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眼,2020年已經進入下半頁。疫情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我們的娛樂方式。端午節假期結束後,大家寒暄時最愛說的:「端午節去哪玩了?」也變成了「在家追了什麼好劇?」
這樣的氛圍中,秦昊主演的家庭教育懸疑劇《隱秘的角落》憑藉高質量的劇情與演員高水準的表演,火得登上微博熱搜並不讓人意外,「一起爬山嗎」劇情梗也讓大家玩的不亦樂乎。
雖然是一部懸疑劇,但是編劇並沒有將推理作為劇情的核心,更注重於劇中人物的心理刻畫。因此,看後每個觀眾都會對自己的原生家庭產生反思。而劇中不同人物的悲劇,都指向了原生家庭同一個方向。
劇中秦昊飾演的張東升,因為老婆鬧離婚,丈母娘一家又對他冷嘲熱諷。這讓張東升帶著兩位老人爬山時,將他們一把推下懸崖。
而這一幕,剛好被包括朱朝陽在內的三個孩子拍了下來。為了救助普普身患白血病的弟弟,孩子們沒有報警,選擇了勒索張東升。自此,張東升與朱朝陽的命運就糾葛在了一起。
劇中的朱朝陽是實打實的好學生,沒人能撼動他年級第一的位置。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好學生」朱朝陽在謊言、勒索與威脅中,一步步黑化成徹頭徹尾的「壞小孩」的?
父愛越缺席,母愛越窒息
父愛和母愛本來應該各頂起孩子童年的半邊天,父愛的缺席,是中國家庭育兒生活的常態。父愛越缺席,母愛越偉大,也越強勢,最後進化為窒息的愛。寫作「愛」,意為「控制」。
離異家庭出身的朱朝陽,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愛與肯定。但重組家庭的爸爸,對他一向漠不關心。
和兒子難得的見面,約在牌桌,原本說好了帶兒子買鞋。後媽和妹妹一來,直接將兒子丟在一邊。
費心討好父親也得不到平等的愛的孩子,終究會走向愛的反面。
就此看來,朱朝陽因衝突,「陰差陽錯」地導致同父異母的妹妹「朱晶晶」墜樓,也是順利成章的事,這就是缺席的愛種下的惡果。
與父親相比,周春紅似乎在努力成為一個「好媽媽」。
在景區上班,沒法天天給兒子準備新鮮飯菜,也要提前包好燒賣凍在冰箱,生怕兒子吃多了垃圾食品傷身體。為了兒子的家長會,千裡迢迢趕回來。也因為顧慮兒子的感受,拒絕了男同事「進一步發展」的告白。
但朱春紅的母愛,是密不透風的,窒息的愛。
劇中有段媽媽逼朱朝陽喝牛奶的場面。兒子說牛奶太熱,喝的勉強。媽媽先是催促,再是呵斥:
「有那麼燙嗎」
「這不正好嗎」
「喝涼的對胃不好」
兒子解釋:「喝不下了」,她直接變臉:
「喝不下倒了!」
「你是怪媽媽沒有照顧好你嗎?」
把自我犧牲當做奉獻,把控制強欲當做關懷,成為想要的樣子就是你的成功。
破裂的婚姻,會毀了孩子嗎?
或許我們不應該對周春紅的母愛如此嚴苛。不如退一步來探討:破裂的婚姻,真的會毀了孩子嗎?
朱朝陽在劇中與爸爸獨處時,有這樣一句臺詞:
「我努力學習,是因為我覺得我不夠乖,我常常想,如果我當時更懂事,您和我媽也許就不會分開了。」
似乎父母婚姻的破裂,訓練出了朱朝陽的乖巧和懂事,也讓他將壓抑情緒和拒絕表達養成了習慣。忍氣吞聲的他在學校受了欺負也不敢表達憤怒,留下了「孤僻」的印象。
這一切,都是父母婚姻破裂的錯嗎?
似乎為了打破人們的思維定勢,編劇在劇中設置了葉馳敏這一角色。與朱朝陽同班的她,成績同樣優秀,也出自單親家庭。
作為刑警的父親,也鮮少問津她的學業。卻儘可能地表達自己對女兒的關心、愛護。關心女兒的學習,也擔心女兒精神過度緊繃累壞身體。
願意和女兒探討她愛看的《還珠格格》,甚至「忽悠」她不要做課外練習題了,一起看電視劇。搶女兒的薯片時,更像極了有打有鬧的好朋友。
雖然與朱朝陽一樣學習的主動性很高,但她努力的原因卻不是為了討好誰。反而經常「數落」爸爸不管自己學習。這番撒嬌般的「呵責」背後,卻透露出父女間的濃濃情意。
可見,離婚本身並不會毀了孩子。真正毀了孩子的,是無視孩子的需求,無法給予充分的愛的父母。
孩子需要的,除了吃飽穿暖
還有無條件的安全感
周春紅對於朱朝陽的期望,似乎還停留在學習好就行的初級階段。而自己給孩子的愛,也不過是「吃飽穿暖」。
家長會後,她被單獨約談,老師反饋朱朝陽平時很孤僻,沒什麼朋友時。
不是進一步了解孩子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反而振振有詞:「我兒子是來學校學習的,不是來交朋友的!」表面似乎在維護兒子,本質上捍衛得卻是自己作為優等生母親的自尊心…
而她忽視的恰恰是兒子表達情緒的自由,與同齡人交往的需求。這也是朱朝陽淪為「壞小孩」的開端。
《隱秘的角落》原著《壞小孩》作者陳紫金在接受採訪時坦言:朱朝陽的原型就是他本人。
「其實除了犯罪的情節之外,朱朝陽的遭遇基本是按照我本人的情況寫的。離異家庭,在學校成績很好,被同學孤立。我有時候覺得,童年經歷對人的影響是一生的。」
而童年階段,只有父母無條件的愛,才能給予孩子無條件的安全感。
佩魯忽然想到去年在女兒梧桐妹的畢業典禮上,與前夫孫志浩世紀同框的賈靜雯。這對曾因女兒的撫養權鬧的滿城風雨的父母,又一次因為「無私的愛」聚在一起。
晚些時候,賈靜雯在微博坦然:「因為有了女兒,我才懂得什麼叫做無私的愛。一路以來我都用謙卑學習的心態來面對人生的起伏,也希望用這樣的態度來教導我的孩子。」
而這份愛造就的安全感,也讓在愛意滋潤中長大的梧桐妹,不僅成績優異更與繼父修杰楷如同朋友一般。在修杰楷生日時,送上祝福「我很愛你哦,謝謝你對媽媽的照顧,我知道我的脾氣沒有很好,謝謝你的容忍,你真的是超級棒的一個人!」
在傳統的中國式育兒關係中,有很多偉大的朱春紅式的母親。為了孩子忘我犧牲,失去自我,卻忘了問問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她的自我犧牲,反而成了用愛綁架孩子的枷鎖,成為親子關係的束縛。
但這部劇與佩魯這篇推文,本意都並非苛責這般偉大也可憐的母親。而是以劇為鏡,反思我們應該給我們的孩子什麼樣的愛。真正的愛,絕不是密不透風的保護,偽裝出一個無限美好的世界。而是共同經歷世界的不完美,用無條件的愛為他建築強大的後盾。
當我們重新意識到這一切時,改變就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