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差點阻止了伊拉克戰爭的平民百姓,凱拉·奈特莉最新電影《官方...

2020-12-26 騰訊網

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可以算是本世紀最大的一個「黑色幽默」,在本土遭遇不幸的恐怖襲擊之後,美國迅速懲罰了罪魁禍首的阿富汗蓋達組織,隨後以清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理由推翻了伊拉克薩達姆獨裁政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在當時成為一個佔據世界各大主要媒體頭版頭條的熱門詞語,原因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究竟是怎樣「大規模」的武器值得西方大國如此興師動眾。

戰爭過去快二十年了,發動戰爭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唯一的真相是英美聯軍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的除了在戰場上死傷的士兵和生靈塗炭的伊拉克人民以外,一個英國平民百姓試圖阻止戰爭的行為也值得關注。

2019年上映的英國電影《官方機密》講述的就是一個供職於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的翻譯員,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向英國新聞界洩露國家機密的故事。這部波瀾不驚的低成本電影卻匯集了眾多的英國頂級明星加盟,讓人不由得對它刮目相看。

「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扮演的是故事的唯一主角,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英國情報機構基層職員。拉爾夫·費因斯扮演了一位老辣的辯護律師,在幕後鼎力支持這位弱小的英國女子對抗強權。憑藉著熱門英劇《王冠》中菲利普親王一角而聲名鵲起的英國演員馬特·史密斯扮演了一位新聞記者,正是他的窮追不捨才使得發動戰爭的真相得以公之於眾。

此外電影中還有幾位配角演員讓人感到驚喜,英國偶像級明星馬修·古迪的扮相幾乎讓人無法辨認,他出演了一個為了核實事實真相而四處奔走的新聞編輯。在電影中客串出演外交部官員的塔姆辛·格雷格正是當年熱門英劇《布萊克書店》中的老闆娘,對於很多觀眾來說《布萊克書店》幾乎有著英劇啟蒙的意義。

一個低級失誤差點導致主人公的付出化為烏有

儘管擁有如此耀眼的明星陣容,電影《官方機密》並沒有採取好萊塢大片慣用的手法來拍攝,而是始終堅持著還原事實真相的態度。凱拉·奈特莉扮演的情報機構職員過著枯燥乏味的生活,主要的工作是翻譯情報機構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這樣一個在龐大機構裡的小人物卻被一封郵件改變了人生。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電影中的英國情報機構獲得了一份美國國家安全局備忘錄,並且下發給所有員工。備忘錄的內容讓這個只是被抄送的基層職員感到震驚,使得她對伊拉克戰爭的發動理由產生了懷疑。

電影並沒有將精力過多地放在「機密洩露」的故事上,完全沒有經典間諜片007中那種驚心動魄的情節,電影真正精彩的情節在這份機密備忘錄登上報紙之後所產生的連鎖反應之上,以及這個弱小女子與強權機關之間的對抗。

電影的第一個高潮發生在報紙刊登機密文件之後,馬特·史密斯扮演的新聞記者忙著接待各種採訪預約,並且得意洋洋的憧憬著自己的「普立茲獎」。突然之間所有的採訪預約全部被取消,輿論的各種喝彩也戛然而止。一個低級失誤使得這份公之於眾的機密文件被人質疑,在這份被報紙公開的美國政府文件中使用了一個英文單詞「favorable」,而在報紙校對時被拼寫成了「favourable」。前者為美式拼寫,而後者則是英式拼寫,雖然意思完全一致,但是對於保守和自大的英國人來說,這份採用英式拼寫的美國政府文件實在讓人懷疑。

這個顯而易見的低級錯誤使得這篇重磅新聞的可信度瞬間消失,而更加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發生這個錯誤的原因。報紙的助理人員習慣性的對文章進行了拼寫檢查,理所當然地將違反英式拼寫習慣的「favorable」改成了「favourable」。

面對著公眾的一片質疑,主人公的付出幾乎化為烏有。隨後而來的英國政府內部審查使得情報機關之中人人自危,原本想要揭發英國政府謊言的女主角卻發現自己不得不靠著隱瞞真相度日。而此時這個弱小的英國女子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她通過自首將自己公之於眾來換取媒體和公眾的信賴。

一場耐人尋味的審判結果讓人深思

電影《官方機密》並沒有繼續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個敏感問題上繼續深究,而是把焦點轉向了對於主人公行為對錯的判斷之上。一個為了阻止戰爭而洩露了本國機密的公民,是否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電影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值得讓人深思。

為了幫助觀眾在複雜的法律條文和政治因素中理清思路,拉爾夫·費因斯所扮演的大律師這個角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在調查中發現一個重要的線索,英國外交部法律顧問在伊拉克戰爭發動前夕突然辭職,而在與這位政府前高官的訪談之中,機智的律師意識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正當律師團隊其他成員糾結於主人公是否應該認罪來換取法官從輕發落之時,這位大律師睿智地提出了一條相反的思路,要求英國政府提供發動戰爭合法性的證據,而不是主人公洩露機密的行為是否觸犯法律。如果受到侵犯的是一件不合法的事情,那麼被告人何罪之有?

原本穩操勝券的皇家檢察官無奈發現,根本無法向法庭提交任何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也因此無法證明英國政府發動伊拉克戰爭的合法性。於是控辯雙方在法庭上的形勢峰迴路轉,檢察官尷尬地向法官提交撤回訴訟的請求,被告人被立即當庭無罪釋放。原本令人期待的法庭辯論並未在電影中發生,這樣一場舉國轟動的審判竟然以這樣的結局告終。

電影雖然給出了一個貌似正義的結局,但是這個結局卻讓人感到耐人尋味。電影的主題依然糾結於西方式的道德觀念,程序正義高於事實真相。主人公獲得無罪釋放的理由並不由於她所作出的貢獻,或者個人所付出的犧牲,而僅僅是由於英國政府無法向法庭遞交證明戰爭合法性的證據。

這個以一己之力想要阻止戰爭的小女子後來怎樣了?

電影《官方機密》的取材於一個真實事件,電影結尾可以看到凱拉·奈特莉扮演的人物原型凱薩琳·甘出場。這位貌不驚人的英國女子雖然沒有凱拉·奈特莉在電影中的美麗動人,但是她在現實生活中試圖以一己之力來阻止戰爭,這樣的精神實在讓人感到震撼。

凱薩琳·甘在2003年時是一名英國國家通信情報局的初級職員,她在臺灣長大並且精通中文,電影中的凱薩琳·甘與同事常常以生硬的普通話聊天。從家庭背景來看,她原本應該對伊拉克戰爭保持積極態度,原因是她的丈夫是一名土耳其庫德族的難民。伊拉克薩達姆政權對於庫德人採取的殘酷鎮壓,使得庫德人對薩達姆深惡痛絕。然而作為庫德人妻子的凱薩琳·甘卻對這場師出無名的戰爭報以質疑的態度,並且毅然決定將那封機密郵件洩露給了新聞媒體。

凱薩琳·甘的這次勇敢行為激起了英國人民強大的反戰浪潮,就在戰爭爆發前一個月的2月15日,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反戰示威在全世界範圍內展開,其中僅在英國就有超過百萬民眾參加遊行活動。

然而戰爭的爆發沒有受到任何影響,英美聯軍於2003年3月20日單方面對伊拉克發動了軍事行動,戰爭一直持續到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雖然布希在開戰兩個月之後便宣布「伊拉克戰爭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但是對於凱薩琳·甘來說糟糕的事情才剛剛開始。她被英國政府起訴違反了《官方機密法案》,她的庫德人丈夫差點被遣返出境,個人生活受到了極大影響。直到伊拉克戰爭爆發一年之後的2004年2月,英國皇家檢察署以「證據不足」為由當庭撤銷了對凱薩琳·甘的起訴,而她和丈夫最終不得不離開英國,前往土耳其定居。2003年,凱薩琳·甘恩被授予山姆亞當斯道德獎,而曾經也獲得過這個獎項的另一個美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德華·斯諾登

結語

套用一句當下西方最為流行的口號,「英國人的命也是命,伊拉克人的命也是命」。這場開始和結束都那麼不明不白的戰爭導致了數千名英國士兵傷亡,而伊拉克人民的死傷更是難以統計。英國人凱薩琳·甘的行為沒有改變任何的事情,但是這個平民百姓的勇氣卻不由得讓人感到敬佩。

相關焦點

  • 一個差點阻止了伊拉克戰爭的平民百姓,電影《官方機密》
    戰爭過去快二十年了,發動戰爭的原因至今眾說紛紜,唯一的真相是英美聯軍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了這場戰爭付出慘重代價的除了在戰場上死傷的士兵和生靈塗炭的伊拉克人民以外,一個英國平民百姓試圖阻止戰爭的行為也值得關注。2019年上映的英國電影《官方機密》講述的就是一個供職於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的翻譯員,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向英國新聞界洩露國家機密的故事。
  • 《官方機密》曝光預告 凱拉·奈特莉揭露政治陰謀
    凱拉·奈特莉主演間諜驚悚片《官方機密》曝預告 時長:02:15 來源:電影網
  • 2003年,美英兩國欲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消息卻被一位女人提前洩露
    丨本文首發於皮皮電影皮皮電影 / 每天一部精彩電影推薦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為首的聯合部隊,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發動伊拉克戰爭。這場戰爭打了8年多,讓美方燒掉7630億美元軍費,美英軍隊傷亡近5.6萬人;而伊方也有3.7萬名士兵和武裝分子傷亡,更造成近120萬平民死亡,480萬人淪為難民。不為人知的是,在美英發動戰爭之前,英國政府通訊總部(簡稱GCHQ,下同)27歲的情報員凱薩琳·甘恩,曾經試圖憑藉一己之力,阻止這場戰爭。
  • 8.30美國【官方機密】她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洩露國家安全局備忘錄
    關注微信公眾號:yezijianglive 最新電影第一時間發到你微信上,請回復 觀看說明 。
  • 凱拉·奈特莉新片《官方機密》正式開機
    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凱拉·奈特莉、馬特·史密斯將主演間諜驚悚題材新片《官方機密》(Official Secrets)於今日在英國開機。該片由奧斯卡獲獎導演加文·胡德(《天空之眼》《安德的遊戲》《金剛狼》)執導。
  • 推薦:21部伊拉克戰爭經典電影
    2:綠區 豆瓣評分7.3《綠區》是由保羅·格林格拉斯執導,馬特·達蒙、格雷戈·金尼爾主演的戰爭動作電影。該片講述了美軍一級準尉羅伊·米勒奉命在伊拉克調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卻漸漸發現了調查行動背後的真相。
  • 《官方機密》:這部取材於現實的電影卻讓人很難相信真實發生過
    這是一部與戰爭有關的電影,卻幾乎沒有硝煙;這是一部與間諜有關係的電影,卻沒有諜戰的戲份,整部電影用非常平緩的節奏向觀眾講述了一個真正發生過的故事,一個關於差點以一己之力阻止一場戰爭的女性的故事。這個烏龍有點大這也造成了整部《官方機密》電影當中唯一的一個搞笑橋段:郵件全文被刊登之後,有其他媒體認為這封郵件是假的。
  • 伊拉克戰爭是一場什麼性質的戰爭?因何而起?過程是怎樣的?
    美國等國對伊拉克開戰的主要理由是認為薩達姆政權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伊拉克當局政府踐踏人權。據美國國防部長唐納德·亨利·拉姆斯菲爾德表示,這場戰爭的主要目的為: 1.剷除薩達姆獨裁政權,幫助伊拉克人民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政權; 2.搜尋並銷毀隱藏在伊拉克境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剿滅恐怖分子; 3.結束獨裁統治,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4.保護伊拉克的石油及其他天然資源。
  • 凱拉奈特莉與馬特史密斯加盟諜戰片《官方機密》
    凱拉·奈特莉與馬特·史密斯加盟真實事件改編間諜驚悚片《官方機密》,該片將由《黑幫暴徒》《X戰警前傳:金剛狼》導演加文·胡德執導,預計下個月在英國展開拍攝。《官方機密》改編真人實事改寫小說《試圖阻止戰爭的間諜》,由《共犯》編劇Gregory Bernstein執筆劇本,聚焦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美國政府最大的政治醜聞,英國國安部門的員工凱薩琳(凱拉·奈特莉飾)將一份NSA機密文件洩露給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立的英美非法間諜組織。
  • 伊拉克戰爭是這樣扭曲人性的
    英國《泰晤士報》隨軍記者馬克·菲蘭切尼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一直跟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攻擊旅活動,以下內容是菲蘭切尼發回的前線報導: 一夜振聾發聵的槍炮射擊過後
  • 最新戰爭大片, 感人的伊拉克戰爭人狗情未了
    電影爛番茄近萬人評分,新鮮度83%電影[梅根·利維]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要講述參軍的海軍陸戰隊下士梅根·利維與軍犬雷克斯奔赴伊拉克戰爭前線,在兩年間完成數百次任務,拯救無數人生命的故事。所以說可被稱作是「一條狗的使命」的伊拉克戰爭版。
  • 《官方機密》美英政治醜惡不堪!只有弱女子在揭露黑暗
    沒想到驚悚新片《官方機密》居然是如此給力,弱女子揭秘驚天醜聞的強劇情衝突,冷色調攝影、懸疑感絕佳音樂、眾多大腕精彩表演,都證明《黑幫暴徒》《天空之眼》導演加文·胡德真不愧奧斯卡金牌大導演。女翻譯官發現國家在伊拉克戰爭中撒了彌天巨謊,隨後她向世人公布了事實,也令自己身陷囹圄。鎖定在1974年於臺灣出生的英國翻譯員凱薩琳·甘恩,以人物傳記電影的形式切入,從她身處英國情報單位、報社、律師等人的視角出發,相比其它過於冷峻政治驚悚片,更為平易近人。「美國政府在大英帝國的幫助下,試圖威脅聯合國安理會代表投票贊成,向伊拉克發動戰爭!」
  • 《官方機密》影評:不應知道卻必須知道的機密!
    劇情簡介影評評價《官方機密》是一部美國傳記劇情電影,由加文·胡德執導,凱拉·奈特莉、拉爾夫·費因斯、馬修·古迪、馬特·史密斯主演,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在2003年英國情報機構的翻譯員凱薩琳收到一封電子郵件,發現美國國安局為了讓聯合國安理會同意他們進攻伊拉克,串通英國政府執行非法監聽行動
  • 伊拉克戰爭的幕後黑手,終於被這部電影揭露
    電影借一位美國普通市民之口,講述了美國歷史上最神秘也最有權威的副總統——迪克·切尼的政治生涯,並狠狠的黑了一把美國民主。年輕的川普相信看過《大空頭》的同學們都曾被亞當·麥凱那種偽紀錄片式的電影風格所吸引。隨時插入的真實影像,無處不在的旁白說明,還有種種為了方便理解特地創造的情景劇,讓《副總統》具備普通傳記影片不曾擁有的真實感。
  • 四部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經典電影,讓你們看到戰爭的另一面!
    戰爭電影有不少,可是有關於伊拉克戰爭的電影,相信有不少朋友都不太了解。中東作為一個石油豐富的資源地,這些年來都紛爭不斷,這四部有關伊拉克戰爭的經典電影,可以讓你們看到戰爭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 伊拉克戰爭70多位記者遇難,不會外語的我活著回來了
    戰爭從未真正遠去,這個世界並未和平。2019年的最後一天,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國大使館,被數千名伊拉克民眾圍攻。世界在美國和伊朗的衝突中再一次支離破碎。這讓我想起摩加迪沙,一個充滿戰爭、暴力的地區。一個孩子,坐在樹下乘涼,瘦骨嶙峋,雙腿潰爛,而臉上,依舊保持著燦爛的微笑。
  • 戰爭片《餘波》發人深省,凱拉·奈特莉攜手傑森克拉克出演
    今年上映的電影《餘波》,由詹姆斯·肯特導演,女主角是在《加勒比海盜》和《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裡有著精彩演出的凱拉·奈特莉,男主角很有意思,因為電影劇情的需要,《餘波》有兩個男主角,出演過《驚天危機》《終結者5》等等電影的澳大利亞演員傑森·克拉克,在本片中飾演一個鰥夫,另外一位是主演過《泰山歸來
  • 影像 伊拉克戰爭的30個記憶碎片
    天氣轉暖,伊拉克尼尼微平原上逐漸變得綠草如茵。我們在城鎮外圍低矮的山坡上巡邏:懷著堅定的信念翻山越嶺,在茂密的草叢擇路而行;像拓荒者那樣,頂著狂風艱難跋涉。我們睡覺時,戰爭匍匐祈禱,身上的一千根肋骨貼著地面;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前推進時,戰爭在暗處瞪著白眼,虎視眈眈;我們進食時,戰爭忍飢齋戒。它交配,產崽,在烽火中繁衍。」
  • 中央電視臺迅速反應、客觀全面報導伊拉克戰爭
    3月20日上午,北京時間10:35,美國開始對伊拉克進行軍事打擊,中央電視臺第一套、四套和九套相繼中斷正常節目開始播出戰事報導,報導導向正確,生動鮮活,客觀全面,及時準確地宣傳我國政府的原則立場,客觀真實地報導了事態的發展變化,使廣大觀眾對戰事有了客觀全面的了解。  我臺第一套節目10:43中斷正常節目,及時推出「伊拉克戰爭直播報導」。
  • 川普特赦15人,為殺害伊拉克平民的罪犯提供庇護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謝斯河據美聯社22日報導,川普在周二赦免了15人並給另外5人減刑,其中包括兩名早期支持他的共和黨代表,一名被捲入"通俄"調查的前競選顧問,以及四名在2007年巴格達"大屠殺"中造成數十名伊拉克平民喪生的前政府承包商僱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