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時代中,老一輩家長都覺得打遊戲是玩物喪志,不思進取。所以大多數中國家長對遊戲是痛恨欲絕,強烈反對孩子打遊戲。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有遊戲的童年才是真正的童年,甚至有人在長大後還進入這個行業,成為了職業的電競者。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際網路在不斷的滲透人們的生活,也滲透了孩子們的生活,不管是電腦還是手機上都有很多遊戲,並且玩起來還非常的方便。
而家長的思想也在不斷的與時俱進,所以有不少家長已經開始慢慢的接受電競這個行業。
現在電競市場已經進入了「入亞」後嶄新的2.0掘金時代,用戶群體也越來越多。根據NewZoo報告中數據顯示,中國已擁有多達5.3億人次的電競人口,而中國市場收入佔全球電競市場收入的35%,已經超越北美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電競市場。
《2020年中國電競商業化分析報告》顯示,預計在2021年我國的電競市場將超過1600億元。我國電競用戶的群體主要是集中在30歲以下的群體,其中,業務愛好者比較多,真正能夠成為職業選手的用戶相對來說少一點。
目前,電競市場中的相關公司也在積極地尋找新的商業模式,大力地推動的電競產業的發展,使更多人的人參與電競行業,認可電競行業。
這個行業的受眾群體數量龐大,能夠變現的渠道也非常多,主要包括版權、贊助、門票、周邊產品、俱樂部和內容製作等。
其中,贊助是佔到總收入比較高的一項渠道,一場電競比賽中,需要贊助冠名來吸引更多的參賽者,而冠名商也能通過這樣的渠道增加自己品牌的知名度。
根據《2020年中國電競商業洞察報告》中數據顯示,電競贊助這個渠道佔到了電競總收入的34.5%。
打遊戲掙錢已經不足為奇,在老一輩人的眼裡,打遊戲是一項花錢的娛樂活動,並且新聞中有不少反面事例,導致中國家長對遊戲的傳統認知比較負面。
如今打遊戲已經可以成為一項正經職業,並且收入還非常可觀的職業,自然反對的聲音變少了。
電競行業的從業者其實收入並不低,如果是比較知名的職業電競選手或者是遊戲主播的話,年入千萬其實很正常,電競選手變現的渠道主要在網際網路上,所以相對來說工作環境也更加的舒適和自由。
如果是電競行業的普通從業者的話,大多數人的月收入是在5000元~8000元這個範圍的,根據相關調研數據顯示,達到這個範圍的電競用戶群體佔比大概是29.2%,按照總共5.3億電競用戶來說的話,大概有上億從業者的月薪在0.5萬以上。
而對於電競用戶來說,消費其實也比較大,因為遊戲中的裝備是需要用錢購買的,電競競賽中不僅比的是選手的打遊戲水平,同時還有遊戲裝備。根據iMedi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電競用戶個人月消費水平大多數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佔比43.5%。
一般來說,大家都會覺得打遊戲是男性的「專屬」,其實現在女性電競選手也非常多的。《2020年中國電競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女性在電競行業中人數佔比達到36%,約有1.2億人,達到這數其實還是非常令人意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