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二生肖的老大,子鼠年,但是今年是禍不單行,多災多難的年份,半年多的時間就有二十多起災難,地震,火災,洪水,鼠疫,新冠,火山爆發等等,小小的老鼠能扛起這麼大的擔子嗎?老大實在是太難了!
今天我們說一說南方的洪水。
自6月以來,天上就像破了一個窟窿一般,我國南方各地暴雨如注,雨水匯聚在江河裡,導致江河洪水泛濫成災。目前,我國已有數百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有的洪水量甚至超過歷史記錄。
洪澇的發生,導致我國浙江、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27個省(區、市)近4000萬人受災,數百人死亡失蹤,房屋倒塌近3萬間,經濟損失難以計算。另外,洪水還導致道路橋梁被衝毀,農作物被淹,令多所城市出現內澇,使多地發生山洪、滑坡、泥石流,致無數人被困……一幕幕場景,讓人感到揪心、難受……
洪澇頻發,是天災還是人禍?
其實,洪澇災害並不是今年才開始嚴重的。中國氣象局編寫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19版)就曾指出,自1960年到2018年,我國極端日降水量事件頻次呈增加趨勢,旱災、洪災等災害的發生均有所增加。
這到底是為何?有專家估計,「全球氣候變暖」脫不了干係。目前全球氣候變暖到什麼程度了呢?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曾表示全球氣溫已比工業化前高出1.5℃。你可別小看這1.5℃,這增加的1.5℃會加劇地表的蒸發,可加速水循環,令空氣中的水蒸氣含量上升,從而能導致降水強度、頻次、持續時間的增加,加劇洪澇。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人為因素對氣候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隨著工業化的發展,人類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砍伐森林、開拓疆土,可致水土流失;草原破壞,可令地下貯水能力下降;城市的鋼筋水泥,則令雨水無法滲透地面;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突發驟雨,地面將會喪失蓄水能力,洪澇災害也會更加嚴重!
特殊時期,這些傳染病不得不防!
水火無情人有情。
災情面前,全國上下都在努力,目前我國多個地區已經啟動防汛一級響應機制,人民解放軍始終對人民不離不棄,戰鬥在最前線,在搶險救災中做出了重大貢獻。而老百姓呢,則需要在保護個人生命財產安全之時,多注意雨水天氣中各種傳染性疾病的預防。
1、皮膚病
洪水裡面,什麼「髒東西」都有,如各種城市垃圾、腐爛的動物屍體等,手腳若長時間浸泡在汙水中,則特別容易感染細菌、真菌,令皮膚感染,導致皮膚潰爛,誘發手足癬等皮膚病。建議避免手腳長時間浸泡在水中,下水勞動完畢後,應及時清洗手腳,保持皮膚的乾燥清潔。
2、腸道傳染病
洪災可破壞人類的生活條件,導致生活環境、水被汙染,若飲用了被汙染的水,食用了淹死、病死的禽畜,就很容易引起痢疾、傷寒、霍亂等腸道傳染病,令人出現嘔吐、腹痛、腹瀉、脫水等症狀,對身體而言是一種巨大的傷害。預防腸道傳染病,建議不喝生水,特別不要喝看起來很乾淨的河水、井水,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更不要吃被洪水泡過的食物,水和食物一定要徹底加熱煮熟後再吃。
3、呼吸道傳染病
雨水天氣可導致環境潮溼,特別容易滋生細菌、病毒、衣原體、支原體等,這就增加了人類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病風險。建議做好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工作,及時接種疾病疫苗,給身體加道防護屏障。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室內通風,避免人群扎堆,注意勤洗手。
4、蟲媒傳播疾病
雨水天氣,蚊蟲孳生,蒼蠅、蚊子等小動物,都有可能會成為傳染性疾病的「幫兇」,如登革熱、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都是常見的蟲媒傳播疾病。建議做好防蒼滅蚊工作,做好環境的衛生工作,室內不要留有積水,平時可使用蚊帳、蒼蠅拍等進行防蚊。
5、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通常因皮膚直接接觸疫水中的尾蚴而受到感染,可分為慢性、急性、晚期、異位4種類型,患者通常會伴有發熱、皮疹、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可致肝功能受損。如今,我國長江中下遊流域多個地區仍有血吸蟲病傳播風險,我們應該注意避免接受野外水源,如果一定要下水,則應做好防護措施,如佩戴膠手套、穿戴膠衣、膠褲等。
災害無情,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注意安全的同時,還應該注意採取措施預防各類傳染性疾病,一旦身體出現不適,一定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