》
    《梅杜薩之筏》是泰奧多爾·籍裡柯於1819年創作的油畫。《梅杜薩之筏》從畫面的構圖、光線、色彩到人物的動態表情以及豐富的想像力,都是無與倫比的。畫家以金字塔形的構圖,把事件展開在筏上僅存者發現天邊船影時的剎那景象,刻畫了遇難者的饑渴煎熬、痛苦呻吟等各種情狀,畫面充滿了令人窒息的悲劇氣氛,開創了浪漫主義先河。1816年7月,法國政府派遣巡洋艦「梅杜薩號」,載著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數貴族前 往聖·路易斯港。率領艦隊的是一名明顯缺乏實際能力的艦長,由於他指揮錯誤,在途經西非海岸的布朗海岬南面時不慎擱淺,造成了慘重的災禍。
  • 名言名畫 | 籍裡柯《梅杜薩之筏》
    他著名的《梅杜薩之筏》,是浪漫主義畫派的開山之作,也曾震撼和影響了另一位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拉瓦。籍裡柯家境富裕,對繪畫充滿興趣,雖然爸爸反對,還是在姨媽姨父的支持下,去畫室學習繪畫。他還在羅浮宮臨摹和研究提香、魯本斯、倫勃朗和委拉斯開茲的作品。27歲時去義大利學習,又迷上米開朗琪羅的作品,對巴洛克藝術產生極大興趣。終發展出不同於新古典主義的自己的藝術風格。
  • 《風箏》之鄭耀先:為了信仰,「泯滅」人性,背叛兄弟情
    「只有通過絕望,通過苦難,通過痛苦和無盡的磨練,才能達至信仰。」——德魯克情報人員雖身負重任,卻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並隨時做好為信仰而犧牲的準備。對於這些無名英雄,即便是身處和平年代的我們,也不由得生出敬畏之心和感激之情。
  • 從《刺客信條:奧德賽》開始的希臘之旅——雅典之秘Ⅱ
    【17173獲原作者授權發布,未經允許嚴禁轉載】作者:@萌萌明日香asuka>>>從《刺客信條:奧德賽》開始的希臘之旅——雅典之秘Ⅰ《​​刺客信條:奧德賽》更新1.07版本的今天,我也來發布新文章啦(手動斜眼)話說這一次的1.07版本還是挺良心的,在更新時間上我就想給一個小小的贊,原本還以為是要到這個月底才會更新呢=-=內容方面也蠻充實的,想必許多刺客玩家肯定都第一時間上線怒肝一波等級和刺客暖暖起來了吧。
  • 《冬之旅》的冬之旅,下一站:西安
    上周末,賴聲川話劇《冬之旅》重慶站完美落幕,藍天野、李立群兩位老戲骨的精湛表演,在兩個小時之內帶給大家無數的溫暖和感動。這個主創平均年齡高達70歲的團隊,讓人在「寒冬」中感受到的人性之美。來看看重慶的小夥伴們怎麼說吧。
  • 《諸神之戰》:美杜莎斷頭之謎,人神之戰
    《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是一部2010年的奇幻冒險電影,由 路易斯·萊特裡爾執導,薩姆·沃辛頓、連姆·尼森、拉爾夫·費因斯、傑瑪·阿特登主演。該片是翻拍1981年版《諸神之戰》的同名新作,影片講述了眾神之首宙斯之子落入人間後遭遇的種種事端,奧林匹亞山上的神仙都因此騷動起來,一場神與人、神與神之間的拯救與被拯救行動就此拉開。一場權利之爭在人類與國王、國王與諸神之間展開。然而僅僅諸神之間的戰爭就足以摧毀整個人類世界。
  • 推薦/美杜莎之吻
    《美杜莎之吻》女主角是一個偏遠村莊的小護士(Minnie飾演)。但是她慢慢發現每到夜裡自己會做噩夢,直到越來越嚴重被女鬼附身,夜裡頭會與身體分離,飛出窗外捕食村裡的牲畜,甚至殘殺人類。 總體上來說,《美杜莎之吻》是一部不太恐怖的恐怖片,畫面唯美,三位主演的眼神都會說話,是一部比較文藝的愛情類恐怖片。
  • 希臘神話之蛇發美女美杜莎的故事
    宙斯之子珀爾修斯知道這個秘密,因此背過臉去,用光亮的盾牌作鏡子,找出美杜莎,在雅典娜和赫耳墨斯的幫助下割下了她的頭。從美杜莎的軀體裡跳出雙翼飛馬珀伽索斯和巨人克律薩俄耳,他們都是美杜莎的後代。珀爾修斯騎著從美杜莎鮮血中飛出的珀伽索斯,在空中遇到狂風的襲擊,被吹得左右搖晃,從美杜莎的頭顱上滴下的鮮血落到利比亞沙漠中,成為毒蛇。
  • 《CRISIS 公安機動搜查隊特搜組》世間多少罪惡,都假信仰之名
    邪教以真理之名,體制以國家之名,中二少年以平等之名,恐怖主義以改變社會之名。都借著信仰、真理、主義的名義。而我們竭盡全力去維護的制度本身、正確本身、主義本身,卻也許是恐怖主義的合法化身。被國家拋棄的科學家、少年、警察臥底、教徒臥底、包括最後兩集的自衛隊前隊員,這一幕,似曾相識。在舉國體制之下、國家利益面前,個人的生命、價值都如螻蟻,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