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文·鮑爾斯在小說《黃鳥》的開頭這樣寫到:「戰爭企圖在春天殺死我們。天氣轉暖,伊拉克尼尼微平原上逐漸變得綠草如茵。我們在城鎮外圍低矮的山坡上巡邏:懷著堅定的信念翻山越嶺,在茂密的草叢擇路而行;像拓荒者那樣,頂著狂風艱難跋涉。我們睡覺時,戰爭匍匐祈禱,身上的一千根肋骨貼著地面;我們拖著疲憊的身體向前推進時,戰爭在暗處瞪著白眼,虎視眈眈;我們進食時,戰爭忍飢齋戒。它交配,產崽,在烽火中繁衍。」
伊戰過去十一年,這個世界似乎沒有任何改變,離別與苦痛依然鮮明,而戰爭的引線卻埋在沙土之下,蠢蠢欲動,仍然準備將我們帶入深淵……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不久,一枚飛彈擊中巴格達的伊拉克計劃部大樓,滾滾濃煙從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
2003年3月29日,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醫生抱著一名伊拉克女孩。在伊拉克中部前線的交火將一個伊拉克家庭衝散,當地武裝分子似乎曾驅趕平民向美軍陣地前進。
2003年3月29日,陸軍士兵盧卡斯-愛德華茲聞著妻子史蒂芬妮來信的芳香,當時他正駐紮在卡爾巴拉附近的沙漠中。
2003年4月2日,在卡達首都多哈的中央指揮中心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的錄像顯示,美軍士兵將女兵傑西卡-林奇從伊拉克營救出來。2003年3月23日,伊拉克戰爭後的第三天,林奇所在的機修連車隊在伊拉克納西裡耶附近迷路,遭到伊拉克軍隊的伏擊,11名美軍士兵被打死,包括林奇在內的6名美軍士兵被俘。當時林奇只有19歲的,幸運的林奇最終被美國特種部隊營救,隨即便被先後送至德國和美國救治。
2003年4月7日,來自美國第七步兵團三營A連的中士查德(中間)正與戰友們休息,當時他們剛剛搜索完被炸彈摧毀的一處薩達姆行宮。
2003年4月7日,來自美軍海軍陸戰隊第三營招呼步兵團士兵快速通過被損壞的巴格達公路大橋。他們當時正處於巴格達南部郊區,頂著敵人的炮火前進。
2003年4月9日,巴格達中心的一座薩達姆雕像被推倒。早些時候,一些伊拉克人使用大鐵錘已經將薩達姆雕像的大理石基座損壞。年輕人將套索放在雕像的脖子上,一端栓在美軍裝甲車上,將雕像拉倒。
2003年4月10日,一個伊拉克家庭在為自己死去的三位親人哭泣。9日晚間,一位父親、10來歲的兒子和另外一名男性親戚駕駛一輛汽車,在通過一棟被美軍佔領的建築時拒絕停車,被海軍陸戰隊殺死。當時受害者親屬一直等他們回來,不知道已經發生了慘劇。
2003年4月16日,中士羅伯茨在紀念陣亡戰友時淚流滿面。4月6日,來自紐約福斯特港口的19歲士兵赫胥黎被打死,當時他乘坐的裝甲車被火箭助推手榴彈擊中。赫胥黎五個月前才剛剛完成基本訓練,羅伯茨是帶隊長官,當時也在裝甲車上。
2003年5月1日,美國前總統布希在核航母亞伯拉罕-林肯號上發表演講,宣布伊拉克主要戰鬥任務已經完成。
2003年5月1日,美軍陣亡士兵的棺材上覆蓋上國旗,被軍用飛機送回美國本土。這張照片當時引發了許多爭議,因為當時記者不被允許觀看陣亡士兵遺體被返回丹佛空軍基地的場面。照片是一名為科威特軍事承包商工作的工人塔米拍攝的,她和丈夫隨後均被解僱。
2004年3月31日,伊拉克人將屍體吊在費盧傑附近幼發拉底河的大橋上,並且高喊反美口號。憤怒的伊拉克人殺死了四名美國承包商,將他們的屍體從燃燒的越野車上拖下來,通過街道,然後掛在大橋上。
2004年4月29日,克雷格-鮑文利用最後一分鐘的時間,與兩個孩子緊緊擁抱。當時他正要隨路易斯安那國民警衛隊第256步兵加強旅第199支援營離開德克薩斯州的福特堡基地,開赴伊拉克。
2005年5月2日,巴格達西北部摩蘇爾市遭到汽車炸彈襲擊,一名美軍士兵安慰襲擊中受到重傷的孩子。
在這張未標明日期的照片上,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女警林黛-英格蘭,用狗脖套拴住一名赤身裸體的囚犯。這些照片是2004年5月6日曝光的,引發全世界對美軍虐俘的譴責。
2005年6月,美國海軍陸戰隊凱西少尉在陣亡伊拉克,他的妻子凱瑟林在丈夫靈前守夜。組圖《最後的葬禮》,獲得2006年普利茲特寫資訊攝影獎。
2005年6月21日,伊拉克巴格達的Amarayah區學校保安,加利爾-沙蘭(倒地者)被一名不明身份的持槍人員殺死,她的兩個女兒之一看到父親倒地時的情景。
2006年,「荷賽」肖像類單幅一等獎受傷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員回國結婚》,講述了24歲的美國海軍中士西格爾和他21歲的妻子Renee Kline的結婚照。他在伊拉克一次巡邏中遇到炸彈襲擊,高溫使他的面部肌肉溶化,炸彈震碎了他的頭骨、炸斷了他的一條手臂,一隻眼失明,回國後做過19次外科手術,但與之青梅竹馬的Renee還是毅然決定和他結婚。
2006年5月17日,美國俄克拉荷馬州sapulpa的綠山公墓中,24歲的美國陸軍士兵布賴恩-奎頓的妻子森蒂-奎頓在丈夫的葬禮上哭泣。布賴恩與另外一名士兵於5月4日在巴格達附近遭遇路邊炸彈襲擊喪生。
2007年1月16日,彼得-莫裡斯抱著四個月大的女兒加布裡埃爾,挨著妻子艾琳坐著,等待隨部隊前往伊拉克服役一年。這是莫裡斯第一次前往伊拉克,但是對於他連隊的許多士兵來說,這已經是第三次出徵。
2007年5月27日,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阿林頓國家公墓,瑪麗-麥克休哀悼自己死去的未婚夫詹姆斯-裡根。裡根是一名特種兵,2月份在伊拉克炸彈襲擊中喪生。這是葬禮後,瑪麗第一次到訪未婚夫墓地。
2008年8月24日,一名身綁炸彈的13歲小女孩向巴格達北部的伊拉克警察自首,原因是她並不想成為自殺襲擊者。駐巴格達的伊拉克軍隊立即解除了小女孩身上的炸彈,隨後,該女孩又交給警方另一個炸彈背心。
2008年12月1日,三歲女童莎姆斯在她位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家中,由於嚴重毀容,小夥伴們都敬而遠之。2006年11月3日,莎姆斯的爸爸帶著她從薩德爾城的什葉派穆斯林聚居區探親返回時遭遇恐怖組織的汽車炸彈襲擊。莎姆斯在爆炸中面部毀容雙眼失明,媽媽也在爆炸中遇難,在那次爆炸當中,共有202人不幸喪生。
2008年12月14日,美國總統布希突然訪問伊拉克,與伊拉克總理馬利基籤署了美國駐軍協議和兩國間戰略框架協議。在布希在與馬利基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一名伊拉克記者將兩隻鞋朝布希扔了過去,幸運的是布希彎腰躲過了襲擊。
2009年3月31日,英軍結束6年來在伊境內執行軍事任務的使命,駐巴斯拉基地的英軍正式向美軍移交指揮權,同時也標誌著駐伊英軍開始正式撤離伊拉克。
2009年6月25日,巴格達,隨著伊拉克安全形勢好轉,闊別多年的夜總會又重新走入人們的生活。
2009年6月29日,巴格達民眾載歌載舞,慶祝美軍撤離伊拉克城市。伊拉克將30日定為「國家主權日」全國放假
2010年3月7日,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一位婦女在投票後展示塗有墨水的手指。伊拉克國民議會選舉於當地時間7日7時至17時舉行。1900萬選民要從300個政治實體的約6300名候選人中選出325名議員。此次選舉是美國推翻薩達姆政權後伊拉克舉行的第二次大選,被認為是2011年底美軍全面撤出伊拉克之前對伊拉克局勢的一次重要考驗。
2010年8月18日,一隊美軍裝甲車隊穿越邊界抵達科威特。根據美國的計劃,8月31日後美軍在伊戰鬥行動結束,駐伊美軍戰鬥部隊全部撤離。
2010年8月31日,歐巴馬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向全美民眾發表電視講話,正式宣布美軍在伊拉克的作戰任務結束。
(轉自搜狐新聞圖片庫)
— 九久讀書人 —
專注外國文學與優秀中文作品的出版品牌
微信號:book_99read
微博:@99讀書人
天貓:九久圖書專營店
官網:www.99read.com